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贺知章罕见书法,拉开了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

贺知章罕见书法,拉开了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小教程 访问量:4800 更新时间:2024/1/16 6:46:2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每到万物复苏的春季,就少不了吟咏贺知章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咏柳》。

说到贺知章就不得不赞叹他的好运,其出身名门,家境殷实,自小聪慧过人,学习刻苦,十多岁便可写诗赋文,三十多岁就中进士科状元,成为了浙江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金科状元。要知道在当时,唐朝进士录取人数极少,极难考中,素有“五十少进士”之说,像贺知章这样的人才,绝对凤毛麟角。

其一生平坦顺利,没有经历大风大浪,几乎是一路扶摇直上。且不说他在诗坛和书画艺术史上的巨大影响,单是他混迹朝廷五十余年,还能全身而退、载誉而归,就足以羡煞旁人。

在世人眼中,贺知章是大唐最好命的一位诗人,虽自称“狂客”,但他张弛有度,从不得罪权贵;虽身居高位,却谨言慎行,人们都说“伴君如伴虎”,可贺知章为官几十载,竟无半点差池。他两次遇到赏识提携他的伯乐,凭借风趣幽默的高情商,在官场上游刃有余。最为更重要的是,在那个年代活到60岁就已经算寿星,可贺知章高寿八十六,放眼整个唐朝恐怕没有几个诗人能与其媲美。

贺知章才华横溢,以诗文知名,兼善书法。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因爱喝酒,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书法善草隶,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

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用笔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

贺知章《孝经》草书,纵26.0厘米,横265.1厘米,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本卷以草书写“孝经”,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一千余字,无署款。据卷末小楷款识“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推测为贺知章的作品, 北宋《宣和书谱》中亦著录有贺知章所书《孝经》。

《孝经》通篇略取隶意,融入章草,气息高古,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

其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贺知章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历来为文人学者所称誉。

《孝经》与其他字帖的最大不同体现在其用笔速度和运笔技法。用笔速度是构成书法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孙过庭《书谱》中曾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笔法的复杂性。

因此,人们在讨论书法时,谈论得最多的就是笔法。而艺术实践告诉我们,速度贯穿于整个笔力的运动过程,并发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其它各种形式因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线条的智慧,在于驾驭毛笔的能力,在于体现出线条的力度与感情内涵。而形成线条之美的根本要素在于笔法,即运笔的技法。

运笔技法的最佳境地是能触变成态,写出提按顿挫、方圆转折、粗细长 短、正斜曲直、轻重疾徐、纵横刚柔、飞转流动、起伏跳宕等线条,使空间线条美中具有运动的时间性,表现出万物的姿致意态和生命的节奏。

《孝经》中书法中线条的顿挫、跌宕、转折、收放、趋向、走势、刚柔、曲直、轻重、疾徐等诸因素的对比协调、相引相距、相辅相成。

此书法中锋行笔,圆浑苍润,尤其是勾挑之笔,顿如山安之后,趯然而起。

从结体上看,非常开阔,字形摇曳摆动,机趣横生。

将点画的厚重、结体的宽博、章法的倾侧综合起来,烂漫奔放与稚拙自然交相辉映,气象旷达而排奡,点曳自信与布白开合妙合无间,内力腾跃而雄逸,产生了非常强烈的独特风格。

不得不说,贺知章已经将草书的用笔速度和运笔技法发挥到了极致!

施宿《嘉泰会稽志》曰:“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

吕总《续书评》曰:“纵笔如飞,奔而不竭。”

《孝经卷》十七世纪后半期传入日本,明治年间由近卫家进献于皇室。2006年3月13日至2006年4月26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中日书法珍品展”时该作品才首次回到祖国展出。

据记载御府藏贺知章《草书十二幅》,惜已佚失。绍兴东南宛委山南的飞来石上,曾有贺知章所书摩崖石刻十二行,原刻在南宋嘉泰年间漫灭,所以这幅《孝经卷》为贺知章的唯一传世真迹。

余下部分欣赏

贺知章的一生懂分寸,不拘小节。他喜好交友,上自公卿、下自百姓,只要过眼缘就可结交。他爱诗文书画,却不刻意强求,随心所欲。他提携后进,善识人才,与李白、王昌龄、严挺之、李邕颜真卿的父亲颜惟贞等人都是至交。

这样的贺知章,又有谁能不爱呢?

跟着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知识!

标签: 贺知章书法草书李白孝经颜平原

更多文章

  • 贺知章狂草难得一见!洋洋洒洒,如大江奔涌,一泻千里,洒脱不羁

    历史解密编辑:康康说影视标签:贺知章,狂草,草书,李白,章草,艺术家,唐朝,书法作品

    您还记得《回乡偶遇》吗?其一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也就是从这首诗开始,我们认识了大诗人贺知章,状元出身的贺知章,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而从他诗歌中,我们也恩能够给读到他的洒脱不羁,还有有"清谈风流

  • 贺知章唯一传世真迹,点画之间暗藏玄机,时隔400年终回祖国!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贺知章,草书,传世,书法,王献之,孝经

    2006年3月,我国和日本在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一场“中日书法珍品展”。面对这场展会,两国可以说都倾其所有。王羲之的《丧乱贴》,米芾的《苦荀帖》,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包括苏东坡的《李白仙诗卷》等众多书法至宝皆现身展会。其中有一卷作品时隔四百年,终于首次重回祖国:贺知章唯一传世的草书真迹《孝经》

  • 为什么说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何老,便是李白的好友贺知章?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李白,咏柳,唐朝,诗人,贺知章,千古名句,长安十二时辰

    最近在视频网站上播出的大火的一部古装悬疑剧引起了众多关注,该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目前,该剧在视频网站还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这部剧热播也许是在意料之内,因为无论是从演员上还是剧情上

  • 贺知章:潇洒豁达童心不泯的诗意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贺知章,李白,杜甫,张九龄,回乡偶书,咏柳

    贺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贺知章在唐诗中的地位有点小奇怪,他并不算一流诗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强,但是,不管你是一流还是二流诗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诗坛上,总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称为“谪仙”的李白,不仅是贺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这“谪仙”之号也还是他给起的呢。 贺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诗人中最高寿之人了,

  • 贺知章唯一传世书法,竟被日本皇室珍藏,笔法颇有浪漫主义色彩!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贺知章,草书,孝经,传世,书法,杜甫

    贺知章好酒,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纸尽方休,咸有可观。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说的就是他;可世人只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却不知贺知章还是位书法大家,用笔酣畅,一气呵成,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贺知章的遗墨甚少,直至2006年3月13日,在上海举办一场“中日书法珍品展”

  • 贺知章鲜为人知的一首《采莲曲》,全诗清丽优雅,道尽了故乡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李白,七绝,惜春,唐朝,贺知章,采莲曲,唐玄宗,艺术家

    在古代诗人中,要说狂,首先想到的一定就是李白,或许是李白的名声太过于响亮,竟以至于贺知章的狂却时常被人们忘却。要知道李白曾有诗云: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他自称四明狂客。贺知章是一位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而且不同于其他文人的落魄,他一路青云直上顺风顺水的做到了三品大员,而且活到了86岁的高龄,实属

  • 戏说贺知章:人格健全的人,一生能有多顺利

    历史解密编辑:傅彭彭动物谈标签:李白,玄宗,宰相,诗人,唐朝,贺知章,千古名句

    对于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我们熟知的诗人来说,他们一生中所做的诗歌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每当我们学习朗读他们的诗歌时,总会在诗里行间体会到一种心酸痛苦之处,不由得引发人们的思索讨论。在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时期,也见证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唐帝国是如果逐渐倒下的。今天我们要说的也是

  • 10大经典咏物诗排行榜,贺知章《咏柳》排在第二位,哪首诗超过它排在榜首?

    历史解密编辑:兰兰说事标签:贺知章,咏柳,刘禹锡,咏物诗,此诗

    诗人多喜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自古至今咏物诗汗牛充栋,佳作数不胜数。所有“物”中,诗人最爱吟诵的恐怕就是“梅”了,例如王安石这首《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形象、生动、耽美,除了梅以外,竹、菊、马、荷、牡丹、蝉、风、松等也深受诗人们的偏爱,咏诵之诗篇层出不穷。咏物诗如此之

  • 如果咏柳诗有段位的话,那么贺知章的这一首,一定是王者

    历史解密编辑:小话诗词标签:诗人,唐朝,贺知章,李商隐,宋之问,咏物诗,咏柳诗,千古名句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百花园中,各种题材的诗歌百花争艳,竞相绽放,咏物诗就是其中一种。咏物诗自成一派,并以其摇曳生姿、馥郁芬芳的形色味吸引着世人的足迹和目光。咏物诗,看似是写物,实际上往往寄托诗人的情怀与思想。也可以说是诗人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人通过寄寓在所咏之物中的主观认识来体现人文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 唐代大诗人贺知章七首代表作,一花引来万花开

    历史解密编辑:中华诗文学习标签:诗人,咏柳,唐诗,晓发,唐代,唐朝,贺知章,艺术家,回乡偶书,千古名句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贺知章作为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作对唐诗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