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炎黄国医传奇:药王孙思邈的传奇(二)

炎黄国医传奇:药王孙思邈的传奇(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炎黄国医吴越 访问量:762 更新时间:2023/12/9 17:23:56

孙思邈,在医学上是个难得一见的人物。他的学问非常渊博,对医药造诣很深。

孙氏自幼聪颖洞达,敏慧强记,7岁能够日诵千言,人称圣童。孙氏博学多闻,涉猎群书,20岁博通经史百家之说,善谈道学,兼好释典。因他少时体弱多病,常请医生诊治,以致耗尽家资,所以从青年时代他就立志以医为业,为民除病,并刻苦研习岐黄之术。由于医术娴熟,远近求医者甚多。成年以后,隐居在太白山从事医书著作及炼丹活动。隋帝、唐太宗、高宗均曾召他作官,都被他婉言谢绝,而一心一意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

孙思邈历经隋唐两代,是一位知识渊博、医术精湛的医家。然而他不慕名利,以医生为终身职业,长期生活在民间,行医施药,治病救人。他诊病治疗,不拘古法,兼采众家之长,用药不受本草经书限制,根据临床需要,验方、单方通用;所用方剂,灵活多变,疗效显著。他对民间医疗经验极为重视,经常不辞辛劳地跋山涉水,不远千里访询;为得一方一法,不惜千金,以求真传。辗转于五台山、太白山、终南山、峨嵋山等地,采集药材、炮制药物,提炼丹药,深究药性。他对民间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多有研究,救治过许多疑难危重病人。他不仅精于内科,而且兼擅外科、妇科、小儿科、五官科、眼科,并对摄生、食疗、针灸、预防、炼丹等都有研究,同时具有广博的药物学知识和精湛的针灸技术。这不仅使他成为唐代名极一时的医学大师,而且使他一变羸弱之体,至百岁而视听不衰。

孙思邈一生以济世活人为己任,对病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他提出"大医精诚"的宏论,至今仍对临床医生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他要求医生对技术要精,对病人要诚。他认为医生在临症时应安神定志,精心集中,认真负责,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美丑,怨亲善友,本族外族,聪明愚昧,要一样看待;治疗中要不避危险、昼夜、寒暑、饥渴与疲劳,全心赴救病人,不得自炫其能,贪图名利。这也正是他身体力行,躬身实践的写照。他曾亲自治疗护理麻风病人达600余人;为了方便群众和医者,他创立了"阿是穴",并广泛推广,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他为了救治一名急性"尿闭"患者,用葱管插入病人的尿道,是世界是最早应用导尿法的人。他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足为百世师范,后人赞曰:"其术精而博,其道深而通。以今知古,由后视今,信其百世可行之法也。"

孙思邈对医药学的重大建树是他首创“复方”这个概念。孙思邈勇于革新,淘汰了古代医书中一些不合理的药方,吸取民间治病积累的宝贵经验,用新方推动医学前发展。孙思邈的医学著作,在我国药物史上有很大成就。他的故乡盛产药材,他常常亲自去山野采药。他对白头翁、黄连可以治痢疾,常山可以治疟疾,槟榔可以治绦虫病,朱砂、雄黄可以消毒等等,都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和肯定。

他通过总结民间的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发现用杏仁、蜀椒和牛奶、白蜜等可以医治脚气病。欧洲人第一次论述脚气病是在1642年,大约晚了一千年。

孙氏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药学理论,收集方药、针灸著作,积数十年之经验,博采群经和各家方书,删裁繁重,务求精简,大约于公元652年(高宗显庆二年)写成《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30卷。该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临证各科、诊断、针灸、食治以及预防、卫生等各方面的内容。

孙氏编成《备急千金要方》后,虽已年逾古稀,但他仍不以此为满足,乃取羽翼双飞之意,又集他晚年30年的临床经验和临证心得,写出《千金翼方》30卷,对《千金要方》作了全面和有益的补充。

孙思邈的医学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孙思邈认为天地人之间的理是贯通的

孙思邈非常的清楚天地人之间都有互相的关系,认为人的病和天地的病是相同的。

孙思邈曾在太白山做隐士,是个修行有道之人。他擅长天象历法和摄生养性之术。显庆三年唐高宗召见他时,孙思邈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是他的视力和听力一点都没有减弱。诗人卢照邻和当时的名士宋令文等人都用对老师的礼节待孙思邈。

他们曾问孙思邈:“名医能治好病,是根据什么道理呢?”孙思邈说:“我听说通晓天的人,一定能在人的身上找到它的本体;熟悉人的人,一定是以天为本体。所以天有春、夏、秋、冬,黑夜、白昼轮流更替,寒来暑往交换更迭,这是大自然在运动。人体有四肢和五脏,醒着、睡着,呼出吸進,吐故纳新,经脉和气血循环。流动就是气血循环,显现出来就是人的气色,这是人体的正常运动。”

他借用前人所说的:“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雪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

治病的原理与天地变化是类似的:“阳用它的精华,阴用它的形体,这是天与人相同的,违背了正常规律就要生病了。蒸就发热,不然就生寒,淤结就成为瘤赘,阻隔就成为痈疽。根据表面的诊断可以检查出身体内部的变化。从身体类比自然界也是这样。星辰运行中出现差错,日蚀、月蚀现象,彗星的陨落,这是自然界的危险征兆!良医用药物進行输导,用针灸治病救人。圣明的人用高尚的道德和善于用贤任能来治理天下。所以身体有可以消除的疾病,天有可以去掉的灾害,这全都是气数啊!”

孙思邈注重养性养生

卢照邻问孙思邈:“人世间的事情怎么样呢?”孙思邈回答说:“胆要大,心要小,智虑要圆通,行为要方正不苟。”照邻问:“怎么讲呢?”孙思邈答道:“心是五脏的元首,它应该遵循规律办事,所以要谨慎。胆是五脏的将领,它必须要坚决果断,所以胆要大。有智慧的人行动如天,所以要圆通,仁义的人沉静如同地,所以要方正不苟。《传》说:‘不因为有利可图就返回去;不因为行仁施义就悔疚,这就是仁义之人的方正不苟。’《易经》说:‘遇到机会就要立刻去做,不能整天等待,这就是明智人的圆通。’”

卢照邻又问:“养性的道理,最重要是什么呢?”孙思邈说:“天有满有亏,人世间的事情有许多艰难困苦。如果不谨慎行事而能从危险中解脱出来的人,从来也没有过。所以讲求养性的人,自己首先要懂的谨慎。《诗经》说:‘人不畏惧灾祸,天就要降灾难给你。’畏惧,最重要的是畏道,然后是畏天,其次是畏物,再次是畏人,最后是畏你自身。因此失掉了忧畏的人就心思紊乱没有条理,行为焦躁难以自持,神散气越,意迷志摇。”

孙思邈又说“能懂的这些道理的人,在水中航船,蛟龙不能害你;在路上行走,凶猛的动物不能伤你;各种疾病、瘟疫也传染不上你;爱说别人坏话的人也毁谤不了你。了解这个道理的人,人世间的一切事情就全明白了。”

卢照邻问孙思邈:“养性之道其要也?”思邈答曰:“先知自慎。自慎者,恒以忧畏为本。举《经》曰:人不畏威,天威至矣。”又说:“忧畏者,死生之门,存亡之由,祸福之本,吉凶之源。” “士无忧畏则仁义不立,农无忧畏则稼穑不滋,工无忧畏则规矩不设,商无忧畏则货殖不盈,子无忧畏则孝敬不笃,父无忧畏则慈爱不着,臣无忧畏则勋庸不建,君无忧畏则社稷不安。故养性者失其忧畏,则心乱而不理,形躁而不宁,神散而气越,志荡而意昏,应生者死,应存者亡,应成者败,应吉者凶。夫忧畏者,其犹水火不可暂忘也。人无忧畏,子弟为勍敌,妻妾为寇雠。”

孙思邈注重医德养成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序例中,最先的部份是,“大医习业第一”、“大医精诚第二”。大意是,当个好医生,必须熟悉所有的像《内经》、《难经》、《甲乙经》《本草》、《经方》等知识,还得要学习基本的道家阴阳、五行等学术,更得要做一个有道德观念、有操守的医生,连用药也忌讳经常使用动物药,可能因为修道,不愿造杀生之业的关系。

孙思邈注重妇人小儿

《备急千金要方》卷一是序例,将所有读这部书的须知都写在这里。卷二、三、四即是“妇人方”,卷五分上、下是“少小婴孺方”,是第一个把妇人方当作重要位置的人,第一个将小儿方放在重要位置上的人。

更多文章

  • 孙思邈:我不是药神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药神,孙十常,千金方,张仲景,李世民,卢照邻,孙思邈,医学家

    682年3月29日,孙思邈在王屋山辞世,其实,在这之前的许多年,他就已经远离长安,遁入江湖。被当世称为“药王”的孙思邈,是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人物,据说晚年在王屋山附近行医,他遇见一户人家送殡,见到棺材中滴落的血色不对,就拦下队伍,开始医治棺材中的“死人”,难产的孕妇因此被救“活”。在今天的王屋山大店河

  • 药王孙思邈的秘方,能治腰痛背痛四肢关节痛,还可用于癌症骨转移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当归,牛膝,秦艽,杜仲,独活,腰痛,癌症,孙思邈,骨转移,下背痛,医学家,老中医,四肢关节痛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备受肩颈腰背四肢关节疼痛的困扰,而且历代医家也一直在探寻这方面病症的奇效良方。虽然自医圣张仲景传下数百个经方以来,中医临床迈向了新台阶,但疾病一直在不断变化,古方也“不能尽愈诸病”,所以也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而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收录了几千个方子,大大丰富了中医临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讣告

    历史解密编辑:能源之芯标签:外科,中西医,甲状腺,一个中医世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

    2023年3月2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讣告: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首席专家李乃卿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1日在京逝世,享年82岁。李乃卿教授1940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市,1964年7月毕业于山东医科

  • 100岁的孙思邈大限将至,赤脚医生把脉后:恭喜恭喜!您怀上了!

    历史解密编辑:乖史论标签:神医,药王,郎中,孙思邈,孙夫人,医学家,大限将至

    药王孙思邈刚过完100岁生日,就得了怪病,连他自己也治不好这病。一位游方郎中拍着胸脯说:“我治疗这个病,小菜一碟!”孙思邈半信半疑地让郎中把脉,郎中竟诊断道:“孙先生,您有喜了!”孙思邈精通医术,一辈子救死扶伤,被百姓亲切地称为“药王”。而他自己也非常擅长养生,活到100岁,眼不花,耳不聋,连一场小

  • 孙思邈在山中采药,一群人抬着一口时不时滴着血的棺材,哭哭啼啼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进欢喜标签:太医,棺材,皇上,太监,孙十常,李世民,孙思邈,医学家

    一次,孙思邈进宫给未出嫁的小公主治病。只见他眉头紧锁,一句“公主怀有死胎,必须尽快产出,否则凶多吉少”惹得李世民勃然大怒!“大胆庸医,一派胡言,拖出去斩首示众”!士兵听令立刻涌入大殿!原来小公主近日身体抱恙,呕吐腹胀,行动不便,肚子也大了一圈。太医一个个进入公主寝殿,药一副一副开,公主一碗一碗地喝,

  • 孙思邈常做的仙人揉腹法,每天三次坚持一个月,效果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武术之家标签:孙思邈,按摩,肚脐,脏腑,耻骨

    揉腹其实在唐代就已有,据记载,孙思邈常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腹部里有五脏六腑,有肝、脾、胃、大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以促进气血运化、充实脏腑、调节阴阳,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坚持揉腹可以迅速消除积存在腹

  • 一位老翁向神医孙思邈求医,他诊脉后询问:老人家,您不是人吧!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神医,中医,屠苏,诊脉,孙思邈,医学家,泾河龙王

    一次,有位白发老翁向孙思邈求医,孙思邈为他诊脉时吃了一惊,老翁根本不是常人的浮、沉、迟、数等脉象,于是问道:老人家,您不是人吧!01 孙思邈治疗瘟疫孙思邈出生在隋末,从小体弱多病,为此他拜师学医,学成后,四处行医,悬壶济世。有一年临近年关,常州城流行瘟疫,先是孩子们高烧咳嗽,接着大人也病倒了,服药不

  • 石雕孙思邈的介绍及图集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泉州凯岩石业有限公司标签:石雕,高尚,道家,道士,孙思邈,唐高宗,医学家,千金药方

    石雕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从小聪明过人,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

  • 百草益寿:孙思邈曾说:此穴无所不治,养肺调心,百病难藏!

    历史解密编辑:百草益寿之声标签:孙十常,艾灸,膏肓,膀胱经,穴位,针刺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被称为“药王”,其寿命超过百岁,是著名的百岁医者,而他曾经在著作《千金药方》之中,曾经这样记载一个穴位:“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今天,小声就分享这个[无所不治]的穴位——膏肓穴。[膏肓]这两个字听着挺吓人,其实这还有一

  • 孙思邈给李世民治病说:“病我可以治,但要给我你的江山社稷!”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秦王,李渊,杨坚,李世民,孙十常,唐高祖,孙思邈,医学家

    一日,李世民病重,请当时的名医孙思邈前去军营诊治。孙思邈把了脉,对李世民说:“病我可以治,但要给我你的江山社稷!”看孙思邈如此气焰嚣张,李世民整个人气得颤抖,忍不住想要破口大骂,却突然两眼一黑,口吐黑血并晕了过去。此时的李世民才20岁,他奉父亲唐高祖李渊之命讨伐天水。刚开始的时候,李世民满怀信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