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师德是唐朝的著名宰相,其为人处事让人称道。娄师德贵为一朝宰相,谦让却是出了名的,除了谦让,娄师德的肚量大也被广泛传颂,以至于后人经常说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有一天,娄师德的弟弟娄师才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他兴致勃勃地来向哥哥辞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时候,娄师才问哥哥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说:“我坐在宰相的位置上,你现在又要去当州官,我们兄弟二人可以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了。但是,我们荣宠过盛,必定有人暗自忌恨我们,对此你有什么对策吗?”
听到哥哥这样问,娄师才马上说:“我是这样打算的,假如现在有人往我脸上吐唾沫,我一定会自己擦干净,决不与此人计较的,请哥哥指点,不知这样做行不行?”听完娄师才的话,娄师德忽然神色忧虑地说:“你的做法正是我所忧虑的!”娄师才本来想被哥哥夸奖几句,没想到哥哥根本不以为然,弄得他疑惑不解,那应该怎么办呢?”娄师德说:“我的意思是不擦!你想啊,别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脸上,你却一擦了之,别人的快感还从何而来?别人既然没有了快感,那他一定还会继续嫉恨你的。我的建议是:“别人往你脸上吐唾沫,你不应该自己擦掉,而应该等待自然风干。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应该保持微笑!” 娄师德和狄仁杰是同事,两个人同做宰相,但能力却有差别。狄仁杰出类拔萃,而娄师德却显得有些平庸。尽管娄师德是个谦谦君子,从来不会和任何人发生矛盾,但盛气凌人的狄仁杰就是看不惯娄师德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因此,平时挤兑起娄师德来,狄仁杰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但是,娄师德任凭狄仁杰怎么欺负,他似乎都不放在心上,也没什么怨言。这样一来,反而让朝中大臣都看不惯了,都认为狄仁杰太霸道,连老娄这样老实的人都不放过,做得实在有些过火了。但大家都知道狄仁杰向来高傲自大的秉性,所以也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调解此事。最后,连武则天也看不下去了,她只好亲自出面做狄仁杰的工作。 有一天,散朝后,武则天留下狄仁杰,聊了一会,武则天就单刀直入地问狄仁杰:“朕这么重用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狄仁杰答得也很干脆:“臣是一个从来不知道依靠别人的人,而最后皇上居然重用了我,我想一定是因为臣的文章出色外加品行端方。”
尽管这样的回答在武则天意料之中,但是狄仁杰的口气还是令她不快,她呷了一口茶,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说:“狄卿,你知道朕为什么当初提拔你吗?全仗的是有人推荐你!”狄仁杰非常吃惊:“臣怎么想不起来是谁推荐我呢?”“朕给你三次机会,你猜一下吧?但朕想,就是给你十次机会你也猜不出来的?”狄仁杰是个聪明人,马上就顺口答道:“那就请皇上直接告诉臣好了。”“告诉你吧,你能有今天,靠的不是别人,而是娄师德。是他在朕面前三番五次地推荐你的!”说完武则天让侍卫从档案柜中取出十几个奏折递给狄仁杰,然后说:“你就自己打开看一下里面的东西吧!”狄仁杰打开这些奏折一看,里面的内容都是娄师德推荐他的。狄仁杰当时脸红到脖子根,无地自容了。原来自己能有今天,靠的全是娄师德当年的大力推荐。自己不领情也就罢了,谁知自己还时时打击娄师德。而更令人惭愧的是,娄师德居然从来不怨恨自己,居然一直默默承受冷嘲热讽而不做任何表示!。狄仁杰十分惭叹息说:“娄公的盛德,我被他宽容相待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武则天执政时曾颁布禁止屠宰禽畜。娄师德在担任御史大夫时,有一天他到陕西公干,吃饭时厨子送上一盘羊肉。娄师德说:“皇帝严禁屠杀,怎么会有羊肉?”厨子道:“这只羊是豺咬死的。”娄师德笑道:“这只豺太懂事了。”于是吃了羊肉。厨子又端上一盘鱼脍,娄师德又问。厨子又道:“这只鱼是豺咬死的。”娄师德说:“豺怎么能咬死鱼呢?你应该说是水獭咬死的。”娄师德曾与李昭德一同上朝,因身体肥胖,行走缓慢。李昭德多次停下来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来。李昭德生气地说:“你这个乡巴佬!”娄师德笑道:“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娄师德巡视并州时,有一天在驿馆与下属一同吃饭,他发现自己吃的是精细的白米,而下属吃的却是粗糙的黑米,便把驿长叫来,责备道:“你为什么用这两种米来招待客人?”驿长惶恐地说:“一时没那么多白米,只好给您的下属吃的是黑米,死罪。”娄师德说:“不怪你,是我们来得太仓促了。说完就把自己的白米也换成黑米饭。
娄师德到灵州,在驿馆吃完饭准备离去,手下判官道:“我们连水也没喝上呢,根本没人搭理咱们。”娄师德便把驿长叫来责问:“判官与大使有何区别,你竟敢不理他?拿板子来。”驿长连忙叩头请罪,娄师德又说:“我本想打你一顿,但我这个大使打你这个小小的驿长,传出去对我名声不好。告诉你的上级吧!你小命又难保。算了我饶了你。”驿长叩头流汗,狼狈而去。娄师德望着他的背影,对判官说,“我替你出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