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年少时步入唐朝宫廷,伴随两代君王,一路披荆斩棘,走上了权利最高峰。在谋求无上权柄的这一路,武则天招纳了很多追随者,但反对者更多,武则天对待绊脚石都采用了最粗暴有效的方式,一脚踢开,在武则天上位乃至执政期间,因为反对武周的被满门抄斩、遭受酷刑、流放的大臣不计其数,一将功成万骨枯,女皇的帝王路上也埋葬了无数忠于李唐的傲骨。
裴炎也是武则天众多绊脚石之一,毫不意外的也被武则天满门抄斩,不过这裴炎的经历还是有些特别,因为他曾与武则天同气连枝,后来却走上了反武的道路,还积极筹划政变以图恢复李唐统治。裴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选择追随武则天,后又选择背叛,最后又因何丧命,被满门抄斩呢?裴炎少年好学,明经及第,后来被唐高宗予以重用,授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官至宰相,受皇命辅佐太子李显。
唐高宗临终前命裴炎为辅政大臣,唐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裴炎一直秉承着唐高宗的遗嘱,尽心尽力的辅佐李显,以报唐高宗的知遇之恩,这一点上裴炎算是李唐的忠臣。可是忠臣也怕遇不到明主,悲哀的是李显的所作所为似乎并没明君之象,上位之后任人唯亲,想要授予自己的岳父高官,裴炎出言反对,李显不服管教干脆扬言道“将江山赠与岳父都没什么”,这并不像一位正经皇帝会说出来的话,裴炎听到这话心里恍惚了,就讲此事说给了武则天说。武则天自然不会放纵他,便将唐中宗罢黜,废为庐陵王。
之后武则天将小儿子李旦扶上了皇位,是为唐睿宗,不过朝政大权依旧掌握在武则天一脉手中,唐睿宗就是武则天手中的提线木偶。眼看武则天大肆提拔武家子侄,朝中的机要部门都有武家的势力,武氏这外戚势力几乎要动摇李唐江山,这种形势比当年的李显危害更大,裴炎不免心生忧虑,便上书直谏,劝阻武则天不可与当年的吕后一样,然而这一劝阻却惹得武则天不开心,之后还大肆诛杀李氏宗亲。
劝谏武则天听不进去,裴炎又没有废掉武则天的实力,也不愿意看着李唐基业被这个女人毁了,所以他找机会用武力逼武则天还政唐睿宗,可是结果并没有如他所愿,他计划威逼武则天还政权的那天偏逢雨天,武则天取消出行,裴炎的计划落空。从此之后,武则天与裴炎的君臣关系也不如从前。
从此以后裴炎向反武的道路上靠拢,打击武家势力,恢复李家统治的这件事一直在裴炎的心里,一直到光宅元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裴炎抓住这一机会,向武则天进谏,中心思想还是想让武则天还政于唐睿宗李旦,从而让那些蠢蠢欲动的臣子打消谋反的念头。然而武则天并未所动,却对裴炎起了杀心,将裴炎以怀有异心的罪名打入牢狱。
至于裴炎之死,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裴炎寄给徐敬业的密信被中途拦了下来,信到了武则天的手上,信中写有“青鹅“二字,虽然这两个字看起来没什么,但是拆开来看便是“十二月我自与”,可理解为十二月的时候,裴炎要当徐敬业在皇城中的内应,一起谋反,裴炎就这样被扣上了谋反的帽子,被武则天斩杀于洛阳都亭驿。没收家产,满门抄斩,裴炎的家产倒是没有多少,只是连累了家人和那些替他求情的朋友们都丢了性命。唐睿宗亲政之后才恢复了裴炎的名誉,称他“名迹崇高、功效名著”赐他谥号为“忠”字,唐睿宗的高度评价,也算对裴炎的赤子之心的些许安慰了吧。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旧唐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