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初冤杀刘文静的影响力,李渊都没料到

唐初冤杀刘文静的影响力,李渊都没料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解压捏捏 访问量:4079 更新时间:2024/1/4 19:17:30

唐初时期,天下形势极为复杂,江南半壁江山诸多实力割据,中原河北局势纷乱不堪,天下百姓久经战乱,离乱疲敝;虽然外部压力巨大,但随着一个人的冤死,以前因为对外压力大而形成一个薄弱平衡的唐朝内部局势,顷刻间土崩瓦解,继之而起的是矛盾凸显,几大势力斗争形势也变得颇为复杂,甚至达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唐初政治生态

这个不幸成为唐初政治生态大战的导火索的人,就是唐初宰相,开国功臣,配享太庙,中唐时期入凌烟阁的刘文静

刘文静,隋朝末年时担任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恰巧晋阳有一座皇帝行宫晋阳宫,隋文帝杨坚时期修建,隋炀帝杨广初年扩建,后来整修,成为当时帝国最好的行宫之一。恰巧那几年突厥不时犯边,有帝王之相的李渊击败突厥大军后,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恰巧另一位野心家裴寂任职晋阳宫副监,三人志同道合,相互交好;又恰巧当时天下大乱,巡幸江都的隋炀帝杨广远离中原政治中心长安洛阳,隋朝天下分崩离析,隋朝精锐大军大都在南方;又恰巧,李渊膝下二子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当时杰出人物,一眼就看出了长安和关中的空虚。

于是,在李世民、刘文静的鼓吹,与裴寂的暗中支持下,公元617年7月,在隋炀帝巡幸江都一年之后,李渊终于决定,率军三万誓师,以隋炀帝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民怨沸腾为名,正式起兵。

李渊和刘文静

创业起步阶段

,极具韬略的刘文静负责出谋划策和充当重任,先是盟好突厥,而后统帅大军前往潼关,抵御隋朝大将屈突通,承担当时最为艰巨和重要的任务。而刘文静最好的朋友兼最大的政敌,才华平平的裴寂则出钱出资,将晋阳宫中的九万斛粮草、五万段

杂彩

、四十万领甲胄充作军用,并献上了晋阳宫的数百美女。

所以,对于李渊来说,李唐公司的创办,自己是董事长,而裴寂相当于合伙人,而刘文静则是高级打工仔。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那必然是刘文静这样的人作用大,李渊自称大将军,以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而任命裴寂为长史,赐爵闻喜县公。这时两人地位就可以看出来了。

司马,掌管军政,刘文静具有很大的行政权力。

而裴寂,任职长史,主要职位相当于董事长秘书,直接行政权力并不大,但是赐爵闻喜县公,公爵,是一个很高的爵位,那时李渊只拥有晋阳,就给了裴寂一个县,相当于分配的股份。

晋阳宫

太原起兵

后来,创业拿下了一个大项目

,李渊攻取长安之后,任职大丞相。

刘文静改任大丞相府司马,加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之所以高官厚禄,是因为刘文静本事大,不仅盟好了突厥,此刻正在潼关和隋朝大将屈突通血战,此事事关唐朝社稷,所以给了刘文静一些干股。

而任命裴寂为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食邑三百户,并赐其田地千顷、甲第一所、织品四万段。裴寂不仅仅获得了应有的股份,而且更是得到了股东分红。

唐初天下形势

再后来,公司正式上市

,李渊接受杨侑禅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刘文静被任命为纳言,成为宰相。纳言者,古代侍中也,为门下省长官,位正三品,与尚书仆射、中书令同居宰相之职。

裴寂因功被拜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宰相,每日还获赐御膳,当时,唐高祖每有临朝,必请裴寂同坐,散朝之后也把他留在宫中,对他言听计从,只称"裴监",从不直呼其名,裴寂所享有的待遇,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裴寂因此成了群臣之首,刘文静次之。这就导致了刘文静不服气了,刘文静作为李渊太原举兵预谋阶段的核心人物之一;更是消灭王威和高君雅时刘文静起到关键作用;唐军进攻长安时,阻击屈突通,刘文静拼命苦战,差点战死在战场上;另外在李渊结好突厥的过程中,刘文静可是出了死力的。

而且刘文静所提的策略大都是正确的,比裴寂强很多,功劳也远大于裴寂,可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无论哪个阶段,刘文静都居于裴寂之下。任谁都会不服气,于是这就直接导致了刘文静对裴寂的不满,两个好朋友因为权力斗争而反目成仇。

裴寂剧照

浅水塬大战

而后,与其他公司商战

,刘文静正是在与裴寂反目之初,得到了机会与李世民交好。公元618年6月,西秦霸王薛举进犯泾州(今甘肃泾川),唐高祖任命李世民为元帅,让他率军征讨薛举,李世民以刘文静为元帅府长史。

而李世民此时内心也颇有不忿,自己在李唐创立阶段立下了汗马功劳,多次出征,最终只是一个尚书令加秦王。虽然李建成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可是相比自己的

亘世

才华和盖世之功,却有着很大的差距,而最后,李建成在李渊建国之后便被封为了太子,李渊一点都没有给李世民留机会。所以西征薛举,李世民意兴阑珊,不知是否是真的患有疟疾,反正将军中事务委托给刘文静与司马殷开山,最终第一次浅水塬大战唐军惨败,若非薛举突然病死,或许李唐难以在关中立足。

刘文静因此被削职除名,只得对皇帝李渊放弃了幻想,转而

投身李世民的秦王府

,两个失意之人一拍即合,颇有同是天涯人,惺惺相惜之感。

随即迎来了第二次浅水塬大战,不久再次随李世民征讨西秦。618年11月,李世民大破薛仁

,西秦平定,刘文静因功恢复爵位、封邑。武德二年(619年),刘文静随李世民镇守长春宫(在今陕西大荔),而后刘文静潜移默化就成了李世民手下的人。当然此时李唐的夺嫡之争还没有完全展开,但是苗头已经不言而明。

而刘文静内心的不满显然远远高于李世民,而且其是一个藏不住的人。在朝堂上经常和裴寂吵架,而且是为了吵架而吵架,“寂有所是,文静必非之”。大大咧咧的刘文静一次与兄弟刘文起饮宴,醉后口出怨言,拔佩刀砍斫厅柱,称定要斩杀裴寂。正巧此时家中几次发生妖祟之事,刘文起便召来巫师,在夜间披发衔刀,作法驱除妖孽。府藏刀兵,这是个似乎可以无限放大的罪名,这时,刘文静有个失宠的小妾将此事告诉其兄,让他向皇帝告变,诬称刘文静谋反。

虽然审讯的李纲、萧瑀都认为刘文静并非谋反,而且李世民也极力保全刘文静,但是李渊却听信裴寂之言,冤杀了刘文静,抄没其家,毫不留情面。

唐朝刑场

当然,此事,或许并非只是因为裴寂谗言致刘文静于死地的缘故,这里还有更深的一层政治因素,那就是李渊认定刘文静是李世民的人,李世民极力保全,这就成了李渊和李世民之间的一次政治博弈。

而李世民身后站着的是唐初的功臣集团,功臣集团战功赫赫,且大都集中在李世民帐下,显然已经功高盖主。

而李渊自己皇权集团这边,无非就是自己加上裴寂,还有另一个政治势力太子党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些人的功绩和能力明显与李世民所代表的功臣集团有着很大的差距。

而刘文静虽然是李世民的人,但他既不是李世民集团的心腹,而且又在政治上如此活跃,正好可以用来杀一儆百,杀了刘文静这样的大功臣,一可以削弱功臣集团的实力,二可以去掉这样一个不服安排的人,三正好可以震慑一下以李世民为核心的功臣集团,何乐而不为。

可是李渊没想到,这一棍子敲重了,刘文静本就冤枉,李渊明知其冤枉再冤杀,就有点过分了。

万古明君李世民

刘文静之死无异于给了李世民当头一棒!敲醒了迷蒙中的李世民。

无论你功劳多大,能力多强,作用多明显,只要你当不了权力最大的人,而且对权力最大的人的地位有了点点威胁,你就会被权力最大的人所杀,还毫无反抗能力。刘文静对裴寂是如此,李渊借用刘文静一颗人头震慑了秦王府的功臣集团。而李世民自己与李建成不也一样吗?一旦李建成当了皇帝,难免不会用自己的人头去震慑全天下的功臣集团。

李世民认识到了政治斗争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斗争!胜者获得一切,败者必死无疑。

所以,李世民要想有所成就,只有得到那至高的权力,为此要不择手段,为此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如果说刘文静死前,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处境看得还不够清楚,对于参与夺嫡还有犹豫和摇摆,而刘文静之死无疑相当于给李世民头上放了一把刀,如果不早做准备,到时候只能任人宰割,一下确定了李世民夺嫡的革命路线。

而李渊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刺激了李世民,自此之后秦王便开始了夺嫡的准备,而那些功臣更加紧密的团结在李世民帐下。在七年之后常规手段夺嫡变成不可能之后,亦然孤注一掷发动了震惊天下的玄武门之变,最后逼李渊自己下台,当了近九年被幽禁的太上皇。

标签: 刘文静李渊唐初裴寂李世民李建成

更多文章

  • 刘文静被李渊处死,并不知自己死因,只不断重复淮阴侯韩信的遗言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刘文静,李渊,裴寂,李世民,丞相,萧瑀,淮阴侯,韩信,唐朝,春秋战国

    李世民这次征战洛阳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长安和太原同时发生大件事了!先说长安的事——传说刘文静要谋反了。刘文静真的要谋反吗?他可是大唐帝国的元谋功臣、开国元勋啊。李渊登基之初,论太原首功,曾下诏书尚书令秦王,尚书左仆射裴寂及纳言刘文静,特恕二死。可以赦免两次死罪。享受着这种至上的待遇,刘文静还有什么

  • 武功县历史文化名人|大唐帝国开国谋臣、宰辅——刘文静

    历史解密编辑:好旺热点标签:刘文静,裴寂,李渊,李世民,唐高祖,突厥

    刘文静(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出身彭城刘氏。刘文静英俊魁伟,才干突出。隋朝时期,授仪同三司、晋阳县令。面对天下大乱,联络裴寂与李世民,支持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奉命联络突厥。随军南下,击败虎牙郎将桑显和、河东通守屈突通。唐朝建立后,出任纳言

  • 刘文静:被李渊赐下免死金牌的开国功臣,最后为何被李渊亲手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文静,李渊,裴寂,李世民,突厥

    在隋朝末年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唐高祖李渊被调到山西做官之后,在当地结交了两个好友。后来,这两个朋友帮助李渊,齐心协力共谋大业,最后成功起兵,一路攻入长安,建立了唐朝。然而再之后,李渊做了皇帝,其中一个做了唐朝的初代宰相。但另外一个,却被那位宰相好友嫉妒,最后被诬陷致死,上演了一出好

  • 李渊杀刘文静,是因为刘文静掌握着让李渊感到不光彩的秘密(二)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渊,刘文静,裴寂,李世民

    二、李渊为什么要杀刘文静1.直接的原因,是刘文静不满好朋友裴寂官职高他半品,两人争权夺利,反目成仇。唉,都是权力惹的祸!2.明面的理由,是刘文静谋反!但谋反应该不是真正的原因,请继续看分析。(接上次)李渊令裴寂、萧瑀审究刘文静案。刘文静上表李渊:“当初太原起兵,臣得陛下重用,愧为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

  • 大唐开国第一冤案:刘文静之死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裴寂,李渊,丞相,冤案,隋朝,刘文静,李世民,李建成,隋炀帝,大唐开国

    刘文静被冤杀刘文静是李唐开国元勋,也是李渊的左膀右臂,从李渊起兵,到开创大唐王朝,刘文静立下了不世之功。在大业末年,时任晋阳县令的刘文静,就已经对时局有着很深的认识,在刘文静看来,隋朝必将被新君取代,在此时此刻,正是建功立业、争夺天下的最佳时机。为此,他同李世民、裴寂等人密谋,奉劝李渊早日起兵西进,

  • 刘文静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为何会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刘文静,裴寂,李渊,李世民,隋炀帝,李密

    刘文静是唐朝名相,也是晋阳起兵的重要角色,为促成李渊反隋立下巨大功劳。可以说没有刘文静的督促,李渊后来就不能建立大唐,成为皇帝。那为何李渊还要处死立有大功的刘文静呢一,效力隋朝刘文静是隋朝大臣刘韶之子,因刘韶为大隋战死沙场,所以他得以承袭父亲的官爵,获封仪同三司。刘文静长得身材高大,既有才干,又很有

  • 为唐朝的创建立下不世之功的刘文静,为啥会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臣史记标签:裴寂,李渊,李密,唐朝,隋朝,刘文静,李世民,隋炀帝

    李渊、李世民父子能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毅然拉起队伍,打出反隋大旗,并很快歼灭群雄,推翻隋的统治,建立唐朝,得力于一个人的帮助。刘文静,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这个人就刘文静。可是李渊在天下未稳的情况下,于武德二年(622年)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处死,制造了唐代开国

  • 皇帝赏赐免死铁券,李怀光为何收到就叛变?唐德宗:真的不是试探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皇帝,免死,唐朝,李怀光,唐德宗,节度使,郭子仪,五代十国

    丹书铁券最早出现在汉朝,是刘邦建立西汉后为笼络功臣首创的嘉奖方式,承诺获得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后代能够与国同休,永享荣华富贵。起初丹书铁券并不具备免死功能,直到南北朝时期才被赋予这一效用,在北魏孝文帝时期,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讨要铁券,用以护身的奇葩现象,而至隋唐时期,为功臣颁发铁券已成常例。按理说

  • 李怀光:一个救过皇帝的唐朝名将,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怀光,皇帝,唐德宗,郭子仪,马燧,节度使

    茹常!茹常!茹常硬是忍着没啃声,任由帐外的战友喊破喉咙,新名字已经公示半个多月,这帮家伙怎么还改不了口。战友横冲直撞闯进来,笑骂他的耳朵被驴毛塞了,随手端起茶壶咕咚灌完水,正要说事却被茹常打断了。闭嘴,快叫我李嘉庆!李嘉庆的本名叫茹常,籍贯是渤海郡的靺鞨族人,他从东北到河北再到宁夏,一路猛干升任朔方

  • 李怀光:救过皇帝的唐朝名将,在得到免死铁券后,为何选择叛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亭古巷标签:李怀光,皇帝,唐德宗,节度使,郭子仪,唐朝

    丹书铁券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皇帝给臣子最高的奖赏了,毕竟封妻荫子这种奖赏封的再多,那也只是锦上添花,而丹书铁券这种可以免死罪的东西,那就可谓是雪中送炭了。宋太祖赵匡胤曾经给周世宗柴荣的后代发过丹书铁券,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甚至给他的功臣们颁发了不少丹书铁券。而在唐朝有个将军,十分警惕,皇帝发给他丹书铁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