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母亲的挂念,是孟郊一生少有的温暖,读《游子吟》有感

母亲的挂念,是孟郊一生少有的温暖,读《游子吟》有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山光客 访问量:4546 更新时间:2024/2/20 19:35:16

乡土情怀是中国人的传统,是因为人离乡贱,也是因为那难以割舍的人和情感。

也是由此,孟郊的《游子吟》才能直击人心,引起太多人共鸣。

在今天,《游子吟》能在教材里出现,在节目中反复吟诵,可谓经久不衰。

我们对这首诗耳熟能详,但对诗人却知之甚少。

真实的孟郊半生蹉跎,他经历过人情冷暖,见惯了民间苦难,写的作品透着股寒意,被叫作寒号鸟,被称为诗囚。

而母亲则是他心里最深的柔软,漂泊在外时,那份挂念是孟郊坚持下去的动力。

写下《游子吟》时,孟郊快50岁了,他的第三次科举也终于进士及第。

50而知天命,大概率人生就是如此,很难再改变。

所以这个年纪的范进中举,是立马疯了;而孟郊想到的,却是报答自己母亲。

母亲的挂念,是孟郊一生少有的温暖,使其有着强大的内心。

1、可敬母亲

公元751年,孟郊出生在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他是孟家的长子,后来又有了两个弟弟。

彼时,唐朝陷入了安史之乱中,但也主要集中在中原及其北方,所以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个小家庭的温馨和谐。

可当安史之乱结束时,但这个家庭却是惨淡的,因为孟郊的父亲去世了。

唐代风气开放,对于女子改嫁也没有太多苛责,但孟郊的母亲裴氏却选择了守寡。

一个还年轻的妇人,却选择独自抚养三个孩子,这份对丈夫的忠贞应该是曾经的爱情在作祟。

  • 烈女操
  •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梧桐叶相守终老,鸳鸯鸟生死相随,贞烈的妇女会为丈夫守节,孟郊说的是自己母亲。

自己少不更事时,父母举案齐眉的相处给了孟郊很深的印象;长大后,也会期待这种琴瑟合鸣的爱情。

也是如此,孟郊才会写出《烈女操》,赞叹这种坚贞不渝。

在《烈女传》中有位孟母,为了儿子的学习,三次搬家的故事,成为美谈。

而孟郊的母亲也不遑多让,为了儿子成材也是尽心竭力。

劝学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裴氏因材施教,用石头要击打才能冒出火花,来告诉儿子要学习才能掌握知识。而且应该趁着年轻努力,因为人不可能永远少年。

孟郊的这首《劝学》也是有感而发,毕竟全天下的母亲都是望子成龙。

一名坚贞不渝的妇人,一位敦敦教导的母亲,这样的形象,怎能不让人敬服。

2、无限支持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的教导,本来会束缚住远行的脚步,但母亲的理解,让孟郊没有了丝毫顾虑。

长大后的孟郊四处云游,拿着母亲给予的盘缠,游山玩水,甚至是在河南嵩山隐居,好不惬意。

母亲对孟郊也只是无限包容,只要儿子开心就好。

在游荡的过程中,孟郊结识了无数知己好友,其中最有名的是茶圣陆羽,和写诗的韦应物

品茶谈诗,孟郊本可以安心享受人雅士的待遇,但亲眼看到那艰难困苦中的百姓,他却无法做到无动于衷。

寒地百姓吟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贫苦百姓在漏风的房子里忍受寒冷,而富贵人家依旧在鸣钟奏乐,看到前者的死亡,也只是说声晦气。

孟郊无比寒心,想要改变,但他有的只是名气,没有能力,于是选择去参加科举。

彼时的孟郊已经40岁了,多年的惬意生活已经磨灭了曾经的学识,再有雄心壮志也只能无可奈何。

每年录取的进士不到三十人,太多的强力竞争者让其两次落榜。

本来孟郊已经心灰意冷,但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参加了第三次。

年幼时母亲的教导重上心头,他牟足了劲重新学习。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是唐朝的科举考试制度,进士及第后,经吏部复试后授予官职。经历了这一阶段后,就实现了由民到官的阶级跨越,而作此诗,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畅快。

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本以为是自己大展拳脚的开始,却没想到这是自己最高光的时刻。

自己并不是门阀世家的子弟,导致进士及第后,在苦苦等待中, 才成为溧阳县尉。

《溧阳秋霁》

星星满衰鬓,耿耿入秋怀。

旧识半零落,前心骤相乖。

饱泉亦恐醉,惕宦肃如斋。

这个官当得并不顺心,俗事杂事太多,而且上官打压,下级掣肘,除了满头的白发,孟郊发现什么也没得到。

彼时上层穷奢极欲,平民饥寒交迫,这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阶级矛盾不会因为孟郊的同情而软化,他也只能自我放纵,郁郁寡欢。

儿子如此落寞,母亲劝导儿子辞官归家。

孟郊的母亲无疑是开明的,儿子游山玩水她支持,儿子奋发图强她支持,儿子放弃官职她也支持。

这样的无限支持,能够触动心底的那份温暖,大概就是母爱吧。

3、心底柔软

古时候车马很慢,孟郊一离开家乡,就是数年之久。

游子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萱草是古时候的忘忧草,孟郊在离开的时候将其种下,希望能来减轻母亲的思念。

母亲天天在大门口等待,却见不到萱草花开,愈发想念儿子。

在夜深人静之时,在孤苦无依时,孟郊也会想起那远方的老母亲。

回忆起临别时母亲的反复嘱咐,孟郊忍不住抚摸起她一针一线织成的衣裳。

年轻时,选择离家是少年心性;年长后离家,选择离家是生活所迫。

母亲不会阻拦,只是在织机前默默操劳,赶在游子离开前制成衣裳。

想要游子早些归家,所有的不舍都在临别的唠叨声中。

50多岁的时候,孟郊才彻底安定下来,想要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

可彼时,老妇人也已经70来岁,在古代也算是高寿。

也就是几年后,老母亲就撒手人寰,这让孟郊无比心伤。

秋怀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去壮暂如剪,来衰纷似织。

触绪无新心,丛悲有馀忆。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的孟郊会不由自主地痛哭。

拿起曾经织成的衣裳,种种回忆涌上心头。

不禁悔恨起来,自己在外漂泊太久,没有好好报答母亲。

母亲的挂念,是孟郊远游时的温暖,而如今,心底的那抹柔软却不再。

孟郊不再是游子,母亲也不用时刻挂念,但却已经物是人非。

曾经的《游子吟》有多真挚,而现在的孟郊就有多痛心,子欲养而亲不待,彻底击垮了这个60来岁的男人。

今天,很多人小时候就会背《游子吟》,但这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他们往往会忽视父母的付出,这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是觉得习以为常理所当然。

也许等到为人父为人母时,大概才会对《游子吟》有更深的体会。

更多文章

  • 唐代诗人孟郊初冬时写下的一首诗,短短28字清新淡远,真是美极了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孟郊,诗人,白雪,楼阁,萧疏,明月

    初冬时节,天气初寒,现在没有深冬时节那般的寒冷。这个时候人们都喜欢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与棉被难舍难离。在冬日的午后,晒着太阳,沏一杯热茶,读一本喜欢的书,真是惬意至极呀。春游绿草地,夏赏红荷池,秋饮菊花酒,冬读白雪诗。四季轮回。各有各的风景。公元806年初,孟郊随河南尹郑余庆为水路转运从事之时,一个冬

  • 46岁孟郊终于实现梦想,心情激动写下一诗,短短28字尽显少年轻狂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孟郊,韩愈,长安,登科后,进士

    空青 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 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世界。聊一聊孟郊。孟郊整体的人生轨迹,会给人一种很可悲的感觉,可能很多人还会对他有深深地共鸣。从小励志学习、科举,以儒家为人生方向,然而在科举考场上却一次次的失利,直到把家里的积蓄耗空,把所有亲戚家人的希望也耗空。直到46岁,孟郊终于及第,

  • 草书·孟郊《登科后》

    历史解密编辑:极目新闻标签:孟郊,登科后,草书,书法家,书法,李俊

    书法草书·孟郊《登科后》作者:李俊(作者系中铁十一局集团员工,青年书法家)(来源:极目新闻)

  • 6首写母亲的唐诗,李白真实,李商隐悲伤,孟郊和白居易更值一读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孟郊,李白,白居易,杜甫,遣兴,唐诗

    千百年来,以歌颂母爱为主题而广为流传的诗歌,首推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短短的三十个字,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衣的场景,针针线,密密缝,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挂念与期盼。诗歌语言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而深厚。1992年

  • 孟郊:一首离别诗,写尽相思意,为了钱而奔波,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小蟹标签:孟郊,贾岛,韦应物,韩愈,刘禹锡,白居易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碎银几两催人老 -孟郊,苦吟诗人,多写世态炎凉,故被后人称为“诗囚”。46岁时,孟郊进士及第,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由此可见,孟郊为典型的儒家士子,以登科为理想,心怀天下,注重孝道。他笔下的《游子吟》为千古经典,也是游子心中的明灯

  • 母亲节赏读孟郊王冕萱草诗五首:萱草生北堂,慈母倚门情

    历史解密编辑:初衣胜雪标签:孟郊,王冕,花枝,忘忧,画家,唐朝,诗人,游子吟,母亲节,萱草诗

    母亲节赏读中国母亲花古诗,孟郊笔下的寸草心,是萱草花又一年五月,母亲节到了。现代人送给母亲的祝福之花里,往往有康乃馨和百合,康乃馨花色多样,花枝端正紧促,百合花圣洁舒展,都象征着母爱的慈悲,母亲的端庄和子女的敬爱。但是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母亲节,但是却有母亲花,也盛开在首夏五月,摇曳绚烂而温柔的花开,

  • 韩愈为孟郊写的一首留别之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值得一读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韩愈,孟郊,杜甫,李白,杜甫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唐 孟郊《登科后》贞元十二年(796年),46岁的孟郊终于得中进士,难抑心中欢喜,写下了他平生第一首快诗《登科后》,可他还是高兴得太早了些,因为进士及第后他迟迟没有等来一官半职。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失意的孟郊客游汴州,与时

  • 唐朝娄师德“唾面自干”:看到的只是肚量,人生的修行还远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娄师德,宰相,武则天,唐朝,资治通鉴,李昭德

    唐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武则天任命夏官侍郎娄师德为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同年,娄师德的弟弟又被朝廷任命为代州刺史。在送弟弟离京赴任时,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说,“我贵为宰相,你又担任刺史,我们娄家得到朝廷的恩宠太盛,恐遭人嫉妒怨恨,你知道怎么避祸吗?”。弟弟跪直了身体回话道,“今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

  • 唐朝名相娄师德被狄仁杰欺负拿捏,其处世哲学为什么令后世人赞叹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娄师德,狄仁杰,宰相,武则天,皇上,唐朝

    娄师德是唐朝的著名宰相,其为人处事让人称道。娄师德贵为一朝宰相,谦让却是出了名的,除了谦让,娄师德的肚量大也被广泛传颂,以至于后人经常说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有一天,娄师德的弟弟娄师才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他兴致勃勃地来向哥哥辞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时候,娄师才问哥哥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娄师德语重

  • 民间故事:娄师德做梦到了司命署发现自己有八十五岁寿命,哪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民间故事小馆标签:娄师德,宰相,司命署,民间故事,小吏,紫衣

    民间故事:娄师德做梦到了司命署发现自己有八十五岁寿命,哪知道娄师德在还没有发迹的时候,曾经在梦里遇到了一个人,此人身着紫衣,头戴纱帽,一看就是公门中的吏员,他来到娄师德的床前,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娄先生,听说你身上有老毛病,已经一段时间了,跟着我来!“娄师德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紫衣人拉着,从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