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金陵被称作“六朝古都”,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不少诗作。
有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有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有韦庄的“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
还有一首总是被模仿,却从来没被超越过。
公元824年,刘禹锡被贬和州。
当时,朝中暗流涌动,宦官掌握军权,肆意妄为,藩镇割据势力有所抬头,各个地方都不太平。
牛僧孺、李宗闵把朝中搅得天翻地覆,而刘禹锡一心为国却被赶出来了。
刘禹锡郁闷不已,才被贬几天,他愁得胡须都白了,脸上的沟壑又深了几分。
被贬的刘禹锡抑郁极了,他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他抬起头,看着东北,说:“咦?金陵好像就是这个方向。”
之前,刘禹锡一直混迹在江南一带,他很想去有“六朝古都”之称的金陵,但从没去过。
刚好他现处的和州离金陵很近,他的思绪就不知不觉地飘到了金陵,这座城带着文人的风流,也有着都市的繁华。
曾经,这里的书法,绘画、诗文、清谈的发展空前繁荣,在大街上,商贩叫卖格外用力,吆喝声此起彼伏,丝竹声和说笑声飘荡在空中,一派愉快热闹的景象。
但如今的金陵因战乱而空荡荡的,残破的遗址、萧条的景象,这让刘禹锡联想到了内乱严重的祖国。
大唐曾是那么辉煌,如今却渐显颓势,他忍不住鼻子一酸,心中感慨不已,写下一首《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远处的群山层层叠叠,金陵古城不见昔日的繁华。
这座城很久就没有人烟,四处都是残破的断墙,它显得那么的冷寂凄清,只剩潮水一阵接一阵地拍打它。
那潮水声仿佛人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月亮啊还是以前的月亮,见证着历史。
在夜深人静之时,这月亮从秦淮河的东边升起,爬过凹凸的城墙,将它的光辉洒在古城上。
白居易看到这首诗后,眼睛都直了,不禁赞叹道:“‘潮打空城寂寞回’你小子,真有两把刷子。”
他对刘禹锡的才华佩服不已,感叹道:“‘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
这句话写得太好了,我敢说啊,以后都没人写得出来这种话。
没想到,真被白居易说中了。
这首诗一出,不仅同时代的诗人模仿,而且连宋朝的苏轼也对照着模仿。
他的仿写如下:
《次韵秦少章和钱蒙仲》
碧畦黄陇稻如京,岁美人和易得情。
鉴里移舟天外思,地中鸣角古来声。
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
二子有如双白鹭,隔江相照雪衣明。
苏轼经常模仿唱和别人的佳作,仿写的句子能与原句媲美,从未失手,但这次苏轼翻车了。
宋朝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
如追和陶诗,真与之齐驱,独此二者,比之韦、刘为不侔。
苏东坡模仿陶渊明的诗句啊,他能写得原句一样好,但是他的这句“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比起刘禹锡的原句啊,还是差点。
一切挫折都是养料,贬到和州,刘禹锡看到了其他风景,也引发了他更深刻的思考,他在诗词创作方面,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他把自己对祖国的担忧,还有爱国之情融进诗中,借六朝的灭亡,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一直以来在诗坛上,都应验着“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句话。
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爆发,李清照开始不停地逃亡。
在这期间,她遭遇了张汝舟的欺骗,被张汝舟打得遍体鳞伤,身体和精神遭到了双重打击,她写下千古名篇《武陵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如今她的心境早已和少女时期不同,即使出游泛舟,她也无法快乐起来。
太多苦难压在她的心头,让她无法忘记,但这些经历让她看清了这个世界,她后期诗作备受好评,挫折增加了她人生的厚度,让她成为千古第一才女。
正如莫言曾在《蛙》中写道:
不遭苦难,如何修成正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诗词世界,作者:胡仕林。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sy99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