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400年来公认的书法大家,都和颜真卿有关!

400年来公认的书法大家,都和颜真卿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学府 访问量:3665 更新时间:2023/12/15 17:27:35

清代书法特别是清末民初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中国书法历史发展的高峰之一,其最大的代表成就就是金石考据所导致的碑学理论的提出,以及在实践上的创造,开辟了传统帖学之外的另一条书法系统。

就像颜真卿所创造的独特的书法美学范式,成为了与二王系统并行发展的另一条审美主线一样,其意义是里程碑式的。

有清一代涌现了众多碑学书法大家,几乎所有的碑学大家都以颜体书法为主要根基,进行碑学创新实践和“碑帖融合”。清代自傅山始颜体书系进入一个高潮,在这些书家皆为颜体书系增添了新鲜的内涵。让我们来看看清代以颜体书法为根基的相关书家:

傅山

傅山《竹雨茶烟联》轴 纸本 225×44cm×2 山西晋祠博物馆藏

在清初有极大影响的遗民书家傅山(1607—1684),虽然书法狂放不拘,拒绝细节处的描摹移形,但可见颜体鲜明的风骨。

从人格精神至书法都身体力行地继承鲁公风范,在其自述学书经历时说到:“最后写鲁公《家庙》,略得其支离。又溯而临《争座》,颇欲似之。至于其著名的“四宁四毋”说更是与颜书气质一脉相承。

处在帖学碑学转换时期的“扬州八怪”,书法最具创新鲜明个性的金农、郑燮二人,也具有明显的颜氏家法。

金农

金农(1687—1763)的楷书初学颜真卿,以拙厚朴茂为特点,其行书用笔平直钝厚,朴实无华,字形欹正错落,聚散有致。

郑燮

郑燮(1693—1765)书法融篆、隶、楷、行各体于一炉,面目奇异,于宋代苏轼黄庭坚两家得力尤多,而苏轼、黄庭坚皆属颜体书法一系。

刘墉

虽然史称“集帖学之成”(康有为语)的刘墉(1719—1804)治帖学始于赵、董,然其行书的宽厚、丰肥,则无疑更多地得之于颜真卿。其筋骨沉着内含,最能体现“绵里裹铁”的妙用风格。

梁同书

梁同书(1723—1815)擅长行楷,最初学习颜、柳笔法,中年则用米芾之法,晚年入变化自然之境,负盛名60年而不衰。

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和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合称为“四大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颜真卿,继而转习欧阳询

钱沣

钱沣(1740—1795)学颜,在楷书上臻形神之妙,被人誉为“鲁公后一人”,其行书也自一派颜骨,钱沣以颜之刚健为基,力追雄奇苍朴之风,在“阳刚之气”上有光大颜体行书之势。

伊秉绶

伊秉绶(1754—1815)以颜真卿楷法入隶,行书又融其隶法,以直率之篆籀笔法直入鲁公堂奥。伊秉绶对颜真卿的行书情有独钟,并别有会心地专学其《刘中使帖》一路笔法,并将颜真卿与李东阳结合起来,摸索出点画瘦细紧结、体势疏朗流动的奇特面目。

何绍基

在清代,对颜真卿行书下力最多的是何绍基(1799—1873)。“子贞以颜平原为宗,其行书如天花乱坠,不可捉摸”⑶。

赵之谦

生活在咸同年间的赵之谦(1829—1884),学问诗文不可一世,书画篆刻皆一流。真行书初师颜真卿,后专攻北碑,功夫极深,沉着生动。

翁同龢

清末翁同龢(1830—1904) 的书法苍老道劲,刚健婀娜,含蓄朴素,颇得颜书的精髓。翁同龢学颜,贵能集刘墉、钱沣、何绍基之长,既保持颜之沉厚博大,又能增以刚健浑朴。

康有为

关于康有为(1858—1927)的学书渊源,沙孟海先生说:“他善作擘窠大字,固然由于他的意量宽博,但其姿态,则纯从王远得来(也有几成颜字),众目可看也。……康氏同时参用伊秉绶的行书,更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

伊源于颜真卿,并在其基础上吸收篆隶的笔意。”我们从康有为的《殿试状》以及早期作品明显可以看出颜真卿的影子。

其实,对于明清相当数量的书家以颜体书法作为书学根基,或者在书法创作上大量借鉴颜体书法精髓,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不值得奇怪。但是自碑学兴起以来,在观念上乃至实践上大胆走进碑学阵营,并取得较大成就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颜系书家,这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书史问题了。

它至少说明两点:一是颜体书法与碑体书法有某种渊源关系,二是颜体书法与碑体书法的融合过渡相对便利。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4458

更多文章

  • “亚圣”颜真卿,书法在唐朝竟无人问津,是因为大家眼光差吗?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亚圣,唐朝,颜平原,虞世南,褚遂良,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国防部门,书法作品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书圣”,颜真卿是书法“亚圣”,这是不容争辩的。颜真卿创造了继王羲之之后,最耀眼的书法成就。苏轼也曾经说:“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谁能想到,颜真卿在唐朝的书法地位,甚至还不如一个出名一点的抄经生。在整个唐代正史当中,没有任何关于颜真卿书法的记录。只有在五代后

  • 《祭侄文稿》:颜真卿的一气呵成之作,为何成为“天下第二行书”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颜平原,祭侄文稿,行书,王羲之,书法,争座位帖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面对亲人的骸骨,颜真卿悲愤交加,一气呵成写下了传诵千古的《祭侄赠赞善大

  • 颜真卿晚年楷书名作《自书告身》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颜平原,自书告身,楷书,董其昌,书法,米友仁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真卿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

  • 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件圣旨,这楷书太绝了,比颜真卿写得都好!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颜平原,楷书,董其昌,书法

    董其昌《自诰身帖》 楷书长卷董其昌《自诰身帖》 楷书长卷董其昌《自诰身帖》 楷书长卷董其昌《自诰身帖》 楷书长卷董其昌《自诰身帖》 楷书长卷在今天的辽宁省博物院当中,收藏着两件清代之前的圣旨,一件是宋代的《书蔡行敕卷》,作者是宋徽宗,另外一件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明代万历年间的一部圣旨《自诰身帖》。很

  • 他是唐代书坛领军人,一手带出颜真卿,苏轼学过他却坚决不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楷书,苏轼,记者,颜平原,书法家,虞世南,颜真卿,唐代书坛,拨弦乐器,书法作品

    陕西省西安市南城楼的魁星楼下,因为自古碑石林立被称为“西安碑林”;此碑林始建于北宋元佑哲宗二年(1087年),现藏有碑刻志石共4000余件,是全国所藏志石最多,也是最丰富的碑林博物院。现在在它的西二室当中,有一尊刻石,在碑林始建之初,北宋哲宗五年就被运到了这里,已经在此矗立了900余年。这件作品就是

  • 这是颜真卿最完美的楷书,鉴定完毕!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颜平原,董其昌,隶书,楷书,蔡襄

    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后世凡成大家者,多半都学习过颜体,而其中有明显成就者,受益的往往不是颜真卿成熟期的《颜勤礼》《颜家庙》,而是壮年时的《多宝塔》。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这两位书法

  • 高古苍劲:颜真卿晚年楷书名作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艺术家标签:颜平原,楷书,书法,董其昌,柳公权,书法家

    颜真卿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是颜真卿晚年的名作。三十三行,二百

  • 颜真卿一部书法笔记,上书张旭笔法之玄妙,看懂它就明白了书法!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颜平原,张旭,书法,钟繇,书法史

    书法如果真的横全平,竖皆直那就是前人所说的状如算子,完全失去了书法应该有的灵动趣味,好的书法应该是“在不平中求得平,于不直中求得直”。这是沈尹默先生对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间不容光”一词做出的论述,揭示了书法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追求一种动态的,全局观之下的平衡。所谓平衡自然不是仅仅做

  • 一件被忽略千年的极品唐楷,这字深得王羲之真传,颜真卿曾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唐楷,王羲之,颜平原,楷书,欧阳询,书法,颜真卿,唐朝,艺术家,国防部门,书法作品

    作为一个将书法作为显学的时代,唐代无疑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书法名家最多的时期,书法笔法的传承谱序当中,大半都在唐代。唐代的楷书从风格的演变上来看,经历了两个时代,唐楷初期乃是以欧阳询为主的瘦硬风格为主,而后经历了一个重要人物的改革,书风开始变得丰腴和圆厚,此人就是徐浩。在朱长文的《墨池编》当中对于书法的

  • 颜真卿楷书《放生池碑》方严正大,朴拙雄浑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颜平原,楷书,放生池碑,争座位帖,行书,行草书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