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俭和李世民下棋差点被杀,尉迟敬德表示:我太难了

唐俭和李世民下棋差点被杀,尉迟敬德表示:我太难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新史 访问量:1812 更新时间:2024/1/3 18:56:50

唐太宗李世民向来是一个很有容人之量的皇帝,他广开言路,将谏官的权力放大,魏征、王珪等都以进谏而知名,而且李世民一直善待大唐的开国功臣,其胸襟非常,但就是这样一位帝王,也有被臣子气的想杀人的时候,而且还是小事引起的。

有一次,李世民和唐俭下棋,就被气得差点杀了唐俭。唐俭这个人在唐初是很知名的,他既是太原元谋十七功臣之一,又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要知道,拥有这双重荣誉的人仅仅只有六个。

唐俭出自官宦世家,其父唐鉴和唐高祖李渊在隋朝时期曾经是同事,共掌禁军,因此两家的互动还是非常多的,隋末,李渊在太原为官的时候,唐俭也在太原,还和李世民常有往来,虽然两人之间有差不多二十岁的年龄差,但并不妨碍两人之间的交流。

也因此,唐俭参与了李家在晋阳的谋划,成为晋阳起兵的策划人之一,很是被李渊看重,但他是一个文臣,因此在开国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史籍对他的着墨不多,但他肯定是立下了不少的大功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占得双份荣誉,仅太原元谋功臣这个功臣,唐俭就有一死的特权。

史籍中对他的记载,涉及到两次出使任务,第一次就被刘武周的人给抓了,但带回来了独孤怀恩要谋反的消息;第二次是出使东突厥,奉旨慰谕颉利可汗李靖趁机攻打东突厥,抓了颉利可汗,唐俭好歹逃了回来,也算是大命不死。

但他却差点被李世民给杀掉,李世民喜欢下棋,但根据一些记载(虽然非出自正史),李世民的棋艺似乎不高。至少王方庆的《魏郑公谏录》中有过一次关于李世民下棋的记载,而且是李世民败给了魏征,还有一个就是张鷟在《朝野佥载》中的记载,李世民败给了唐俭。

说是有一次,李世民让唐俭和自己下棋,唐俭虽是文官,但在下棋一事上却丝毫不相让,他的棋子噼里啪啦落下,上来就采取攻势,毫不留情,处处紧逼,直接把李世民逼的步步退后。

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但是唐俭似乎完全没有看出来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正当他下得起劲的时候,李世民扔下棋子,拂袖而去,留下唐俭在风中凌乱。

李世民走出来后就准备下令将唐俭贬为潭州的地方官,这个没有眼力见的唐俭,最好是走得越远越好,眼不见心不烦,也正好杀杀他的威风,你不是下棋很厉害吗?把你扔到潭州看你还怎么嘚瑟。

但就算贬官外放,李世民还是觉得心里的那口恶气没有出来,还是堵得慌,他想到了天不怕地不怕且对他忠心耿耿的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一向在上朝的时候和文官不对付,甚至看不上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

李世民觉得完全可以用他来对付唐俭,所以他下令召见尉迟敬德,等尉迟敬德进宫之后,李世民就说:“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这其实是古代皇帝惯用的伎俩,想要敲打某个臣子尤其是武将的时候,就会说:“朕听人说你有谋反之心(或者对朕有怨言等等)。”至于听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信。

李世民就想用这个法子对付唐俭 ,而且他并不是要敲打唐俭,而是要杀了唐俭,所以仅仅有人说还不行,还必须落实到实际的人,也就是必须有人来证明确实听到过。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了尉迟敬德。李世民的吩咐,尉迟敬德不敢拒绝,只好答应了下来。

但他回去之后,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觉得他太难了,怎么接了这么个任务呢?这可是杀人的事情啊,虽然他平时看不起文官,但不代表他会陷害他们,而且李世民明显在气头上,如果自己真的作了证,李世民下令杀了唐俭,肯定过不了多久就会后悔。

而且真的杀了唐俭的话,很多大臣肯定对李世民不满,自己也会被文官们惦记上,怎么想,这都是一个苦差事,一个不好说不定自己的命都能没了。

第二天,李世民在上朝的时候,照常处理完了政务,然后话锋一转,就提到有人说唐俭有怨言什么的,然后李世民又问:"众爱卿对此怎么看?”他这话其实就是问的尉迟敬德,让他站出来说也听到过,坐实了唐俭的罪过。

尉迟敬德不站出来,李世民就直接点名,暗示尉迟敬德早对他提到过此事,尉迟敬德赶紧跪下来说:“臣没有听说过。”

无论李世民再怎么问,尉迟敬德都坚持没有听说过,气的李世民摔了手中的玉笏,拂袖离去。等他终于气消了以后发现饿了,就召三品以上的官员来赴宴,宴会上李世民对于尉迟敬德表现说了这样一番话:

“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

更多文章

  • 尉迟敬德退避三舍,李白王维趋之若鹜:唐朝四种不干净分别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李白,尉迟敬德,王维,唐朝,李世民,玉真公主

    强汉盛唐确实是美名,脏唐乱宋是否符合史实,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准确的答案了。唐朝是前期是比较强盛的,但是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下的唐朝,就变得比宋朝和汉末三国还乱了:各地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帝只能百分之百承认并下委任状,如果朝廷反对,那些军阀就老实不客气地起兵反抗。宋之乱,乱在重文轻武

  • 李渊拿出尉迟敬德画像,李世民部将心惊胆战,秦琼为何将其扯过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李渊,李世民,秦琼,尉迟敬德,秦叔宝

    谁是唐太宗李世民驾前第一勇将?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我们熟知的秦琼秦叔宝,肯定不在其中:从贞观元年开始,唐朝第一猛将是尉迟敬德,从贞观十八年开始,这个位置上坐的是薛礼薛仁贵。秦琼和尉迟敬德是战友,也是姻亲,但是他们对待李渊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而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和秦琼的态度,也是迥然不同:玄武门

  • 李元吉指名道姓要与尉迟敬德比武,结果输得恨不能找条地缝钻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元吉,尉迟敬德,李世民,王世充,秦叔宝,单雄信

    排槊兵是王世充的王牌部队,被李世民的玄甲兵一番猛砍,竟然损失了七八千人!这一仗,让王世充又惊又怕,逃回洛阳城后,继续发扬了龟缩不出的革命作风,死撑着等李世民回心转意或者粮尽后退兵。李世民回营帐后,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抬来一箧金银赏赐给尉迟敬德,然后当着众人的面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丈夫意气相投,自

  • 秦琼的孙子称爷爷曾生擒尉迟敬德,是他吹牛还是史实?您来判断

    历史解密编辑:雪清爽雪千寻标签:秦琼,尉迟敬德,李世民,说唐,程咬金,魏征

    在演义小说里面,秦琼和尉迟敬德都是一等一的大英雄、大豪杰。按照小说《说唐》所写,秦王李世民登极后,曾让人制作了一别对联,高悬在金銮殿殿门前。上联写:双锏打出唐世界。下联写:单鞭撑住李乾坤。秦琼的兵器是双锏,尉迟敬德的兵器是单鞭,以兵器喻人,意指李唐江山主要是靠他们两位打下来的,并且,维护这江山的稳定

  • 尉迟敬德躲避,李白王维趋附:唐朝四不净除了禄山之爪还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白,王维,禄山,唐朝,艺术家,尉迟敬德,玉真公主

    强汉盛唐确实是美名,脏唐乱宋是否符合史实,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准确的答案了。唐朝是前期是比较强盛的,但是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下的唐朝,就变得比宋朝和汉末三国还乱了:各地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帝只能百分之百承认并下委任状,如果朝廷反对,那些军阀就老实不客气地起兵反抗。宋之乱,乱在重文轻武

  • 当打之年的尉迟敬德为什么被唐太宗雪藏?原来他犯了一个王朝大忌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道宗,李勣,李靖,秦琼

    公元585年出生的尉迟敬德,在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就成了闲人一个。细算一下,尉迟敬德靠边站的时候只有五十八岁,对于一个身经百战的将领来说,五十八岁正是当打之年。贞观九年,为了让六十四岁的卫国公李靖去打吐谷浑,李世民送给了他一根手杖,拄着拐棍的李靖攻灭吐谷浑,缴获牛羊二十多万;英国公李勣在唐高宗

  • 美良川龙争虎斗,秦叔宝大破尉迟敬德,评书衍化为“三鞭换两锏”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秦叔宝,尉迟敬德,美良川,李世民,殷开山,大将

    夏县兵败后,作为大唐帝国的王爷,李孝基无论怎么样也说服不了自己去安安静静地去做一名俘虏,于是倾情投入,精心策划惊心动魄的《越狱第二季》。不幸得很,整场运作失败得很,失败得连命也搭上了。于是,他光荣地成为了大唐帝国在开疆拓土一统帝业过程中一名高级牺牲品!败讯传到柏壁,唐营内军心浮动。十二月二十三日,夜

  • 诸将容不下尉迟敬德,李世民的做法真高明,难怪尉迟敬德誓死追随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王世充,窦建德,李勣,李渊

    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这是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在准备挑战窦建德的时候对尉迟敬德说的话,当时李世民领着500骑兵并李勣、程知节、秦琼和尉迟敬德去挑战窦建德。他将李勣、程知节和秦琼安置在道旁,三人分别领了百余名士兵埋伏好。而李世民则和尉迟敬德领着四名士兵直奔窦建德的

  • 尉迟敬德拒绝李世民赐婚的真实原因:丢人丢命,程咬金会笑掉大牙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世民,程咬金,尉迟敬德,秦琼,秦叔宝,李靖

    唐太宗李世民要赐婚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婉言谢绝,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那么不可思议:尉迟敬德比李世民年纪还大,李世民这是脑袋进了几吨水,才想出这么一个荒唐主意?李世民是一代英主,尉迟敬德是一代名将,他们两人之间发生的这看似荒诞不经的一幕,却蕴含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帝王心术:尉迟敬德坚决不肯娶李世民的女儿,

  • 李靖谥号景武李勣谥号贞武,尉迟敬德谥号忠武,秦琼为啥没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听讲堂标签:李靖,李勣,秦琼,隋朝,侯君集,程咬金,尉迟敬德,国防部门

    马陆飞速度快,弓箭如雷。定王天下之事,生前死后得名。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想立功成名。在古代,他们生前身后都是有名的,也就是在世的时候,他们是达官贵人。常用来纪念关羽、张飞、赵云。关羽一句庄妙的话,是褒贬我们,我们无所谓。同样是忠义化身的秦琼和秦叔宝,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连谥号都没有。怀疑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