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仁杰为官三请:救权善才之命,治王本立之罪,荐张柬之之才

狄仁杰为官三请:救权善才之命,治王本立之罪,荐张柬之之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绿说故事 访问量:4346 更新时间:2024/1/11 6:24:18

唐朝名相狄仁杰一生英明,留下很好的口碑。他任大理丞时,曾在一年内处理积案17000多件,断案之快令人咋舌,而这些案处理后竟然没一个诉冤的。

他也曾劝武则天还政于唐中宗,手法之巧妙,因势利导之自然令人叫绝。以至史书上评论说:“功之莫大,人无以师。”

但是,后人并不在乎武则天为帝还是李氏为帝,真正佩服狄仁杰的,是这个执政者坚持原则,善于用人,爱护百姓,德才兼备,仁智双修。

狄仁杰最著名的“忤旨”事件是在高宗时发生的。

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砍了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陵墓)的一株柏树。当时任大理丞的狄仁杰认为罪当免职,而唐高宗不同意,说:“他砍了昭陵的树,就是使我做儿子的陷于不孝,罪行严重,非处死不可!”

狄仁杰据理力争,唐高宗的脸色越来越差。旁边的人都使眼色,要狄仁杰及时收口。但狄仁杰毫不退让,朗声说:“自古以来认为逆龙鳞,顶撞君主,是最难的事,我认为不是这样。如果在夏、殷纣时确实是难,但在舜的时代就不难。”他举了汉朝张释之、魏朝辛毗依法劝谏的故事,指出:“哪里有所犯不是死罪,却硬要处死的道理呢?一旦法律失了准绳,百姓就无所适从。仅仅因昭陵一棵树就杀一员大将,千载之后,人们会把陛下您看作一个怎样的君主呢?正因为这样,我才不敢遵从您的旨意处死权善才,我怕这样会陷陛下于无道啊!”

争辩一番,高宗总算消了气,悟了理,一员大将的生命就这样保全了。

狄仁杰敢于忤旨救人脱难,但也敢忤旨治人以罪。

朝中的左司郎中王本立,是皇帝的宠臣,恃宠而骄,欺压同僚,大家都怕他。狄仁杰把他的劣迹上报,要求皇帝治他罪。高宗为王本立求情,说:念他是个人才,还是宽恕了吧!

狄仁杰素性宽宏,但对这种影响朝纲的家伙却不肯放过。他不惜冒自身被罢免的危险而一步不让:“国家就算缺少英才,也不在乎王本立这样的人!陛下怎能为了偏爱就违反王法呢?如果非要徇私放纵他,那就请将我放逐到没人烟的荒野,让天下人作为忠贞之士的借鉴吧!”这样坚持下去,王本立终于被治了罪。

一个相才,要宽严得度,还须善于选拔人才。

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能找一名好汉子担当大任吗?”狄仁杰看穿了她的心思追问说:“要来干什么差使?”“为将相。”

“陛下如果是想要有足够文才资历的,那么现在担当宰臣之任的李矫、苏昧道也可以了。您大概是担心‘文人无行’,所以想找个奇才来把天下托付给他治理吧?”

武则天高兴地说:“倒真让您说出我的心事。”

于是,狄仁杰就推荐荆州长史张柬之,认为这人纪大点,但正因为长期没有发挥的机会,一旦重用,尽心尽力为国家办事。武则天立即把张柬之升为洛州司马。

过了不久,武则天又向狄仁杰要人才。狄仁杰说:“上回推荐的还没用上呢,怎么又要了?”武则天很惊讶:“不是已经用了吗?”

狄仁杰的韧劲又上来了,他说:“我推荐是当宰相,现在只当洛州司马,等于还是没用他。”武则天也算个聪明君主,听他这一说,果然又拔张为秋官侍郎,后来终于召为宰相。

在古代社会中,像狄仁杰这样不避嫌疑,再三坚持破格提拔一个人才的,实在是罕有。正因为狄仁杰慧眼识人,又出以公心,才能令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窦怀贞这几十位贤臣经他推荐而至公卿的高位。

从这一点来说,他对国家的贡献并不因去世而结束,而是通过他选拔的人才得到延续。一个宰相,重在引荐和使用贤才,相比之下,他个人的才能反倒显得次要了。因此,正史上记载这位功业彪炳的贤相,没有用多少笔墨表现他断冤狱的事迹,却大大地记录了他治理朝政的风范。

救权善才之命,治王本立之罪,荐张柬之之才,体现了代名相德才兼备的形象。才寓于德,正如孔子所说的:“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

狄仁杰本身也是一匹千里马,但以他的政绩,他的为人,正属于那种“称德不称力”的骐骥,是千里马中的千里。

更多文章

  • 契丹阻午可汗李怀秀反唐,与大唐的“假公主”静乐公主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Laosao呀标签:李怀秀,契丹,突厥,契丹人,可汗

    作者:陈二虎一、契丹内部的残杀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朝新上任的营州长史张守珪,派出手下记室王悔借与洼可汗谈判的机会,偷偷地联系了契丹部族乙室活部首领郁捷,许以高官厚禄,让他解决掉屡与大唐王朝作对的屈烈与可突于。这个郁捷在当时契丹部族中是一个实力派人物,张九龄《曲江集》中收录了一篇他代唐玄宗

  • 颜真卿有多强?一篇草稿就超过《兰亭序》,看不懂者:鬼画符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颜平原,兰亭序,争座位帖,王羲之,书法,行书

    对于不懂书法的人而言,只能欣赏死板的印刷体,甚至对某位写“印刷体”的人,奉若神灵,称他“楷圣”,让人贻笑大方!书法,不同于写字,更多是一种书者的情感流露,排行前三名的《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内心情感表达,而非单纯的书艺!在郭子仪凯旋还朝之时,负责安排礼仪的郭英乂

  • 颜真卿早年楷书《罗婉顺墓志》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墓葬,拓片,楷书,秦汉,书丹,唐朝,颜平原,颜真卿,书法家,国防部门,书法作品,罗婉顺墓志

    《罗婉顺墓志》,是唐代元大谦之妻罗婉顺的墓志。该墓志由唐汝阳郡王李璡撰文,由时任长安县尉的颜真卿书丹。2020年,《罗婉顺墓志》在陕西省出土。该墓志也被认为是首例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所书墓志。这件“字帖”是颜真卿书丹《罗婉顺墓志》,出土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一座唐代墓葬。它的身世,离奇而波折,出

  • 朱天曙:颜真卿书法流派在唐五代时期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行书,兵部,唐朝,颜平原,王羲之,朱天曙,颜真卿,书法家,书法流派,国防部门,书法作品

    颜真卿书法流派在唐五代时期的发展■朱天曙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颜真卿书法兴起之前,以锺繇、王羲之和王献之书风影响最大,其中尤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流派深刻地影响了以后书法史发展的进程。明清以后,书家的师承愈趋多元和复

  • 《麻姑仙坛记》:颜真卿为何晚年书风豹变?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颜平原,楷书,隶书,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篆书

    ▲《颜真卿书大字麻姑仙坛记》四合函套本, 点击图片可购摘 要:颜真卿作为一位流芳千古的伟大书家,是书法史上继二王之后的又一座高峰。颜楷风格 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中、晚期风格演变的拐点约在六十岁前后, 以《麻姑仙坛记》为代表。本文结合相关史料,通过书迹单字的风格对比和后

  • 楷书入门学谁最合适?颜真卿楷书的这些特征,让它完胜其它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李西建标签:楷书,唐朝,颜平原,王羲之,颜真卿,书法家,多宝塔碑,国防部门,书法作品,自书告身帖

    学习任何一种书体,入门范本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我们是否真的能入门,以及我们学习书法最后可以达到的高度。这个范本不仅要便于大家理解和学习,还要满足“取法乎上”的原则,格调高雅。如果你在搜索框进行搜索“楷书入门学谁最合适”,就会发现一半以上的答案推荐的都是颜真卿的“颜楷”。以下

  • 颜真卿早年楷书,大师也曾“稚嫩”过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颜平原,楷书,欧阳询,书法,张旭,画家

    颜真卿早年师法多人,从这本贴中可以看出其学术路程,早年的颜真卿师法欧阳询、褚遂良,而后拜张旭为师,其书法也从相对稚嫩走向成熟老辣,这件作品是其四十三岁时所作,其“颜体”风格尚未成面目! 但也是精妙绝伦!征稿启事:坦腹斋公众平台常年向广大中青年画家征国画类稿件,一经通过,便可在我公众平台发布。如有意向

  • 400年来公认的书法大家,都和颜真卿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行书,傅山,楷书,唐朝,颜平原,伊秉绶,何绍基,颜真卿,书法家,书法大家,国防部门,书法作品

    清代书法特别是清末民初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中国书法历史发展的高峰之一,其最大的代表成就就是金石考据所导致的碑学理论的提出,以及在实践上的创造,开辟了传统帖学之外的另一条书法系统。就像颜真卿所创造的独特的书法美学范式,成为了与二王系统并行发展的另一条审美主线一样,其意义是里程碑式的。有清一代涌现了众多碑

  • “亚圣”颜真卿,书法在唐朝竟无人问津,是因为大家眼光差吗?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亚圣,唐朝,颜平原,虞世南,褚遂良,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国防部门,书法作品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书圣”,颜真卿是书法“亚圣”,这是不容争辩的。颜真卿创造了继王羲之之后,最耀眼的书法成就。苏轼也曾经说:“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谁能想到,颜真卿在唐朝的书法地位,甚至还不如一个出名一点的抄经生。在整个唐代正史当中,没有任何关于颜真卿书法的记录。只有在五代后

  • 《祭侄文稿》:颜真卿的一气呵成之作,为何成为“天下第二行书”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颜平原,祭侄文稿,行书,王羲之,书法,争座位帖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面对亲人的骸骨,颜真卿悲愤交加,一气呵成写下了传诵千古的《祭侄赠赞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