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秦琼排在凌烟阁第24位,尉迟敬德却排在第7位,

为何秦琼排在凌烟阁第24位,尉迟敬德却排在第7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贱议你读史 访问量:3981 更新时间:2024/1/18 16:34:47

秦琼排在“凌烟阁24功臣榜”第24位,尉迟敬德却排在第7位,足足差了17位。

看功绩,秦琼也立功不少啊!

这李世民为何如此不公道?

1、秦琼,最受前任皇帝李渊的认可和青睐

秦琼,是个历史中、演义中都特别出色的男子,为李唐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

曾经,秦琼做过隋朝官员,跟随过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这些隋朝的牛逼人物。但隋朝中落,如果继续效忠腐朽的王朝,势必让前途蒙尘。

于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参加了瓦岗军起义,那时的头头是李密

事实证明李密不是个好领导,实力不怎么强,目标也不怎么坚定,一度非常的骄傲自负,被王世充干败。于是,李密就投奔了李渊。都是李家人,无故都要亲三分。

看到老大都跑了,秦琼等人的焦虑可想而知,几经周折,投降了王世充。

投奔王世充,也是个失败的选择,因为王世充也干不过李渊那一伙,最关键的是,王世充竟然是个奸诈狡猾之徒,完全和秦琼等人的三观不一致。

自己的老领导在对方阵营吃香喝辣的,时不时悄悄送来橄榄枝,自己和程咬金继续为王世充卖命,好像有些迂腐了。于是,秦琼在公元619年2月的战场上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两军阵前就和程咬金投奔了李唐。

那一刻,双方领导人都傻眼了,竟然还有这样的操作,无耻又潇洒!

对于秦琼和程咬金,李渊自然是非常欢喜,并且安排到李世民那里了。

在公元620年,秦琼在美良川击败尉迟敬德,立下大功一件,李世民自然是高兴的,还有比打了胜仗更让人高兴的吗?关键是,不久后尉迟敬德前来投降,这尉迟敬德成为李世民以后的绝对重臣。

让人惊讶的是,秦琼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的赏赐非常惊人,一是赐给了一个小金瓶,二是语重心长地对秦琼说:“你远道而来,抛家舍业,又立下如此大的功劳,别说赏赐,就算是将我的肉割下来给你吃都可以......”

这样的话,谁能不感动,谁能不感恩戴德?

宋金刚被灭后,李渊又是重赏秦琼,什么黄金,什么杂彩,真是毫不吝啬。李渊还封了秦琼“上柱国”。

在平了窦建德、王世充后,秦琼被封“翼国公”,至于金银财宝、绫罗绸缎更是数不胜数。

622年,在平了刘黑闼之后,李渊对秦琼又是大肆奖赏。

从正史来看,秦琼是很被李渊认可的。

从演义小说《隋唐演义》来看,秦琼和李渊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在李渊还未起兵时,秦琼就对李渊有救命之恩。

可以这样说,无论是从正史看,还是从演义看,秦琼和李渊的关系都非常好,甚至,我们可以将秦琼看做是李渊的人。

李世民是如何上位的?

当然是发动玄武门之变,然后让李渊在被迫中让了皇位。

因此,对于前任皇帝的爱臣,李世民能封到凌烟阁24功臣以内,都已经是大开绿灯了。

有人可能要说了,秦琼不是秦王府的人吗?

没错,即使如此,关键时刻,秦琼的表现不够优秀。

2、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并不出彩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这一政变决定了李世民未来的前程,更会让后世鄙视他上位的残酷性。

问题是,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能够很好过日子吗?答案是否定的,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凡是涉及王位之争,那都是生与死的考验,几乎是鱼死网破,不死不休。

为了自己能活着,能有伟大前程,也为了那一个个的追随者,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就此奠定了自己的伟大地位。

因为此事太过重要,所以,主要的参与者就会得到巨大的封赏。

我们看看尉迟敬德,这个人资历要比秦琼浅,却是凌烟阁24功臣第7位。

看前十位凌烟阁功臣,不是皇亲国戚,就是玄武门之变中的骨干,或者是李世民的死忠。

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排在前列的,无一不是玄武门事变中的骨干,要么是主要策划者,要么是主要执行的武将。

很不巧,秦琼、程知节都被排在骨干之外,是能力问题吗?绝不是。

李世民的担心可能是:秦琼等人,深受李渊厚爱,万一反水,前功尽弃了,不如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保险。

看《旧唐书太宗本纪》,提到玄武门之变时写道: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 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这里有秦琼参与,但是主体内容中,关键时刻,看不到秦琼的影子,说明秦琼要么是搞后勤的,要么是采取了明哲保身,没有冲到前面。

再看《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 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 元吉,平之。

说明什么?没有秦琼、程咬金的参与。

在我看来,长孙无忌传,还像更值得信任。

当然,看《旧唐书秦琼传》,里面只用了几个字: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

一切说明,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既不是策划骨干,也不是执行骨干,很大可能就是个搞后勤接应的,因为,主要场面压根就没有他的身影。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封赏时,秦琼和程咬金只得“七百户”封邑。

因为在关键的玄武门之变中,秦琼没怎么发挥,所以就非常影响他在凌烟阁功臣榜的排名。

有人一定不服,那魏征呢?还是李建成的人呢,为何就混了个凌烟阁功臣榜的第四位呢?

3、秦琼在李世民当皇帝后,发挥很一般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重用制造玄武门事变的那一伙人,但对于秦琼,并不怎么重用,或许是老子吧!

但看史料说,主要是多病。

秦琼经常生病,并对人说:“我戎马一生,经历了二百多场战斗,受了太多的伤,流的血就多了去了,因此,常常得病!”

如果真的是个多病之躯,又怎会被李世民重用呢?

魏征生于580年,玄武门之变时已经46岁了。在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魏征屡次直谏,获得了李世民的好感,渐渐取得了李世民的信任。

当然,不排除李世民重用魏征是为了收买太子党们的人心。

而老迈的秦琼有什么用?没啥用,除了曾经的辉煌。

因为在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魏征发挥极其出色,因此,在公元643年排“凌烟阁24功臣榜”时,排到了第四位。当时排榜的时候,秦琼已经死了5年了,而且在626年后,没啥建树,所以,李世民能把秦琼放到榜单里,已经很不错了。

世间所有,皆逃不过因果二字,和上任皇帝关系铁,关键时刻没发挥,终究让秦琼排在“凌烟阁24功臣”最后一名。

但我想:秦琼一定很心安,毕竟未曾负李渊!

更多文章

  • 唐俭和李世民下棋差点被杀,尉迟敬德表示:我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唐俭,李世民,尉迟敬德,李渊,魏征,皇帝,唐太宗,军事政策,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向来是一个很有容人之量的皇帝,他广开言路,将谏官的权力放大,魏征、王珪等都以进谏而知名,而且李世民一直善待大唐的开国功臣,其胸襟非常,但就是这样一位帝王,也有被臣子气的想杀人的时候,而且还是小事引起的。有一次,李世民和唐俭下棋,就被气得差点杀了唐俭。唐俭这个人在唐初是很知名的,他既是太原

  • 尉迟敬德退避三舍,李白王维趋之若鹜:唐朝四种不干净分别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李白,尉迟敬德,王维,唐朝,李世民,玉真公主

    强汉盛唐确实是美名,脏唐乱宋是否符合史实,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准确的答案了。唐朝是前期是比较强盛的,但是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下的唐朝,就变得比宋朝和汉末三国还乱了:各地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帝只能百分之百承认并下委任状,如果朝廷反对,那些军阀就老实不客气地起兵反抗。宋之乱,乱在重文轻武

  • 李渊拿出尉迟敬德画像,李世民部将心惊胆战,秦琼为何将其扯过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李渊,李世民,秦琼,尉迟敬德,秦叔宝

    谁是唐太宗李世民驾前第一勇将?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我们熟知的秦琼秦叔宝,肯定不在其中:从贞观元年开始,唐朝第一猛将是尉迟敬德,从贞观十八年开始,这个位置上坐的是薛礼薛仁贵。秦琼和尉迟敬德是战友,也是姻亲,但是他们对待李渊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而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和秦琼的态度,也是迥然不同:玄武门

  • 李元吉指名道姓要与尉迟敬德比武,结果输得恨不能找条地缝钻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元吉,尉迟敬德,李世民,王世充,秦叔宝,单雄信

    排槊兵是王世充的王牌部队,被李世民的玄甲兵一番猛砍,竟然损失了七八千人!这一仗,让王世充又惊又怕,逃回洛阳城后,继续发扬了龟缩不出的革命作风,死撑着等李世民回心转意或者粮尽后退兵。李世民回营帐后,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抬来一箧金银赏赐给尉迟敬德,然后当着众人的面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丈夫意气相投,自

  • 秦琼的孙子称爷爷曾生擒尉迟敬德,是他吹牛还是史实?您来判断

    历史解密编辑:雪清爽雪千寻标签:秦琼,尉迟敬德,李世民,说唐,程咬金,魏征

    在演义小说里面,秦琼和尉迟敬德都是一等一的大英雄、大豪杰。按照小说《说唐》所写,秦王李世民登极后,曾让人制作了一别对联,高悬在金銮殿殿门前。上联写:双锏打出唐世界。下联写:单鞭撑住李乾坤。秦琼的兵器是双锏,尉迟敬德的兵器是单鞭,以兵器喻人,意指李唐江山主要是靠他们两位打下来的,并且,维护这江山的稳定

  • 尉迟敬德躲避,李白王维趋附:唐朝四不净除了禄山之爪还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白,王维,禄山,唐朝,艺术家,尉迟敬德,玉真公主

    强汉盛唐确实是美名,脏唐乱宋是否符合史实,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准确的答案了。唐朝是前期是比较强盛的,但是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下的唐朝,就变得比宋朝和汉末三国还乱了:各地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帝只能百分之百承认并下委任状,如果朝廷反对,那些军阀就老实不客气地起兵反抗。宋之乱,乱在重文轻武

  • 当打之年的尉迟敬德为什么被唐太宗雪藏?原来他犯了一个王朝大忌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道宗,李勣,李靖,秦琼

    公元585年出生的尉迟敬德,在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就成了闲人一个。细算一下,尉迟敬德靠边站的时候只有五十八岁,对于一个身经百战的将领来说,五十八岁正是当打之年。贞观九年,为了让六十四岁的卫国公李靖去打吐谷浑,李世民送给了他一根手杖,拄着拐棍的李靖攻灭吐谷浑,缴获牛羊二十多万;英国公李勣在唐高宗

  • 美良川龙争虎斗,秦叔宝大破尉迟敬德,评书衍化为“三鞭换两锏”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秦叔宝,尉迟敬德,美良川,李世民,殷开山,大将

    夏县兵败后,作为大唐帝国的王爷,李孝基无论怎么样也说服不了自己去安安静静地去做一名俘虏,于是倾情投入,精心策划惊心动魄的《越狱第二季》。不幸得很,整场运作失败得很,失败得连命也搭上了。于是,他光荣地成为了大唐帝国在开疆拓土一统帝业过程中一名高级牺牲品!败讯传到柏壁,唐营内军心浮动。十二月二十三日,夜

  • 诸将容不下尉迟敬德,李世民的做法真高明,难怪尉迟敬德誓死追随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王世充,窦建德,李勣,李渊

    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这是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在准备挑战窦建德的时候对尉迟敬德说的话,当时李世民领着500骑兵并李勣、程知节、秦琼和尉迟敬德去挑战窦建德。他将李勣、程知节和秦琼安置在道旁,三人分别领了百余名士兵埋伏好。而李世民则和尉迟敬德领着四名士兵直奔窦建德的

  • 尉迟敬德拒绝李世民赐婚的真实原因:丢人丢命,程咬金会笑掉大牙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世民,程咬金,尉迟敬德,秦琼,秦叔宝,李靖

    唐太宗李世民要赐婚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婉言谢绝,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那么不可思议:尉迟敬德比李世民年纪还大,李世民这是脑袋进了几吨水,才想出这么一个荒唐主意?李世民是一代英主,尉迟敬德是一代名将,他们两人之间发生的这看似荒诞不经的一幕,却蕴含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帝王心术:尉迟敬德坚决不肯娶李世民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