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薛万彻,李建成手下第一猛将,投效李世民后战功赫赫,却含恨而死

薛万彻,李建成手下第一猛将,投效李世民后战功赫赫,却含恨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探秘历史 访问量:1143 更新时间:2024/1/20 13:52:33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三月的一个清晨,大唐名将薛万彻走到了他人生最后的关头。因牵连谋反,被唐高宗李治下令法场处斩。

薛万彻临刑时仰天悲呼:“我薛万彻大好男儿,为国家战死沙场不好吗?岂能为牵连谋反被杀?”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一代名将,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图文无关)

一、崭露头角

隋末唐初时,天下风起云涌,时势造就的无数英雄豪杰,在那个年代爆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薛万彻就是其中之一。

(武艺出众的薛万彻)

薛万彻出生于将门世家,其父是隋朝左卫大将军。兄弟几人家学渊源,都是难得的将才,其中尤以薛万彻武艺最为出众。

隋朝末年,薛万彻与大哥薛万均在幽州总管罗艺帐下效力,薛万均勇而善谋,薛万彻更是勇冠三军,罗艺对这俩兄弟非常赏识。

武德元年(618年),罗艺看到天下大势渐趋明朗,于是率军投靠了唐高祖李渊。李渊将薛万均、薛万彻都封为公侯,兄弟二人自此归唐。

(薛万彻影视剧照)

在随之不久的窦建德之战中,薛万彻开始崭露头角。

(幽州之战)

618年底,窦建德第一次率军攻打幽州时,声威极盛。

罗艺本欲出城野战,而薛万均在判断敌我形势后,以众寡悬殊为由,建议罗艺“以老弱残兵在护城河后的城下诱敌,幽州护城河宽阔,待敌军渡河时,可半渡而击之。”罗艺欣然采纳,命薛万彻兄弟率军伏击。

战斗开始,窦建德果然中计,看到幽州军并不精锐,于是急于渡河作战。而在河北军前锋刚

过河,后续部队正在渡河之际,薛万彻兄弟率幽州铁骑从旁杀出,大败河北军,窦建德狼狈而逃。

武德三年(620年)秋,窦建德第二次攻打幽州,所带兵马超过上次两倍,有二十万之多,将幽州城团团围住。河北军人多势众,分批攻城,日夜不休,数次攻上城头。

眼见情况万分危急,薛万彻兄弟在军中挑选了五百敢死军,待河北军攻城正急的时候,打通了一条通往城外的隐秘地道,迂回到窦建德中军背后,以决死突击之势,冲垮了窦建德中军,败军席卷了攻城部队,窦建德军大败,幽州之围遂解。

(窦建德 画)

从此之后,兄弟俩并肩作战,开始在将星璀璨的唐军中声名鹊起。

二、宣武门之变

由于薛万彻兄弟名声在外,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都想将炙手可热的兄弟俩招入麾下。

李渊采取制衡手段,将薛万彻派给太子,使之成为太子宫中第一猛将,深得李建成的信任。而文武双全的大哥薛万均则派给了李世民。

武德九年(626年)6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率军在玄武门内击杀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满城震动。

(玄武门遗址)

闻讯之后的薛万彻,急率东宫精锐2000人猛攻玄武门,企图救回太子,守军借助坚城拼命抵抗。薛万彻见久攻无果,就采取“围魏救赵”之计,转而攻打秦王府。

由于秦王精锐都调去了玄武门,府中守卫空虚,眼见就要被薛万彻攻破。

关键时刻尉迟敬德带着李建成和李元吉首级赶到,薛万彻眼见事不可为,士卒溃散,只得带少数亲卫逃入终南山。

李世民在取得太子之位后,广收民心,原太子府属官魏征、冯立、谢叔方等文武众臣纷纷归顺李世民。

想起薛万彻的勇猛无敌,李世民不忍良将埋没,多次派人去终南山寻访,并对外宣称“此皆忠于所事,义士也”。薛万彻这才请罪出山,李世民大喜过望,不仅没有追究他的过去,还任命他为右领军将军,让其继续带兵。

(李世民画像)

归降李世民后,薛万彻开始为大唐东征西讨,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三、东征西讨

贞观二年(628年),薛万彻随柴绍出击梁师都。在朔方城遇突厥大军,薛万彻单骑冲锋,阵斩突厥骁将,唐军趁势掩攻,大破突厥援军,占领朔方,在当地设置夏州,作为威慑草原异族的前沿堡垒。

薛万彻因此战表现出色,晋升为灵州大都督。

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以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率军10万,分六路反击突厥。

薛万彻作为李靖的强力前锋,大小数十战,甚至追到极北之地,终于消灭了东突厥,彻底解除了大唐对北方的威胁。薛万彻战后被封为郡公。

(薛万彻影视剧照)

贞观九年(635年),李靖率军击吐谷浑,想起薛万彻的勇猛,仍调薛万彻为大军前锋。进入大漠后,唐军突遭吐谷浑军围困,薛万彻不愧是李靖钦点的前锋大将,又是率先突击,敌军无人能挡,史载“人马流血,勇盖三军”。

薛万彻高声回喊:“贼易与耳”,唐军紧随其后突围,待援军赶到,唐军已战死十之六七。

薛万彻杀得浑身浴血,犹自不觉。此战之后,薛万彻“杀神”之名响彻北方草原,唐军随后乘胜追击,吐谷浑军兵败如山倒,从此成为大唐藩属。战后,薛万彻升官至右卫大将军。

(李勣 画)

贞观十五年(641年),夷男叛乱,唐太宗以李勣为主将,薛万彻为副将,起兵讨伐薛延陀部。此战薛万彻仍是率少数前锋,采取大范围迂回作战的方式,在敌军后方发起突袭,对薛延陀中军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李勣趁机全军进攻,一举平定薛延陀之乱。

贞观二十年(650年),唐太宗令薛万彻再次出击薛延陀,最终灭掉了薛延陀大部,大唐北方边境自此安定。

(平定薛延陀)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大唐第三次征高丽,李世民亲率大军从陆路进攻,又命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乘战船从山东北上去打高丽。

唐军陆路进攻不顺,最终无功而返,唯海军战果颇丰,薛万彻在辽东登陆后,一路势如破竹,沿途数次大败高丽军,至九月凯旋还朝。

数十年来,薛万彻因军功卓著,累任左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代州都督。太宗晚年曾说:“当今名将,唯李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人而已。”可见李世民对其推崇备至,不仅高官封赏,还将妹妹丹阳公主下嫁。

(李世民与丹阳公主剧照)

《新唐书》曾经记载了一件趣事,也从侧面说明了薛万彻的恩宠达到顶峰。是说薛万彻为人粗豪,不解夫妻之道,让从小接受皇家教育的丹阳公主很不喜欢,婚后数月都不同席。

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于是举办了一个家宴,让所有的公主驸马都来参加,并暗示他们在“握槊”游戏中故意输掉,好将随身佩刀输给薛万彻,这让丹阳公主在一众姐妹中大涨面子。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当众传授薛万彻夫妻之道,“主喜,命同载以归。”公主非常高兴,走的时候还破天荒地让薛万彻跟她一起乘车回家。

这样一名圣眷正隆、忠心耿耿的名将,真的会谋反吗?

(图文无关)

四、牵连谋反

薛万彻虽然作战勇猛,但却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做事率性而行,不考虑后果。薛万彻论起打仗来可以说是骁勇善战,但是在谋略方面,却与同时代的名将相去甚远,说白了就是有勇无谋。李靖曾说“万彻勇而无谋,难以独任。”

而且薛万彻自持功高,又是皇帝妹夫,在军中常常盛气凌人,与下属同僚关系不佳。

还经常私下里发牢骚,结果被人告发,甚至连李勣都指责薛万彻“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唐太宗数次告诫薛万彻,总是效果不佳。

(李世民晚年影视剧照)

李世民晚年有感于太子李承乾谋反案,担心李治不能镇住手下那批武将。而薛万彻的缺点又是特别容易受到有心者的挑唆,于是在临终前将薛万彻贬谪到广西。并暗示李治要以大唐江山为重,如将来发生不可测之事要快刀斩乱麻。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治大赦天下,薛万彻得以重返长安,但他终究没有躲过宿命的安排。

(李治 剧照)

回到长安后,薛万彻的待遇跟以前天差地别,难免心里有些疙瘩。于是他就成天借酒消愁,与房遗爱成了狐朋狗友,有一天薛万彻酒后吹嘘说:“今虽患脚,坐置京师,诸辈不敢动。”,是说他薛万彻虽然脚受过伤,但只要在长安城一天,没有哪个小儿辈敢乱动。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早就知道妻子高阳公主有反意的房遗爱,趁机对他说:“若国家有变,当立荆王为主。”可惜的是,缺少政治头脑的薛万彻又一次失去了机会。

(高阳公主 剧照)

不久之后,高阳公主谋反败露,她与房遗爱一起被捕。薛万彻受牵连下狱,但他拒不承认谋反罪名,只有房遗爱胡乱攀诬,一口咬定薛万彻也参与了谋反。

薛万彻回朝后无兵无权,顶多就是发了点牢骚,哪里有谋反的胆子。但是李治却得到了他想

要的结果,于是薛万彻只能在这场政治清洗中被牺牲了。

鸟尽弓藏,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薛万彻仰天悲呼的那一幕。

但没有人会在意一个垂死老人的声音,一代名将就此勋落。可惜的是,薛万彻直到临死之时,也没有想通这其中的因果。他能在为国拼命的战场上死里逃生,却逃不过皇室阴谋的绞杀,实在是可悲可叹。

参考资料:

薛万彻是一个怎样的人[OL].智慧百科,2022-09-03

  • 大浪淘沙. 唐太宗给妹夫的三堂"性福课"[J]. 家庭之友, 2011

更多文章

  • 罗隐的鹦鹉赋|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罗隐,鹦鹉赋,诗作,名士,咏物诗

    诗词赏析这首诗作于罗隐投靠江东,受到钱镠礼遇之时,尽管如此,他仍然思念唐代国都长安。三国时期的名士祢衡有一篇《鹦鹉赋》,借鹦鹉以抒述自己托身事人的遭遇,罗隐的这首诗命意与之十分相似。这首咏物诗,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己的心声,劝鹦鹉实则是劝自己,劝自己实则是抒泄自己内心的悲慨。文字由好诗词整理

  • 民间故事:桂林山水与罗隐秀才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罗隐秀才,渔夫,财主,骑驴,松树

    罗隐秀才原名叫罗牛,是个勤奋好学、追求功名的人。谁知他虽然发奋读书,诗文出众,却只中了秀才,再考就次次落榜了。那些笨如猪,诗文狗屁不通的花花公子,倒反被主考官点验中举,捞到了七品乌纱。罗牛不屈权贵再次赴考,仍然名落孙山,一气之下,就隐姓埋名,逛荡于山水之间,号称罗隐秀才,成了个说什么就变什么的神怪人

  • 唐朝诗人罗隐:曾因行为荒诞无稽,吓退宰相之女

    历史解密编辑:冷暖小故事标签:罗隐,高骈,宰相,谗书,节度使,唐朝诗人,五代十国

    唐朝末年的某一天,淮南节度使高骈有一次去庙里求神拜仙。当他虔诚地跪在地上、磕头、合掌、嘴里念念有词、求神仙保佑他官运亨通的时候,一向沉默不言的神仙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高骈以为自己的耳朵出现了幻听,赶紧停下口中的念叨。当他再一次准备张口的时候,又一声叹息传入了他的耳中!这一次的叹息声真真切切地使高骈感

  • 罗隐:癸卯年的开始,是大年初一还是立春?

    历史解密编辑:云水终南标签:罗隐,立春,大雁,夏历,初一,癸卯年,二十四节气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 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先问一个问题:癸卯年的开始,是大年初一还是立春?大多数人都认为大年初一。——至于认为从元旦就开始的人,呵呵。这里牵扯一个问题,生肖是按立春为界,还是按农历正月初一划分,那个才是新年的岁首。历史上从夏商周岁首都不一

  • 罗隐《自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罗隐,自遣,孟郊,悠悠,平儿,登科后,艺术家,五代十国,千古名句,今朝有酒今朝醉

    作者:平儿,我不是《红楼梦》里的平儿,我是聊历史的平儿。若要转载,请联系我授权哦~~~《还珠格格2》中的歌曲《你是风儿我是沙》里,有一句歌词"今宵有酒今宵醉",给人一种既洒脱、又无奈的感觉。我想,这句"今宵有酒今宵醉"应该是改编自晚唐诗人罗隐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仅仅是把罗隐句中的两个"朝"字,换为

  • 罗隐一生坎坷艰辛,暮年终遇伯乐,还深受当代伟人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罗隐,杜甫,唐才子传,谗书,诗作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句诗被毛主席用来评价梁武帝萧衍。1967年,毛主席在评论其他问题时,再次引用了这句诗。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筹笔驿》:抛却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时来天地皆同

  • 罗隐:“唐朝的鲁迅”

    历史解密编辑:现代出版社标签:罗隐,鲁迅,李商隐,筹笔驿,诗人

    本文选自《笔落惊风雨:大唐诗人风华录》作者:包劲松本书融时代背景、人物传记、诗歌鉴赏于一体,阐明了唐诗的总体发展脉络,叙述了八十多位诗人的人生轨迹,对百余首经典诗作进行了鉴赏品读。力图完整真实地呈现唐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历史背景,让读者在唐诗中读懂诗人的人生,在诗人的快意人生中读懂唐诗。01唐末,除了

  • 罗隐一首《蜂》歌颂了辛勤的劳动者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罗隐,歌颂,诗作,诗人,绝句,蜜蜂,五代十国,千古名句

    五一国际劳动节刚刚过去,我想,之所以设立劳动节这个节日,是国际社会对劳动者的认可和赞赏。古往今来,唯有劳动者才能创造价值,人类的文明史也是劳动者创造的。所以,劳动者理应受到尊重和赞扬。现实中,人们常常把劳动者比喻为辛勤的蜜蜂,尤其是他们那种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精神,总是为人们津津乐道。在我国的古代诗

  • 经典古文 | 唐•罗隐《英雄之言》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罗隐,英雄之言,项羽,刘邦,嬴政,唐•罗隐

    每天读一篇古文试试看,发现不一样的自己!畅读经典,莹目怡心。 刘邦与项羽都是英雄,他们夺取天下的初心,也不过是羡慕觊觎始皇的“位置”罢了。罗隐生活的晚唐,藩镇割据,群雄蜂起,个个都想取唐朝天下而代之,说是“群雄”,实则“群盗”。英雄的本心本性,与常人何异?罗隐用短短二百来字喝出,笔锋凌厉,以警以策,

  • 罗隐一首《赠妓云英》亦庄亦谐,独具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罗隐,苏轼,诗人,李商隐,温庭筠,赠妓云英,五代十国,千古名句

    罗隐生于唐末乱世,出生在美丽的杭州城,幼年时期便名震四方,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江南才子,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诗人罗邺、罗虬被合称“江东三罗”,其中的“诗虎”罗邺,有一千古名句:“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但命运似乎总是与罗隐开着玩笑,年年应考,次次名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