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复榘太太给张宗昌让座,张说了一句玩笑话,几天后被韩复渠谋杀

韩复榘太太给张宗昌让座,张说了一句玩笑话,几天后被韩复渠谋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闫侃史 访问量:4829 更新时间:2023/12/25 1:31:49

“你在山东顶了我的窝子,我今天也顶了你太太的窝子”。

都说祸从口出,说完这句话后,他在几天后就被人枪杀在火车站。这个因嘴不老实而丢掉性命的,正是“三不知将军”张宗昌

这样戏剧性的死法,也和张宗昌荒唐的人生有些相似。那么,是谁杀死的张宗昌?难道仅仅是因为太太被调戏就恼羞成怒么?

点个关注,继续带大家探讨军阀张宗昌荒诞又戏剧的一生。

张宗昌

恶贯满盈

张宗昌最开始的生涯,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些相似。都是出身贫苦、食不果腹,而且两人都给地主老财家放过牛,还差点被人活活打死。

为了生存,张宗昌最终带着20多个鸡蛋离开了老家山东,跑到关东寻求发展。因为没受过像样的教育,张宗昌在这里只能与一些流匪来往。慢慢的,凭借优秀的“人际关系”,他成为了一名警察。

能说会道、吹嘘拍屁有时候也是一个优点。而张宗昌则将自己身上唯一的优点不断放大,慢慢地,他成为当地黑白两道的老大,一时间风光无限。

但张宗昌并不是一帆风顺,1921年的时候,他在江西战败,部队也被解散。无奈之下,他就远赴奉天去投靠张作霖。在张作霖手下,张宗昌迎来了人生巅峰。

张宗昌

1925年的时候,张宗昌接任了山东军务督办。在山东这段时间里,张宗昌做尽了坏事,对山东的父老乡亲各种剥削。

他的敛财方式远不止这一种,他发明出了许多苛捐杂税。无所不及的从百姓这里进行压榨。

而除了普通百姓之外,为他卖命的手下也跑不了。1927年2月10日,为了给自己父亲操办寿宴,张宗昌就下令让山东政界的“公务员”将3成到五成左右的工资作为贺礼上交。众人对他的要求,也是敢怒不敢言。

但从来都是心狠手毒的,也有“仗义疏财”的一面。像他手下有个副官,因为喜欢上一个妓女,却没钱为妓女赎身,于是整日都怏怏不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宗昌发现这件事后,就带副官找到那名妓女,不仅为妓女赎身,还为二人操办了婚礼,钱也都是张宗昌出的。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像他曾对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妇女慷慨解囊,给了人家2000大洋。这样看起来,张宗昌仿佛是一个“侠义之士”。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这从张宗昌死后,没人愿意为他收尸,就能看出他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有多么恶劣。

而除了品行败坏之外,张宗昌在私生活上面也是非常不检点。他非常好色,具体体现在有非常多的姨太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宗昌到底有多少姨太太?我们是不知道的,就连他本人也是稀里糊涂的。这也是张宗昌被称为“三不知”将军中的其中一个“不知”。

而为了分清自己众多的姨太太,张宗昌想出了一个法子——编号。他的编号方式很独特,一般都是地名。

像在奉天的,那就是奉天夫人。在杭州的,就是杭州夫人。而有了这么多姨太太之后,张宗昌依旧不满足。每去一个地方,张宗昌都要“例行”逛窑子。

他逛窑子的方式也是非常霸气,直接包场。他让人在外面挂上一个“张大帅”的牌子,然后在门口派两个当兵的把住门,不让外人进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除了贪财好色、鱼肉百姓之外,张宗昌还有一个爱好——写诗。

他所写的诗大家应该也都看过或者有过了解,像非常有代表性的大风歌。里面所用的词句非常粗鄙,一眼就能看出张宗昌的文化水平不高。而据说他写诗还是受过清末最后一个状元王寿彭指点过地。

也不知道王寿彭得知自己有这样一个“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不过,张宗昌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诗,也和他时运多舛生涯有一定关系。

时运多舛

张宗昌在投靠奉系后,在张作霖的带领下有了不少建树。但在1928年春的时候,这一切都如泡沫般散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的国民革命军进行了第二次北伐,奉军节节败退,张宗昌更是失去了山东这块根据地。本想着找老大哥张作霖继续东山再起,但没想到张作霖被日本人给炸死。

张作霖死后,张宗昌彻底慌了。此时他手下还有五万多人,也不知道何去何从。如果张作霖还活着的话,肯定会让张宗昌带着人们出关。

但此时是张学良当家做主,张学良知道张宗昌品德败坏,害怕他出关后取代自己,于是不允许张宗昌出关。

后来国民革命军占领了北京和天津,张宗昌也被白崇禧的部队重重包围。无奈之下,张宗昌乔装出逃,来到了日本隐居。

白崇禧

虽败退日本,但张宗昌一直不死心,一直想重回山东。为此,他曾与日本有过亲密接触。此时,张学良担心张宗昌被日本拉拢做汉奸,也一直电联张宗昌,让他回国在北京居住。张宗昌确实也回国了,不过不是因为张学良的命令,而是他想继续在山东做“土皇帝”

回国之后的张宗昌,也没有怎么被为难。因为他们那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通电下野,就能保住性命。但此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是不希望张宗昌回国的,因为他害怕张宗昌卷土重来。

事实上,张宗昌确实一直在有着夺回山东大权的想法。1932年的时候,在张学良的邀请下,许多将领都来到北平参加会议,其中也包括韩复榘。

韩复渠

当时石友三知道韩复榘对张宗昌心有芥蒂,于是做局让二人结交成朋友。之后,石友三又撮合张学良、韩复榘、张宗昌、于学忠四人结拜为异姓兄弟。

本来这件事能和平解决,但张宗昌根本管不住自己嘴。在喝多的时候,他对韩复榘说道:兄弟在山东各处都有老部下,只要招呼一下,就能汇成一支部队。

张宗昌这样说,其实是想显摆自己人脉光,同时也是威慑一下韩复榘。但韩复榘人狠话不多,直接对张宗昌动了杀心。

赴邀去山东

在张学良组织的高级将领会议结束后,张宗昌回到了北京的铁狮子胡同。一天,他收到了一封韩复榘的亲笔信,信中邀请张宗昌前往山东“共商大事”。

韩复渠

但张宗昌也不傻,也不敢轻易动身。况且张学良以及下野军阀孙传芳吴佩孚等人都反对他回到山东。

另一边,一直没有收到回信的韩复榘非常着急。思来想去,觉得自己的意图暴露得太明显了,于是,他找来了石友三,让石友三去和张宗昌见一面。

张宗昌将石友三视为知己,在石友三的劝说下,张宗昌最终决定去会一会韩复榘。他想着,自己只是一个下野的军阀,韩复渠也不敢坏了规矩。

于是张宗昌在石友三的陪同下,坐上了开往济南的火车。而在张宗昌出发之后不久,韩复榘就去见了冯玉祥,二人密谋在济南除掉张宗昌。

冯玉祥

到了济南之后,张宗昌感慨万千。这个曾经属于自己的地盘如今已经易主,心里面非常不好受。

好在韩复榘比较会办事,每天都盛情款待张宗昌,让张宗昌有种做客人的感觉。但接连几天的款待,让张宗昌很失望。信中说的是“共商大事”。但这几天除了吃饭、喝酒,其他事情都没做过。

可能是为了挖苦韩复榘,在一次看戏的时候,张宗昌挤走了韩复渠的夫人纪甘青。之后张宗昌笑着对韩复榘说:你在山东顶了我的窝子,今天也让我顶了你老婆的窝子。

听到这句话后,韩复榘也不好发作,只能赔笑,但在心里,已经想出一万个弄死张宗昌的方法。

张宗昌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句话,坚定了韩复榘弄死张宗昌的想法。因为张宗昌来济南这段时间,韩复榘也在思考要不要下手。毕竟这是件大事,而且张宗昌在国内的名气非常大,到时候自己肯定难逃舆论的漩涡。

但如果不做的话,张宗昌又对山东虎视眈眈,保不齐自己就要被他给挤下来。最终,韩复榘决定动手。

在动手之前,韩复渠做了非常细密的准备。他先是邀请一帮宾客与张宗昌赴宴。在宴会上,韩复榘故意吹捧张宗昌,说他枪法了得,想看看他的随身配枪。

已经喝高了的张宗昌想都没想,就将枪掏了出来。之后,韩复榘又说特别喜欢这把枪。张宗昌听到之后,就豪爽的将枪送给了韩复榘。就这样,张宗昌唯一的贴身武器没了。

韩复渠

过了不久后,韩复榘派人假装送信,说张宗昌的老母病危。张宗昌听完后,立刻动身,准备离开济南去看望老母亲。

韩复渠也是顺水推舟,为他订了一张火车票。但张宗昌不知道的是,死亡已经离他越来越近了。

身死济南

9月3日当天,张宗昌在与韩复榘握手告别之后,在登车时突然遭遇刺客袭击。幸运的是,刺客手枪卡了,张宗昌并没有第一时间被打死。

此时张宗昌习惯性的往腰间抹去,却发现枪早已不在自己身上。这个时候,他才想起,枪已经送给韩复榘了。他心里大呼:坏了。

张宗昌

为了保命,张宗昌拔腿就跑。但刺客的手枪已经好了,对张宗昌连打数枪。最终,张宗昌化成一滩血人躺在地上。

这个刺客在打死张宗昌后,在车站高呼:我是郑继成,今天是为父亲报仇的。

原来,郑继成是郑金声的儿子。当初,郑金声因为部下倒戈,败给了张宗昌。被俘后,张宗昌下令杀害了他。

而郑金声又是冯玉祥的老部下,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韩复榘要联系冯玉祥一起除掉张宗昌。而郑继成在火车站喊的那些话,可能也是韩复榘和冯玉祥教的。目的就是为了洗刷二人嫌疑。

郑金声

不过,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此次刺杀是韩复榘组织的。但没有证据,也没有办法问责韩复榘。

总的来说,张宗昌的死是自己做出来的。如果当时不想着重回山东,也不会被韩复榘如此下狠手。毕竟是他先开的坏头,肯定没法全身而退。张宗昌被杀之后,他的尸体就在原地也没人去收殓。

因为他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山东的老百姓都巴不得他横尸遍野。当时还是张宗昌的部下金寿昌四处联络人为张宗昌收尸,但奈何没人卖棺材给他。而那些张宗昌生前资助过的人,更没有一个站出来为他料理后事。

后来还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韩复榘出手收殓了张宗昌的尸体。张宗昌死后,刺杀张宗昌的郑继成结局如何呢?

韩复渠

据悉,郑继成被报纸描述成了“英雄”。认为他此举是替天行道,帮助民间除害。这除了是百姓们心中的想法之外,也与冯玉祥的四处奔走有关。在没关多久之后,郑继成就被放了出来。

再说回张宗昌的死,也和自大有关。前去济南前,那么多人都劝过他,但他调剖不停,这可能就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再说回韩复榘,他的结局其实也很惨。和张宗昌一样,他也是被人哄骗杀掉的。杀掉他的人是蒋介石,韩复榘的死,其实和张宗昌一样,是轮回和报应。

因为“不杀降”一直以来都是那些军阀们默认的规矩。谁要是打破的话,那么谁就要面临一样的结局。张宗昌是这样、韩复榘也是如此。而除了这二人之外,孙传芳也因为杀降最终迎来报应。

更多文章

  • 唐朝名将郭元振得到了唐玄宗的“恩旨”

    历史解密编辑:王科爱语文标签:唐朝,宰相,尚书,郭元振,唐玄宗,书法家,女皇武则天,中国传统音乐

    713年十一月,唐朝名将郭元振得到了唐玄宗的“恩旨”,他被任命为饶州司马,不必再去流放地新州了。但是,郭元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在一个多月前,他还是唐朝的宰相、兵部尚书,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得罪皇帝了!郭元振怀着忧郁的心情上路,他没能走到饶州,死在了半路上。那么,郭元振为何会得罪唐玄宗呢?一、威震

  • 古代志怪故事:郭元振除妖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郭元振,宰相,玄怪录,小吏

    下面这个故事出自《玄怪录》,郭元振是唐朝宰相,也是名将。后来因为军容不整被流放,五十八岁郁郁而终。这个故事讲的是他没发达前的事,情节类似于《西游记》里陈家庄捉灵感大王。但《玄怪录》是唐朝牛僧孺(也是唐朝宰相)的作品,吴承恩是明朝人。代国公郭元振在开元年间科考不中,回乡途中夜行迷路。忽然看到远处有灯光

  • 吐蕃宰相大败薛仁贵,唐朝头疼不已,名将郭元振说:吐蕃快内乱了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薛仁贵,郭元振,吐蕃,唐朝,唐军,钦陵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无论如何强大,自始至终都被边疆问题困扰,汉朝的时候匈奴之乱的影响长达数百年。到了唐朝,吐蕃又成为了唐朝皇帝们的心腹大患。太宗皇帝去世之后,高宗李治继承了皇位,此时的唐朝还处于全盛时期,朝中一批能臣武将。就算是有这些人压阵,在高宗的整个统治时期,也没有打赢过吐蕃。特别是发生在公元67

  • 古代志怪故事——元佶,崔日用,汤应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崔日用,宰相,豫州,刺史

    元佶唐朝时候,豫州人元佶居住汝阳县,养了一头母猪十多年,忽然丢失了。原来是变成了一个女人,大概二十多岁,挺有姿色。她到了一个大户人家,推荐自己说:“我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听说你家需要人养蚕,所以来问问。”主人挺高兴的接纳了她,后来就于她同居了。这个女人挺能打扮自己,有钱了除了卖酒,剩下的就买脂粉

  • 清涼赏析丨钟绍京小楷《转轮圣王经》

    历史解密编辑:五台山佛教标签:钟绍京,转轮圣王经,书法,小楷,钟繇,灵飞经

    钟绍京(659—746),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赣南兴国县)人,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是江南当然也是江西第一个宰相。钟绍京抄经书法技法几无人能及,其代表作《转轮圣王经》(实为《长阿含经·转轮圣王品》) ,前后题跋共有十八处,从中可以看出,欣赏者不乏知名人物,如元代仇

  • 钟绍京:字写得好有多重要?不但可以做宰相,还能发动政变杀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钟绍京,宰相,唐玄宗,李旦,李显,武则天

    公元710年7月2日,深夜,几个行迹隐蔽、身穿便服的大臣,悄悄进入了唐朝皇宫内的禁苑,最后来到了时任禁苑总管的钟绍京的住处。这几个悄悄潜入禁苑的大臣当中,为首的一人,便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就在半个多月以前,唐中宗李显忽然暴毙于皇宫,死因极为可疑。李显去世后,身为皇后的韦氏,立李显的小儿子李重茂为太

  • 钟绍京小楷《三弥底部论》(疑)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小楷,钟繇,钟绍京,书法家,翁方纲,艺术家,书法作品,三弥底部论

    钟绍京(659年-746年),江西兴国人,江南第一宰相。系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历史上把钟姓这两个著名书法家,钟繇称“大钟”,钟绍京称“小钟”。此卷尾跋很有意思,王澍、蔡之定鉴为钟绍京真迹,翁方纲、端方鉴为非钟书。仲易题签《唐人书三弥底部论》庚辰岁暮得于蒋氏密均楼。▼钟绍京小楷三弥底部论(疑

  • 敦煌出土《道德经》墨迹真品,为存世孤本,这字比钟绍京《灵飞经》更有韵味!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小楷,敦煌,道德经,灵飞经,钟绍京,褚遂良,书法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哲学思想碰撞出火花,孔、孟、老、庄为首的儒、道两家最能引起人们的讨论。相比于仁义、入世的儒家,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更受现代人欢迎,特别是老子的《道德经》,几乎成了修行的必读书目。老祖宗的智慧总是令人叹服,《道德经》蕴含的哲理不论过去多少年都不过时。国人奉为圭臬,外国人也赞叹不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唐.钟绍京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钟繇,楷书,绘画,钟绍京,褚遂良,王献之,王羲之,赵孟頫,书法家

    钟绍京(659年-746年),字可大,虔州赣县(今江西兴国)人。唐朝宰相、书法家,三国时魏国太傅钟繇第17代世孙。1923年《至德堂会稽钟氏宗谱》钟绍京最初因擅长书法而入直凤阁,武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殿门榜皆其所题,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后随唐玄宗取得帝位,官至中书

  • 它从6万卷唐楷中胜出,把欧阳询、钟绍京比了下去,这字看一眼都是享受!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唐楷,小楷,隶书,欧阳询,钟绍京,褚遂良,书法家

    我们一般认为,楷书是非常考验书法家功力的字体,能写出一手好楷,比“花里胡哨”说再多更有说服力。小楷因为字体小还要点画清晰,“劝退了”很多人。从钟繇、王羲之开始,小楷得到发展,唐代时逐渐成熟,虞世南、褚遂良、钟绍京都是一代名家。这些人还能在书法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但有的人却埋没于 历史尘埃中。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