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议潮:大唐最后的脊梁,一人支撑起唐帝国最后的希望

张议潮:大唐最后的脊梁,一人支撑起唐帝国最后的希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3046 更新时间:2023/12/23 0:32:43

《旧唐书》卷十八《宣宗纪》:(大中五年)沙州刺史张义潮遣兄义泽以瓜、沙、伊、肃等十一州户口来献,自河、陇陷蕃百余年,至是悉复陇右故地。

公元七百九十九年,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张议潮出生在沙洲,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敦煌一带,张议潮的家里世代都是当地长官,还不是小长官,是大长官,一州之长的级别,是敦煌地区的名门望族,总结来说,就是有钱,有地位, 家大业大,小日子过的相当不错。

(古代敦煌是唐代的战略要地,唐中后期,国力空虚,河西一带被吐蕃占领百年之久)

安史之乱过后,唐朝就像一个被重重捶了一拳的老人,国力羸弱,边防空虚,吐蕃国老老实实做了唐帝国很多年的邻居,看着唐朝出了点问题,按捺不住,竟然偷偷出兵把包括敦煌一带的边陲诸城全都占领了,几年时间,什么瓜州啊,凉州啊,廓州全都沦陷了,他们攻城略地还不算,而且不拿中原老百姓当人对待,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张议潮是唐后期涌现出的优秀将领,但历史上却罕为人知)

张议潮就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从小到大的生活,每一天都在亲历吐蕃国的残暴统治,他是个爱国的人,打小就崇拜在安史之乱中作战勇猛的爱国将领封常清,赶上他长大之后,风水轮流转,换成吐蕃国时局动荡,内乱频发,唐朝人民不是吃干饭的,趁你病要你命,河东节度使(相当于军分区司令)王宰带兵反击,在盐州打的吐蕃人屁滚尿流,凤翔节度使崔珙再添新喜,趁机收复一堆失地,一连串的军事胜利,唐朝军民欢呼雀跃,非常高兴。

(安史之乱前后,唐朝无暇顾及边疆军务,吐蕃部落趁虚而入,夺取了大量领土)

张议潮看着各地反抗吐蕃的行动开花结果,他自己也按捺不住了,他身在沙洲,就想着自己也能带领沙洲人民起义,但他不是个莽撞的人,起义不是闹着玩,起义成功了,那就是功成名就,起义失败了,身败名裂那是轻的,搞不好就要丢脑袋,他为自己的起义做了周密的准备,光他自己一个人单干,那肯定是干不过吐蕃的,他打算争取当地三个方面的势力。

(今天甘肃敦煌的沙州城遗址)

第一种,是敦煌佛门的僧人,西域边陲,信徒众多,他们有威望,也有号召力,更重要的是,当地佛教的领导者洪辩是个典型的身材曹营心在汉,虽然被吐蕃人招安为大德高僧,但是他背地里一直在支援唐朝。张议潮很聪明,他知道争取宗教,就是争取舆论,有了舆论,才能民心所向。

第二种,是沙洲当地的名门望族,说白了就是当地的有钱人,这些有钱人,家族庞大,家丁众多,而且有钱,有钱就代表有军费,这帮人也是一股不可或缺的造反力量。

第三种则是当时的豪杰义士,江湖儿女,这帮江湖中绿林,大都古道热肠,而且身怀绝艺,很有本事,把这样的人收为己用,自己队伍的战斗力岂不是杠杠的。

一切准备就绪,公元八四八年,张议潮在沙州发动了起义,他们和凶狠残忍的吐蕃人在沙州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城里百姓一呼百应,没有防备的吐蕃军队被打了个落花流水,他们见势不妙,立刻逃跑,跑出城外之后,觉得被张议潮阴了一道,很不痛快,于是又带了大股部队包围了沙州,没想到张议潮是个能人,不知道从哪儿学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八卦阵”,在沙州城外摆了一套八卦阵法,把吐蕃军队直接打拉稀了。

(张议潮用兵如神,屡战屡胜,颇有三国诸葛武侯的风采)

沙州起义大获成功,张议潮禀报当时的皇帝唐宣宗,宣宗非常开心,一顿赏赐,升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他成了这个他们家族世代守卫的城市的新的主人。他大获全胜,并不骄骄傲,开始发展沙州生态,屯田耕种,招兵买马,又收复了很多失地,不仅如此,他业余时间,还把另外几个虎视眈眈的小老弟(回鹘,土谷浑)胖揍一顿,大展唐朝国威军威。

(回鹘是维吾尔族祖先,唐时,他们在边境建立政权,时常滋扰)

塞外胡羌,黄沙漫漫,张议潮不骄不躁,不气不馁,一步一个脚印的和吐蕃战斗,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到了公元八五一年,他再次向皇帝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陷入吐蕃百年之久的河西边陲十二州,除凉州(今甘肃武威市)之外,全部复归唐朝。

(土谷浑是中国西北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原本为内蒙鲜卑慕容部的一支)

张议潮还是不满足,因为他知道。虽然河西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收复,但是最重要的凉州还在吐蕃手里,凉州是战略要地,因为他是阻断吐蕃和突厥的一道关隘,隔开这两个部落,他们就没法子联合在一起,所以一座凉州抵得上十座城池,凉州不收复,谈何天下平定?于是,公元八六一年,已经不再年轻的张议潮重新披甲上阵,而这次,他只和他的侄子张淮深带了七千人就出发了,三年血战,他打的吐蕃人连连败退,终于收回了久违的凉州城,至此,百年河西故地,重归国土。

(河西走廊一带,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唐时西北的战略要地,对拱卫大唐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终于夺回了原本属于唐朝的河西,做了河西一带的节度使,管内观察,营田支度等等。可唐宣宗、唐懿宗时期,国力衰弱,唐朝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根本顾不了太多了,所以张议潮只好身兼数职,总领河西大权,但他活多不累,越来越能干。他不仅能打仗,还能守好夺回来的土地,加强守备,发展生产,大大稳定了局势,少数民族虽然被赶走,但是贼心不死,东边的党项,北边的回鹘,西南边的吐浑,加上老对手吐蕃,又是没事就来河西打游击,但张议潮不是好欺负的主,谁赶来他就整谁,一次,吐浑军队集结人手,打算半夜过来抢劫,没想到这事被张议潮知道了,他带兵深入,直杀到吐浑营地,把这帮抢劫犯砍的是人仰马翻,凯旋而归。收拾完吐浑,张议潮又听说伊州城常年遭到回鹘小老弟的骚扰,他大手一挥,又带兵攻打回鹘,三下五除二,把回鹘打的也是晕头转向,找不到北,他在河西的战争行动,可以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八个字来形容。

(张议潮一生征战,少有休息,千里奔袭,长线作战是常事)

恢复了百年不得的唐朝领土之后,张议潮用强硬坚毅的态度武力保卫河西的同时还不忘记内修民政,耕田休养,让他在河西的声如日中天,历代皇帝都犯病,猜忌忠诚的臣下是他们的通病,这边我给你建功立业,守卫河山,肝脑涂地,那边龙椅上的皇帝就开始打起小算盘了。为了防止张议潮势力过大,搞个谋反什么的,唐朝一直把张议潮的哥哥张义潭扣在长安,当作人质,意思你好好干,你哥哥啥事没有,你要是敢整事,你哥哥脑袋就搬家。张仪谭去世之后,已经六十九岁的张议潮留下儿子张淮深带兵,管理河西。自己代替哥哥做了人质,公元八七二年,这位扬名大漠,一生征战,未尝败绩,收复唐朝大好河山的传奇将军,溘然长逝,享年七十四岁。

标签: 回鹘沙州吐蕃唐朝张议潮节度使

更多文章

  • 归义军——张议潮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张议潮,归义军,节度使,长安,唐玄宗

    一、西域陷落 公元七五五年冬,为唐玄宗做得“胡旋舞”,身兼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兵锋直指长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进攻的钲鼓惊醒了还沉浸于着“开元盛世”的大梦的唐玄宗。当凌厉的铁蹄踏破了夜夜笙歌的长安城,唐朝各个藩镇节度使的内心也开始躁动起来。自此,

  • 裴寂才华出众,又是李渊亲信,为何李世民看见他就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百变大冰标签:李渊,裴寂,皇帝,宰相,隋朝,李世民,刘文静,唐太宗,书法家

    裴寂是唐朝重臣。他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幼年丧父。隋朝时,历任驾部侍御史、承武郎等职。同时,他还是唐朝第一任宰相,李渊的心腹。两人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裴霁很受李渊的器重,李世民却很不喜欢他。每次看到裴寂,他都会生气。为什么?隋末,李渊在太原叛隋。当时,他与刘文静在太原晋阳共事。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是因为李

  • 有佐命元从之功的裴寂,为什么会被排除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裴寂,李渊,李世民,刘文静,唐高祖,隋炀帝

    李渊能够从太原起兵到占据关中不到一年就称帝,有两个人至关重要,他们是晋阳宫副监裴寂和晋阳县令刘文静,尤其是裴寂。虽然他只是副监,但他是隋炀帝的眼睛,只要他一封密信奏上去说李渊造反足够他喝一壶的。他可不是野史里面的宦官太监,他有儿有女,儿子尚公主,女儿嫁皇子。跟唐高祖李渊不仅是儿女亲近,更是李渊的好兄

  • 《贞观之治》之裴寂落末

    历史解密编辑:著字以育人标签:裴寂,李世民,房玄龄,李渊,杜如晦,长孙无忌

    李世民和众位大臣商议后决定开放边关让百姓自己寻找生路,这样的举措大大缓解了百姓的压力,李世民在长舒一口气后让房玄龄接着办理吏部官员考核的事情,赵德言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来长安拜见房玄龄,他说房大人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家反省过错,现在我已知错改过还望大人在皇上面前为我美言几句啊。房玄龄说我虽然主管这件事可

  • 李渊有多信任裴寂?让三位贵妃亲临其府第彻夜宴饮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渊,裴寂,刘文静,隋炀帝,李世民,高祖

    要说武德年间李渊最信任的人是谁,不是李建成、李世民等儿子,也不是李孝恭、李神通等李唐宗室,而是李渊昔日的同事裴寂。相信很多人对裴寂这个人都比较熟悉,毕竟他就是那个让刘文静嫉恨的人。裴寂虽然出自于河东裴氏,但是他的前半生实在是平平无奇,等到616年,年近五十的裴寂成了晋阳宫的副监,而他的领导、晋阳宫监

  • 有人说,唐朝第一宰相裴寂,遭到了李世民的疯狂打击,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裴寂,李世民,李渊,刘文静,宰相,杜如晦

    疯狂打击?知足吧,倘若他遇上的不是李世民,恐怕命都保不住,如果不小心对位朱元璋,裴家就准备“封门息业”吧!裴寂出身河东豪门裴氏,不过他家并不显赫,当年被举孝廉进京,没钱坐马车,靠两条腿走到京城。裴寂在官场混了大半辈子,仕途也是不温不火,年近四十还是个七品芝麻官。按这个速度,太守基本上是他这辈子的最高

  • 山西历史名人 五十四 裴寂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裴寂,李渊,唐高祖,李世民,武德,长安

    裴寂(573年-632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开国功臣、宰相,追赠绛州刺史裴瑜之子。网络图片,侵权联删裴寂,幼年丧父,由兄长抚养成人。眉目清秀,姿容俊伟。十四岁时便被补任为并州主簿。隋朝建立后,历任左亲卫、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大业十二年(616年),

  • 裴寂为何敢留宿皇帝的嫔妃?屡屡犯罪的混混宰相为何总被幸运拥抱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裴寂,皇帝,李渊,李世民,宰相,刘文静

    史学家刘昫在《旧唐书》里爆了一个猛料:“贵妃三人赍珍馔、宝器就寂第,宴乐极欢,经宿而去。”李渊的三个贵妃,跑到裴寂府上狂欢,夜不归宿,第二天才回到宫中。因此刘昫批评裴寂:“留贵妃以经宿,终昧为臣之道。”有夫之妇跑到别的男人家中留宿,这种事放在今天恐怕都不大妥当,何况是古代,更何况双方一个皇帝的嫔妃,

  • 裴寂为何不被李世民重用?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裴寂,李世民,李渊,刘文静,长孙无忌,隋炀帝,唐太宗,唐朝,艺术家,黄易小说人物

    裴寂是唐朝名相,为晋阳起兵立下大功,深受唐高祖李渊的喜爱,成为其最信任的臣子。但唐太宗李世民对裴寂却较为反感,多次贬斥裴寂。那身为大唐名相的裴寂为何深受李渊喜爱而遭李世民嫌弃呢一,结好李渊裴寂出身河东裴氏,为当时有名的世家大族。他幼年丧父,因此由兄长抚养长大,十四岁时担任州主簿。他成年后眉清目秀,身

  • 我是民营企业家丨刘文静:由治病向治未病转变 打造世界级医疗器械平台企业

    历史解密编辑:闪电新闻标签:杨林,山东,隋朝,刘文静,治未病,医疗器械,民营企业家

    编者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山东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山东广播电视台4月23日起推出“我是民营企业家”专栏,走进企业一线,倾听创业故事。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4日讯 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千多人的山东淄博民营医用手套上市公司,变成了一个跨国的医疗器械平台企业,现在公司人员在全球有七八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