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娄师德“唾面自干”:看到的只是肚量,人生的修行还远在路上

唐朝娄师德“唾面自干”:看到的只是肚量,人生的修行还远在路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 访问量:3816 更新时间:2024/1/2 5:39:45

唐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武则天任命夏官侍郎娄师德为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同年,娄师德的弟弟又被朝廷任命为代州刺史。在送弟弟离京赴任时,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说,“我贵为宰相,你又担任刺史,我们娄家得到朝廷的恩宠太盛,恐遭人嫉妒怨恨,你知道怎么避祸吗?”。

弟弟跪直了身体回话道,“今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绝不其理论,自己擦掉就好。”娄师德神情严肃地说,“你这样做正是我担忧的事情,别人唾你脸上,是因为恨你,你马上就擦掉,便违背了人家愿意,只能让别人更加生气。唾沫或痰在你脸上,不去擦也会自行干的,笑着接受就很好。”

这就是《资治通鉴》中记录的一个真实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也许认为娄师德“唾面自干”的故事,是娄师德为人宽宏大量,不与小人计较。如果只读懂了这一层,说明还是不懂娄宰相。“唾面自干”,不仅仅是肚量,更是做人的格局:不与嫉妒你的人较真,不与怨恨你的人较量,不与无关的人费劲。

不与嫉妒你的人较真,才不会迷失人生的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是至理名言。一个比大多数人更优秀、更出色、更成功的人,即使你是无比的善良、无比的谦逊、无比的愿意“兼济天下”,仍然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也许是你的至亲与好友,也许是素昧平生的路人,都有可能找机会跳出来,诽谤你、诬陷你,即使伤不着你,也会莫名其妙地朝你脸上吐唾沫,乘人不备在你身后切齿痛骂。他们这样做,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你比他人幸运、你比他人成功,完全是一颗嫉妒之心在作祟。这样的人,平时也许带着友善的面具,躲在人群之中,让你防不胜防,始料不及!

但是,不至于因为有人嫉妒,我们就选择放弃成功,放弃努力,放下自己的梦想追求,回归平庸,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再或者选择时时睁大眼睛,时刻提防,将时间和精力空耗在可能嫉妒自己、暗算自己的小人身上?正如娄师德不会选择辞官离远,归隐田园,他要为大唐的盛世,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他要为大唐子民、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

我们也一样,也决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只能选择不为所扰,继续大步向前,这才是正道。我们要做的,只有也只能是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和心胸境界,不与嫉妒我们的人较真,做好自己,目光向前,心无旁骛,大步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继续按着既定的目标,冲向人生的巅峰。

不与怨恨你的人较量,才不会丧失前行的勇气。

但凡成功的人,都是实干苦干做出来的,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在干事创业、走上成功的道路上,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在不经意间触碰了什么人的利益,会阻挡了什么人的道,伤害什么人的情感,打击了什么人的自尊心。无论我们有多么小心,无论我们是多么地情非得已,但是事实就是,只要你是一个成功人士,就一定会有怨恨、憎恶你的人,就一定会有人时不时地会跳出来,打击你、嘲笑你、干扰你,甚至找各种机会伤害你。

我们却不能因为仅仅是可能出现的伤害,就将自己包裹严实,全副武装,或者对着跳出来伤害你的人歇斯底里,与其大干一场。如果如此,我们就已经自甘沦落,自愿平庸,不自觉地成为了芸芸众生中最平凡、最不起眼的一员了!与我们奋力前行,力争一流的初衷背道而驰!

像“唾面自干”那样,找机会化解他们对自己的怨恨,给予他们宣泄怨恨的出口,甚至主动制造这样的机会,这就是作为成功者该有的人生格局。娄师德不但要求弟弟做到“唾面自干”,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娄师德因为身体肥胖,行动迟缓,与其一同上朝的另一个宰相昭德,经要停下来等他,脾气暴躁的李昭德不禁生气地怒骂道:“你这个乡巴佬!”但娄师德不但不怒,还笑呵呵地回答道:“师德不作乡巴佬,谁作乡巴佬呢?”李昭德也算是唐朝的名相,最后终因自己的刻薄,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后话,晨风晓月趣历史在以后的章中再讲。

不与无关你的人费劲,才能轻松前行。

每个人的生命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要比普通人更成功、更优秀,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生命,提升时间利用的效率。因此,成功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避免是非,不与无关大局的人论是非,不与无关全局的人争长短,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关的事情上。因此,娄师德“唾面自干”的另一层意思,也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就是遇上生活中的小人、小事,不争吵、不理论、不计较,一笑而过,不分散精力、不浪费时间、不影响情绪,专注自己重要的事,专心于自己努力的方向,不因为小事、小人而改变自己人生的方向、延缓自己人生的前进速度。

娄师德“唾面自干”的故事,不仅仅是宰相肚里可行船的气量,更是用更高的格局、更高的境界,来看待凡人杂物,来对待人生前行的阻力,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人和事上,让自己飞得更高、行得更远!

更多文章

  • 唐朝名相娄师德被狄仁杰欺负拿捏,其处世哲学为什么令后世人赞叹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娄师德,狄仁杰,宰相,武则天,皇上,唐朝

    娄师德是唐朝的著名宰相,其为人处事让人称道。娄师德贵为一朝宰相,谦让却是出了名的,除了谦让,娄师德的肚量大也被广泛传颂,以至于后人经常说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有一天,娄师德的弟弟娄师才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他兴致勃勃地来向哥哥辞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时候,娄师才问哥哥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娄师德语重

  • 民间故事:娄师德做梦到了司命署发现自己有八十五岁寿命,哪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民间故事小馆标签:娄师德,宰相,司命署,民间故事,小吏,紫衣

    民间故事:娄师德做梦到了司命署发现自己有八十五岁寿命,哪知道娄师德在还没有发迹的时候,曾经在梦里遇到了一个人,此人身着紫衣,头戴纱帽,一看就是公门中的吏员,他来到娄师德的床前,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娄先生,听说你身上有老毛病,已经一段时间了,跟着我来!“娄师德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紫衣人拉着,从床

  • 娄师德:唐朝一代贤相,唾面自干的来历,一生贡献却引发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娄师德,唐朝,安史之乱,宰相,唐玄宗,武则天

    在唐朝初年的时候,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朝中的宰相大人。宰相深受皇帝信任,在朝堂上地位极高。某天,他的弟弟被任命为刺史,要外出做官。然而在弟弟出发之前,身为宰相的哥哥,却问了弟弟一个奇怪的问题。‘我是宰相,你也外出担任刺史,我们家实在太过受宠,会招人嫉妒。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

  • 娄师德——武则天年间的“忍者神龟”,被人侮辱,也要笑脸相迎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娄师德,武则天,宰相,狄仁杰,来俊臣

    据《资治通鉴》记载“弟长跪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师德愀然曰: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唾面自干这则成语出自唐朝宰相娄师德之口。武则天在位期间,娄师德担任宰相之职,一次,朝廷派他弟弟掌管代州,辞行之时,娄师德给

  • 浅谈:娄师德能够以功名始终的原因,及其对后人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宰相,李治,尚书,唐朝,娄师德,李世民,官宦世家

    丨古书奇谭丨古书奇谭在唐朝历史上,有不少名人才士因其出众的才华卓越的成就而被后人所传颂,其中,唐朝宰相娄师德便是其中之一。娄师德不仅在唐朝政治生涯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在治理边疆节约国库整顿吏治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他的行为对后人产生了怎样的启示?娄师德的生平事迹娄师德,字思摩,唐代开元

  • 张公瑾:没他出手就没有玄武门之变,也就没有李世民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世民,张公瑾,李建成,王世充,李元吉,玄武门之变

    凌烟阁功臣张公瑾并非李世民的嫡系,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和张公瑾并不认识。张公瑾原先是王世充的手下,任洧州长史,李渊建唐之后,张公瑾归顺大唐,被任命为邹州别驾。他与李世民相识是在洛阳城下的。当时李世民刚率领秦琼、尉迟恭等人在谷水大败王世充,王世充退回洛阳当了缩头乌龟。李世民围困洛阳十天仍没有任何进展。

  • 张公瑾:唐初开国功臣,小说里罗艺手下的大将,生了个科学家曾孙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科普精编标签:罗艺,张公瑾,李世民,王世充,李渊,李密

    在隋唐演义当中,张公瑾是单雄信的结义兄弟,祖上是北京顺义那边的一个豪强。后来到了张公瑾这一代,张公瑾去了幽州王罗艺手底下做将军,后来跟着罗成一起投降了唐朝,还参加了玄武门事变。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版本,说张公瑾是罗艺麾下的将军,后来去给秦琼他妈拜寿,在贾家楼和一群英雄好汉结义,然后大家一起投了瓦岗军

  • 黑齿常之:一个百济将军,为何要为大唐拼命战斗?唐朝特色国情?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黑齿常之,唐朝,突厥,唐军,吐蕃

    在唐朝初年的时候,曾有这样一位猛将:他并非大唐百姓,而是朝鲜半岛上百济国将军。后来唐朝拿下了朝鲜半岛之后,这位将军也就投降了唐朝。投降唐朝之后,他为大唐征战了浴血拼杀了二十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后却被诬陷谋反,最后自缢而死。这位将军,名叫黑齿常之。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十分好奇。为啥一个百济

  • 黑齿常之降唐后令吐蕃不敢犯边,却因武则天的告密风而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薄荷糖的味道呦标签:武则天,黑齿常之,吐蕃,突厥,唐军,刘仁轨

    唐朝时期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如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哥舒翰、李光弼、黑齿常之等等,包括著名的叛将安禄山也是少数民族将领。在这些将军中,黑齿常之算得上一个忠义之将,但也是一个十分可悲的将军。黑齿常之在百济国的前半生,其家族累世高官为大军区首脑,他也刚年方弱冠,便为百济

  • 契苾何力:唐初传奇藩将,被俘之后,李世民宁可用自己女儿去换人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科普精编标签:李世民,契苾何力,突厥,吐谷浑,匈奴,唐军

    元642年,唐朝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个出生于草原的大唐将军,回家省亲,结果却被自己部族的人挟持,带去了北方的薛延陀部落,要求他反叛唐朝,归降薛延陀。然而当这位大唐将军,被带到薛延陀可汗面前的时候,却坚决不肯投降,甚至还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表明自己的心意。更让人意外的是,当远在长安的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