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唐宰相崔胤,一心想要振兴晚唐,没想到却成了灭唐的助攻推手

晚唐宰相崔胤,一心想要振兴晚唐,没想到却成了灭唐的助攻推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595 更新时间:2023/12/28 4:31:11

天复四年正月,暮色初降,街鼓已歇,各坊闭户,大唐长安开化坊外,一队金吾卫军士正沿着坊墙悄然行进,他们不是在例行巡防,而是要去杀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不久前的宰相,刚刚被贬为太子太傅的崔胤

随后,这群披甲持锐的军士们便闯入了崔府,将来不及穿戴整齐的崔胤拽曳着拖出了府门,强行押赴到当街跪下,旁边的军士冷冷地看了眼崔胤,然后缓缓抽出了长刀。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崔胤抬头仰望夜空,突然爆发出一阵狂笑,他一面打着脸颊,一面痛骂着自己: 卖国贼崔胤,引狼入室,卖国贼崔胤,罪该万死,卖国贼崔胤,死的好,死的好呐! 身后的军士,手起刀落,崔胤的骂声顿时停歇,这个一心振作唐室却最终坑了大唐的宰相,以身死的悲惨结局收场。

一个痛恨宦官的官二代

乾宁二年,崔胤进士及第,自此踏上仕途之路,然而对于崔家来讲,进士及第,其实也没什么。

因为崔胤的爷爷、父亲都当过宰相,作为宰相世家出身,崔胤的人生目标,自然不会只停留在普通官员那么简单。

作为官宦子弟,平时自然对政局、处事耳濡目染,崔胤虽然初入官场,但官场处事非常圆滑,再加上崔家多年积攒下人脉,特别是奸相崔昭纬的提携,崔胤的仕途可谓是顺风顺水。 然而在晚唐时期,当文官也有很多烦心事,特别是朝堂之上,眼前总晃悠着的那些宦官,让崔胤看着,倍感厌恶。 崔胤恨宦官是被他爹熏陶的。明代宦官知名度很高,但比起唐代的前辈,即便是九千岁那种跋扈的宦官,也要恭敬地献上膝盖,在唐代宦官权力很大,别说废立皇帝了,连杀皇帝的事情,他们都干过

当年励精图治的唐文宗,想借甘露寺事件,借机除掉把持兵权的宦官,重新将权力揽回皇室。没想到功亏一篑,反而被宦官们反击架空,最终郁郁而终。 那个时期,崔胤的父亲崔慎由正值宰相之位,一天夜里值班时,他被小黄门叫进禁中。

原来是大宦官仇士良想要废掉唐文宗,另立新君,因此命人宣召让崔慎由入內苑,起草废立诏书。 废皇帝,那不就等于是跟宦官们沆瀣一气,助纣为虐了嘛。崔慎由自然誓死不从,不过毕竟是宰相,态度虽然很坚决,但嘴上说得很委婉,最终,仇士良还是听从了崔慎由的劝解,放弃了废帝的念头。 随后,仇士良领着崔慎由来到了后门,推开门后,崔慎由看到了让其终身难忘,激愤难平的一幕。

仇士良站在台阶之上大声责骂唐文宗,而唐文宗则低头不语,如同犯错孩童。 俗话说,主辱臣死,自家的皇帝当着自己的面,被家奴宦官羞辱,这让崔慎由非常压抑、愤恨。 但南衙北司争斗,积怨已久,而且宦官掌控兵权,自己也无可奈何,因此作为宣泄,崔慎由将一腔积怨写了下来,压在了箱底。 临死前,崔慎由将笔记交给了孩子崔胤,并告诉了宦官们逼迫皇帝的恶行,他这一说,算是给崔胤这个孩子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他是怎么也没有料到,最终,自己儿子崔胤的怒火,竟然会烧掉了整个大唐。

谁能信得过

不久,崔胤的本家崔昭纬因为勾结藩镇势力,被唐昭宗视为眼中钉,随着崔昭纬的后台——王行瑜等藩镇势力被入关的李克用摧毁,崔昭纬也随即倒台被贬,不久便被唐昭宗传令处死。

而一直与其走得很近的崔胤自然也难以幸免,随即被贬。

几经沉浮之后,崔胤再次得到官复原职的机会,可又遇到李茂贞等人再次进犯京师,心里窝火的唐昭宗一看到崔胤就心烦,当初你那个本家,太讨厌了,你别在朕眼前晃悠了,烦得慌。

惩昭纬之前慝,罢胤政事,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等使。

就这样,崔胤再次被贬官,贬得一点儿脾气都没有。

崔胤算是看清楚了,这个朝廷之内,自己是谁也靠不住。首先,很多文官巴结宦官,这条路自己是肯定不会走的,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

其次,勾结关内的强藩,比如李茂贞等人,这点儿更不靠谱,自己都跟他们没关系,皇帝还整天看着不顺眼,真扯上关系,那皇帝不恨死自己了。

最后,皇帝也不靠谱,这位老大不好伺候,崔昭纬是崔昭纬,我崔胤虽然跟他走得近,但不代表我也是个奸臣呀!

最后,崔胤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想在朝中混下去,那就得找个合作伙伴, 找外面的强藩,能替自己出头,给自己找个在朝廷里说话的底气。

崔胤找来找去,最终选定了宣武军的朱全忠,也就是朱温,他觉得这个朱全忠很不错,能力强,对朝廷忠心,跟自己搭档,绝对是强强联合。

崔胤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眼能那么瞎,找了个野心家。

此时的朱温,朱全忠

为什么崔胤会信任朱温,那是因为刚开始,朱温表现的确实可圈可点。

朱温从黄巢军那边投降过来之后,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刚开始,朱温表现的很不错,也对得起全忠这个名。

抵抗黄巢,打秦宗权,还替朝廷整合了河南道,劝朝廷派大员重新镇守,完全一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样子。

这样的员工谁不喜欢,因此僖宗将其视为国之干臣,唐昭宗更是不停地对朱温赏赐、提拔,一手打造出了一个唐朝自认为对自己忠心的藩镇巨无霸。

朱温这边发展的顺风顺水,但有一点很遗憾,那就是朝廷里没有自己的人。

当时的朝堂之内,朝臣分为两波势力,一波靠着朝廷宦官,一波靠着关内藩镇势力,没几个人想过,外面的朱全忠能翻起什么浪来。

因此,朱温很寂寞。这个时候,崔胤伸出了手,哥,聊吗?

嗯,好的。

最终一拍即合。

危险的联合

随后,两人就开始长达数年的联合,崔胤被贬官,朱温说不行,不能迫害忠臣,不然我难过。

最终朝廷就不得不重新用崔胤,杀了崔胤的对手和宦官,因为被关内节度使虐了一遍又一遍之后,唐昭宗发现,手下的小弟们,都是自己惹不起的大神,惹不起,那就顺着吧。

随后唐昭宗被宦官幽禁,崔胤又和朱温联合演了一把拯救皇帝的大戏,这让崔胤的英雄梦得到了满足,自己连皇帝都能救得了,还有什么干不了,这些眼前的宦官们,早就该清除、拔掉了。

崔胤这个疯狂的想法最终把宦官们吓惨了,为了活命,他们把皇帝绑架到凤翔,想要寻找最后的庇护所。

然而,崔胤都下定决心弄死他们了,还能怕这个,于是他用了一个大招,召唤朱全忠。

他觉得,这个终极武器用上之后,一切就搞定了。

朱温确实很猛,打得李茂贞最后服软,将皇帝和几十个宦官脑袋给了朱温,哥,我服。

而志得意满的崔胤,也实现了儿时的梦想,看着汴军入宫,将大明宫内的宦官一个不留,全部屠了。

曾经侮辱圣上的家奴们,你们也有今天!崔胤正乐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件事儿,那就是朱温竟然在长安驻军了。

这是啥意思?

最终的决裂,毁了大唐

崔胤看着朱温在朝廷安插人员,驻守军队,名义上打着防范李茂贞,但这明显有种监视的滋味。

才把宦官搞灭绝,这边又来了一个更狠的,驱狼引虎,这朱温明显是要篡位的节奏呀。

面对昭宗的抱怨,崔胤最终决定,招兵自保,他给朱温说朝廷自己招兵来抵御李茂贞,省的整天麻烦你,怪不好意思的。

朱温是什么人?那可是人精,听崔胤这一讲,就知道,友谊小船要沉。

于是就表面答应,暗地里,让自己的人入长安应募当兵。

不久朱温的侄子在长安坠马身亡,这位就是朱温留下来监视崔胤和唐昭宗的眼睛,他的死,朝廷下手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当愤怒的朱温率兵前来兴师问罪之时。

崔胤想要阻止军队阻拦,却崩溃地发现,军队里站出来的竟然都是汴人,大势已去,再也无可挽回。

最终崔胤自食了长安引狼入室的苦果,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而大唐也因为自家的宰相,识人不慧,最终被坑,趋向灭亡。

标签: 崔胤宦官宰相朱温唐昭宗仇士良

更多文章

  • 大唐才女王韫秀,是怎样一步步被元载逼成悍妇的?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元载,宰相,唐代宗,唐玄宗,王忠嗣,旧唐书

    若问《长安十二时辰》里最悲催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元载救了王韫秀。元载和王韫秀俩人,一个是精于钻研、嗅觉灵敏的狼,一个是傲气却十分单纯的羊,这一次“英雄救美”,使得羊爱上了狼,噩梦也就开始了。历史上真实的王韫秀到底有没有经历过"绑架事件"被元载所救,实在无籍可考,不过《长》剧里王韫秀的凶悍性格,绝非天

  • 《十二时辰》里的侠女王韫秀是个大杂烩,正史中的形象让人倒胃口

    历史解密编辑:翻江蜃体育标签:宰相,诗人,唐朝,王忠嗣,李辅国,唐代宗,节度使,唐玄宗,旧唐书,王韫秀,小说家,十二时辰

    王韫秀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很出彩,此女既嚣张跋扈,却又一身正气、胆识过人,一看就是个没被社会污染过,但又被娇宠过度的权贵之女。马伯庸在电视剧里给她安排了一个从未出场,但听起来非常牛叉的父亲“王宗汜”。其实这位王宗汜的原型叫“王忠嗣”,是烈士遗孤,也是唐玄宗的干儿子,更是节制四镇兵马的军界扛把子。王忠

  • 仆固怀恩:一念之差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仆固怀恩,怀恩,安史之乱,安禄山,平定,史思明

    唐玄宗在位后期,安禄山发动叛乱,历史上,将这场叛乱称之为安史之乱。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争,大唐帝国勉强摆平安史之乱以后,新的问题来了——其实早在安史之乱之前,大唐就是个病汉,只不过安禄山史思明给了大唐一棒子,让大唐的病发作了而已,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已经陷入混乱状态了。而此时,大唐朝廷则开始了一番清洗——

  • 仆固怀恩满门忠烈,家族46人为国殉难,为何最终起兵叛唐?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仆固怀恩,郭子仪,唐代宗,李光弼,安史之乱,回纥

    仆固怀恩被逼反叛是一场政治悲剧,表面上这是一起偶发性的误解,其实质是大唐在安史之乱后,暴露出来的政治矛盾的激化。如果要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郭子仪第一,李光弼第二,仆固怀恩第三,这个排名应该没有人提出质疑。《旧唐书》记载:“怀恩以寇难已来,一门之内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绝域。”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仆固

  • 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为何最终会起兵叛唐?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一点桥标签:仆固怀恩,唐代宗,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宦官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做臣子的不是业绩出色就能平步青云,一生无虞,福延子孙,很多时候爬得越高,摔得会更惨。仆固怀恩的悲剧,主要原因还是皇帝猜忌心太重,与大唐名将郭子仪同处于一个时代,最后的结局还是难逃皇帝猜忌而造反,也可以反衬出郭子仪能“功高震主”而善终,那当真是步履维艰了!唐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度比

  • 安史之乱时史思明曾大败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位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史思明,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安庆绪

    史思明虽然是安禄山的副手,但其能力、残暴、破坏力甚至还在安禄山之上,是唯一一个曾击败过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位名将的叛军将领,尤其是叛乱中期史思明降而复叛,使安史之乱又多延长了一倍以上的时间。叛乱初期,史思明稳固了叛军的后方老巢叛乱初期,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洛阳,即将西进攻打潼关以进入关中。

  • 仆固怀恩嚣张跋扈,对皇帝指指点点,唐代宗:我忍你很久了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唐代宗,仆固怀恩,皇帝,李光弼,郭子仪,安禄山

    “我有六大罪过,当初同罗部落叛变,我为先帝扫平河曲,此罪一;我的儿子仆固玢被同罗俘虏了,艰难逃回来,为了鼓励士气,我将他斩首示众,此罪二;我两个女儿远嫁异国他乡,换取回纥援兵,收复长安,此罪三;我与次子仆固瑒亲冒箭雨,为国驰骋疆场,此罪四;河北诸镇叛乱迭起,我为先帝镇守此处,安抚众心,此罪五;我说服

  • 仆固怀恩:唐朝中兴第3名将,因冲动拉开藩镇割据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怀恩,仆固怀恩,郭子仪,唐朝,李光弼,唐军,李嗣业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内地承平日久,无法抵御叛军攻势,中原迅速沦陷。此时,安禄山自立为皇帝,国号“大燕”,正式与唐朝分庭抗礼。756年,唐玄宗瞎指挥,哥舒翰麾下20万兵马败亡,燕军攻入长安,皇室逃难。危难之际,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王思礼等忠于唐朝的节度使奋起反击,与燕军战斗8年,最终平定

  • 仆固怀恩满门忠烈,却因唐朝的猜忌和宦官的诬告被逼反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仆固怀恩,宦官,李光弼,郭子仪,高仙芝,哥舒翰

    仆固怀恩就是那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这个“理”,指的是“君为臣纲”,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打落牙齿和血吞”。这些理,对于绝大部分饱受儒家伦理世代浸润的人而言,都是不可冒犯的存在;但在仆固怀恩这样的“蕃将”这里,却结结实实的碰了壁,落得个两败俱伤。古代任何朝代,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历来是头等大

  • 唐朝异姓王系列之仆固怀恩、史思明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史思明,仆固怀恩,李光弼,安庆绪,郭子仪,安禄山

    仆固怀恩和史思明,一个是大唐的大宁郡王,一个是归义王。一个长期为大唐效力,但最后几年却叛唐,一个为叛贼与大唐作对,中间两年短暂却归附大唐。巧的是他们俩其实是敌手,由于他俩都背叛过唐,所以把他们放一块儿。先说仆固怀恩。仆固怀恩也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最后平叛的收尾工作就是仆固怀恩完成的,论地位可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