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功县历史文化名人|大唐帝国开国谋臣、宰辅——刘文静

武功县历史文化名人|大唐帝国开国谋臣、宰辅——刘文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好旺热点 访问量:3583 更新时间:2024/1/27 11:16:51

刘文静(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出身彭城刘氏。刘文静英俊魁伟,才干突出。隋朝时期,授仪同三司、晋阳县令。面对天下大乱,联络裴寂与李世民,支持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奉命联络突厥。随军南下,击败虎牙郎将桑显和、河东通守屈突通。唐朝建立后,出任纳言,成为宰相。跟随李世民平定西秦薛仁杲,历任户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受封鲁国公。

秦王李世民像。资料图

武德二年(619年),刘文静与司空裴寂产生隔阂,酒后狂言,遭到小妾告发,以“谋反罪”处死。唐太宗贞观年间,恢复官爵,配享唐高祖庙庭。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怀大志,便与其结交。他对李渊次子李世民非常赞赏,常对裴寂道:“李世民绝非庸碌之辈。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帝、魏太祖一类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但裴寂对此并不认同。

刘文静画像。资料图

——坚定筹谋反隋大业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怀大志,便与其结交。他对李渊次子李世民非常赞赏,常对裴寂道:“李世民绝非庸碌之辈。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帝、魏太祖一类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但裴寂对此并不认同。

后来,刘文静后因与瓦岗李密有姻亲关系,被关进太原郡狱。李世民认为刘文静可以共谋大事,便去狱中探望,并向他询问对时局的看法。刘文静认为天下大乱,只有商汤、周武、汉高、光武之才方能平定。他道:“如今李密围攻洛阳,皇帝远在淮南,各地义军数以万计,跨州连郡、阻碍山泽。如能顺天应人,高举义旗,则天下不难平定。而今避乱的百姓都来到太原城中,一旦聚集起来,可得十万之众,令尊所领之兵也有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到时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帝业可成。”

此后,李世民部署宾客,暗中筹划起义,准备待机而起,但却担心李渊不同意。刘文静知道李渊与裴寂交好,便将裴寂介绍给李世民,三人一同谋划。这时,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被突厥击败,李渊也因此获罪。李世民便让刘文静与裴寂去劝说李渊:“如今天下大乱,您身处嫌疑之地,又立不赏之功,恐怕难以保全。如今部将兵败,您因罪被拘,事情确实急迫,应当拿出办法来。晋阳之地,兵强马壮,宫监之中,府库盈积,以此举事,可立大功。关中天府之地,代王年纪幼小,权贵豪强并起,不知所从。希望您发兵西向,以图大事。

秦王李世民。资料图

当时,李世民暗中结纳死士,并与刘文静等人约定起兵日期,恰遇李渊获释,此事遂中止。李世民又让刘文静伪造隋炀帝敕命,称要征发太原、西河等郡百姓去远征辽东。太原等地民心恐慌,都欲作乱。刘文静趁机对裴寂道:“您难道没听说过‘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吗?应劝说唐公即刻起义,怎能如此迟延。况且,你身为晋阳宫监,却让宫人侍奉唐公,你死也就罢了,为何要连累唐公呢?”裴寂大为恐惧,便常常督促李渊早日发兵。”

——高举大旗太原起兵

此时,马邑刘武周杀死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并勾结突厥,准备进犯太原。李世民命刘文静与长孙顺德等人以讨伐刘武周为名,各自召募士兵,又让刘文静与裴寂伪造敕命文书,调出宫监库物以为发兵之用。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对此产生疑忌之心,准备在晋祠大会时谋害李渊。李世民得到晋阳乡长刘世龙的告密,打算先发制人,便让刘文静与刘政会到留守府告发王威、高君雅谋反。

当日,李渊与王威、高君雅一同在府中议事,刘文静上前报告道:“有密状告发谋反之人。”李渊让王威取状观看。刘政会不肯,道:“告的就是副留守,只有唐公可以观看。”李渊装出惊讶的样子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事?”他看罢密状,对王威、高君雅道:“此人告发你们谋反,应该怎么办?”高君雅大骂道:“这是谋反的人要杀我!”刘文静命人绑缚王威、高君雅,囚于别室。李渊遂起兵反隋。

刘文静剧照。资料图

李渊起兵后,自称大将军,以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刘文静建议李渊改换旗帜,又请求连结突厥为援。李渊遂派刘文静出使突厥。刘文静游说始毕可汗道:“如今天下大乱,唐公为国家近戚,担心皇室毁灭,故此起兵。唐公希望与可汗兵马一同进入京师,到时百姓、土地归于唐公,财帛和金宝归于突厥。”始毕可汗当即命大将康鞘利率二千骑兵随刘文静南下,又献马一千匹。李渊盛赞刘文静,又让他率军前往潼关,抵御隋朝大将屈突通。

——佐命开创大唐王朝基业

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进位大丞相。刘文静改任大丞相府司马,加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十二月,刘文静在潼关与武牙郎将桑显和苦战,死伤数千人。他趁隋军稍怠之时,暗中派遣奇兵掩袭其后,终于大败桑显和。当时,屈突通尚有数万兵马,企图逃回东都(今河南洛阳),结果被刘文静派兵追上。最终,屈突通被俘,新安以西地区全部平定。

唐太宗李世民像。资料图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接受杨侑禅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刘文静被任命为纳言,成为宰相。他作为太原元谋功臣,还与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特权。当时朝廷初建,各种制度尚处于草创阶段。唐高祖命刘文静与朝中学识渊博之人修正《开皇律》,以此作为通法。六月,西秦霸王薛举进犯泾州(今甘肃泾川)。唐高祖任命李世民为元帅,让他率军征讨薛举。李世民以刘文静为元帅府长史。

同年七月,李世民因身患疟疾,将军中事务委托给刘文静与司马殷开山,并告诫道:“薛举孤军深入,粮草不足,难以持久,你们千万不要和他交战。等我病好了,再出兵不迟。”但刘文静却听从了殷开山的建议,出军交战,结果大败而回。刘文静逃回长安,被削职除名,不久再次随李世民征讨西秦。十一月,西秦平定。刘文静因功恢复爵位、封邑,并被拜为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

——酗酒喊冤被杀令人唏嘘

武德二年(619年),刘文静随李世民镇守长春宫(在今陕西大荔)。他自认为才能在裴寂之上,且又屡建军功,但地位却远不如裴寂,因而心中不平,常在议论朝政时与裴寂对立,凡是裴寂赞同的都要加以反对。二人之间从此矛盾颇深。

刘文静剧照。资料图

后来,刘文静与兄弟刘文起饮宴,醉后口出怨言,拔佩刀砍斫厅柱,称定要斩杀裴寂。恰巧家中几次发生妖祟之事,刘文起便召来巫师,在夜间披发衔刀,作法驱除妖孽。这时,刘文静有个失宠的小妾将此事告诉其兄,让他向皇帝告变,诬称刘文静谋反。唐高祖将刘文静交付属吏,命裴寂与萧瑀审讯。

裴寂剧照。影视剧图

刘文静面对审讯,直言道:“太原起兵时,我是司马,与长史裴寂地位相当。而今裴寂官居仆射,而我的官衔与赏赐却远不如他。我东征西讨,家属却无所庇护,确有不满之心。”李纲、萧瑀都认为刘文静并非谋反。李世民也极力保全刘文静,对唐高祖道:“刘文静在起兵之初,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京师平定时,二人地位和待遇却有了悬殊。他只是有不满情绪,并无谋反之心。”

刘文静含冤被杀。影视剧资料图

但裴寂却趁机进言道:“刘文静的才能、谋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阴险,忿不顾难,其丑言怪节已经显露。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若赦免刘文静,必贻后患。”唐高祖对刘文静本就有猜忌之心,又听信裴寂谗言,遂将刘文静、刘文起处斩,抄没其家产。刘文静临刑之时,抚膺长叹道:“高鸟尽,良弓藏。’此言不虚啊!”他时年五十二岁。

唐太宗李世民像。资料图

贞观三年(629年),已经继位为帝的李世民为刘文静平反,追复其官爵。(文献整理/梁纪委)

[责任编辑:haowang001]

标签: 刘文静裴寂李渊李世民唐高祖突厥

更多文章

  • 刘文静:被李渊赐下免死金牌的开国功臣,最后为何被李渊亲手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文静,李渊,裴寂,李世民,突厥

    在隋朝末年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唐高祖李渊被调到山西做官之后,在当地结交了两个好友。后来,这两个朋友帮助李渊,齐心协力共谋大业,最后成功起兵,一路攻入长安,建立了唐朝。然而再之后,李渊做了皇帝,其中一个做了唐朝的初代宰相。但另外一个,却被那位宰相好友嫉妒,最后被诬陷致死,上演了一出好

  • 李渊杀刘文静,是因为刘文静掌握着让李渊感到不光彩的秘密(二)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渊,刘文静,裴寂,李世民

    二、李渊为什么要杀刘文静1.直接的原因,是刘文静不满好朋友裴寂官职高他半品,两人争权夺利,反目成仇。唉,都是权力惹的祸!2.明面的理由,是刘文静谋反!但谋反应该不是真正的原因,请继续看分析。(接上次)李渊令裴寂、萧瑀审究刘文静案。刘文静上表李渊:“当初太原起兵,臣得陛下重用,愧为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

  • 大唐开国第一冤案:刘文静之死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裴寂,李渊,丞相,冤案,隋朝,刘文静,李世民,李建成,隋炀帝,大唐开国

    刘文静被冤杀刘文静是李唐开国元勋,也是李渊的左膀右臂,从李渊起兵,到开创大唐王朝,刘文静立下了不世之功。在大业末年,时任晋阳县令的刘文静,就已经对时局有着很深的认识,在刘文静看来,隋朝必将被新君取代,在此时此刻,正是建功立业、争夺天下的最佳时机。为此,他同李世民、裴寂等人密谋,奉劝李渊早日起兵西进,

  • 刘文静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为何会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刘文静,裴寂,李渊,李世民,隋炀帝,李密

    刘文静是唐朝名相,也是晋阳起兵的重要角色,为促成李渊反隋立下巨大功劳。可以说没有刘文静的督促,李渊后来就不能建立大唐,成为皇帝。那为何李渊还要处死立有大功的刘文静呢一,效力隋朝刘文静是隋朝大臣刘韶之子,因刘韶为大隋战死沙场,所以他得以承袭父亲的官爵,获封仪同三司。刘文静长得身材高大,既有才干,又很有

  • 为唐朝的创建立下不世之功的刘文静,为啥会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臣史记标签:裴寂,李渊,李密,唐朝,隋朝,刘文静,李世民,隋炀帝

    李渊、李世民父子能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毅然拉起队伍,打出反隋大旗,并很快歼灭群雄,推翻隋的统治,建立唐朝,得力于一个人的帮助。刘文静,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这个人就刘文静。可是李渊在天下未稳的情况下,于武德二年(622年)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处死,制造了唐代开国

  • 皇帝赏赐免死铁券,李怀光为何收到就叛变?唐德宗:真的不是试探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皇帝,免死,唐朝,李怀光,唐德宗,节度使,郭子仪,五代十国

    丹书铁券最早出现在汉朝,是刘邦建立西汉后为笼络功臣首创的嘉奖方式,承诺获得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后代能够与国同休,永享荣华富贵。起初丹书铁券并不具备免死功能,直到南北朝时期才被赋予这一效用,在北魏孝文帝时期,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讨要铁券,用以护身的奇葩现象,而至隋唐时期,为功臣颁发铁券已成常例。按理说

  • 李怀光:一个救过皇帝的唐朝名将,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怀光,皇帝,唐德宗,郭子仪,马燧,节度使

    茹常!茹常!茹常硬是忍着没啃声,任由帐外的战友喊破喉咙,新名字已经公示半个多月,这帮家伙怎么还改不了口。战友横冲直撞闯进来,笑骂他的耳朵被驴毛塞了,随手端起茶壶咕咚灌完水,正要说事却被茹常打断了。闭嘴,快叫我李嘉庆!李嘉庆的本名叫茹常,籍贯是渤海郡的靺鞨族人,他从东北到河北再到宁夏,一路猛干升任朔方

  • 李怀光:救过皇帝的唐朝名将,在得到免死铁券后,为何选择叛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亭古巷标签:李怀光,皇帝,唐德宗,节度使,郭子仪,唐朝

    丹书铁券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皇帝给臣子最高的奖赏了,毕竟封妻荫子这种奖赏封的再多,那也只是锦上添花,而丹书铁券这种可以免死罪的东西,那就可谓是雪中送炭了。宋太祖赵匡胤曾经给周世宗柴荣的后代发过丹书铁券,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甚至给他的功臣们颁发了不少丹书铁券。而在唐朝有个将军,十分警惕,皇帝发给他丹书铁券之

  • 驸马薛万彻大婚一个月都不和公主洞房,李世民怒问原因后目瞪口呆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无双标签:薛万彻,李世民,李建成,李渊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把最疼爱的妹妹丹阳公主许配给了初唐三大名将之一的薛万彻(另两位是李勣、李道宗)。但喜提驸马的薛万彻竟然不识好歹,结婚几个月都不入洞房,碰都没碰公主一下。李世民听了大怒,立马把薛万彻召来问话,没想到薛万彻见到皇上后不但没有认错请罪,反而大吐苦水:不是我老薛不识好歹,

  • 一代猛将薛万彻,为何最终陨落?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薛万彻,李世民,李建成,李渊,长孙无忌,李勣

    薛万彻是初唐时期著名的大将,唐太宗将其和江夏王李道宗、李勣相提并论。但是薛万彻没有得到善终。唐高宗时期,他因为牵涉了房遗爱的谋反案,被唐高宗李治下令处死,一代猛将就此结束一生。不过薛万彻的谋反,也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也都是雾里看花的事件,大概率也是因为政治斗争被冤枉处死的。那么薛万彻不仅位高权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