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智永

智永

  • 释智永

    名人大全时间:2023/12/25 15:56:47阅读:3889

    释智永,中国南朝陈、隋书法家(公元6世纪)。本姓王,僧人,名法极,生卒年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因居永欣寺,人称“永禅师”。本名:王法极别名:释智永、永禅师所处时代:隋朝(公元6世纪)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会稽(今浙江绍兴)主要作品:《千字文》他早年出家当和尚,后来

  • 智永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4 3:50:10阅读:2769

    智永以及尚(死卒没有详),北晨人,本名国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阳(古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以后代,号“永禅师”。智永擅书,书有家法。将王羲之做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留。云门寺(本名永欣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坎“等传奇。智永对于后

  • 赵孟頫:如何取法古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5:44:57阅读:2235

    ▲赵孟頫《归来去辞 》赵孟頫为元代书坛的领袖,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书兼众体,亦有很多重要书法理论流传于世,主要见之于《松雪斋集》《铁网珊瑚》《笔道通会》等书。现在发掘出来与书法思想相关的主要有《松雪斋书论》《评十一家书》《阁帖跋》《兰亭十三跋》等文,另外也可以从一些题跋及后人的评价中得知赵孟頫

  • 典雅流美|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欣赏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16:13:33阅读:2367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流布很广的一种启蒙读物,梁代周兴嗣作。作品文辞通俗优美,典故运用丰富。历代书法家书写《千字文》者很多,其中年代最早、最著名者是陈、隋间的智永和尚。据记载,其在永欣寺时,曾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给浙东一带的寺院。这些写本(或刻本)后来也就成为入门学习书法的范本。赵孟頫是继

  • 王连起:赵孟頫的书风承继和书学主张

    历史解密时间:2024/1/5 15:46:54阅读:3243

    赵孟頫的书风承继和书学主张文|王连起赵孟頫的书学见解是完全服从于他的以复古为旗帜扭转南宋书风颓势的改革主张的,同时也完全体现着他的审美理想。针对宋人的纵肆躁露和轻视古法,他立主学习晋人的姿韵和唐人的法度,并通过反复地探索比较、创作实践,终于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特点。关于赵孟頫的学书师承和风格特点,前代

  • 智永、欧阳询、颜真卿三大名家楷书集字《爱莲说》,真美!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0 15:07:41阅读:3395

    智永楷书集字《爱莲说》欧阳询楷书集字《爱莲说》颜真卿楷书集字《爱莲说》—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虞世南也会写“欧楷”,不愧是智永的亲传弟子,这字刚柔相济,如得道仙人,不沾染分毫凡尘!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1 9:07:51阅读:3814

    虞世南与欧阳询,两人同为唐楷的奠基人,书风截然不同。虞世南是温润典雅,君子藏器的风格;而欧阳询是斩钉截铁,险峻峭拔;他们两人的书法一刚一柔,看似是两个极端。按照我们的传统书学理论,刚柔相济总是要好些。事实证明,刚柔相济,他们并非做不到,真正的大师都是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一向笔致圆融,书风冲和

  •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千两黄金也买不到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18:34:03阅读:940

    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世居慈溪北乡鸣鹤场。虞氏在慈溪为世家,祖、父、叔、兄俱有重名。叔父虞寄,为陈朝中书郎,因无子,以世南继后,故字曰“伯施”。 虞世南身体文弱,博闻强记。少年时与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学广识的顾野王为师。十余年勤学不倦,学到紧要处,累旬不盥栉。尤喜书法,与

  • 唐初四大家虞世南,师从智永唐碑第一,却为何大多数人不敢学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13:42:27阅读:1023

    导语:虞世南,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越州余姚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字,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虞世南继承了王羲之“重意善韵”的主张,强调书法艺术的玄妙之处关键在于妙悟,书法创作的过程是书家心手相应的过程。《

  • 书法:智永是怎么学王羲之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3/9 14:46:35阅读:3228

    王羲之《兰亭序》智永《千字文》智永《真书千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许多相同字,我们通过这些相同字的比较来探寻千百年前这两位书法大家之间的异同之处。“和”字为左右结构,字体扁宽圆厚。主要的不同之处集中在第一笔和第二笔,第一笔横撇,自右向左行笔,《千字文》中是直接按笔下去,《兰亭序》中按笔之后提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