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思邈说:重灸此穴,没有治不好的顽疾!

孙思邈说:重灸此穴,没有治不好的顽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国学天地 访问量:2305 更新时间:2024/1/17 4:42:18

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章了。

女人花

为女性量身定制,精致生活方式,经典情感剖析!

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

这个穴位到底是什么呢?大家都听过,但是都没用过!

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药王孙思邈的意思是:这些人医术低,只要找到膏盲穴,并灸它,任病都会好!

这个穴位真的那么神奇吗?一起来看看。

打开膏肓穴,百病都难藏

药王孙思邈艾灸养生高寿102岁。并在《千金方·杂病论》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

“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膏肓这个穴位比较隐蔽,针不方便扎进去,手也难以按到,想要活动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艾灸和自我锻炼。

取穴方法:膏肓穴是人体膀胱经上的一个大穴,在后背肩胛骨旁。取穴时,病人坐位,双手交叉紧抱双肩,肘关节贴近胸前,将肩胛骨打开,从大椎穴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开三寸处。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深层的风寒湿毒瘀血灸出来。

艾灸膏肓穴的疗效很明显,也会让人很愿意去做:艾灸三两天肚子会咕咕响,气很足;

体质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应,比如肚子或腿发凉。还有的可能会发汗或嗝气。

如果灸一个星期,一点动静都没用,说明身体很干净。

艾灸方法:最佳方法当然是直接灸或者隔姜灸;如果艾友们自己艾灸不方便,那么可以在这里扣上竹制艾灸盒,左右各艾灸30分钟,一周3次,做做保健灸。

还有喜欢撞墙的灸友,就多撞这里好了。

运动膏肓穴,除去一身疾

由于膏肓穴位比较隐蔽,刮痧渗透不进去,手也无法按到,最好的刺激方法除了艾灸,还有锻炼!且古医书中也曾有“运动膏肓穴,除一身疾”的说法。

双肩旋转法

防治心、肺疾病

两手自然下垂,中指贴住大腿两侧的“风市穴”,以肩为轴,双肩一起往前转动10次,这就是在“开膏肓”;然后,仍旧以肩为轴,两肩往后转动10次,这就是在“合膏肓”。

也可用下面的旋转法“开合膏肓”,方法就是,把双手放在肩膀上,进行旋转,先向前旋转,然后向后旋转。

这个动作可以把膏肓活动开,充分松开肩背部,长期练习,能有效解决肩背痛的问题;而反复的前后拉伸又能使胸腔得到扩张,这也能有效防治心、肺疾病。

像扇子一样开合

肩背疼痛明显减轻

把后背像扇子那样打开和收紧,可让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显减轻。

这个动作很简单,坐在椅子上,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把后背像扇子一样向前打开,停一会儿,再慢慢挺胸,收紧后背,往后挤压脊柱。如此反复几遍。

两脚平行站立,两膝微曲,腰直,胸平,两手握拳,两臂缓缓抬起到胸前与肩平,然后用力向后拉至极限,使肩胛骨尽量向脊柱靠拢,挤压两侧膏肓穴,略停1至2秒钟,再恢复原姿态。

后拉时深吸气,回收时呼气,动作在水平面缓慢进行,动作到位,使背后有酸胀、出汗的感觉。

这个动作可打开和挤压膏肓,做完几次后,人会感觉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显减轻。

“反拳捶脊”

疏通血脉

具体的做法是:把手放在人体背部,反拳沿着脊柱敲打。这样做可以把膏肓开,又叫振髓法。

久坐后可依此法经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缓解肩背痛,疏通血脉。

这些方法既可益寿延年,还对肩周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颈椎病、乳腺增生等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看了此文大家要学会自己锻炼膏肓穴,远离大病恶疾,防治百病就靠它了!记得推荐给好友们都看看~

精致女人

做个爱自己的精致美女,爱所有美的东西,爱自己爱的人!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医用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孙思邈艾灸穴位膏肓大椎穴刮痧

更多文章

  • “药王”孙思邈,他有一些奇怪的理论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孙十常,药王,房中术,备急千金要方,成仙

    孙思邈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也是民间所称的“药王”,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崇拜和祭祀。 在 孙思邈死后不久, 就被人们神化说是得道成仙了。 《大唐新语》 便有这方面的记载,说孙思邈死后 “月余颜色不变, 举尸入棺,如空焉, 时人疑其尸解矣”。 孙思邈 仅仅在唐代,孙思邈就被人们附会上了各种传说。 《酉阳

  • 这个中医古方不简单,孙思邈称它为“还魂汤”!

    历史解密编辑:张胜兵中医标签:甘草,当归,桂枝,咳喘,古方,麻黄汤,孙思邈,还魂汤,医学家,老中医

    还魂汤,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将人从重症昏迷中唤醒的汤药。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灵丹妙药,而非现实存在的中药方剂。但实际上,它不仅是真实的药方,这个名字还是出自药王孙思邈所著中医学经典著作《千金要方》。我用这个方子治好了很多人的病,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其中一个肺间质纤维化合并类风湿

  • 药王孙思邈真人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孙十常,长孙皇后,李世民,张仲景,千金方,孙真人

    药王孙思邈真人,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对传统中医学、中药学、养生学、道家文化等均有特殊贡献,人们对他有“药王”、“医圣”、“医神”、“真人”等各种美誉。唐太宗曾经称赞他“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宋徽宗封他为“妙应

  • 炎黄国医传奇:药王孙思邈的传奇(二)

    历史解密编辑:炎黄国医吴越标签:孙思邈,卢照邻,医学家,备急千金要方,炎黄国医传奇

    药王孙思邈,在医学上是个难得一见的人物。他的学问非常渊博,对医药造诣很深。孙氏自幼聪颖洞达,敏慧强记,7岁能够日诵千言,人称圣童。孙氏博学多闻,涉猎群书,20岁博通经史百家之说,善谈道学,兼好释典。因他少时体弱多病,常请医生诊治,以致耗尽家资,所以从青年时代他就立志以医为业,为民除病,并刻苦研习岐黄

  • 孙思邈:我不是药神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药神,孙十常,千金方,张仲景,李世民,卢照邻,孙思邈,医学家

    682年3月29日,孙思邈在王屋山辞世,其实,在这之前的许多年,他就已经远离长安,遁入江湖。被当世称为“药王”的孙思邈,是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人物,据说晚年在王屋山附近行医,他遇见一户人家送殡,见到棺材中滴落的血色不对,就拦下队伍,开始医治棺材中的“死人”,难产的孕妇因此被救“活”。在今天的王屋山大店河

  • 药王孙思邈的秘方,能治腰痛背痛四肢关节痛,还可用于癌症骨转移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当归,牛膝,秦艽,杜仲,独活,腰痛,癌症,孙思邈,骨转移,下背痛,医学家,老中医,四肢关节痛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备受肩颈腰背四肢关节疼痛的困扰,而且历代医家也一直在探寻这方面病症的奇效良方。虽然自医圣张仲景传下数百个经方以来,中医临床迈向了新台阶,但疾病一直在不断变化,古方也“不能尽愈诸病”,所以也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而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收录了几千个方子,大大丰富了中医临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讣告

    历史解密编辑:能源之芯标签:外科,中西医,甲状腺,一个中医世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

    2023年3月2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讣告: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首席专家李乃卿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1日在京逝世,享年82岁。李乃卿教授1940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市,1964年7月毕业于山东医科

  • 100岁的孙思邈大限将至,赤脚医生把脉后:恭喜恭喜!您怀上了!

    历史解密编辑:乖史论标签:神医,药王,郎中,孙思邈,孙夫人,医学家,大限将至

    药王孙思邈刚过完100岁生日,就得了怪病,连他自己也治不好这病。一位游方郎中拍着胸脯说:“我治疗这个病,小菜一碟!”孙思邈半信半疑地让郎中把脉,郎中竟诊断道:“孙先生,您有喜了!”孙思邈精通医术,一辈子救死扶伤,被百姓亲切地称为“药王”。而他自己也非常擅长养生,活到100岁,眼不花,耳不聋,连一场小

  • 孙思邈在山中采药,一群人抬着一口时不时滴着血的棺材,哭哭啼啼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进欢喜标签:太医,棺材,皇上,太监,孙十常,李世民,孙思邈,医学家

    一次,孙思邈进宫给未出嫁的小公主治病。只见他眉头紧锁,一句“公主怀有死胎,必须尽快产出,否则凶多吉少”惹得李世民勃然大怒!“大胆庸医,一派胡言,拖出去斩首示众”!士兵听令立刻涌入大殿!原来小公主近日身体抱恙,呕吐腹胀,行动不便,肚子也大了一圈。太医一个个进入公主寝殿,药一副一副开,公主一碗一碗地喝,

  • 孙思邈常做的仙人揉腹法,每天三次坚持一个月,效果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武术之家标签:孙思邈,按摩,肚脐,脏腑,耻骨

    揉腹其实在唐代就已有,据记载,孙思邈常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腹部里有五脏六腑,有肝、脾、胃、大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以促进气血运化、充实脏腑、调节阴阳,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坚持揉腹可以迅速消除积存在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