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美良川龙争虎斗,秦叔宝大破尉迟敬德,评书衍化为“三鞭换两锏”

美良川龙争虎斗,秦叔宝大破尉迟敬德,评书衍化为“三鞭换两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1017 更新时间:2023/12/28 1:37:26

夏县兵败后,作为大唐帝国的爷,李孝基无论怎么样也说服不了自己去安安静静地去做一名俘虏,于是倾情投入,精心策划惊心动魄的《越狱第二季》。

不幸得很,整场运作失败得很,失败得连命也搭上了。

于是,他光荣地成为了大唐帝国在开疆拓土一统帝业过程中一名高级牺牲品!

败讯传到柏壁,唐营内军心浮动。

十二月二十三日,夜色清冷,弯月如刀。

悔恨交加的泪注满了李世民仰起的脸。

叔父的死,我负有直接的责任!

军中的士气,我一定用胜利来鼓舞和提升!

宋金刚孤军深入,战线绵长,现在军中必定粮窘,尉迟敬德和寻相在夏县解围后,绝不会据守原地,一定会筹措粮食赶回浍州。

想到这儿,伏击尉迟敬德的念头在李世民的头脑中形成了。

好,就这么干。

接着,李世民仔细分析了这些时间来所侦察到和所了解到的地形地貌,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地方:美良川。

美良川在现在的山西闻喜县南面,是夏县从返回浍州的必经之路,路狭难行,四周环山。

李世民决定派出两员大将在这儿伏击尉迟敬德。

哪两员大将?

殷开山和秦叔宝。

你尉迟敬德不是自恃艺高胆大吗?我大唐的秦叔宝更加武艺超群。

尉迟敬德,美良川就是你的葬身之所!

这样想着,队伍出发前,李世民还特别向秦叔宝授意:“人称尉迟敬德有万夫不挡之勇,平常人十五六个近不了他的身,到时,你给我盯牢了,亲自迎击他,不要让他多伤我士卒。”

感谢李世民把这个伏击的机会交给了秦叔宝,也感谢李世民在秦叔宝临行前交待的这番话,这使得隋唐年间最顶级的两员猛将有了这一次光芒四射的对撞,这将成就了隋唐年间的一件盛事,也将成就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战争史的一段传奇,同时也将成为了千百年来百姓们津津有味的话题。

因为这次交手,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成为了互相辉映的英雄人物,为他们演化成为民间的门神埋下了伏笔。

唐军在美良川伏击战中取得的胜利堪称完美。

可是,两军的成败胜负在锏与鞭的对话中显得太暗淡,太单调,太不令后人注意了。

尉迟敬德发现中了伏击后,在乱军中槊挑鞭打,浴血杀出一条路来。

秦叔宝在高处掠阵,极目四顾,全神贯注搜索尉迟敬德的身影,希冀一举将他拿下,献给李世民,以报擒杀李孝基之仇。

想不到,尉迟敬德太能打了,等秦叔宝发现他时,他已经冲出了伏击圈了。

秦叔宝哪里肯舍?口中大呼:“尉迟敬德留下首级再走!”纵马紧紧追赶。

尉迟敬德发现身后有人直呼自己的姓名,且口出狂言,便恼怒异常。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谁怕谁呀?天下练武之人中没有一个会主动承认自己技不如人的。

等转过一个小山弯,便勒住了缰绳,左手举鞭,右手提槊,冷笑着,等秦叔宝一过来就兜头给他一鞭。

其时,雪花飘扬,寒风刺骨,远处的厮杀声几近于无,追来的蹄声得得,越来越近……

猛地,秦叔宝已转过弯来,尉迟敬德大喝一声,将鞭照着他的头颅尽力打下。

这一鞭带着虎虎风声,势若千钧,凶悍霸道,如无意外,那人一定头颅粉碎、脑浆迸溅!

可是,太出乎意外了。

且说秦叔宝一路赶来,发现尉迟敬德消失在山弯后,早已暗自提防,按下长枪,取出双锏,上下拿着。

马刚转过山梁,猛然间见尉迟敬德凶神恶煞一样跳出,铁鞭砸下,不由也跟着怒叱一声,左手的锏往上一架,右手的锏拦腰扫出。

说时迟,那时快!

“当!”“当!”两声震耳欲聋的声音在山谷里回响。

两人但觉眼前金花直冒,同时臂膀又酸又痛,胯下的战马四蹄立足不停,往两边激荡震开。

原来秦叔宝的左手锏已架开了尉迟敬德的左手鞭,尉迟敬德的右手槊也已挡开了秦叔宝的右手锏。

锏、鞭、槊都有鸡蛋粗细,两人都天生神力,兵器刚一接触,便产生了强大的弹力。

两人随着坐骑一起震开后,都同时愣了一愣,互相审视对方,暗赞了得。

后面的喊杀声越来越响了,尉迟敬德再提缰纵马“唰”的一声,扬鞭又打来了。

秦叔宝运劲于臂,奋力架开鞭,另一锏迅猛打出。

尉迟敬德竖槊搁开,又是一鞭打出。

但听“当!”“当!”“当!”三声巨响,这两鞭一锏打得疾若电光火石,两匹马不由自主又腾腾倒退了几步,扬蹄甩尾,咴咴长啸不已,使得秦叔宝架开鞭后,第三锏没来得及打出。

大批的唐兵已经从后面追上来了。

尉迟敬德双腿用力一夹,纵马急遁而去。

看着尉迟敬德孤零零的背景,秦叔宝竟生出一种惺惺相惜之情,止住了追兵,回头去清理战场。

美良川这一场龙争虎斗,后人称之为“三鞭换两锏”,尉迟敬德打出三鞭,秦叔宝只换得两锏。可是,鞭锏胜负不能分,兵器谱上排名相同,大唐一统宇内后,誉为“双锏打出唐世界,单鞭撑住李乾坤”。

“尉迟敬德、寻相将还浍州,秦王世民遣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邀之于美良川,大破之,斩首二千馀级。”

美良川之战,不但歼灭了尉迟敬德的三千骑兵,而且把他筹到的粮食全部缴获!

刘武周和宋金刚闻讯后抓狂不已。

特别是宋金刚,他在浍州的军中已开始缺粮了。

可是,一代猛将尉迟敬德的厄运才是刚刚开始。

他从美良川败走后,纠集了一千多溃兵败卒,没有继续向浍州方向走。

“谁知除了美良川后,李世民还会在我回浍州路上别的什么地方埋没埋有伏兵?”

他决定暂不回浍州,而改道蒲坂,去与王行本会合。

蒲坂是隋朝的余城残地,你李世民做梦也想不到我会向那个方向走吧?!

风雪如刀,大地作砧,经过安邑(今山西运城市东北)的时候,尉迟敬德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了砧上的鱼肉。

在这儿,伏兵四起。

领兵的,正是李世民本人。

什么叫天纵英武?什么叫料敌如神?

尉迟敬德开始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一种惧意。

基本没有什么悬念,这一仗尉迟敬德输得更惨,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他的惨状:

仅以身免。

只凭着自己一身武艺,单枪匹马逃出,连夜回到了浍州。

“什么?他竟敢置我五万人马不顾,离开了柏壁到安邑狙击你?”宋金刚听了尉迟敬德的汇报,脸色大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所谓:世有大年,何必常服补剂?天生名将,不关多读兵书!

李世民——天生名将!

宋金刚的冷汗直冒。

更多文章

  • 诸将容不下尉迟敬德,李世民的做法真高明,难怪尉迟敬德誓死追随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王世充,窦建德,李勣,李渊

    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这是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在准备挑战窦建德的时候对尉迟敬德说的话,当时李世民领着500骑兵并李勣、程知节、秦琼和尉迟敬德去挑战窦建德。他将李勣、程知节和秦琼安置在道旁,三人分别领了百余名士兵埋伏好。而李世民则和尉迟敬德领着四名士兵直奔窦建德的

  • 尉迟敬德拒绝李世民赐婚的真实原因:丢人丢命,程咬金会笑掉大牙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世民,程咬金,尉迟敬德,秦琼,秦叔宝,李靖

    唐太宗李世民要赐婚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婉言谢绝,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那么不可思议:尉迟敬德比李世民年纪还大,李世民这是脑袋进了几吨水,才想出这么一个荒唐主意?李世民是一代英主,尉迟敬德是一代名将,他们两人之间发生的这看似荒诞不经的一幕,却蕴含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帝王心术:尉迟敬德坚决不肯娶李世民的女儿,

  • 李靖谥号景武李勣谥号贞武,尉迟敬德谥号忠武,秦琼为啥没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听讲堂标签:李靖,李勣,秦琼,隋朝,侯君集,程咬金,尉迟敬德,国防部门

    马陆飞速度快,弓箭如雷。定王天下之事,生前死后得名。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想立功成名。在古代,他们生前身后都是有名的,也就是在世的时候,他们是达官贵人。常用来纪念关羽、张飞、赵云。关羽一句庄妙的话,是褒贬我们,我们无所谓。同样是忠义化身的秦琼和秦叔宝,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连谥号都没有。怀疑唐太

  • 原本只是凡人的秦琼和尉迟敬德,为何却能成为门神?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秦琼,尉迟敬德,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刘武

    中国的门神之中,一直有两个最为流行的版本,一个版本是《山海经》记载的神荼和郁垒,另一个版本则是唐朝初期的名将秦琼和尉迟敬德。秦琼和尉迟敬德二人都是普通的凡人,不同的只是二人都是身经百战、杀敌无数的名将,为何二人却能成为门神?关于秦琼和尉迟敬德成为了门神的原因,一直有三个不同的版本。第一种版本来自于西

  • 尉迟敬德,让太宗李世民颜面扫地的男人,最终以“知错能改”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渊,刘武,刘邦,李世民,唐高祖,唐太宗,书法家,尉迟敬德,国防政策,黄易小说人物

    在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时期有这样一个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有他,大破突厥的时候有他,讨伐辽中的时候也有他,可算是为李世民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也正是这样一位生猛的将领,曾经一度让李世民颜面扫地,在众人面前不知所措,他就是唐朝的猛将、凌烟阁24功臣之一的尉迟敬德。那么是什么样的境况使得慰迟敬德让

  • 李世民为何,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花甲之年的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张三说体育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玄武门之变,李元吉,秦叔宝

    隋唐两代,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这两个时代,经济发达,政治、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影响力也居于世界前列,自古以来有隋唐盛世之称。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兴盛,在时代之交,朝代更迭之时,也出现社会动荡局面。时势造英雄,这一时期也涌现不少能人异士。隋唐之交,便有很多英雄人物,跟随秦王李世民,参与反隋的起义战

  • 李世民知道:秦琼程咬金没来玄武门,他们来了,尉迟敬德就会挨揍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秦琼,李世民,程咬金,玄武门,唐太宗,尉迟敬德,国防政策

    秦琼和程咬金可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绝对没有参加玄武门战斗,这是可以在《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找到确凿证据的。《旧唐书》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八,《新唐书》列传第四、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都明确记载了建成元吉把秦琼必杀名单头一名,也记载了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发生

  • 如果李渊让秦琼站在太子一边李世民尉迟敬德能杀掉建成元吉吗?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李渊,秦琼,李世民,尉迟敬德,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迷雾重重,就连秦琼秦叔宝到底有没有参加,也成了一大谜案。据《新唐书》记载,秦琼是被太子李建成列为必杀名单头一名的,而在《旧唐书》的记载中,则是建成元吉要先杀尉迟敬德,并未把秦琼列为敌人。这时候我们不禁为唐高祖李渊惋惜:如果不是把秦琼摆错了位置,那么玄武门之变谁胜谁负真的难以预料,李渊也就不

  • 名将尉迟敬德的名字是“尉迟融”还是“尉迟恭”?专家:两个都是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尉迟敬德,尉迟恭,尉迟融,李世民,旧唐书,新唐书

    中国古代的名流贤达,一般都有名有字,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是也。我们读《三国演义》,里面的众多人物也都有名有字,人人的名和字都交待得清清楚楚,绝不混淆。但到了后世,有的人要么是名显,要么是字扬,后人往往只知其名,不知其字;又或只知其字,不知其名。举两个例子。比如名垂千古的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

  • 玄武门之变前,秦琼程咬金先后受封国公,尉迟敬德为啥没有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秦琼,隋朝,程咬金,李世民,单雄信,尉迟敬德,玄武门之变,黄易小说人物

    要说历史上最相似的两个朝代,那就是汉朝和唐朝,强汉盛唐名不虚传: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服唐朝的就打到你服。而这两个朝代都继承了秦朝的军功制度,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众多好儿郎边关万里觅封侯。因为汉朝军功制度相对公平,我们知道常败将军是没办法跟卫青霍去病陈汤相比的,所以卫青霍去病都是万户侯,而李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