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长卿最经典的一首诗,意境悠远,在这个冬天令人爱不释手

刘长卿最经典的一首诗,意境悠远,在这个冬天令人爱不释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风文史 访问量:737 更新时间:2024/1/25 1:07:40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关注长风

一年将尽,寒冬腊月。

冬天,心底最温暖的一件事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在那万家灯火里,其中有一盏灯是属于你。

即使风雪再大、天再,只要有这一盏灯,那就有温粥,有暖火,有在你脚下窜来窜去亲热的大黄,还有那最可亲最可爱的家人。

无论你在外面多累多苦多晚,只要你回到那盏灯火下,它就能让你放松身心,赶走疲惫。因为那是家,有家就会很温暖。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读一首写冬天很美很温暖的诗,也是一首关于回家的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这首诗写太好了,很多朋友也都听过,都知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

刘长卿是中唐诗人,字房,其生平在新旧《唐书》的传记中均无记载,只在《新唐书艺文志》中有点滴记述,他是安徽宣城人,

刘长卿在天宝年间得中进士,但很快发生了安史之乱,为了躲避战火,他到江南了。在江南先后担任长洲县尉、海盐县令,但因自己性格刚烈,为人正直,所以屡遭小人陷害被贬谪。

第一次是被贬南巴(今广东电白),第二次是在唐代宗大历年间,他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被贬为睦州司马,最后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他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作品就是上面《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也是他第二次被贬途中所写。

诗题八个字就非有画面感,有山有雪,有人物,又有动作,很有意境。

全诗更是叙事藏于写景,写景如同绘画,抒情寄于画中,意境如在画外,给人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不长,却用很简洁的笔墨,为我们描摹了一个很宏大的天地中苍茫风雪茫茫的壮美景色,刻画出一幅传神的风雪夜归图。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刘长卿笔下的世界,去领略他一句一景的诗歌之美。

“日暮苍山远”,作者先给了我们一个宏大的远景,描绘出了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把环境交代得清清楚楚的同时又很有意境。

天色越来越暗,苍山茫茫,这路感觉没有尽头,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在行走的旅人显得那么孤单,那么艰难,又是那么疲惫。

这种经历我们都有过,置身于这种人生地不熟环境下,我只想快点到目的地,如果天黑来不及到家的话,也要赶快找个地方落脚。

五个字,虽没具体写人,但行人旅途的孤寂,劳顿急于投宿的心情跃然纸上。

这里也很自然地引出第二句“天寒白屋贫”。

风雪日暮,目的地肯定是到不了,但幸运的是看到了一所山野之间的小房子,诗人管不住脚步往房子里赶,越走越近,仔细看看这小屋显得多么低矮简陋,说家徒四壁也不为过,再加上又是大雪纷飞,就更显出这户人家的贫困了。

天寒、白屋、贫,这些诗人看到的景物,更是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

前两句写日暮时在山路上行走,和投宿山家时所感所见,虽然只有十个字,却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描写得惟妙惟肖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接下来两句就是写在主人家住下入夜后发生的事。

诗歌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于能以少量的文字表达丰富的信息,所以要怎么写来表达最多的信息就非常考验作者水平,字数更少五绝更要如此。

刘长卿这里就非常有经验,在他在进门到睡觉之前,这段时间应该是有一些所见所闻的,比如是什么人来开的门?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家庭成员情况又是怎么样?

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这段时间里发生的情节刘长卿一概略过不写,他直接跳到写睡下后在万籁俱寂中突然听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

刚刚歇下,风雪大作的屋外突然传来声声犬吠,还有柴门开关声等一番动静,是这家的主人踏着风雪归来了。

这里他描写非常的出人意料也很符合实际,因为人也已经进房睡下了,所以就不可能再和前面一样写所见,只能是写所闻了,这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用耳朵来感知外界的奇妙世界。

尽管我们没有看到未曾目睹,但我们可以和作者一般想象,想象出一幅风雪夜归人的画面。

我相信实际听到的声音肯定不止犬吠,还有风雪声、脚步声、开关门声、家人应答声等等。

正是这些嘈杂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使得“风雪夜归人”这幅画更美更温馨,更令人遐想。

刘长卿的这首诗很短,笔法简练,也没有刻意抒情,呈现出的效果却是景物丰富,感情丰富,具有悠远的意境和无穷的韵味。

全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从旅客在傍晚山路上赶路的所见所感,再到投宿这所小屋的所见所闻,每一句都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关联,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我每次读到这首诗,特别是在冬天,都会被温暖到,因为寒冷困乏的赶路途中,却有一盏灯火在等待着我们,这想想都让人感动。

因为它就像我们的人生,虽然充满了艰辛,但在艰辛的过程中往往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这些温暖,不就是来人间一趟,苦中作乐的我们最需要的吗?

长风愿朋友们天天都拥有自己的那份温暖和幸福。

图片来源网络

更多文章

  • 刘长卿最经典的10首诗词,风雪夜归,落花无声,意境太美了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词,贾谊,灵澈,刘长卿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他被称为“五言长城”,他性格刚烈,多得罪权贵,他每每写诗,不言姓,但书“长卿”,天下无人不知,他是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刘长卿的传世之作。“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短短20个字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七律名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春风,七律,闲花,水国,唐朝,刘长卿,唐代诗人

    刘长(zhǎng)卿,唐代诗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诗人刘长卿,自称五言长城,口气够狂,诗也写得够好

    历史解密编辑:真游泳的猫标签:刘长卿,诗人,贾谊,唐诗,杜甫

    #头条创作挑战赛#说起唐诗,大家脑海里一下子想到许多人。而如果说到五言诗,写得比较好的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人。结果,唐代又冒出来一个刘长卿,居然自称五言长城,这口气真是狂得没边了。什么是长城?长城高大雄伟,无法逾越,是古人心目中固若金汤的存在。“五言长城”,就是说,在五言诗这一行列,没有人

  • 天地共情:卢纶《送李端》中的雪和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雨

    历史解密编辑:寓诸无竟标签: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送李端,卢纶,衰草,微雨

    我的唐诗书法直播日课做了一年多,上个月结束,回放视频已全部上传荔枝微课 () 。很多想法只是直播时边写边讲的即兴发挥,但过后想来犹有兴味。昨日小雪节气,虽未下雪而气象浑茫,想起日课中曾经讲到卢纶《送李端》中的暮雪和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雨,颇有应于此时天气,故回看视频,写出一篇文章,在此与寓诸

  • 长安春望·卢纶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浮云,在梦中,望·卢纶,长安春望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 卢纶:他写出盛唐边塞诗的恢宏气势,《塞下曲》使他成为军旅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卢纶,塞下曲,边塞诗,诗人,盛唐,岑参

    卢纶: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诗至中唐,似乎便落寞了许多,虽然有元白的新乐府扛鼎,但比起刚过去的盛唐诗坛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了,后人凑来凑去的,弄了个 “大历十才子”,不过,我相信没几人知道这些才子,大概也就是一个名词存在于中国文学史之中吧。所谓“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是一群有着大

  • 唐诗三百首 |《塞下曲·其四》卢纶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卢纶,塞下曲·其四,塞下曲,劳军,欢腾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唐代:卢纶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译文在野外天幕下设下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喝醉酒后还要和着金甲跳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注释敞:一本作“蔽”。琼筵:盛宴。雷鼓:即“擂鼓”。简析这首诗系《塞下曲》组诗之一。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

  • 卢纶的《塞下曲·其二》堪与李白的《塞下曲》媲美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卢纶,李白,李广,边塞,诗人,千古名句,大历十才子,塞下曲·其二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汉朝名将李广猿臂善射,时任右北平太守,有一次,外出打猎,老远看到草丛中有块石头,状似老虎,欣然拔箭去射,结果,箭头没在草丛中,看不见了,走近去看,原来是将箭射进了石头里。可见其臂力之大,武艺之高。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一时传为佳话。位居大历十才子首位的唐朝诗人卢纶,生

  • 唐诗三百首 |《塞下曲·其三》 卢纶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卢纶,塞下曲·其三,塞下曲,匈奴

    塞下曲唐代: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译文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月黑:没有月光。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遁

  • 卢纶春风得意时的一首七绝,清新明亮,境界高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卢纶,塞下曲,唐德宗,司空曙,诗人,秋云

    前言:久被名所误,春尽始归山。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唐 卢纶《落第后归终南别业 节选》从天宝末年到大历初年,数十年间,卢纶究竟参加过多少次应举考试,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因为心有不甘,所以才会屡败屡战,可摸爬滚打多年,他终究还是拼了个寂寞,在科举入仕这条路上彻底败下阵来。卢纶最后能够入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