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母亲节赏读孟郊王冕萱草诗五首:萱草生北堂,慈母倚门情

母亲节赏读孟郊王冕萱草诗五首:萱草生北堂,慈母倚门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初衣胜雪 访问量:304 更新时间:2024/1/20 23:14:50

母亲节赏读中国母亲花古诗,孟郊笔下的寸草心,是萱草花

又一年五月,母亲节到了。现代人送给母亲的祝福之花里,往往有康乃馨和百合,康乃馨花色多样,花枝端正紧促,百合花圣洁舒展,都象征着母爱的慈悲,母亲的端庄和子女的敬爱。

但是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母亲节,但是却有母亲花,也盛开在首夏五月,摇曳绚烂而温柔的花开,代表母亲的思念,孩子的芳心。

五月在传统上,也是思念母亲,孝顺母亲的美好季节。

而对于五月萱草,中国人则更寄托了对母亲的深情。

萱草在上古,因其草本内含有特殊的药物因子,就被称为遗忘之草。这种因子,现代科学家提炼,是秋水仙碱,用以镇痛消炎,但是提炼出来的秋水仙碱毒性很大。

但是,在医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的病痛,只能通过草本得到缓解。萱草草药有着利水消肿祛湿缓解疼痛的功效,少量服用,起到镇痛麻醉的作用,所以称为忘忧草。自南北朝后,广泛种植园林庭院。

萱草花期4到7月,晚春延续到夏秋,花开绚烂,且花朵汁液可以用来染布匹,所以称为常见的庭院花,田园花,药用和实用价值都好。

在唐朝,家园种植萱草常见,对于老人的风湿骨痛以及情志抑郁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所以人们在母亲的庭院里种植萱草花,表达爱意。忘忧,忘记身体和现实的苦痛烦恼。

但是萱草果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当然没有一种药,能够彻底解决人生的磨难和痛苦,但是萱草无疑成为一种略有支点的寄托。朝人九华谈到萱草时,说萱草的嫩叶做菜,使人昏然如醉,这可能就是名为忘忧的起源。但是这种昏然如醉,在现代科学看来,显然是中毒的表现,这是饮鸩止渴。

但是你若真正生活在古代,你能有多少选择?原谅那些孝子吧。因为他们能用什么来缓解母亲的思念和忧患?还有他们自己的,关于人生和身心的痛苦。

唐朝的医药产业没有形成体系,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依靠自己种植草药,获得资源。

尤其是贫苦而略有田地的人。

孟郊就是其中一位。关于孟郊的父亲,历史上资料不详,但是从他留下的诗来讲,他的父亲可能很早就过世了,又或者远离了他的家。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从他四十多岁才出去做官,且是因为母亲催促他去的,想必他的母亲多病,不忍耽误他的前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唐 ·孟郊 游子吟(自注,迎母溧上作。)

52岁的孟郊,被选在溧阳做县尉,这是低于县令的官僚职位,且薪水不高。他赶紧将母亲接了过来,而且接母亲,也并非他亲自回乡,而是母亲一路颠沛,他半路去迎接。

这可以说明此时家乡已经没有能够照顾母亲的人了。

面对年迈,多病的母亲,孟郊是百感交集。因为至少有好几年,他不稳定,独留母亲一个人在浙江昆山。这是他迎接母亲时百感交集的心情。

母亲,我远行的时候,是你一针一线的缝制,才有了我身上穿的衣裳。

我临走的时候,你用绵密的针脚细细缝制,求结实,求保暖,就是担心我在外面不能如期回来,缺衣少穿。儿子现在终于做了县尉,来接你养老。

只是我能够回报你,只有一颗爱你的如草的心,怎么报答你抚育我的如同春天太阳的光辉。

诗句虽短,情感真挚。

我想他看见母亲蹒跚的步履,一定热泪盈眶。

现在的人,对于寸草心,解读为春天的芳草。

但是,熟读孟郊的诗,你会发现,这个寸草心,是特指。

因为三春的光辉,只能是滋生出的晚春初夏的草本,那么有哪种草本,最符合寸草且有心呢?联系到孟郊作了好几首萱草花的诗,你忽然就会过神来,这是说的萱草的花啊。

萱草在晚春初夏开花,吸收了整个春天的阳光,一寸长的花苞,着太阳绽放,开出了向日的温暖而明艳的花朵。

这是用春晖比喻母亲长久持续的慈爱,而将自己比作晚开的萱草花,并不足以回报母亲对他的爱和付出。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中唐 ·孟郊 游子行(一作吟)

孟郊四十六岁才考中进士,而且是在母亲的催促下,出门的。

当然有多种可能,一是母亲不忍自己耽误儿子的前途。二是可能家里极其困窘,已经到了需要孟郊不能不出门求活路的阶段。

人到中年的孟郊,在另外一首诗里,也谈到他纠结的状态,一方面,他还有着志向,想为国慷慨一把,不负平生所学,另外一方面,多年的阅历,也使得他心灰,因为他的上升之路,在权贵把持的时代,等渺茫。而他还有最深的牵挂就是母亲。如果他远行,母亲在家里有个闪失,于国,他未能尽忠,于家他未能尽孝。所以这是他迟迟下不了决心。

我很佩服这个母亲,无论是什么目的她逼着儿子出门,对于年迈的她,都是一场生离死别,且孤独的她需要更多的毅力,独自挑起生活。

而敏感的孟郊不会不知道,不会不洞察这九曲回肠的悲伤。

他是一步一步告别了母亲,一步三回头。

当萱草绿满了庭院,开出了黄艳的花朵,我就要远行了,去往未知的地方,经历未知的岁月。

萱草开花绚烂一片,我愿望我的母亲沉醉在萱草花的美丽里,忘记忧愁。

可是我一回头,看见母亲站在门口,她哪里是看着解忧的萱草,她的目光穿越花海,是落在我身上啊,我知道她虽然不说,我是她永恒的牵挂。

萱草再美,萱草做的汤药再使人昏然麻醉,那种真实的牵挂担心,也不是忘忧花能够解决的。

何以忘忧?对于游子来讲,就是尽快平安回到母亲身边,让人生没有遗憾或者少些遗憾。

正是孟郊在诗里不断强化着萱草和母亲的关系,所以我才说,那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说的是萱草花。

母爱无疆,一生劳苦,且水往下流。人子是难以报答那种抚育温柔牵挂和付出的。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

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东邻已藤蔓,西邻但桑麻。

侧闻义士招,我辈鬓已华。

世事既如此,不乐将奈何?”元末 ·冕 今朝

王冕,元末清初著名的画家,诗人,另一个身份是农民。从小清贫,给人放牛,靠自学成才。他有艺术家的天分,又有农民的质朴和勤劳。

隐居在山野,和母亲乡人过着清苦但是精神丰富的生活,以苦为乐。

这是一年母亲的生日,恰恰也在萱草花开的夏天。

今天风和日丽,堂前开满了萱草花。我端着酒杯给母亲祝寿,喜欢这里清宁,没有都市的浮华,反而能够享受家园温馨,田园清美。

东边的篱笆上已经爬满瓜藤,西边的土地种满了桑麻。

我听说城市里在招聘人才,我看了看,自己头发都白了,就不去凑那个热度了吧。

既然我命定要和田园为伴,和母亲相守,为什么要想那么多呢?

让我珍惜和母亲和家人相处的美好时光。

那么王冕中年后的安定,也是经历了背井离乡的颠沛,不能陪伴母亲的别离痛苦而来。

只有熟谙那种分离,那种思念,才分外珍惜和母亲一起的快乐吧。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元末 ·王冕《墨萱图二首其一》

王冕在少年和青年时代,也志在远方,这是元末的乱世,他一路上虽然饱览了山水,但是更多的是看到现实的残酷和动荡,尤其元朝上层把持国家,骄奢跋扈。黄河决堤,百姓流离。他并没有看到现实的希望,转而深切的爱着已经覆灭的宋国,回到家乡隐居。

他更知道母亲的牵挂,更眷恋乡土。

我在外面,想着绚烂的萱草花,此时已经次第开在了母亲的堂前。

那萱草花被风吹开了花心,摇曳的花朵,你是在为谁开花,可要倾诉。

萱草花就像母亲靠在门口遥望我的样子,萱草花像我颠沛路途中那种翻腾在心间的苦楚,渴望释放啊。

离家太远,音讯延迟,母亲的书信迟迟没有过来,而我心有牵挂,愧对母亲。

我抬头,听见林间的杜鹃在叫唤,不如归去。

而我什么时候,能够顺利回家呢?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元末 ·王冕《墨萱图二首其二》

王冕在游历的途中,以画萱草寄托自己的思念。

此时萱草在母亲的堂前,一定颜色鲜艳,花开美好。

我曾经对着萱草花快乐饮酒,如今远离了它们,这种苦楚别人怎么能够知道?

我渴望孝顺母亲的心情,并非是在意萱草的花开和花落。

我只是感慨自己漂泊在外,人在风霜客途,岁月催人老。

而我迟迟未能回乡,思乡恋母,心情分外焦虑啊。

这是当然的。这是乱世元朝末年,到处都有战争,兵荒马乱,行程受阻,且生死不定,他哪里不感慨在母亲在家园里的那种安定?

何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恐亲不待。

最终王冕平安回到家乡。

生活虽然清贫,但是他陪伴母亲,度过了最幸福平淡的岁月。

又是一年母亲节,你有哪些感恩母亲热爱母亲的诗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文章

  • 韩愈为孟郊写的一首留别之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值得一读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韩愈,孟郊,杜甫,李白,杜甫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唐 孟郊《登科后》贞元十二年(796年),46岁的孟郊终于得中进士,难抑心中欢喜,写下了他平生第一首快诗《登科后》,可他还是高兴得太早了些,因为进士及第后他迟迟没有等来一官半职。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失意的孟郊客游汴州,与时

  • 唐朝娄师德“唾面自干”:看到的只是肚量,人生的修行还远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娄师德,宰相,武则天,唐朝,资治通鉴,李昭德

    唐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武则天任命夏官侍郎娄师德为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同年,娄师德的弟弟又被朝廷任命为代州刺史。在送弟弟离京赴任时,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说,“我贵为宰相,你又担任刺史,我们娄家得到朝廷的恩宠太盛,恐遭人嫉妒怨恨,你知道怎么避祸吗?”。弟弟跪直了身体回话道,“今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

  • 唐朝名相娄师德被狄仁杰欺负拿捏,其处世哲学为什么令后世人赞叹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娄师德,狄仁杰,宰相,武则天,皇上,唐朝

    娄师德是唐朝的著名宰相,其为人处事让人称道。娄师德贵为一朝宰相,谦让却是出了名的,除了谦让,娄师德的肚量大也被广泛传颂,以至于后人经常说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有一天,娄师德的弟弟娄师才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他兴致勃勃地来向哥哥辞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时候,娄师才问哥哥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娄师德语重

  • 民间故事:娄师德做梦到了司命署发现自己有八十五岁寿命,哪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民间故事小馆标签:娄师德,宰相,司命署,民间故事,小吏,紫衣

    民间故事:娄师德做梦到了司命署发现自己有八十五岁寿命,哪知道娄师德在还没有发迹的时候,曾经在梦里遇到了一个人,此人身着紫衣,头戴纱帽,一看就是公门中的吏员,他来到娄师德的床前,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娄先生,听说你身上有老毛病,已经一段时间了,跟着我来!“娄师德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紫衣人拉着,从床

  • 娄师德:唐朝一代贤相,唾面自干的来历,一生贡献却引发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娄师德,唐朝,安史之乱,宰相,唐玄宗,武则天

    在唐朝初年的时候,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朝中的宰相大人。宰相深受皇帝信任,在朝堂上地位极高。某天,他的弟弟被任命为刺史,要外出做官。然而在弟弟出发之前,身为宰相的哥哥,却问了弟弟一个奇怪的问题。‘我是宰相,你也外出担任刺史,我们家实在太过受宠,会招人嫉妒。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

  • 娄师德——武则天年间的“忍者神龟”,被人侮辱,也要笑脸相迎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娄师德,武则天,宰相,狄仁杰,来俊臣

    据《资治通鉴》记载“弟长跪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师德愀然曰: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唾面自干这则成语出自唐朝宰相娄师德之口。武则天在位期间,娄师德担任宰相之职,一次,朝廷派他弟弟掌管代州,辞行之时,娄师德给

  • 浅谈:娄师德能够以功名始终的原因,及其对后人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宰相,李治,尚书,唐朝,娄师德,李世民,官宦世家

    丨古书奇谭丨古书奇谭在唐朝历史上,有不少名人才士因其出众的才华卓越的成就而被后人所传颂,其中,唐朝宰相娄师德便是其中之一。娄师德不仅在唐朝政治生涯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在治理边疆节约国库整顿吏治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他的行为对后人产生了怎样的启示?娄师德的生平事迹娄师德,字思摩,唐代开元

  • 张公瑾:没他出手就没有玄武门之变,也就没有李世民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世民,张公瑾,李建成,王世充,李元吉,玄武门之变

    凌烟阁功臣张公瑾并非李世民的嫡系,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和张公瑾并不认识。张公瑾原先是王世充的手下,任洧州长史,李渊建唐之后,张公瑾归顺大唐,被任命为邹州别驾。他与李世民相识是在洛阳城下的。当时李世民刚率领秦琼、尉迟恭等人在谷水大败王世充,王世充退回洛阳当了缩头乌龟。李世民围困洛阳十天仍没有任何进展。

  • 张公瑾:唐初开国功臣,小说里罗艺手下的大将,生了个科学家曾孙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科普精编标签:罗艺,张公瑾,李世民,王世充,李渊,李密

    在隋唐演义当中,张公瑾是单雄信的结义兄弟,祖上是北京顺义那边的一个豪强。后来到了张公瑾这一代,张公瑾去了幽州王罗艺手底下做将军,后来跟着罗成一起投降了唐朝,还参加了玄武门事变。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版本,说张公瑾是罗艺麾下的将军,后来去给秦琼他妈拜寿,在贾家楼和一群英雄好汉结义,然后大家一起投了瓦岗军

  • 黑齿常之:一个百济将军,为何要为大唐拼命战斗?唐朝特色国情?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黑齿常之,唐朝,突厥,唐军,吐蕃

    在唐朝初年的时候,曾有这样一位猛将:他并非大唐百姓,而是朝鲜半岛上百济国将军。后来唐朝拿下了朝鲜半岛之后,这位将军也就投降了唐朝。投降唐朝之后,他为大唐征战了浴血拼杀了二十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后却被诬陷谋反,最后自缢而死。这位将军,名叫黑齿常之。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十分好奇。为啥一个百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