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禹锡骂人最狠的一首诗,无一脏字,却看得人酣畅淋漓,太解气了

刘禹锡骂人最狠的一首诗,无一脏字,却看得人酣畅淋漓,太解气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诗词世界 访问量:3811 更新时间:2024/1/23 23:41:00

‍‍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

说起“骂人”,古往今来骂得最有水平的,还得是文人。

钱钟书就不用说了,有“民国第一毒舌”的名号。

一部《围城》,骂得是千回百转,看得人忍俊不禁,偏又好有道理,无力反驳。

如最经典的这句:“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啊有没有。

杜甫骂起人来,也是毫不含糊。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是嘲讽守旧文人,为初唐四杰正名。

你们这些人啊,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就微不足道,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终将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看看人家杜甫这功力,没有一个脏字,却把对方骂得狗血喷头,无言以对。

就一个字:绝!

今天诗词君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另一个毒舌大师、骂人小能手——刘禹锡同学。

骂人也是有派别的。

钱钟书姑且算作优雅派——伤人于无形。

杜甫就看作直白派好了——干脆利落,一击毙命。

至于刘禹锡,那妥妥的是“花式阴阳怪气”派。

此派的武功秘籍就8个字:指桑骂槐,踩一捧一。

不信来看看人家刘禹锡的出战记录:

round 1 (第一回合)

刘禹锡被贬到和州当刺史,知县见他落魄了,就屡次三番地刁难。

刘禹锡被迫搬了三次家,面积越来越小。

到最后,一间房子竟然只容得下一床、一桌、一椅。

知县洋洋得意,可刘禹锡也不是吃素的,大笔一挥,千古名篇《陋室铭》横空出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啥意思?

山不在高,有仙人居住就有了名气。

水不在深,有蛟龙潜藏就有了灵气。

别看这屋子简陋,但我品德高尚呀。这屋子住了我,可就蓬荜生辉了。

言外之意:

知县你除了住的房子比我大点,还有什么可炫耀的呢?

我可就不同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比得了吗?

知县气得鼻子都歪了。

瞧瞧人家这踩一捧一,伤人于无形,还顺带夸了自己一波,不得不说一句:高!实在是高!

第一轮,刘禹锡完胜。

round 2 (第二回合)

元和十年 (815),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召回京。

这年暮春,他们相约到城外玄都观踏青。

一路上,到处有游人在议论玄都观内的千树桃花。

刘禹锡记得十年前自己离京时明明并无桃树的,物是人非呀。

郁闷的刘禹锡大笔一挥,又一首怼人佳作《玄都观桃花》新鲜出炉。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长安道上行人车马不绝,扬起灰尘扑面而来,人人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赏花回来。

君可知,这观中千树桃花,都是在刘郎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呀。

啥意思?

把“桃花”换个词你就明白了,朝堂新贵。

这艳丽招摇的千树桃花,岂不正是朝堂上那些趋炎附势、红极一时新贵的写照。

哼,他们这些人看似了不起,也不过都是在我刘禹锡被排挤出京后,才被提拔起来的罢了。

言外之意:

要是我刘禹锡还在京都朝堂,哪里能容得下你们这些人在此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不得不说,这一波“指桑骂槐”,很见功力。

这首诗一出,就在长安城流传开来,那些被嘲讽的人气得咬牙切齿,刘禹锡大出了一番风头。

然后,额,他板凳还没坐热呢,就又被贬了。

这第二回合,大家说他是胜了呢,还是胜了呢,还是胜了呢?

round 3 (第三回合)

这第三回合就更厉害了,深得“阴阳怪气”派精髓不说,还直接贡献了一个成语。

话说刘禹锡这回在苏州做刺史,应邀去参加一个宴会。

宴会的主人,大家肯定不陌生,叫李绅

没错,就是那个写下《悯农二首》的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印在小学课本上,贴在学校食堂里,还经常活跃在父母口中,说一句脍炙人口当不为过。

然而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就是这个口口声声怜悯农民、劝人珍惜粮食的诗人,自己的生活却无比奢侈 。

那天刘禹锡来参加宴会,他只见:

大厅内装饰得奢侈华丽,各式佳肴美酒,数不胜数。

年轻漂亮的歌姬,梳着高高的发髻,满面春风地唱着 《杜秋娘》的曲子。

主客们都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对这样奢华的场面见怪不怪。

只有刘禹锡这个住过陋室的人,大惊失色起来。

这满目豪奢,情不自禁就让人想起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还能忍?

只见我们的刘禹锡同学,眉头一皱,手起“笔”落,刷刷刷,一首集“阴阳怪气”派武功精髓的《赠李司空妓》横空出世: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全诗大意如下:

宴会上那梳着高高发髻、妆容精致的歌女,满面春风地唱了一曲《杜韦娘》。

这奢华的场面想必你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可我这个苏州刺史却是肝肠寸断、于心不忍的很呐。

李司空,自然就是李绅了。妓,指的当是宴会上的歌女。

明明大家都看得出来,这首诗分明是刘禹锡写给李绅的。

但标题偏偏说,是写给李绅的歌女的。

从此处,又能看出刘禹锡暗戳戳的小心机了。

这叫什么?

这就叫“指桑骂槐”“含沙射影”“拐弯抹角”“旁敲侧击”。

所有人都知道我刘禹锡骂的就是你李绅,奢侈豪华,不顾民生,但你李绅就是拿不出证据,就是拿我刘禹锡没辙。

写到这儿,那个成语想必大家也猜到了,正是:司空见惯 。

司空,是古代官职名。

原指对官场的奢华风气、宴会排场,已经见怪不怪了,却不理会老百姓的艰苦生活,含贬义。

如今则通指,对某些事见得多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它的近义词有:不足为奇、习以为常。

李绅,这位一度位极人臣,诗作被14亿中国人传颂的中唐文人,最后的结局据说很不好。

他剥削钱财、贪图享乐,晚年更因为“吴湘案”,随意处决朝廷命官,有“酷吏”的称号。

李绅自己倒是逃过一劫,病逝于扬州,活到了75岁。

他的后代就可怜了,不能再做官,“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

所以,这第三回合,刘禹锡毫无疑问,是妥妥的大赢家。

经过这三轮紧张激烈而热血的PK,想必大家对刘禹锡此派的功法秘籍,都了然于心了吧。

希望大家多多研读,才不负刘禹锡同学的现身说法。

最后小编要提醒大家一句哦:

咱们可都是懂礼貌、知礼节的文明人,不随便骂人,要骂就骂真正该骂的人。

骂世间一切不公、不平、不正之事,这才是无上真义、不二法门。

你知道吗?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诗词世界出品、魏无忌主创图书《满堂花醉三千客》《笑死了!刷了1400年的大唐诗人朋友圈》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转载本文详见本号菜单联系方式。文中图片来自版权网站,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刘禹锡杜甫柳宗元诗词杜韦娘李绅

更多文章

  • 千古文章,万世流芳:刘禹锡的诗歌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潮汕小桀标签:散文,辞赋,诗人,唐朝,刘禹锡,文学家,诗歌艺术,千古名句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唐朝中期的重要文学家和官员,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唐朝政府中担任了多个职务,包括主持翰林院、翰林学士和参知政事等。刘禹锡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不可忽视。他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歌。他的诗歌风格自由自在,善于用意象和象征手法表

  • 刘禹锡对元稹的赞美诗|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元稹,刘禹锡,诗词,诗人

    诗词赏析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回赠了壁州产的马鞭,刘禹锡接到元稹的酬赠后,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名为咏鞭,实则咏人,壁州竹鞭虽然名贵,但赠鞭者如果不是像元稹这样品格高尚的人,恐怕诗人也不会如此看重。诗中不仅称誉了对方的品格,也表明了自己的节操,刘禹锡把鞭与人自然和谐地

  • 白居易年老伤感了,刘禹锡送给他一首诗,结尾两句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名篇,唐朝,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千古名句

    人生难得一知己,唐朝诗坛的那些诗人们,有很多都是要好的知己,我们今天要说的白居易和刘禹锡就是如此。虽然刘白二人是同一年出生,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开始的却很晚。各种史料记载,刘禹锡和白居易第一次见面是在唐敬宗宝历二年的扬州,这一年他们54岁,都已过天命之年,在人均寿命不长的年代,这个年纪可以说是人一生的晚

  • 刘禹锡遭贬后被小人刁难,愤而写下千古名篇,短短81字,尽显豁达乐观!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天地标签:苏轼,诗词,孔子,诗人,唐朝,刘禹锡,陋室铭,千古名句

    “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静几是安居。”这句话说的就是刘禹锡了。公元824年,刘禹锡被贬和州,和州县令故意刁难他,最开始故意给他安排三间小屋,没想到刘禹锡欣然接受,还自得其乐。县令气极,便又把刘禹锡的住处迁到另一处一间半的小屋,刘禹锡仍然喜欢,还写下对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县令不甘心,

  • 刘禹锡最经典的一组诗,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秋词,唐诗,宋词,诗人,诗情,唐朝,刘禹锡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组诗,是同一个主体,内容虽不同但互相有所关联的多首诗所组成。组诗中的每一首诗都是独立而完整的,但当他们组合在一起时,其内在的感情联系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时空让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得到更为透彻的表达。古代诗人大多都有其经典的组诗代表作。譬如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杜甫的

  • 《千家诗》30《玄都观桃花》刘禹锡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刘禹锡,玄都观桃花,柳宗元,千家诗,全唐诗,长安

    玄都观桃花【唐】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译文】长安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里栽种着许多株桃树,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注释】⑴元和:唐宪宗年号,公元806~820年。十年:《全唐诗》作

  • 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两首七律,旷达超脱,是千帆历尽后的豁然开朗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千帆,七律,元稹,唱和,唐朝,白居易,刘禹锡,艺术家

    拨开历史的云烟,走进诗词里的故事人生,欢迎关注玲子。前言:“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武宗昌二年,71岁的刘禹锡病逝于洛阳,白居易悲痛不已,写下《哭刘尚书梦得》二首,在诗中这样描述彼此真挚不渝的友情。如果说元稹是白居易年轻时的挚交,那么刘禹锡则是他老年时的知己,二人志趣相投,同退同隐,惺惺

  • 最美诗词 |《望洞庭》刘禹锡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秋月,明月,诗人,唐朝,刘禹锡,望洞庭,艺术家,最美诗词,原创诗词

    望洞庭刘禹锡 〔唐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译文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

  • 没到过南京,刘禹锡却为它写下5首诗。两首超经典,白居易都点赞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江南,台城,唐朝,诗人,刘禹锡,白居易,乌衣巷,陈后主,金陵五题,千古名句

    提到关于南京的古诗词,多少人第一反应就是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乌衣巷,成了南京的著名地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是咏史的经典。然而,你知道吗?《乌衣巷》其实是一组诗中的一首,而作者刘禹锡也从未去过南京。故事还要从公元826年说起。这一年,是唐敬宗宝历二年,55岁的刘禹锡奉调回洛阳

  • 刘禹锡“抄”了白居易四句诗,却被奉为神品,对比一读果然不凡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柳枝词,刘禹锡,白居易,诗词,化用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化用是古代诗词常用的手法,或将前人的诗句文句稍加改动,或将前人诗意提炼,用之于己诗,以贴合己诗的意境。有的化用稀疏平常,而有的诗人却能青出于蓝,甚至化腐朽为神奇。最为经典的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成天一色”便是化用自南北朝诗句“落花与芝盖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