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千两黄金也买不到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千两黄金也买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之海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4/1/22 18:34:03

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世居慈溪北乡鸣鹤场。虞氏在慈溪为世家,祖、父、叔、兄俱有重名。叔父虞寄,为陈朝中书郎,因无子,以世南继后,故字曰“伯施”。 虞世南身体文弱,博闻强记。少年时与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学广识的顾野王为师。十余年勤学不倦,学到紧要处,累旬不盥栉。尤喜书法,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书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传统。他与当时的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书法家,而虞世南又是四人中最优者。他写的《孔子庙堂碑》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唐太宗非常喜爱虞世南的字,并经常临写。相传有一天,唐太宗书“戬”字,但戈字还没有写好,正好虞世南进见,即提笔补写了一个“戈”字。唐太宗将两人合写的“戬”字给魏征看,说:“朕学世南,尚近似否? ”魏征看后说:“戈字颇逼真。”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道:“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 虞世南一生经历了南朝的陈、隋和初唐三个时代。陈文帝知世南博学,召为法曹参军。陈朝灭亡,与兄世基同入长安,做了隋朝秘书郎,后迁起居舍人。当时世基任内史侍郎,权倾当朝,荣华无比,妻子所用被服,尤胜王侯。虞世南虽与世基同住,仍以勤俭务本。隋灭后,李世民闻虞世南之名,引为秦府参军,又授宏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同掌文翰,后来又担任著作郎。一次,唐太宗想在屏风上书写《列女传》,没有临本,虞世南在朝堂上一口气默写出来,不错一字,赢得朝中文士的钦佩。 虞世南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他多次讽劝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为政得失,论证利弊。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陇右山崩,唐太宗问“天变”。世南以晋朝以来历次山崩为例,说:“臣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义不修,虽获麟凤终是无补;但政事无阙,虽有灾星何损于时。然愿隆下勿以功高古人以自矜伐,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怠,慎终如始。”唐太宗听后敛容反省。他一再劝阻唐太宗筑陵墓厚葬,使唐太宗有所收敛。他还严正劝阻唐太宗不要恣于游猎而疏于政事。这些都对当时的“贞观之治”起着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你们如果都象虞世南那样刚正忠烈,天下何忧不理。” 虞世南年逾古稀后,屡次上表求退,不许,被封为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卒于长安,享年八十岁。唐太宗十分悲伤,痛哭流涕,说:“虞世南对我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我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延上下,无复人矣!”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赠礼都尚书,谥文懿。太宗还命画图象挂在宫中凌烟阁。

唐代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本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清杨宾《大瓢偶笔》)。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未几火烬毁,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毁。唐刻拓本今罕见。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其珍贵。现存此碑的两种重刻本:一在陕西西安碑林,宋初王彦超刻,世称“陕本”,或“西庙堂本”;一在山东城武,元代刻,称“城武本”或“东庙堂本”。前者字较肥,后者较瘦。四庙堂碑,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时石断为三。断后初拓本二行“虞世”二字完好。明中期拓本末行“风水宣金石”几字完好。

关于三井藏有唐拓本《孔子庙堂碑》,不能不提到三井高坚,本世纪初,日本三井财团中有名三井高坚(字宗坚,号听冰)者,好艺事,嗜鉴藏,因挟雄厚之资,委其好友、著名篆刻家河井荃庐(仙郎)往中国,大肆搜罗中国金石碑刻,获取珍贵罕见的中国古代善本碑拓百余种,其中唐字孤本十数,宋拓则愈半百,皆秘藏于其听冰阁中,一时名播遐迩。然因其所藏深不露,与世隔绝达六十多年,故一般多仅闻盛名而鲜知其详,更无一饱眼福。直至近年,方移入财团法人性质的东京中野上高田的三井文库。人们通过文库定期的公开展示,方得稍窥一斑,其中包括久藏着的唐拓本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更多文章

  • 他的书法由虞世南亲自教习,写下“大唐第一行书”,赵孟頫晚年书法全源自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虞世南,赵孟頫,书法,陆柬之,文赋,行书,唐朝,书法家,艺术家,书法作品

    都说世家大族荣耀难过百年,然而有这样一个家族,从三国时期一直显赫到唐朝,从未衰落,这个家族就是陆氏。陆氏家族自古便是江东大族,历代文臣武将辈出。比如,陆逊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跟随孙权出生入死,被尊为社稷之臣。陆机是西晋时文学家,他所作的文学理论专著《文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堪比《祭侄文稿》

  • 虞世南随意写出一首《春夜》,清新自然,颇具韵味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春夜,明月,情韵,绝句,唐朝,诗人,虞世南,李世民,书法家

    早春二月的夜晚,气温有些低,但相比下午刮风的时候要好多了。饭后,与妻子携手到附近小公园转了一圈,夜色中那满树的玉兰花虽然看不十分清楚,却依然能嗅到沁人肺脾的花香。春夜总是带给人们一些美好的感觉。今天就学习一首与春夜有关的诗。虞世南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虞世南与欧阳询,到底谁的楷书更胜一筹?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虞世南,欧阳询,楷书,书法,颜平原,柳公权

    人们一直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比武比到最后总有一个输赢,但是艺术鉴赏它是相对自由的。一部作品究竟如何,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正如关于虞世南与欧阳询的楷书究竟谁更胜一筹这个问题,人们已经争论了上千年。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老祖宗很早之前就已经有答案了:论楷书,还是虞世南胜欧阳询。我们今

  • 虞世南的高徒,写下大唐最一的行书,赵孟頫晚年从中学习笔法!这字太有韵味了!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虞世南,赵孟頫,陆柬之,文赋,书法,书法家

    赵孟頫的字曾被董其昌称作“书中龙象”,他的书法是继王羲之、李邕之后的集大成者,而高举“复古”大旗的赵孟頫,他的笔法是有清晰的来源的,比如其早年学“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之后直追二王。到了晚年,他认真吸取了一法帖的精华,个人技法也到了登峰造极,此帖便是陆柬之的《文赋》。证据可见明末书法家孙承泽所说“赵文

  • 若唐朝不结合儒家思想评判,虞世南书法的造诣还会高于欧阳询吗?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楷书,唐朝,诗人,虞世南,欧阳询,书法家,书法作品,九成宫醴泉铭

    虞世南·欧阳询欧阳询与虞世南皆为历经陈、隋、唐三代,并发轫于初唐的著名书法家。二人一生经历相似,但选择不同,不论是生活还是书风。自唐代张怀璀:“欧之于虞,可谓智均力敌,亦犹韩卢之追东郭邰也。论其成体,则虞所不逮。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

  • 它是大唐最美行书,是赵孟頫晚年笔法源泉,出自虞世南外甥之手!这字美过《兰亭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书法作品,诗人,陆柬之,书法家,唐朝,文赋,兰亭序,行书,虞世南,赵孟頫

    众所周知,“天下十大行书”排第一位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可惜的是,此作并无真迹存世,目前最好的几个版本是虞世南临本、冯承素本和褚遂良黄绢本。细心留意就能发现,这些临摹者都是唐代的书法家,与其说是领略王羲之风采,倒不如说是看唐代书法家登峰造极的书技。虞世南、褚遂良是当时宫廷御用的“王氏”一门书翰临摹

  • 虞世南《行书汝南公主墓志铭卷》上海博物馆藏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虞世南,行书汝南公主墓志铭卷,书法,楷书,魏征,唐太宗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行书汝南公主墓志铭卷》贞观十年(636年),是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女儿汝南公主李宇而作。李宇16岁便夭折,据传因母亲长孙皇后去世哀毁早逝的。汝南公主是唐太宗之女,早逝。虞世南为其撰写墓志。此是草稿,萧散虚和,遒媚不凡。每个人的执笔、下笔方式都有一定的习惯性,这是在长期、

  • 比《兰亭序》更美的字,出自虞世南高徒之手!它让赵孟頫豁然开朗,如今是一级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文赋,诗人,唐朝,虞世南,赵孟頫,兰亭序,陆柬之,欧阳询,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兰亭序》之美让无数人为之倾倒,虽然传世诸本均是唐人临摹而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地位。书法爱好者闲来无事时,常写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一句,如能与褚本、神龙本有些许相似,便足以高兴一整天了。《兰亭序》虽妙,但要说后世没有超越或能与之比肩者,就有所夸张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争

  • 罕见虞世南《轻堂藏帖》,深得王羲之笔法,精美绝伦,李世民尤爱

    历史解密编辑:远方诗书阁标签:李世民,王羲之,书法,虞世南,轻堂藏帖

    罕见虞世南《轻堂藏帖》,深得王羲之笔法,精美绝伦,李世民尤爱!在初唐时期尤为著名的书法家为虞世南,他的书法之威名,自然不需要远方诗书阁主人多说什么,但是大家可知道他的书法师承何人?了解过书法家虞世南的书友应该是知道,虞世南在书法上尤为推崇王羲之,在其书法上也是颇得王羲之书法之精髓。想必看到这里应该有

  • 虞世南小楷《破邪论》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虞世南,破邪论,王羲之,书法,小楷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馀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书家之一。自幼跟智永和尚习书法,虞的书法,继承多于创造,加上虞世南博学卓识,坦诚忠直,故而深得唐太宗宠幸。太宗誓言远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足见其影响力。—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文中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