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个中医古方不简单,孙思邈称它为“还魂汤”!

这个中医古方不简单,孙思邈称它为“还魂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张胜兵中医 访问量:1125 更新时间:2024/1/17 7:52:10

还魂,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将人从重症昏迷中唤醒的汤药。

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学作品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灵丹妙药,而非现实存在的中药方剂。

但实际上,它不仅是真实的药方,这个名字还是出自药孙思邈所著中医学经典著作《千金要方》。

我用这个方子治好了很多人的病,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其中一个肺间质纤维化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例。

咳得上气不接下气,甚至要用呼吸机

肖先生来我这里看病的时候,看起来很憔悴。

他的病症是咳喘,这是一种很见的病症。在中医看来,这是由于人体内的“气”不畅通所导致的。西医认为咳喘是由于呼吸系统的炎症或过敏引起的。

但是像肖先生这样说一句话就要咳几下,一度咳得上气不接下气,甚至要用到呼吸机的情况就有点严重了。

肖先生在来我这里之前,已经去过三甲医院看过病,他给我看了他的检查报告单,上写着三甲医院的诊断——肺间质纤维化。

三甲医院对肖先生的病症束手无策,委婉地告诉肖先生,他们没有办法治疗他的病。

对于西医来说,肺间质纤维化是不可逆的。其实,对于中医来说,肖先生的病也不好治。

肖先生来我这里之前也看过别的中医,经过多次诊治却无法痊愈的情况。但这不是我退缩的理由,不然看到困难的病症就退缩,我学医又有什么意义?

于是我开始想办法,进一步探寻病因,从而制定更精细化的治疗方案。

经过问诊和检查,我发现肖先生除了咳喘之外,还有关节疼痛,类风湿因子超标,也就是说,肖先生是肺间质纤维化,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

我苦思冥想,却毫无头绪,还是最后不知怎的灵光一现:无汗而喘,骨节疼痛,这不就是麻黄汤证嘛!

麻黄汤还有一个名字——还魂汤。它主要是治疗外感病的,肖先生并没有外感,他的肺间质纤维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已经好多年了,不是最近才得的。

我有点犯难,一番斟酌之后,我觉得没有比麻黄汤更合适的治疗方法了,于是还是给肖先生开了麻黄汤。

结果没想到,肖先生服用麻黄汤一个星期,疗效非常好,他说他以前治了那么多次,还是第一次感觉到效果这么好!

麻黄汤是发汗峻剂,发汗能耗伤阴液,不能久服。于是接下来我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了一点补阴液和补阳的药,以给他调补阴阳。

这一次药剂肖先生服用了三个月,期间始终保证他发汗适量、补阴液及时。

三个月后,肖先生的咳喘几乎和正常人差不多,类风湿因子也正常了!

麻黄汤·还魂汤

《千金要方》中记载,还魂汤组成:

麻黄3两,桂心2两,甘草1两,杏仁70粒。

主治卒感忤,鬼击飞尸,诸奄忽气绝,无复觉,或已死咬口,口噤不开。主要用于治疗突然昏迷、无意识、口噤不开等症状,有时也可以用来救治已经“死亡”的人。

《千金方衍义》记载:此(还魂汤)即《伤寒论》“太阳例”中麻黄汤,以桂心易桂枝入肝以招其魂;麻黄入肺以通其魄;杏仁入络以降其逆;甘草入腑以缓其暴,暴逆散而魂魄安矣。

意思是还魂汤实际上源于《伤寒论》里“太阳例”的麻黄汤。它的作用是用桂心代替桂枝,以引导肝脏的魂魄,同时用麻黄来通畅肺脏的魄魂,用杏仁来平衡气血,用甘草来缓解不适,从而达到安定魂魄的效果。

麻黄汤之所以被称为“还魂汤”,其实是治疗一种重度的感寒证。

在古代,伤寒引起的高烧昏迷不醒是很严重的病,看起来就好像要死了,迷信点的说法就是人快到阴间去了。

于是,能够治疗这种病,将病人唤醒的方子就被称为“还魂汤”了。

麻黄汤·方解

麻黄汤1800年来受历代医家的重视,现代医学可以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小儿麻疹内陷等等等等,只要属于风寒表实证的,都可以用它麻黄汤来治疗。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是辛温发汗之峻剂。根据《伤寒论》对麻黄汤的这个组成成分来看,它是麻黄比桂枝比甘草是3 : 2: 1,也就是说我们临床当中,如果麻黄用9克,桂枝就是6克,炙甘草就是3克。

麻黄辛温,能发汗而平喘,开腠理透窍,发汗以解表邪,宣肺气以平喘。

桂枝辛温,解肌祛风,助麻黄开腠理发汗。

杏仁是苦温,降肺气而止咳平喘,配麻黄以增强平喘之力。

炙甘草安中而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做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是治疗太阳伤寒表实无汗证的经典方剂。

以麻黄汤为基础加减化裁的方式有很多,如: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热咳喘、麻杏苡甘汤汤来治疗风寒湿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的三拗汤,就是用麻黄汤去掉桂枝,而加生姜,它是治疗外感咳嗽,痰多,胸满的这种情况。

用麻黄汤去掉桂枝加苏子、桑白皮、茯苓,陈皮叫华盖散,是治疗肺寒咳嗽。

《脾胃论》里的麻黄人参芍药汤,是用麻黄汤去掉了杏仁,加黄芪、人参、当归、芍药、麦冬、五味子而成,治疗内伤、外感这些疾病。

《景岳全书》里面有一个方子叫麻桂饮,就是麻黄汤去掉杏仁、桂枝,加肉桂、当归、陈皮、生姜而成。治疗伤寒、瘟疫、阴暑、疟疾等等。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更多文章

  • 药王孙思邈真人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孙十常,长孙皇后,李世民,张仲景,千金方,孙真人

    药王孙思邈真人,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对传统中医学、中药学、养生学、道家文化等均有特殊贡献,人们对他有“药王”、“医圣”、“医神”、“真人”等各种美誉。唐太宗曾经称赞他“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宋徽宗封他为“妙应

  • 炎黄国医传奇:药王孙思邈的传奇(二)

    历史解密编辑:炎黄国医吴越标签:孙思邈,卢照邻,医学家,备急千金要方,炎黄国医传奇

    药王孙思邈,在医学上是个难得一见的人物。他的学问非常渊博,对医药造诣很深。孙氏自幼聪颖洞达,敏慧强记,7岁能够日诵千言,人称圣童。孙氏博学多闻,涉猎群书,20岁博通经史百家之说,善谈道学,兼好释典。因他少时体弱多病,常请医生诊治,以致耗尽家资,所以从青年时代他就立志以医为业,为民除病,并刻苦研习岐黄

  • 孙思邈:我不是药神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药神,孙十常,千金方,张仲景,李世民,卢照邻,孙思邈,医学家

    682年3月29日,孙思邈在王屋山辞世,其实,在这之前的许多年,他就已经远离长安,遁入江湖。被当世称为“药王”的孙思邈,是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人物,据说晚年在王屋山附近行医,他遇见一户人家送殡,见到棺材中滴落的血色不对,就拦下队伍,开始医治棺材中的“死人”,难产的孕妇因此被救“活”。在今天的王屋山大店河

  • 药王孙思邈的秘方,能治腰痛背痛四肢关节痛,还可用于癌症骨转移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当归,牛膝,秦艽,杜仲,独活,腰痛,癌症,孙思邈,骨转移,下背痛,医学家,老中医,四肢关节痛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备受肩颈腰背四肢关节疼痛的困扰,而且历代医家也一直在探寻这方面病症的奇效良方。虽然自医圣张仲景传下数百个经方以来,中医临床迈向了新台阶,但疾病一直在不断变化,古方也“不能尽愈诸病”,所以也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而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收录了几千个方子,大大丰富了中医临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讣告

    历史解密编辑:能源之芯标签:外科,中西医,甲状腺,一个中医世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

    2023年3月2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讣告: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首席专家李乃卿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1日在京逝世,享年82岁。李乃卿教授1940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市,1964年7月毕业于山东医科

  • 100岁的孙思邈大限将至,赤脚医生把脉后:恭喜恭喜!您怀上了!

    历史解密编辑:乖史论标签:神医,药王,郎中,孙思邈,孙夫人,医学家,大限将至

    药王孙思邈刚过完100岁生日,就得了怪病,连他自己也治不好这病。一位游方郎中拍着胸脯说:“我治疗这个病,小菜一碟!”孙思邈半信半疑地让郎中把脉,郎中竟诊断道:“孙先生,您有喜了!”孙思邈精通医术,一辈子救死扶伤,被百姓亲切地称为“药王”。而他自己也非常擅长养生,活到100岁,眼不花,耳不聋,连一场小

  • 孙思邈在山中采药,一群人抬着一口时不时滴着血的棺材,哭哭啼啼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进欢喜标签:太医,棺材,皇上,太监,孙十常,李世民,孙思邈,医学家

    一次,孙思邈进宫给未出嫁的小公主治病。只见他眉头紧锁,一句“公主怀有死胎,必须尽快产出,否则凶多吉少”惹得李世民勃然大怒!“大胆庸医,一派胡言,拖出去斩首示众”!士兵听令立刻涌入大殿!原来小公主近日身体抱恙,呕吐腹胀,行动不便,肚子也大了一圈。太医一个个进入公主寝殿,药一副一副开,公主一碗一碗地喝,

  • 孙思邈常做的仙人揉腹法,每天三次坚持一个月,效果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武术之家标签:孙思邈,按摩,肚脐,脏腑,耻骨

    揉腹其实在唐代就已有,据记载,孙思邈常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腹部里有五脏六腑,有肝、脾、胃、大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以促进气血运化、充实脏腑、调节阴阳,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坚持揉腹可以迅速消除积存在腹

  • 一位老翁向神医孙思邈求医,他诊脉后询问:老人家,您不是人吧!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神医,中医,屠苏,诊脉,孙思邈,医学家,泾河龙王

    一次,有位白发老翁向孙思邈求医,孙思邈为他诊脉时吃了一惊,老翁根本不是常人的浮、沉、迟、数等脉象,于是问道:老人家,您不是人吧!01 孙思邈治疗瘟疫孙思邈出生在隋末,从小体弱多病,为此他拜师学医,学成后,四处行医,悬壶济世。有一年临近年关,常州城流行瘟疫,先是孩子们高烧咳嗽,接着大人也病倒了,服药不

  • 石雕孙思邈的介绍及图集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泉州凯岩石业有限公司标签:石雕,高尚,道家,道士,孙思邈,唐高宗,医学家,千金药方

    石雕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从小聪明过人,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