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排在“凌烟阁24功臣榜”第24位,尉迟敬德却排在第7位,足足差了17位。
看功绩,秦琼也立功不少啊!
这李世民为何如此不公道?
1、秦琼,最受前任皇帝李渊的认可和青睐
秦琼,是个历史中、演义中都特别出色的男子,为李唐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
曾经,秦琼做过隋朝官员,跟随过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这些隋朝的牛逼人物。但隋朝中落,如果继续效忠腐朽的王朝,势必让前途蒙尘。
于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参加了瓦岗军起义,那时的头头是李密。
事实证明李密不是个好领导,实力不怎么强,目标也不怎么坚定,一度非常的骄傲自负,被王世充干败。于是,李密就投奔了李渊。都是李家人,无故都要亲三分。
看到老大都跑了,秦琼等人的焦虑可想而知,几经周折,投降了王世充。
投奔王世充,也是个失败的选择,因为王世充也干不过李渊那一伙,最关键的是,王世充竟然是个奸诈狡猾之徒,完全和秦琼等人的三观不一致。
自己的老领导在对方阵营吃香喝辣的,时不时悄悄送来橄榄枝,自己和程咬金继续为王世充卖命,好像有些迂腐了。于是,秦琼在公元619年2月的战场上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两军阵前就和程咬金投奔了李唐。
那一刻,双方领导人都傻眼了,竟然还有这样的操作,无耻又潇洒!
对于秦琼和程咬金,李渊自然是非常欢喜,并且安排到李世民那里了。
在公元620年,秦琼在美良川击败尉迟敬德,立下大功一件,李世民自然是高兴的,还有比打了胜仗更让人高兴的吗?关键是,不久后尉迟敬德前来投降,这尉迟敬德成为李世民以后的绝对重臣。
让人惊讶的是,秦琼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的赏赐非常惊人,一是赐给了一个小金瓶,二是语重心长地对秦琼说:“你远道而来,抛家舍业,又立下如此大的功劳,别说赏赐,就算是将我的肉割下来给你吃都可以......”
这样的话,谁能不感动,谁能不感恩戴德?
宋金刚被灭后,李渊又是重赏秦琼,什么黄金,什么杂彩,真是毫不吝啬。李渊还封了秦琼“上柱国”。
在平了窦建德、王世充后,秦琼被封“翼国公”,至于金银财宝、绫罗绸缎更是数不胜数。
622年,在平了刘黑闼之后,李渊对秦琼又是大肆奖赏。
从正史来看,秦琼是很被李渊认可的。
从演义小说《隋唐演义》来看,秦琼和李渊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在李渊还未起兵时,秦琼就对李渊有救命之恩。
可以这样说,无论是从正史看,还是从演义看,秦琼和李渊的关系都非常好,甚至,我们可以将秦琼看做是李渊的人。
李世民是如何上位的?
当然是发动玄武门之变,然后让李渊在被迫中让了皇位。
因此,对于前任皇帝的爱臣,李世民能封到凌烟阁24功臣以内,都已经是大开绿灯了。
有人可能要说了,秦琼不是秦王府的人吗?
没错,即使如此,关键时刻,秦琼的表现不够优秀。
2、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并不出彩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这一政变决定了李世民未来的前程,更会让后世鄙视他上位的残酷性。
问题是,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能够很好过日子吗?答案是否定的,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凡是涉及王位之争,那都是生与死的考验,几乎是鱼死网破,不死不休。
为了自己能活着,能有伟大前程,也为了那一个个的追随者,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就此奠定了自己的伟大地位。
因为此事太过重要,所以,主要的参与者就会得到巨大的封赏。
我们看看尉迟敬德,这个人资历要比秦琼浅,却是凌烟阁24功臣第7位。
看前十位凌烟阁功臣,不是皇亲国戚,就是玄武门之变中的骨干,或者是李世民的死忠。
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排在前列的,无一不是玄武门事变中的骨干,要么是主要策划者,要么是主要执行的武将。
很不巧,秦琼、程知节都被排在骨干之外,是能力问题吗?绝不是。
李世民的担心可能是:秦琼等人,深受李渊厚爱,万一反水,前功尽弃了,不如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保险。
看《旧唐书太宗本纪》,提到玄武门之变时写道: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 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这里有秦琼参与,但是主体内容中,关键时刻,看不到秦琼的影子,说明秦琼要么是搞后勤的,要么是采取了明哲保身,没有冲到前面。
再看《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 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 元吉,平之。
说明什么?没有秦琼、程咬金的参与。
在我看来,长孙无忌传,还像更值得信任。
当然,看《旧唐书秦琼传》,里面只用了几个字: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
一切说明,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既不是策划骨干,也不是执行骨干,很大可能就是个搞后勤接应的,因为,主要场面压根就没有他的身影。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封赏时,秦琼和程咬金只得“七百户”封邑。
因为在关键的玄武门之变中,秦琼没怎么发挥,所以就非常影响他在凌烟阁功臣榜的排名。
有人一定不服,那魏征呢?还是李建成的人呢,为何就混了个凌烟阁功臣榜的第四位呢?
3、秦琼在李世民当皇帝后,发挥很一般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重用制造玄武门事变的那一伙人,但对于秦琼,并不怎么重用,或许是老子吧!
但看史料说,主要是多病。
秦琼经常生病,并对人说:“我戎马一生,经历了二百多场战斗,受了太多的伤,流的血就多了去了,因此,常常得病!”
如果真的是个多病之躯,又怎会被李世民重用呢?
魏征生于580年,玄武门之变时已经46岁了。在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魏征屡次直谏,获得了李世民的好感,渐渐取得了李世民的信任。
当然,不排除李世民重用魏征是为了收买太子党们的人心。
而老迈的秦琼有什么用?没啥用,除了曾经的辉煌。
因为在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魏征发挥极其出色,因此,在公元643年排“凌烟阁24功臣榜”时,排到了第四位。当时排榜的时候,秦琼已经死了5年了,而且在626年后,没啥建树,所以,李世民能把秦琼放到榜单里,已经很不错了。
世间所有,皆逃不过因果二字,和上任皇帝关系铁,关键时刻没发挥,终究让秦琼排在“凌烟阁24功臣”最后一名。
但我想:秦琼一定很心安,毕竟未曾负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