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本是高宗李治中宗李哲的一个顾命大臣,至于为什么会和武则天冲突,只因为他们最终的目的不统一。武则天与裴炎的第一次摩擦就发生在,李敬业造反的时候。当时朝廷的核心人物就三个人,武则天,李旦,裴炎。武则天最有权力,不过毕竟是太后临朝,没有战争经验。李旦是个傀儡,而裴炎是顾命大臣,有几十年的行政经验,在这件事上理应发挥重要作用。武则天本来也是这么想的,对裴炎寄予厚望。可没想到,开战以后,裴炎的工作节奏反而变慢了,跟没这回事一样。武则天只好主动来向他虚席就教了。这天上朝,武则天问裴炎现在扬州闹得凶,我们该怎么讨伐呀?裴炎半天不说话,最后冒出来一句,臣以为用不着讨伐,接着又说,李敬业作乱之所以有人响应,无非是因为皇帝年长,而太后却迟迟不肯让皇帝亲政,只要太后还政皇帝,叛军必然不战自溃。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鸦雀无声,大家都震惊了。武则天也万万没有想到,裴炎会在这时候逼宫。裴炎可一向是她的得力助手啊,扳倒太子李贤,废黜皇帝李哲,帮助武则天巩固权力。可是帮了不少忙啊,而武则天也没有亏待裴炎,为何偏偏这时候逼她还政。
当大家都在惊恐之时,朝堂上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炎受顾托,大权在己,若无异图,何故请太后归政?这话正是监察御史崔詧(cha)说的。这话刚好替武则天解了围,武则天也反应过来了,马上说到:裴炎谋反,把他给我抓起来。于是一代权臣锒铛入狱。裴炎是否真的谋反,历史上有不懂的看法,我们先不管裴炎谋反是真是假,先看看武则天是如何利用这次机会扳倒裴炎,在对群臣进行敲山震虎的。裴炎谋反但证据不足,武则天自己也知道,并且还有很多大臣替裴炎求情,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尽管如此,武则天还是以谋反罪杀了裴炎。家人全部流放,但抄家的结果很意外,堂堂宰相竟然一贫如洗。想必这也是很多人愿意力保裴炎的原因。
为什么武则天在证据不足,还有大臣力保的情况下,还要杀掉裴炎。就是开始说的,他俩的最终目标发生了冲突。裴炎的目标是当一个权臣,他帮助武则天废掉李哲,拥护李旦上位,就是想借拥立之功独揽大权。而这个理想中并没有武则天的位置。可武则天是要当皇帝的呀,目标从来就很坚定。所以两个人就出现了分歧,而且是不可调和的。对于这一点两人都看得非常清楚,而裴炎的骨子里从来没认为女人能当皇帝,更不会让自己在女皇帝的手下工作。解决掉裴炎还不算完,因为裴炎是顾命大臣,在朝廷中支持他的人还非常多,所以解决掉裴炎,下来就是这帮支持者了。有裴炎的副手,凤阁侍郎胡元范,还有裴炎的搭档,侍中刘景先,还有另一名宰相郭侍举等,一帮老臣全部被贬出朝廷。文官搞定了,下来就该是武将了,首先就是镇守北方的秦天大柱程务挺。这人原来是统领一支羽林军的,他一步一步成长为今天的边疆大吏,都离不开裴炎的支持。所以裴炎下狱,他也向武则天求过情。现在一政一军两人都有二心,作为统治者武则天又怎能不除掉他们呢。
做完这些事之后,武则天又向群臣训话:我跟着高宗二十多年,殚精竭虑,为天下操心,包括你们的富贵都是我给你们的,而现在恰恰是你们要来造我的反,你们对我怎么会如此负心呢?这一番话一说,加上对裴炎以及牵连的人的处理。朝堂上再也没有敢反抗武则天的大臣,武则天离登基只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