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才女王韫秀,是怎样一步步被元载逼成悍妇的?

大唐才女王韫秀,是怎样一步步被元载逼成悍妇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廊人 访问量:2670 更新时间:2023/12/28 7:50:30

若问《长安十二时辰》里最悲催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元载救了韫秀。元载和王韫秀俩人,一个是精于钻研、嗅觉灵敏的狼,一个是傲气却十分单纯的羊,这一次“英雄救美”,使得羊爱上了狼,噩梦也就开始了。

历史上真实的王韫秀到底有没有经历过"绑架事件"被元载所救,实在无籍可考,不过《长》剧里王韫秀的凶悍性格,绝非天生,而是在失败婚姻的苦水里一点点、一滴滴熬成的!

王韫秀是今天陕西省华县人氏,父亲王忠嗣乃唐玄宗时期“战神”级别的大将;王韫秀才色双绝,冰雪聪明,妥妥的一朵高贵的白莲花。元载是今天陕西省岐山县人氏,出身寒微,长相一般,可是王韫秀却着了魔似的爱上他,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他。婚后,元载住在“高宅大院,钟鸣鼎食”的王家,饱受王家鄙视和奚落,他住不下去了,决定去长安寻求发展。

丈夫要远游,王韫秀赠诗一首《同夫游秦》:

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

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

这首诗简单翻译便是:男子汉只要有志气,不仅饥寒和落迫压不倒你,老天也会同情你,而我作为你的妻子,更会全力支持你,和你风雨同舟,相扶相持,永不分离。

可以看出,尽管“王元恋”饱受冷落,但当事人却是相亲相爱。尤其王韫秀一闺阁女子,才气令人钦佩,豪情跃然纸上;短短20字,显示了贤惠体贴的品质,善解人意的温柔,愿意吃苦的决心,令人动容。多少人羡慕元载,在落魄时能得如此佳人!

到长安后,元载凭着才华考中进士,又凭着超高政治嗅觉,一步步往上爬。那段时间,王韫秀也没闲着,她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到处奔走,为元载的升迁找他父亲昔日的门生或好友帮忙。元载在官场上越混越好,最后官至宰相,位极人臣。

古语有云:“悔教夫婿觅封侯”,现在我们常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古今无不同。元载发达后,人就变了,他直接用刀子扎王韫秀的心窝:续娶了一位叫着薛瑶英的妾,这个薛瑶英,据《杜阳杂编》记载是个顶级美女,有才、有貌、有气质、有情调的那种,史书上这样称赞她:

“薛瑶英攻诗书,善歌舞,仙姿玉质,肌香体轻,虽旋波、摇光、飞燕、绿珠,不能过也。”

元载有了薛瑶英后,就再也不愿搭理王韫秀了。因为他太忙,他忙于给薛瑶英制作"龙绡衣",这衣服轻盈无比,整件约二两重,手一揉可藏于掌中,穿在身上灵动飘逸如云中仙子;他忙于给薛瑶英买“却尘褥”,“却尘褥”产自东部海滨高句丽国,是用一种名叫“却尘兽”的毛做成的,柔软堪比人的皮肤,华丽高贵如公主;他还忙于给薛瑶英制作金丝帐……

王韫秀尝到了独守空房的寂寞滋味,可是偏偏她又无可奈何,因为此时的元载威权极大,为人手段又极其毒辣,王韫秀都怕他了。于是只能每夜形单影只,孤灯独对,这个时候的王韫秀,心里只有苦涩。

在古代,相夫教子是女人的本职工作,按说,王韫秀“相夫”还是不错的,毕竟丈夫官至宰相。可是这个成绩却令她沮丧,因为成全了丈夫,却苦了自已,这是自杀式"相夫"。

"相夫"一塌糊涂,王韫秀于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王韫秀与元载一共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元伯和、王仲武、元季能。那么,“教子”的结果又如何呢?很不幸,非常不好。

元家的儿子特别不好教,他们都把他们的爹当做榜样,仗势凌人,贪财好色。王韫秀苦口婆心的劝说都成耳旁风,“家法侍候”也无济于事。

王韫秀百倍的努力,还不如元载一件荒唐事:元载喜欢强刺激的生活,他经常请“倡优”到家里表演色情游戏,还叫儿子们一起观看,堂堂一国宰相,如此教子……王韫秀劝过,哭过,都没用。

《旧唐书》记载,元载的儿子们十分放肆,而王韫秀则是帮凶,王韫秀由此而得"凶悍"之名。其实,这是王韫秀的无奈和绝望之举,儿子们到处犯事,自然有人来报复,王韫秀又怎能坐视不救呢?既然救,又怎能不摆出一副"凶悍"模样?

元载的大儿子元伯和沉弱于敛财和声色之中,王韫秀止也止不住,保也保不了,元伯和终于被贬为扬州兵曹参军。这是一个危险信号,说明皇帝对元家不客气了,王韫秀警告元载,元载不听。

元载小妾薛瑶英成了唐朝的地下组织部长,如果你要做官,可以先贿赂薛,薛再找元,准成。唐代宗几次找元载谈话,元载却“难却美人意”。王韫秀声嘶力竭的劝过元载,这会带来杀身之祸,后者置若罔闻,王韫秀感到了死亡的阴影。

公元777年,唐代宗列举收集来的元载罪证,赐元载自尽,元家大儿子元伯和赐死扬州,次子、三子、妻子王韫秀皆赐死。悲剧来得并不突然,王韫秀只是苦笑。王韫秀本可以活,只要她答应入"掖庭"做苦力,但她慨然赴死,毫无惧色,其气概令当时许多男子自叹不如。

曾经以为完美的婚姻,却埋葬了美人的一切,包括青春、才气、至亲的人,王韫秀被活活杖毙,终年47岁!

更多文章

  • 《十二时辰》里的侠女王韫秀是个大杂烩,正史中的形象让人倒胃口

    历史解密编辑:翻江蜃体育标签:宰相,诗人,唐朝,王忠嗣,李辅国,唐代宗,节度使,唐玄宗,旧唐书,王韫秀,小说家,十二时辰

    王韫秀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很出彩,此女既嚣张跋扈,却又一身正气、胆识过人,一看就是个没被社会污染过,但又被娇宠过度的权贵之女。马伯庸在电视剧里给她安排了一个从未出场,但听起来非常牛叉的父亲“王宗汜”。其实这位王宗汜的原型叫“王忠嗣”,是烈士遗孤,也是唐玄宗的干儿子,更是节制四镇兵马的军界扛把子。王忠

  • 仆固怀恩:一念之差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仆固怀恩,怀恩,安史之乱,安禄山,平定,史思明

    唐玄宗在位后期,安禄山发动叛乱,历史上,将这场叛乱称之为安史之乱。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争,大唐帝国勉强摆平安史之乱以后,新的问题来了——其实早在安史之乱之前,大唐就是个病汉,只不过安禄山史思明给了大唐一棒子,让大唐的病发作了而已,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已经陷入混乱状态了。而此时,大唐朝廷则开始了一番清洗——

  • 仆固怀恩满门忠烈,家族46人为国殉难,为何最终起兵叛唐?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仆固怀恩,郭子仪,唐代宗,李光弼,安史之乱,回纥

    仆固怀恩被逼反叛是一场政治悲剧,表面上这是一起偶发性的误解,其实质是大唐在安史之乱后,暴露出来的政治矛盾的激化。如果要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郭子仪第一,李光弼第二,仆固怀恩第三,这个排名应该没有人提出质疑。《旧唐书》记载:“怀恩以寇难已来,一门之内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绝域。”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仆固

  • 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为何最终会起兵叛唐?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一点桥标签:仆固怀恩,唐代宗,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宦官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做臣子的不是业绩出色就能平步青云,一生无虞,福延子孙,很多时候爬得越高,摔得会更惨。仆固怀恩的悲剧,主要原因还是皇帝猜忌心太重,与大唐名将郭子仪同处于一个时代,最后的结局还是难逃皇帝猜忌而造反,也可以反衬出郭子仪能“功高震主”而善终,那当真是步履维艰了!唐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度比

  • 安史之乱时史思明曾大败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位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史思明,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安庆绪

    史思明虽然是安禄山的副手,但其能力、残暴、破坏力甚至还在安禄山之上,是唯一一个曾击败过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位名将的叛军将领,尤其是叛乱中期史思明降而复叛,使安史之乱又多延长了一倍以上的时间。叛乱初期,史思明稳固了叛军的后方老巢叛乱初期,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洛阳,即将西进攻打潼关以进入关中。

  • 仆固怀恩嚣张跋扈,对皇帝指指点点,唐代宗:我忍你很久了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唐代宗,仆固怀恩,皇帝,李光弼,郭子仪,安禄山

    “我有六大罪过,当初同罗部落叛变,我为先帝扫平河曲,此罪一;我的儿子仆固玢被同罗俘虏了,艰难逃回来,为了鼓励士气,我将他斩首示众,此罪二;我两个女儿远嫁异国他乡,换取回纥援兵,收复长安,此罪三;我与次子仆固瑒亲冒箭雨,为国驰骋疆场,此罪四;河北诸镇叛乱迭起,我为先帝镇守此处,安抚众心,此罪五;我说服

  • 仆固怀恩:唐朝中兴第3名将,因冲动拉开藩镇割据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怀恩,仆固怀恩,郭子仪,唐朝,李光弼,唐军,李嗣业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内地承平日久,无法抵御叛军攻势,中原迅速沦陷。此时,安禄山自立为皇帝,国号“大燕”,正式与唐朝分庭抗礼。756年,唐玄宗瞎指挥,哥舒翰麾下20万兵马败亡,燕军攻入长安,皇室逃难。危难之际,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王思礼等忠于唐朝的节度使奋起反击,与燕军战斗8年,最终平定

  • 仆固怀恩满门忠烈,却因唐朝的猜忌和宦官的诬告被逼反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仆固怀恩,宦官,李光弼,郭子仪,高仙芝,哥舒翰

    仆固怀恩就是那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这个“理”,指的是“君为臣纲”,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打落牙齿和血吞”。这些理,对于绝大部分饱受儒家伦理世代浸润的人而言,都是不可冒犯的存在;但在仆固怀恩这样的“蕃将”这里,却结结实实的碰了壁,落得个两败俱伤。古代任何朝代,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历来是头等大

  • 唐朝异姓王系列之仆固怀恩、史思明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史思明,仆固怀恩,李光弼,安庆绪,郭子仪,安禄山

    仆固怀恩和史思明,一个是大唐的大宁郡王,一个是归义王。一个长期为大唐效力,但最后几年却叛唐,一个为叛贼与大唐作对,中间两年短暂却归附大唐。巧的是他们俩其实是敌手,由于他俩都背叛过唐,所以把他们放一块儿。先说仆固怀恩。仆固怀恩也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最后平叛的收尾工作就是仆固怀恩完成的,论地位可以当

  • 唐史:举族为国死难,斩杀对敌投降亲子的仆固怀恩,为何会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逍遥史贵族标签:唐史,唐朝,郭子仪,节度使,安禄山,李光弼,史思明,唐代宗,仆固怀恩,五代十国

    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让大唐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叛乱历时八年才被平息,对于唐朝而言,在平息叛乱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有三个人,是郭子仪、李光弼(契丹族)、仆固怀恩(铁勒族)。因为功劳大,且掌握有兵权,在“安史之乱”被平定,政局稍微稳定后,这三位功臣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朝廷的猜忌。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