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愈为孟郊写的一首留别之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值得一读

韩愈为孟郊写的一首留别之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值得一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刘玲子 访问量:1293 更新时间:2024/1/16 13:19:26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唐 孟郊《登科后》

贞元十二年(796年),46岁的孟郊终于得中进士,难抑心中欢喜,写下了他平生第一首快诗《登科后》,可他还是高兴得太早了些,因为进士及第后他迟迟没有等来一官半职。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失意的孟郊客游汴州,与时任观察推官的韩愈相聚,二人本是志趣相投的挚友,诗酒流连多日后,孟郊择日南归。

临别依依,挽留不住,韩愈为其设宴饯别,作《知音者诚希》相赠,《醉留东野》也是韩愈为孟郊写的一首留别之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唐 韩愈《醉留东野》

简译:

当年读李白杜甫的诗,知道他们的深厚友谊,并为他们不能常相聚感到遗憾。

如今,我与你孟东野本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要像他们一样聚少离多呢?

如今您正在等待朝廷任命新的官职,郁郁不得志,您自称年老体衰行动笨拙。

我稍微狡猾了些才得以周旋于官场,如小草依附高松一般,我依附您的才华。

我崇拜您,愿与您相互依存,你我才能相差悬殊,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变身为空中自由自在的祥云,而您则化身为空中腾飞的龙。

那样,无论您在何处我都能追逐着您,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

赏析:

韩愈这首杂言诗语言浅显,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情感炙热,用典丰富,即表达了对孟郊的推崇之意,也抒发了临别的不舍之情,是彼此深厚友谊的写照。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此诗的前四句写彼此友谊深厚,如昔日的李白和杜甫一般,为不能长相守而感到遗憾。

李白性情豪放,杜甫沉郁老苍,其诗亦如其人一般,相比于孟郊诗之瘦硬,韩愈诗则要粗放得多,性格依然,所以,韩愈自比李白,且以孟郊比作杜甫。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和杜甫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余生再也没能相聚,一个漂泊入蜀客死他乡,一个入狱流放郁郁而终。

但自己与孟郊生逢盛世,却也如李白和杜甫一般不能常常相聚,这让韩愈如何不心生惆怅呢,不说一个留字,却写尽了千般不舍之情。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五至八句交代彼此目前的处境,以及对二人性格的比较,从而赞誉孟郊的高尚情操,东野是孟郊的字。

韩愈的仕进之路并不比孟郊顺遂,四次科考方得一第,制科考试亦是一波三折,彼时他们聚会时还未通过博学宏词科考试。

韩愈之所以得到了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以出任其幕府的观察推官,是因为他有较强的社交能力,才得以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官场。

而孟郊则孤介耿直,傲骨铮铮,不屑于与权贵官宦周旋,所以,进士及第后迟迟未得到官职,相比于孟郊如青松一般的高洁,自己这株小草深感惭愧,自愧弗如。

爱屋及乌,其实,这也不过是韩愈为了安慰失意的孟郊而作的自谦之语罢了,韩愈其刚直果敢,人格伟岸,实为人中鸾凤也。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诗的后八句祝福友谊长存,抒发依依不舍之情。

因为志趣相投,所以希望不离不弃,友谊长存,就如云在天龙隐云一般相互依附,“駏蛩”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名为“蟩”的动物行走,彼此相互依存,“寸筳”指小树枝,韩愈自比,“巨钟”喻孟郊。

说到相互帮衬,作为朋友,韩愈的确做到了,孟郊之所以得中进士,自然离不开韩愈的极力推崇,而在孟郊陷入困顿时,韩愈也不予余力地给予推荐,《荐士》就是韩愈为向宰相郑馀庆推荐他所作。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此诗虽以“醉”字命题,但是开口道来,却无一句是醉语,字字情真,句句是意切,无一不是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挚友离去的不舍,二人情谊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写在后面:

有人欢喜有人忧,贞元八年(792年)科考放榜,24岁的韩愈位列第三,41岁的孟郊榜上无名,铩羽而归。

韩愈和孟郊的缘分也始于此年,因为应举考试得以相识,又因为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而相知。

孟郊擅长五言古诗,颇具汉魏风骨,韩愈七言古诗最是出彩,虽然有着17岁的年龄差,但这并不妨碍彼此成为惺惺相惜的挚友。

韩愈是性情中人,极重感情,更是将孟郊引为知己,不仅对其诗大加推崇,还作《孟生诗》将其引荐给徐州节度使张建封。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作为知己,韩愈对孟郊的帮助几乎贯穿他的一生,不管是精神上还是事业上,都竭尽全力,而且,在孟郊病逝后,还出钱为其操办后事亲设灵堂,实现了不离不弃之心愿……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标签: 韩愈孟郊杜甫李白杜甫诗登科后

更多文章

  • 唐朝娄师德“唾面自干”:看到的只是肚量,人生的修行还远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娄师德,宰相,武则天,唐朝,资治通鉴,李昭德

    唐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武则天任命夏官侍郎娄师德为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同年,娄师德的弟弟又被朝廷任命为代州刺史。在送弟弟离京赴任时,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说,“我贵为宰相,你又担任刺史,我们娄家得到朝廷的恩宠太盛,恐遭人嫉妒怨恨,你知道怎么避祸吗?”。弟弟跪直了身体回话道,“今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

  • 唐朝名相娄师德被狄仁杰欺负拿捏,其处世哲学为什么令后世人赞叹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娄师德,狄仁杰,宰相,武则天,皇上,唐朝

    娄师德是唐朝的著名宰相,其为人处事让人称道。娄师德贵为一朝宰相,谦让却是出了名的,除了谦让,娄师德的肚量大也被广泛传颂,以至于后人经常说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有一天,娄师德的弟弟娄师才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他兴致勃勃地来向哥哥辞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时候,娄师才问哥哥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娄师德语重

  • 民间故事:娄师德做梦到了司命署发现自己有八十五岁寿命,哪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民间故事小馆标签:娄师德,宰相,司命署,民间故事,小吏,紫衣

    民间故事:娄师德做梦到了司命署发现自己有八十五岁寿命,哪知道娄师德在还没有发迹的时候,曾经在梦里遇到了一个人,此人身着紫衣,头戴纱帽,一看就是公门中的吏员,他来到娄师德的床前,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娄先生,听说你身上有老毛病,已经一段时间了,跟着我来!“娄师德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紫衣人拉着,从床

  • 娄师德:唐朝一代贤相,唾面自干的来历,一生贡献却引发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娄师德,唐朝,安史之乱,宰相,唐玄宗,武则天

    在唐朝初年的时候,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朝中的宰相大人。宰相深受皇帝信任,在朝堂上地位极高。某天,他的弟弟被任命为刺史,要外出做官。然而在弟弟出发之前,身为宰相的哥哥,却问了弟弟一个奇怪的问题。‘我是宰相,你也外出担任刺史,我们家实在太过受宠,会招人嫉妒。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

  • 娄师德——武则天年间的“忍者神龟”,被人侮辱,也要笑脸相迎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娄师德,武则天,宰相,狄仁杰,来俊臣

    据《资治通鉴》记载“弟长跪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师德愀然曰: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唾面自干这则成语出自唐朝宰相娄师德之口。武则天在位期间,娄师德担任宰相之职,一次,朝廷派他弟弟掌管代州,辞行之时,娄师德给

  • 浅谈:娄师德能够以功名始终的原因,及其对后人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宰相,李治,尚书,唐朝,娄师德,李世民,官宦世家

    丨古书奇谭丨古书奇谭在唐朝历史上,有不少名人才士因其出众的才华卓越的成就而被后人所传颂,其中,唐朝宰相娄师德便是其中之一。娄师德不仅在唐朝政治生涯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在治理边疆节约国库整顿吏治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他的行为对后人产生了怎样的启示?娄师德的生平事迹娄师德,字思摩,唐代开元

  • 张公瑾:没他出手就没有玄武门之变,也就没有李世民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世民,张公瑾,李建成,王世充,李元吉,玄武门之变

    凌烟阁功臣张公瑾并非李世民的嫡系,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和张公瑾并不认识。张公瑾原先是王世充的手下,任洧州长史,李渊建唐之后,张公瑾归顺大唐,被任命为邹州别驾。他与李世民相识是在洛阳城下的。当时李世民刚率领秦琼、尉迟恭等人在谷水大败王世充,王世充退回洛阳当了缩头乌龟。李世民围困洛阳十天仍没有任何进展。

  • 张公瑾:唐初开国功臣,小说里罗艺手下的大将,生了个科学家曾孙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科普精编标签:罗艺,张公瑾,李世民,王世充,李渊,李密

    在隋唐演义当中,张公瑾是单雄信的结义兄弟,祖上是北京顺义那边的一个豪强。后来到了张公瑾这一代,张公瑾去了幽州王罗艺手底下做将军,后来跟着罗成一起投降了唐朝,还参加了玄武门事变。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版本,说张公瑾是罗艺麾下的将军,后来去给秦琼他妈拜寿,在贾家楼和一群英雄好汉结义,然后大家一起投了瓦岗军

  • 黑齿常之:一个百济将军,为何要为大唐拼命战斗?唐朝特色国情?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黑齿常之,唐朝,突厥,唐军,吐蕃

    在唐朝初年的时候,曾有这样一位猛将:他并非大唐百姓,而是朝鲜半岛上百济国将军。后来唐朝拿下了朝鲜半岛之后,这位将军也就投降了唐朝。投降唐朝之后,他为大唐征战了浴血拼杀了二十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后却被诬陷谋反,最后自缢而死。这位将军,名叫黑齿常之。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十分好奇。为啥一个百济

  • 黑齿常之降唐后令吐蕃不敢犯边,却因武则天的告密风而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薄荷糖的味道呦标签:武则天,黑齿常之,吐蕃,突厥,唐军,刘仁轨

    唐朝时期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如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哥舒翰、李光弼、黑齿常之等等,包括著名的叛将安禄山也是少数民族将领。在这些将军中,黑齿常之算得上一个忠义之将,但也是一个十分可悲的将军。黑齿常之在百济国的前半生,其家族累世高官为大军区首脑,他也刚年方弱冠,便为百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