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文静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为何会被处死?

刘文静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为何会被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4193 更新时间:2024/2/25 10:37:37

  刘文静是唐朝名相,也是晋阳起兵的重要角色,为促成李渊反隋立下巨大功劳。可以说没有刘文静的督促,李渊后来就不能建立大唐,成为皇帝。那为何李渊还要处死立有大功的刘文静呢

  一,效力隋朝

  刘文静是隋朝大臣刘韶之子,因刘韶为大隋战死沙场,所以他得以承袭父亲的官爵,获封仪同三司。刘文静长得身材高大,既有才干,又很有谋略,但是一直未得朝廷重用,只是担任晋阳县令。刘文静与晋阳宫监裴寂交好,经常同吃同睡。裴寂见天下大乱,对刘文静叹息说:“你我官小职卑,都没有什么财产,又遭逢乱世,以后该怎么办?”刘文静回答说:“天下虽然大乱,但只要你我二人齐心协力,不愁以后不能富贵。”

  二,谋划反隋

  大业十三年(617年),隋炀帝任李渊为太原留守,命他镇守太原。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怀大志,便与他结为好友。刘文静又看到李渊之子李世民很有才能,认为他年少有为,以后一定能成就像刘邦曹操那样的大业。裴寂则对李世民没那么重视,认为他并非是刘邦、曹操那样的枭雄。

  隋炀帝因为刘文静与反隋的李密是亲家,便让李渊将其抓捕。李世民有意反隋,便秘密去找刘文静商议此事。刘文静高兴地说:“天下大乱,不是商汤、周武那样的明主,不能安定天下。”李世民回答说:“你怎么知道没有,只是普通人不能分辨罢了。我今天来看你,正是为了和你商议天下之事,希望你好好地为我出谋划策。”

  刘文静说:“现在李密包围洛阳,皇上躲在江都,到处都被反贼占据,只有真龙天子才能安定天下。只要有人能顺应天意,首倡义兵,一定能安定天下。现在太原百姓都畏惧盗贼,躲入城中。我当过数年县令,对其中的英雄豪杰十分了解,只要我振臂一呼,就会有十万人响应。令尊唐公手下也有数万精兵,只要你发布号令,没有人不敢听从?这样我们趁虚而入,夺取关中,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就能成就帝业。”

  李世民听了十分高兴地说:“你的计划正合我的心意。”于是秘密联络英雄豪杰,准备反隋。李世民准备妥当,时机也已经成熟,担心父亲李渊不肯反隋,于是忧心忡忡。刘文静见李渊信任裴寂,便想通过裴寂之口鼓动李渊,于是把李世民介绍给裴寂,三人一其策划反隋。

  三,晋阳起兵

  隋炀帝因为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败给突厥,便命人将李渊囚禁。刘文静与裴寂趁机对李渊进谏说:“现在天下大乱,皇上却对唐公心怀猜忌,把别人的过错怪罪到唐公头上。事情已经十分危急,希望唐公早做决定。晋阳之地兵强马壮,府库充盈,正是上天赐给唐公的良机,借此成就大业。关中富饶,代王年幼,豪杰纷纷起兵反叛,百姓无所适从。只要唐公首倡义兵,西入关中,还怕不能成就大业吗?”李渊听从,于是坚定了反隋信心,与刘文静、裴寂、李世民做了详细谋划。

  李渊命刘文静假传诏命,称隋炀帝要再次调集大军,讨伐高句丽。晋阳百姓因此忧心忡忡,对隋朝更加不满。刘文静又趁机劝裴寂说:“你没听说过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吗?唐公之命符合图谶,天下闻名,为何屡屡拖延,给自己留下灾祸。你应该劝唐公早些起兵,一旦你私自派宫女服侍唐公的事情泄露,恐怕你和唐公会人头落地。”裴寂听了十分害怕,于是多次催促李渊起兵。

  刘武周在马邑起兵反隋,投靠突厥,逼近太原。李世民与刘文静等人便以抵御刘武周为名,招募士卒,同时调出晋阳库存财物作为反隋之用。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对李渊的所作所为心怀疑虑,便想除掉李渊。刘世龙得知此事,便秘密告知李世民。李世民便与刘文静商议除掉王威、高君雅之计,派人诬告二人谋反。

  李渊与王威、高君雅在晋祠议事,刘文静与刘政会便声称有大事禀报,有人想要谋反。李渊便让刘政会将状纸交给王威、高君雅二人观看,刘政会不肯,声称谋反的便是二人。李渊故意吃惊地说:“怎么会有这种事!”然后询问王威、高君雅是否为真,二人称谋反的就是刘文静与刘政会,刘文静于是派人把王威、高君雅关押。

  不久李渊在晋阳起兵,自称大将军,封刘文静为军司马。刘文静劝李渊以迎隋炀帝回长安为名起兵,同时派人结好突厥。李渊听从,于是派刘文静出使东突厥。始毕可汗问刘文静说:“唐公为何起兵?”刘文静回答说:“隋文帝废长立幼,传位杨广导致天下大乱。唐公作为大隋外戚,不忍心看着天下大乱,想要起兵拥立明主。希望与可汗一起攻入关中,人口土地归唐公,金银财宝归可汗。”始毕可汗大喜,派人支援李渊,又送好马千匹。

  李渊见东突厥支援精兵良马,十分高兴,称赞刘文静立了大功。李渊派刘文静为先锋,让他攻打潼关。隋将屈突通派部将桑显和抵御刘文静,双方苦战半日,隋军占据优势。刘文静认为桑显和占据优势,一定会有所懈怠,便派奇兵突袭,大败桑显和。屈突通见大军惨败,便让桑显和镇守潼关,自己前往洛阳。结果屈突通一走,桑显和就投降刘文静。刘文静派人追击屈突通,将其抓获。李渊大喜,封刘文静为司马、光禄大夫、鲁国公。

  四,鸟尽弓藏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登基称帝,封刘文静为纳言。李渊经常邀请大臣一起吃饭,刘文静进谏说:“皇帝尊贵的如同天上的太阳,不应该与大臣过于亲近,言谈中还互相称呼名讳,这样显得不够庄重。”李渊没有听从。后来刘文静在隋朝的律令基础上制定了唐律。

  薛举派兵进攻关中,李渊于是派李世民、刘文静抵御。李世民命刘文静坚守不战,但他却听信殷开山之言,出兵作战,结果唐军惨败,他也被罢官夺职。后来刘文静再随李世民出兵,击败薛仁杲,得以官复原职,担任民部尚书。

  刘文静认为自己的才能远在裴寂之上,又屡立战功,但官位却在裴寂之下,因此十分不满,经常与裴寂发生争执,双方自此交恶。刘文静对弟弟刘文起表达自己对裴寂的不满,声称要杀了裴寂。刘文静有个爱妾失宠,便把刘文静的事情告诉哥哥,她哥哥于是向朝廷举报刘文静谋反。李渊于是派裴寂、萧瑀调查此事。

  刘文静交待自己确实不满,但没有谋反之心。李渊则对群臣说:“刘文静说的话,就是要谋反。”李纲、萧瑀知道刘文静没有谋反,于是向李渊劝谏。李世民也以刘文静是晋阳起兵的第一功臣为由,劝李渊赦免刘文静。李渊本来就对刘文静不满,于是采纳裴寂之言,杀刘文静、刘文起。刘文静死前叹息说:“鸟尽弓藏这句话果然没错。”

  总的来说刘文静是晋阳起兵的第一功臣,为唐朝的建立巨大功劳,但他与李世民过于亲近,又居功自傲,攻击李渊的心腹裴寂,引起李渊的强烈不满。李渊为了打压李世民的实力,保持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势力平衡,执意处死了刘文静。

标签: 刘文静裴寂李渊李世民隋炀帝李密

更多文章

  • 为唐朝的创建立下不世之功的刘文静,为啥会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臣史记标签:裴寂,李渊,李密,唐朝,隋朝,刘文静,李世民,隋炀帝

    李渊、李世民父子能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毅然拉起队伍,打出反隋大旗,并很快歼灭群雄,推翻隋的统治,建立唐朝,得力于一个人的帮助。刘文静,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这个人就刘文静。可是李渊在天下未稳的情况下,于武德二年(622年)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处死,制造了唐代开国

  • 皇帝赏赐免死铁券,李怀光为何收到就叛变?唐德宗:真的不是试探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皇帝,免死,唐朝,李怀光,唐德宗,节度使,郭子仪,五代十国

    丹书铁券最早出现在汉朝,是刘邦建立西汉后为笼络功臣首创的嘉奖方式,承诺获得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后代能够与国同休,永享荣华富贵。起初丹书铁券并不具备免死功能,直到南北朝时期才被赋予这一效用,在北魏孝文帝时期,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讨要铁券,用以护身的奇葩现象,而至隋唐时期,为功臣颁发铁券已成常例。按理说

  • 李怀光:一个救过皇帝的唐朝名将,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怀光,皇帝,唐德宗,郭子仪,马燧,节度使

    茹常!茹常!茹常硬是忍着没啃声,任由帐外的战友喊破喉咙,新名字已经公示半个多月,这帮家伙怎么还改不了口。战友横冲直撞闯进来,笑骂他的耳朵被驴毛塞了,随手端起茶壶咕咚灌完水,正要说事却被茹常打断了。闭嘴,快叫我李嘉庆!李嘉庆的本名叫茹常,籍贯是渤海郡的靺鞨族人,他从东北到河北再到宁夏,一路猛干升任朔方

  • 李怀光:救过皇帝的唐朝名将,在得到免死铁券后,为何选择叛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亭古巷标签:李怀光,皇帝,唐德宗,节度使,郭子仪,唐朝

    丹书铁券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皇帝给臣子最高的奖赏了,毕竟封妻荫子这种奖赏封的再多,那也只是锦上添花,而丹书铁券这种可以免死罪的东西,那就可谓是雪中送炭了。宋太祖赵匡胤曾经给周世宗柴荣的后代发过丹书铁券,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甚至给他的功臣们颁发了不少丹书铁券。而在唐朝有个将军,十分警惕,皇帝发给他丹书铁券之

  • 驸马薛万彻大婚一个月都不和公主洞房,李世民怒问原因后目瞪口呆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无双标签:薛万彻,李世民,李建成,李渊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把最疼爱的妹妹丹阳公主许配给了初唐三大名将之一的薛万彻(另两位是李勣、李道宗)。但喜提驸马的薛万彻竟然不识好歹,结婚几个月都不入洞房,碰都没碰公主一下。李世民听了大怒,立马把薛万彻召来问话,没想到薛万彻见到皇上后不但没有认错请罪,反而大吐苦水:不是我老薛不识好歹,

  • 一代猛将薛万彻,为何最终陨落?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薛万彻,李世民,李建成,李渊,长孙无忌,李勣

    薛万彻是初唐时期著名的大将,唐太宗将其和江夏王李道宗、李勣相提并论。但是薛万彻没有得到善终。唐高宗时期,他因为牵涉了房遗爱的谋反案,被唐高宗李治下令处死,一代猛将就此结束一生。不过薛万彻的谋反,也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也都是雾里看花的事件,大概率也是因为政治斗争被冤枉处死的。那么薛万彻不仅位高权重,而

  • 薛万彻,李建成手下第一猛将,投效李世民后战功赫赫,却含恨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探秘历史标签:赫赫,李勣,军衔,隋朝,元帅,薛万彻,李建成,李世民,女皇武则天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三月的一个清晨,大唐名将薛万彻走到了他人生最后的关头。因牵连谋反,被唐高宗李治下令法场处斩。薛万彻临刑时仰天悲呼:“我薛万彻大好男儿,为国家战死沙场不好吗?岂能为牵连谋反

  • 罗隐的鹦鹉赋|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罗隐,鹦鹉赋,诗作,名士,咏物诗

    诗词赏析这首诗作于罗隐投靠江东,受到钱镠礼遇之时,尽管如此,他仍然思念唐代国都长安。三国时期的名士祢衡有一篇《鹦鹉赋》,借鹦鹉以抒述自己托身事人的遭遇,罗隐的这首诗命意与之十分相似。这首咏物诗,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己的心声,劝鹦鹉实则是劝自己,劝自己实则是抒泄自己内心的悲慨。文字由好诗词整理

  • 民间故事:桂林山水与罗隐秀才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罗隐秀才,渔夫,财主,骑驴,松树

    罗隐秀才原名叫罗牛,是个勤奋好学、追求功名的人。谁知他虽然发奋读书,诗文出众,却只中了秀才,再考就次次落榜了。那些笨如猪,诗文狗屁不通的花花公子,倒反被主考官点验中举,捞到了七品乌纱。罗牛不屈权贵再次赴考,仍然名落孙山,一气之下,就隐姓埋名,逛荡于山水之间,号称罗隐秀才,成了个说什么就变什么的神怪人

  • 唐朝诗人罗隐:曾因行为荒诞无稽,吓退宰相之女

    历史解密编辑:冷暖小故事标签:罗隐,高骈,宰相,谗书,节度使,唐朝诗人,五代十国

    唐朝末年的某一天,淮南节度使高骈有一次去庙里求神拜仙。当他虔诚地跪在地上、磕头、合掌、嘴里念念有词、求神仙保佑他官运亨通的时候,一向沉默不言的神仙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高骈以为自己的耳朵出现了幻听,赶紧停下口中的念叨。当他再一次准备张口的时候,又一声叹息传入了他的耳中!这一次的叹息声真真切切地使高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