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岑参:大唐那么大,带你去看看

岑参:大唐那么大,带你去看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财富网 访问量:3988 更新时间:2024/1/19 19:39:06

如果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大唐的春江花月,那“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就是大唐的烈烈火山。

如果说“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是大唐的溶溶春日,那“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就是大唐的荒僻冷夜。

如果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大唐英才的神采飞扬,那“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就是大唐男儿的壮怀激烈。

盛唐,不只有花团锦簇、旖旎浪漫,也有苍凉边塞、金戈铁马。边塞诗人岑参,用一首首笔力奇异的诗歌,向后人展示了盛唐的另一面。

(来源:摄图网)

岑参,投笔从戎,奔走边塞,久经沙场,以猎奇的眼睛、奇趣的想象,将边塞壮美雄奇的景象落在笔尖。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塞北风雪化作梨花漫天,吹到了后世人的心中。

岑参祖上煊赫,一大家子出了三个宰相。

然而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几个长辈一味跟皇上打擂台唱反调,最终落得是流放的流放、杀头的杀头。

至此,岑门式微。

岑参就是在这样的家族背景下出生的,他幼年丧父,5岁开始从兄受学,9岁便可以写文章了,可以说在学习方面颇有天才。

岑参15岁的时候,随哥哥前往嵩山隐居。山中岁月长,兄弟二人一边参禅学道,一边修习文章。与兄长岑况“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的态度不同,岑参在孤寂的环境中萌生了重振门楣、光宗耀祖的志向,其在《感旧赋》写道:“尝自谓曰:云霄坐致,青紫俯拾。”

岑参弱冠之时走出嵩山,怀揣文章与赤诚之心奔向洛阳“献书阙下”以求皇帝赏识,赐予官职。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献书无果后的十年,岑参往返于洛阳和长安之间为仕途不断求索,却总是徒劳无功。

仕途不顺,日子过得也汲汲营营,还好岑参在嵩山修习佛教禅道的过程中磨练了性情,在峻峰流泉的环境下陶冶了情操,让他在逆境中也能挖掘生活的美。

好友杜甫评价其“岑参兄弟皆好奇”,他开朗烂漫的性格和奇趣的文章吸引了不少朋友,可以说这十年,岑参不是在交友赴宴,就是在交友赴宴的路上。

(来源:摄图网)

访名山、游大川、寻良师、探亲友,岑参一路在孟津、河溯、新乡、相州、邺城、邯郸、黄河等地到此一游般留下记号。

偶有“嗟世路之其阻,恐岁月之不留。眷城阙以怀归,将欲返云林之旧游”怀才不遇的嗟叹也在游山玩水和放歌痛饮时予以纾解。

当岑参还在开蒙的时候,唐朝的另一位诗人王昌龄为了排遣科考落第的愤懑选择跨马西行,成为边塞军旅生活的见证者。

随即,一幅幅边塞壮美的画卷铺展在大唐文人的眼前。“秦时明月汉时关”刻画了边塞纵贯古今磅礴浩气,“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是点燃了大唐文人戍边的星星之火。

当诗卷铺陈在岑参面前那一刻,王昌龄便成为了他的“理想”。真正的偶像,可以拓宽我们生命的广度,王昌龄之于岑参便是。

(来源:摄图网)

与偶像见面的梦想在岑参23岁那一年照进现实。这一年,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离京赴江宁丞任。在去江宁的路上,岑参与王昌龄相遇了。

那是一个冬天,二人在一间小酒馆约见,几个揖礼后,岑参将王昌龄迎至楼上。

窗外萧瑟的寒风鼓起岑参的宽袍,他起手压下,提起酒器忽而又放下,口中欲言又止。

见到偶像怀才不遇、仕途多舛,岑参禁不住替王昌龄感到委屈不甘,心中几经辗转,喃喃道:“我的少伯大哥啊,您有传世名篇,才华横溢,竟然都没有得到重用!我看那朝堂众人奔走钻营,却让您一人奔波千里远赴江宁,我的心里可真真不是滋味啊……”

王昌龄反而安慰道:“岑参小兄弟啊,虽说王侯将相、钟鸣鼎食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可像鸟儿一样翱翔天际也没什么不好,钟啊鼎啊什么的也不过就是乐器、厨具而已,放宽心放宽心。”

言罢,二人举杯共饮一盏,王昌龄随手抄起一根筷子敲击碗碟哼唱起来。

岑参见其暂无悲戚之意,便提起精神举杯再言:“既如此,见我少伯大哥如此开阔,亦有鸿鹄之志,后必能厚积薄发!别的也就不多说了,想来行至京口之日,即是桃花烂漫之时,江南风光秀美,泛舟湖上您也定能频出佳作。”复又给出了“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的殷殷祝福。

王昌龄听罢心中感动,鼓励道:“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虽说明珠蒙尘,但像现在这样寻奇探怪的游学生活,也是别人羡慕不来的啊。”

此时,正值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的背景,文人间掀起了从军以求战功的热潮,而岑参与王昌龄相似的家境,相似的隐居求学,相似的仕途际遇,对岑参后来选择戍边建功有很大程度的映射和影响。

在长安和洛阳间为仕途奔波的日子里,岑参每每遥想起王昌龄,便会内心激荡,也欲成为那龙城飞将,守卫国门,重振家门。

天宝三载,岑参以第二名的成绩登进士及第,经过了三年守选期后,颜真卿在岑参的仕途上给予了帮助,向名将高仙芝推荐了他,于是岑参在而立之年第一次出塞,赴安西担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在高仙芝帐下的日子里,虽身在边塞,却只有案牍劳形,内心是稍有苦闷的。“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无处宣泄的报国豪情与思乡情感交杂,在岑参这一次的军旅生涯中贯穿始终。

岑参的第二次出塞是跟随封常清赴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封常清对岑参来说亦师亦友亦伯乐,随之在北庭都护府任职4年的时间里,岑参才真正地深入了边塞。

(来源:摄图网)

西北经年,“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的艰苦环境竟给了岑参耳目一新的感受,切中了他“好奇”“浪漫”的性格,“社牛”属性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于是乎,使者、大夫、刺史、判官,各类友人在岑参笔下,伴随着西域的热浪、狂风、黄沙、碎石频频出现。

在他笔下,边塞不仅仅有“壮志”和“思乡”,更多的是数不尽的异域风情,一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就可见一斑:风是九月夜吼,石是随风乱走,寒是如刀割面,冷是汗气作冰。寥寥数笔,塞北风貌便声画交融地渲染开来。

这样光怪陆离的西域奇景和绝境从军的建功豪情,令陆游将其奉为异代知己:“余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甚至在酒后瘫坐床边,也辄令儿曹诵之,直至酒醒或睡熟。

唐朝疆域扩大,边战频发,边塞诗构成了唐诗独特的一派,除去不可或缺的爱国豪情,几位著名的边塞诗人略有侧重:王昌龄长于见证,以所见抒发豪迈之情;高适更多从政治角度去思考,最终官至刑部侍郎;岑参的边塞就与旁人印象中的严酷军旅稍有出入,充满了异域风情,变得生动浪漫起来,为唐边塞诗留下了独特的速写。

天宝十四年冬,安史之乱爆发。岑参建功塞北的理想在大唐的空前浩劫下只能化作泡影,于是岑参返京,官场沉浮八年,职位几经动荡,最终被派往嘉州任刺史。

这天,忙完工作的岑参收到了好友杜甫的来信,读罢,与友人相处的一幕幕画面便浮上眼帘:登高览景、吟诗抒怀、借酒放歌,真是好不痛快!

心随意动,岑参起身往集市而去。

路上,岑参见一白发老伯倚树沽酒,突然忆起杜甫提及的重碧酒,于是投身入一酒肆,呼来酒博士,询问是否有戎州而来的重碧酒。

岑参在任时,兢兢业业,名声口碑极佳,深受百姓爱戴,酒倌见是岑参,笑答:刺史老爷慧眼,戎州酒坊来的重碧酒醇香浓厚,集多粮之精华而成,正是本店明星产品,马上给您来上一壶!

岑参手把重碧酒,闻之浓香萦绕,呷之醇厚和美,在悠然的酒香中思绪飘远:想我岑参少年在嵩山深造,青年往返于两京,中年戎马倥偬,晚年却落得个外放蜀中。幸而这巴蜀之地,风光迤逦,无数文学巨匠、宗师泰斗发于此,我可在此赏景品酒寻诗意,景妙,文妙,酒更妙!真可谓神曲出天府,佳酿透骨香。

(来源:摄图网)

岑参一生奔波,起于黄河,发于边塞,归于巴蜀,其性格使然,汇多地文化于一身,妙笔生花,奇思异想流传千古。恰似玉液汇五粮于一坛,窖藏经年,韵味悠然,匠心入酒魂,文酒交融,在长江文脉的起点产生了奇妙的碰撞。

故以五粮玉液,敬文脉,也敬千年前雪夜的万千梨花!

执笔:李珊珊

统筹:李耀威 闫梅

编辑:谢玥

监制:雨天

标签: 岑参王昌龄杜甫边塞诗人

更多文章

  • 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四大边塞诗人如何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诗人

    大唐盛世,诗词歌赋如瑰宝现世,迤逦而丰富。在这璀璨的瑰宝中,有一部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尤其是边塞诗歌,可以说是走向了历史的波峰,边塞诗的文学和历史成就显一时之盛。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被称为四大边塞诗人。读四位的诗词,读不完的情怀。从“北风卷地白草折”到“千里黄云白日曛”的边塞苦寒,从

  • 岑参最简短的一首边塞诗,短短20个字,写出了中华威风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岑参,边塞诗,诗作,诗词,胡人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这首可谓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虽是为送别而写,却大开大合,豪情纵横,这边塞雪景壮丽无比,读来令人逸兴遄飞。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中流砥柱,在他的笔下,有“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沙场雪海壮阔无比;有“

  • 岑参:我可不止边塞的豪放辽阔,更有初春的小资雅致

    历史解密编辑:高考锦鲤王标签:岑参,诗词,诗人,二战,边塞诗,安史之乱,军事同盟,军事条约,千古名句,初春号驱逐舰

    山房春事岑参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春日可以是碧波浩渺,也是远山晓青,还可以是百花争艳,这些都是远望的春景,举目之间让人心旷,而一座庭院内,一棵杨柳下,一扇东窗下,一间书房内也有春天的微景观,品味细察间令人神清。岑参出生在一个并不幸运的家庭。自他十岁那年父亲走

  • 岑参最好玩的一首诗,调戏一个老头子,却成为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诗人,边塞诗,边塞,岑参,盛唐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宋词有豪放派,慷慨激昂;而唐诗有边塞派,雄壮豪放。边塞派远承魏晋建安风骨,近袭陈子昂遗风。在盛唐时很多诗人以描写描写战争场景、边塞风情著称,风格悲壮,格调雄浑,表现盛唐气象,成为盛唐诗坛一大壮观。岑参便是边塞诗派中的代表诗人之一,岑参最善写塞外之景,其边塞诗往往将西北荒漠风光

  • 岑参两度出塞行迹及其西域写景诗创作

    历史解密编辑:一乙木标签:岑参,出塞,西域,诗人,唐朝,边塞诗,写景诗

    摘要:岑参曾两度出塞,长达六年生活在西域重镇安西和北庭,并且深受边塞地理、人文环境影响,写下了不少边塞诗,而西域写景诗却是其边塞诗中的巅峰,代表了岑参诗歌的最高成就。在安西,岑参着力描写边地苦寒;在北庭,岑参在描写西域奇景的同时融入了西域人文风情,并在丝路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迥别于其他边塞诗的独特诗

  • 岑参最经典的一首诗,结尾是千古名句,却很少有人留意到开头的美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诗人,杜甫,岑参,盛唐,凉州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盛唐诗坛可谓百家争鸣,李白飘逸、杜甫沉郁、王维闲淡、王昌龄之雄美...能在盛唐诗坛名传天下的诗人无一不是一时风骚之主,而岑参便是这样一位独树一帜的盛唐名家。岑参最擅长的是边塞诗,塞上风光如“北风卷地白草折”、“平沙莽莽黄入天”;战争景象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俱都

  • 唐诗三百首 |《逢入京使》岑参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岑参,逢入京使,高适,高仙芝,诗人,边塞诗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注释①入京使:进京的使者。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③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

  • 岑参在凉州城戏弄七旬老者,写下一首千古名篇,诙谐幽默让人捧腹

    历史解密编辑:执笔读春秋标签:岑参,凉州,长安,边塞,诗人,唐朝,高仙芝

    岑参是唐朝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一生中曾经两度出塞,戍守边关,写下了大量涉及边塞军旅与风土人情的诗歌,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公元751年,三十六岁的岑参跟随大将高仙芝来到甘肃的凉州城。此时他即将结束三年的随军生涯,从寒冷的边塞回到长安家中。途经凉州繁华地带,又恰逢初春的景色,岑参心情格外愉快。当时他

  • 岑参的诗《逢入京使》景真情真 写尽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惦念之情

    历史解密编辑:天尘文史标签:岑参,故乡,思念,故园,诗人,唐朝,逢入京使

    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岑参三十四岁,首次西行出塞,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在通西域的大路上,遇见入京使者,立马而谈,互叙寒温,写下这首诗。逢入京使(唐代)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故园

  • 岑参的《逢入京使》让人过目不忘,堪称直击心灵深处的唐诗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岑参,长安,边塞,西域,唐诗,唐朝,诗人,高仙芝,逢入京使

    著名的盛唐边塞诗人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聪颖早慧,五岁读书,九岁属文。二十六岁时,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曾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其边塞诗有很多佳作,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十一岁那年,因仕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