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文静被李渊处死,并不知自己死因,只不断重复淮阴侯韩信的遗言

刘文静被李渊处死,并不知自己死因,只不断重复淮阴侯韩信的遗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莹子小趣 访问量:852 更新时间:2023/12/21 7:31:50

李世民这次征战洛阳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长安和太原同时发生大件事了!

先说长安的事——传说刘文静要谋反了。

刘文静真的要谋反吗?他可是大唐帝国的元谋功臣、开国元勋啊。

李渊登基之初,论太原首功,曾下诏书尚书令秦王,尚书左仆射裴寂及纳言刘文静,特恕二死。可以赦免两次死罪。

享受着这种至上的待遇,刘文静还有什么理由要谋反?

在回长安的路上,李世民把刘文静的功过简单地梳理了一下。

功:

1:任晋阳令时,劝说晋阳宫监裴寂加盟李氏造反集团;

2:在狱中热情为自己出谋划策,极力举荐裴寂,导演艳戏门事件,加快了起兵进程;

3:刻萝卜做假玺,伪造杨广敕命,扰反民心和征调宫监库物起兵;

4:领命招募义军,凭三寸不烂之舌在短时间内募得万人,成绩斐然;

5:与父亲演双簧,巧妙地处死了王威、高君雅;

6:游说突厥,获得了国际援助,既解决了起兵的后顾之忧,又壮大了起义声势;

7:扼守潼关,锁定屈突通,为义军取长安作了强有力的保证;

奇谋大功,一件件,历历在目。

至于……过:

1:贪杯好酒,居功自傲;

2:下属投诉,在出使突厥期间,得了始利可汗的不少赏钱,却全被他一个人私饱中囊了;

3:在浅水原轻敌冒进,导致全军覆灭;

4:和同事闹不团结,曾拔剑击柱,扬言要击杀裴寂;

李世民屈指细数,想不出更多了,除了浅水原之败外,其他的过失与功绩比较起来,根本可以忽略不计。

可是,现在给刘文静定的罪名是骇人听闻的谋反罪:勾结突厥,谋权篡位。

这可真是诛连九族的弥天大罪。

李世民还没回到长安,听说李渊已将刘文静交付属吏,派遣尚书左仆射裴寂和民部尚书萧瑀组成专案组,调查处理。

“刘文静凶多吉少了!”李世民大惊。

李世民清楚地知道,自晋阳起兵后,刘文静对大唐帝国所做的贡献一直要大于裴寂,但裴寂的官级一直压着刘文静。

李渊开设大将军府时,任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

李渊入长安拜大丞相时,裴寂为大丞相府长史,刘文静则为大丞相府司马;

李渊登基后,裴寂官拜尚书右仆射,刘文静官拜纳言;

因为这个,刘文静看裴寂时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有时候,还忍不住地挖苦和讽刺裴寂。

李渊刚刚登上帝位那一阵,对君臣之礼没有太多的讲究,一如既往和臣子一起同桌吃饭,其中就少不了裴寂。

裴寂坐在李渊的旁边,和李渊互相推杯换盏,亲热狎昵,打情骂俏。

惹得刘文静醋意大起,竟当着众多大臣的面讽奏李渊说:“昔王导有言:‘若太阳俯同万物,使群生何以仰照!’今贵贱失位,非常久之道。”

甚至,刘文静开始在朝廷上和裴寂叫起板来,所谓“廷议多相违戾,寂有所是,文静必非之”,凡是裴寂的提议,刘文静都一口否定,并大加指责,二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了。

现在,父亲把他交给裴寂审讯,那还能有刘文静的好果子吃?一想到这儿李世民就心急如焚。

果然,当李世民回到长安时,审讯已经有了结果。

其实,所谓的刘文静谋反事件发展经过非常简单,浅水原兵败后,刘文静作为主要责任人被撤职查办,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地位已一落千丈,与裴寂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于是,就有了拔剑击柱事件。

事件过后,刘文静又怀疑家中闹鬼,请来了一个巫师作“厌胜之法”驱妖祛鬼。巫师在星月下披头散发,口中发出“嗬嗬”怪叫,弄得全家内分泌严重失调。家中有一个小妾失宠,内分泌失调后就把巫师作法一事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并反复暗示刘文静此举是别有用心,哥哥觉得立功的机会来了,就再添油加醋地向李渊描述一番,指证刘文静和突厥勾结,欲谋权篡位。

这件事经过了裴寂一调查,好了,案子结了:谋反罪名成立。

刘文静在供词中分辩说:“起义之初,我为司马,自以为地位还可以与裴寂的长史相抗衡。如今裴寂已官至仆射,居豪宅,赏赐无数;而我的官赏住宅与普通人无异。我东征西讨的时候,妻儿老小无所依托,相形之下,人家裴寂每天吃了就在京师打牌磨牙花,想来想去,我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愤愤不平,酒喝高了,是说过一些狠话。”

李渊对他这个回答相当满意,把供词遍示群臣说:“好了,单凭这一句供词,刘文静的反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李渊这样说的时候,他自己的用心也昭然若揭了,满朝文武都知道,刘文静沦落到现在的境况并不是因为谋反,而是因为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太原起义前,裴寂就是李渊的铁哥们了,刘文静则是李世民的知交,他们四人是互相平行的“都市二人组”。大唐建立后,裴寂和李渊的友情在继续的同时,刘文静和李世民的感情也在迅速升温,成了李世民帐下的头号辅臣,是李世民在政治上最为得力的死党。

任何一个最高统治者都不可能容忍有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营私结党,即使是亲儿子也不行。

说白了,就是李渊不能接受刘文静把本该献给他的忠义和贞节转献给其他人。

可是,你刘文静不但这样做了,还反过来攻击向李渊献忠义和贞节的裴寂,你这岂不是老太太上吊,活不耐烦了?!

所以,除了作为专案组成员的萧瑀和李纲站在刘文静的立场说了几句比较客观公正的话外,满朝的文武都噤若寒蝉,不敢作声。

望着文武百官,李世民又急又气,他知道,自己并不适合发言,自己如果发言,只能加快刘文静的死亡速度。

可是,现在的情势已经清楚地表明了,无论自己发不发言,刘文静也只有死路一条了。

那就说上几句吧,也不枉这世上相交一场。

李世民“霍”地站了出来,据理力争说:“义旗初起时,是刘文静最先定下了非常之策,后来才通知裴寂的。可是,等于平定了京师,他们得到的待遇悬殊,刘文静的失望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会谋反!”

李渊一时语塞。

裴寂干咳一声,替李渊说:“刘文静才略,实冠时人,性复粗险,忿不思难,丑言悖逆,其状已彰。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

李世民和裴寂两个人的话,一正一反,却都加强了李渊的必杀之心。

武德二年九月初六,刘文静被解往菜市口问斩,时年五十二。

临刑之前,刘文静抚膺长叹曰:“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从这句话里可以知道,他并没真正弄明白自己的死因。

也因为他的死,使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之间出现了一道看不见的裂痕……

更多文章

  • 武功县历史文化名人|大唐帝国开国谋臣、宰辅——刘文静

    历史解密编辑:好旺热点标签:刘文静,裴寂,李渊,李世民,唐高祖,突厥

    刘文静(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出身彭城刘氏。刘文静英俊魁伟,才干突出。隋朝时期,授仪同三司、晋阳县令。面对天下大乱,联络裴寂与李世民,支持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奉命联络突厥。随军南下,击败虎牙郎将桑显和、河东通守屈突通。唐朝建立后,出任纳言

  • 刘文静:被李渊赐下免死金牌的开国功臣,最后为何被李渊亲手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文静,李渊,裴寂,李世民,突厥

    在隋朝末年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唐高祖李渊被调到山西做官之后,在当地结交了两个好友。后来,这两个朋友帮助李渊,齐心协力共谋大业,最后成功起兵,一路攻入长安,建立了唐朝。然而再之后,李渊做了皇帝,其中一个做了唐朝的初代宰相。但另外一个,却被那位宰相好友嫉妒,最后被诬陷致死,上演了一出好

  • 李渊杀刘文静,是因为刘文静掌握着让李渊感到不光彩的秘密(二)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渊,刘文静,裴寂,李世民

    二、李渊为什么要杀刘文静1.直接的原因,是刘文静不满好朋友裴寂官职高他半品,两人争权夺利,反目成仇。唉,都是权力惹的祸!2.明面的理由,是刘文静谋反!但谋反应该不是真正的原因,请继续看分析。(接上次)李渊令裴寂、萧瑀审究刘文静案。刘文静上表李渊:“当初太原起兵,臣得陛下重用,愧为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

  • 大唐开国第一冤案:刘文静之死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裴寂,李渊,丞相,冤案,隋朝,刘文静,李世民,李建成,隋炀帝,大唐开国

    刘文静被冤杀刘文静是李唐开国元勋,也是李渊的左膀右臂,从李渊起兵,到开创大唐王朝,刘文静立下了不世之功。在大业末年,时任晋阳县令的刘文静,就已经对时局有着很深的认识,在刘文静看来,隋朝必将被新君取代,在此时此刻,正是建功立业、争夺天下的最佳时机。为此,他同李世民、裴寂等人密谋,奉劝李渊早日起兵西进,

  • 刘文静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为何会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刘文静,裴寂,李渊,李世民,隋炀帝,李密

    刘文静是唐朝名相,也是晋阳起兵的重要角色,为促成李渊反隋立下巨大功劳。可以说没有刘文静的督促,李渊后来就不能建立大唐,成为皇帝。那为何李渊还要处死立有大功的刘文静呢一,效力隋朝刘文静是隋朝大臣刘韶之子,因刘韶为大隋战死沙场,所以他得以承袭父亲的官爵,获封仪同三司。刘文静长得身材高大,既有才干,又很有

  • 为唐朝的创建立下不世之功的刘文静,为啥会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臣史记标签:裴寂,李渊,李密,唐朝,隋朝,刘文静,李世民,隋炀帝

    李渊、李世民父子能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毅然拉起队伍,打出反隋大旗,并很快歼灭群雄,推翻隋的统治,建立唐朝,得力于一个人的帮助。刘文静,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这个人就刘文静。可是李渊在天下未稳的情况下,于武德二年(622年)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处死,制造了唐代开国

  • 皇帝赏赐免死铁券,李怀光为何收到就叛变?唐德宗:真的不是试探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皇帝,免死,唐朝,李怀光,唐德宗,节度使,郭子仪,五代十国

    丹书铁券最早出现在汉朝,是刘邦建立西汉后为笼络功臣首创的嘉奖方式,承诺获得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后代能够与国同休,永享荣华富贵。起初丹书铁券并不具备免死功能,直到南北朝时期才被赋予这一效用,在北魏孝文帝时期,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讨要铁券,用以护身的奇葩现象,而至隋唐时期,为功臣颁发铁券已成常例。按理说

  • 李怀光:一个救过皇帝的唐朝名将,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怀光,皇帝,唐德宗,郭子仪,马燧,节度使

    茹常!茹常!茹常硬是忍着没啃声,任由帐外的战友喊破喉咙,新名字已经公示半个多月,这帮家伙怎么还改不了口。战友横冲直撞闯进来,笑骂他的耳朵被驴毛塞了,随手端起茶壶咕咚灌完水,正要说事却被茹常打断了。闭嘴,快叫我李嘉庆!李嘉庆的本名叫茹常,籍贯是渤海郡的靺鞨族人,他从东北到河北再到宁夏,一路猛干升任朔方

  • 李怀光:救过皇帝的唐朝名将,在得到免死铁券后,为何选择叛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亭古巷标签:李怀光,皇帝,唐德宗,节度使,郭子仪,唐朝

    丹书铁券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皇帝给臣子最高的奖赏了,毕竟封妻荫子这种奖赏封的再多,那也只是锦上添花,而丹书铁券这种可以免死罪的东西,那就可谓是雪中送炭了。宋太祖赵匡胤曾经给周世宗柴荣的后代发过丹书铁券,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甚至给他的功臣们颁发了不少丹书铁券。而在唐朝有个将军,十分警惕,皇帝发给他丹书铁券之

  • 驸马薛万彻大婚一个月都不和公主洞房,李世民怒问原因后目瞪口呆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无双标签:薛万彻,李世民,李建成,李渊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把最疼爱的妹妹丹阳公主许配给了初唐三大名将之一的薛万彻(另两位是李勣、李道宗)。但喜提驸马的薛万彻竟然不识好歹,结婚几个月都不入洞房,碰都没碰公主一下。李世民听了大怒,立马把薛万彻召来问话,没想到薛万彻见到皇上后不但没有认错请罪,反而大吐苦水:不是我老薛不识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