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安客》| 刘禹锡与柳宗元:诗人的旅途

《长安客》| 刘禹锡与柳宗元:诗人的旅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九讲健康 访问量:2066 更新时间:2024/2/23 23:49:49

永州治所零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与朗州治所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距离并不远,难兄难弟。

柳宗元写的是“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刘禹锡写的却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在城墙拐角的更鼓楼边建了一栋竹楼,地偏人远,空乐鱼鸟。京城有人想叫他痛苦,他偏不。不忙着掰扯对与错,只忙着强身健体托关系找由头在朝廷里露脸。

他有这样强烈的行动力,更对所谓的“命运”嗤之以鼻,他更相信自己。柳宗元“肌革瘆懔(shèn lǐn),毛发萧条”,“行则膝颤,坐则髀(bì)痹”,四处求告,别人泛泛宽慰几句,好些的再送些药石。

刘禹锡一头扎进医书药典里,为柳宗元研究起强身健体治病的药方。他小时候背药典,是童子功。此时闲暇,续起来研究,时时寄来自己研习的药方,治肾虚,治脱发,治脚气(刘禹锡到晚年还手痒,替白居易治眼病)。再有时间,研究佛学与民俗。

刘禹锡的人生从来没有什么平顺的时候,家无高官显宦,只能靠他单枪匹马凭才学在京城闯出一番天地。刘禹锡给皇帝写信,巴结高门大族,考进士,考博学宏词科,考吏部取士科,终于得官,做了东宫太子校书。没过一年又因为父丧去职。

等服丧期满,为了赚点钱,只能到当时的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里做个秘书。什么都要写,年节里朝廷发了面脂、口脂、春衣,谢表都是他来写。

后来他又来到京城,有了正经官职,为了打点人情通关系,也还得兼职替人写文书,文集里好几卷是替武元衡裴度等人写的公文。

但越坎坷,他就越有无穷的斗志。他对自己有无穷的信心:是与非,不是他自己的错与对,全在时机。他要好好保养,等待时机,健康长寿就总有一天能回到长安去。

元和九年(814年)腊月,刘禹锡与柳宗元在差不多的时间接到诏书:诏回。从南方回到京城有两条路。

一条“两都驿道”:出潼关经洛阳经汴河水道南行。第二条“蓝武驿道”:从蓝田、武关经过商山至邓州南行。两都驿道平坦易行,但很费时日,而蓝武驿道山路崎岖,却能更快到达。

柳宗元和刘禹锡选择了快速却艰难的这条。一路上春气萌动,黄昏时炊烟拂来已有暖意。仿佛都是好兆头。

到达蓝桥驿时离长安还有不到百里,他们在驿站的墙上看见了同样被从贬谪地江陵诏回的元稹留给他们俩的诗:“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京城与朝廷就在百里之外,快马加鞭,他们还能追上这失去的十年。

再往前,到达灞上,元和十年(815年)的春花已开,与十一年前他离开的那个春天,几乎一模一样。柳宗元写下此时激动的心情: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这年他四十二岁,重新开始,也还来得及。

来源:北溟鱼《长安客》柳宗元与刘禹锡 九

更多文章

  • 一天一首古诗词唐诗,刘禹锡《咏红柿子》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刘禹锡,咏红柿子,庄子,唐诗,诗人

    《咏红柿子》【唐】刘禹锡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译文拂晓时分,它连着星光的影子一起出现;夜幕降临,它又带着日光的余晖悬挂枝头。本来因为遗漏而没有被人采掇,反而能够自己保住了天年,也是一件幸事。注释采掇:采摘。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天年,就是天赋的年

  • 刘禹锡很著名的一首诗,语文课本常客,仅有4句却让人感伤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刘禹锡,孙吴,西塞山怀古,长安,西塞山

    公元824年,是唐穆宗长庆四年。这一年,唐朝著名诗人,也是我们的老朋友刘禹锡又被调官儿了。这次,是从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改成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从重庆到了安徽,毕竟离中原还是近了一点。但对刘禹锡来说,他心中能够施展拳脚的地方,就只有一处:长安。没去到长安,哪里都是他乡。带着这种想法以及对朝

  • 洛阳凭什么吸引众多大官文人前往?白居易还和刘禹锡组团吃喝玩乐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白居易,刘禹锡,洛阳,元稹,唐玄宗,李白

    影视剧中的洛阳城《风起洛阳》的开播着实再让神都洛阳火了一把。那些气吞八荒的雄伟建筑彰显着帝都威严,而那些花样繁多的娱乐活动,为这座古老城市平添了一份浪漫与活泼。你是否梦过化身少年轻舟快马,留恋洛阳酒肆,和诗人解龟换酒,与胡姬歌弹胡笳。上元节趣看花灯,坊市中斗鸡赛狗……一、园林宴游篇隋朝仁寿四年,杨广

  • 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刘禹锡,谢安,乌衣巷,李白,王导,谢灵运

    作者:王玉说金陵,一定逃不过刘禹锡脍炙人口的《乌衣巷》。《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所说的王谢,就是以王导与谢安为首的王谢两个名门望族,他们曾世代居住在秦淮河畔的乌衣巷。这条普普通通的小巷,承载着金陵的极盛繁华。据史书记载,当年孙权在建邺(南京)称帝

  • 每日一梗:刘禹锡看到连夜删除陋室铭

    历史解密编辑:嘟嘟国漫标签:陋室铭,刘禹锡,诗人,陋室

    指宿舍环境极其简陋就连唐代诗人刘禹锡看到后对比了自己“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都暗叹自愧不如,所以连夜删除了《陋室铭》。使用例:大一新生刚进校‌‌‌‌‌‌‌门,就被眼前“叙利亚废土风格”的宿舍所震惊,拿起手机发视频并配文“刘禹锡看了我们宿舍后连夜删除了陋室铭”。转自有好多梗的「小鸡词典」’

  • 强悍的人生无需解释,他就是大唐刘禹锡,那个不一样的烟火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刘禹锡,柳宗元,韩愈,唐顺宗,进士

    虽然唐朝拥有多个盛世时期,但是后续还是不可避免的衰败,对于这样的局面不仅普通人会感到唏嘘,一些文人墨客更是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但是朝代灭亡是多个原因形成的,远非一己之力可以挽回,也因此令许多文人对此遗憾不已,刘禹锡就是其中一位。作为唐朝中晚期出现的后人,刘禹锡空有一腔抱负,但是却无法得到施展。即便局面

  • 从王维、刘禹锡到苏东坡 古人眼中有着怎样不同的秋天?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王维,刘禹锡,苏轼,诗词,西江月

    国庆大假期间,封面新闻邀请《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诗刊》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彭敏,通过线上分享的方式,上了一堂诗词云课。在这个云课堂上,彭敏以“诗词里的秋天”为题,选择了几首特别有代表性的古人咏秋名作给予详细解析,带领读者从诗词中领略秋天独有的丰富魅力。自古多悲秋,但也有赞颂秋天的诗词自从战国宋玉

  • 瀛奎律髓37·卷12 秋日类,同是吟秋,赵嘏刘禹锡精神状态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刘禹锡,赵嘏,欧阳修,谢安,林逋,诗人

    前言昨天欣赏的是几首杜甫秋日类七律,方回在这一卷选录了三十首七律,今天欣赏两首唐诗和两首宋诗。赵嘏的《长安晚秋》和刘禹锡的《始闻秋风》都是唐律的名篇。二者一苦闷、一高亢,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林逋是隐士,《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自然崇尚归隐,是出世之心。欧阳修有济世报国之志,《秋日与诸公马头山登高》

  • 摆脱“蛋壳性格”,看唐代诗豪刘禹锡给我们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奥特老男孩标签:刘禹锡,柳宗元,诗豪,诗作,王叔文,蛋壳

    “蛋壳”谁都见过,“蛋壳性格”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外表看起来很坚强、有个性,但一敲就“碎”,非常脆弱,很容易走极端的心理。现在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越来越差,近两年自杀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自杀行为,往往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偶发的,在遇到突发困难时毫无应急能力,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自杀来逃

  • 刘禹锡01.年少得志,一路通关,步入仕途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乐府,江南,唐朝,刘禹锡,柳宗元,节度使,刘长卿,艺术家,安史之乱

    公元772年春天,在江南漂泊多年后的刘绪夫妇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刘绪给孩子起名刘禹锡。刘绪自称是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后来为躲避安史之乱,举家从洛阳迁居苏州,一直在江南一带为官。刘禹锡从生下来开始就体弱多病,从小就饱尝了疾病的各种痛苦。虽然身体上比同龄孩子要瘦弱一些,但是刘禹锡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