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标志着人们进入了核武时代。随后,核导弹的问世,更是代表着人类的历史来到了核威慑时代。
在这个时代,最高尖的战争,可能只是领导人的一个按钮,几千枚带着核武器的导弹,便会在几分钟内到达世界的任何角落,将其摧毁。
只有掌握了核导弹的国家,才能在这个时代拥有话语权!否则,随时都可能成为被核打击的对象。
为此,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宁愿当掉裤子,也要搞出核导弹来。而在拥有了核导弹后,如何让核导弹打得更远,打得更准,就成为了新的问题。
在中国对核导弹的研发工作中,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杰出科学家,比如让中国的导弹可以百发百中的李贤玉女士。
手上有剑,心中不慌
1945年八月,此时已经是穷途末路的日本帝国主义依旧贼心不死,叫嚣着一亿玉碎,本土决战。
从15岁的少年到65岁以下的老人,通通都拿着简陋的武器,准备跟随着日本天皇抵抗到底。
当时美国人对日本的评价是,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关押着一亿多疯子,是世界最大的精神病院。
美国政府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如果采用常规作战方式拿下日本,可能要付出上百万人的伤亡,并且,这将是一场消耗战和持久战。
眼见常规作战的方式损失太大,于是美国就亮出了非常规方式,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扔下了一枚原子弹,不久后又在长崎也扔了一枚。
原子弹的威力可谓立竿见影,一颗原子弹爆发后,短短几分钟内,一座城市都会被变为废墟。
这被西方称为连上帝都为之畏惧的武器,成功把日本人打服了,一个星期后,日本人宣布无条件投降。
原子弹的爆炸终结了二战的进程,但却也让世界进入了新的紧张之中,因为原子弹的威力太过可怕了,可怕到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都害怕会受到原子弹攻击。
为此,在20世纪50年代,哪怕冒着与苏联翻脸的风险,毛主席也依旧决心推行“两弹一星”工程。中国必须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导弹。
为了这个梦想,数十万军人,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人远赴西北大戈壁,在风沙之中隐姓埋名十数年,只为打造中国的利剑。
1960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东风-1短程导弹。三年后1964年,中国东风-2中程弹道导弹成功问世。
也是那一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中国至此拥有了自己的导弹和原子弹,拥有了可以威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利剑。
也正是在次年,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李贤玉教授诞生了。
巾帼不让须眉的卫国之路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前,东北作为中国最强的工业地带,理工和机械气氛浓厚,李贤玉的父母也是东北的工人。
从小李贤玉就在父母的影响下,对于各种机械非常感兴趣,时常会听父母介绍工厂里的机械运转,并且也对各种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靠着过人的天赋与勤奋刻苦,17岁的李贤玉在1982年的高考中成为黑龙江的理科状元。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京大学学习当时世界的前沿科技,无线电物理学专业。
在学校里,李贤玉刻苦攻读了八年,最终以物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在这八年间,李贤玉与自己的同事刻苦钻研,成功研制出了中国首套无线短波通讯系统。
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发了中国手机的程序系统,为中国的电子通讯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也正是因为李贤玉在物理学方面的优秀表现,所以当她还在学校时,就有不少国内国外的大公司开出了百万高薪,希望能够聘请李贤玉任职。
按理来说,以李贤玉此时的地位,如果想要追求优越的生活,那简直就是轻而易举。
可就在李贤玉思考自己的美好人生时,一位曾教导过李贤玉的老专家找到了她,询问李贤玉愿不愿意参加中国的二炮部队。
二炮部队也就是中国现在火箭军的前身。
在1966年中国的导弹与原子弹研发成功后,毛主席就立刻着手组建了二炮部队,首任二炮部队的首长是向守志将军。
当时,周恩来总理考虑到保密的需要,取名为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这支部队可是中国的战略威慑军,是压箱底的杀手锏。
能够有幸进入这支部队,既是无上荣幸,同时也是沉重的责任。李贤玉有过犹豫,毕竟自己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成天和捣蛋这些大杀器打交道,确实有些违和。
但想着从小父母的教导,看着老前辈的殷切目光,最终李贤玉坚定地在保密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从而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光辉之路。
进入二炮部队前期,李贤玉主要依旧是负责有关电子通信系统的研发与改进工作。在这里,李贤玉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物理学大家与工程师巨佬。
她虚心向每一位前辈请教,恶补有关导弹方面的知识,以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好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
靠着自己的努力与虚心,李贤玉很快就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并逐步开始参与高等级机密研究任务。
正当李贤玉如火如荼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时,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震惊了世界,也让中国的科学家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靠着自己强大的信息战能力,轻而易举地就让伊拉克的百万雄师,钢铁洪流变成了瞎子和聋子,然后被美军轻而易举地消灭。
美军的辉煌胜利,让新中国更加重视起了信息战技术的发展。
于是,在中央的授权下,李贤玉等对通信及信息比较有研究的学者,被授予了重任,研究出可以对抗美国信息战技术的中国电信系统。
1992年,中国科学院开始研究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当时28岁的李贤玉也由于在这方面过硬的专业知识而被成功选中,成为科研团队中最年轻的科学家。
虽然年纪轻,但是李贤玉却在这项研究中,承担了极重的任务。在经过长达十余年的努力后,她和自己的同伴成功设计出了网络总体构建,以及战场实地实时数据传输系统。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李贤玉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1993年,李贤玉所在的团队就由于数据错误,从而导致发生了严重意外,好不容易研制出来的模型报废了。得知此事后,上级领导勃然大怒,要求所有人进行深刻地检讨。
那是李贤玉人生中第一次的重大挫折,当导弹发射失败的消息传来后,这个一向骄傲优秀的姑娘哭得不能自已。
但是很快他就擦干眼泪,开始继续工作了,为了能够不再犯错误,减少国家的损失。
李贤玉在之后的几年中,一直随身带着纸和笔,四处与专家讨论,在图书馆里翻找各种资料,小心翼翼地检测记录自己的研究数据。
在两年的努力后,李贤玉所在的团队终于成功了,1995年经过改进后的六枚导弹发射成功。并且,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准度,都远远好于预期,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通过这次成功,李贤玉崭露头角,逐渐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重视。1999年,令无数中国人为之愤怒的南联盟大使馆轰炸事件发生了。
五枚美国的导弹,精准地轰炸了中国的大使馆,3名中国记者和20名工作人员当场殒命。对此,美国人解释,这只是个误会。
美军的暴行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很多人都希望能够让美国人血债血偿,然而,国家主席江泽民却保持了理智。
因为中国当时确实没有与美国翻脸的实力,无论是海湾战争还是南联盟战争,美军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美军的高度信息化作战方式。
客观来说,如果在不动用核武器的情况下,以当时中国解放军的信息化程度,对上美军是要吃大亏的。
为此,抗议归抗议,中国政府依旧保持住了理智,准备继续厚积薄发,以雪前耻。
不仅要更远,还要更准
2000年,在经过中央的紧急商议后,决定交给李贤玉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建设指挥系统的神经中枢。
李贤玉没有犹豫,接下了这个重担,在之后的六年中,李贤玉几乎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隐姓埋名和无数志同道合的科学家,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终于在2005年顺利完成。
并且在次年,李贤玉的研究成果开始在解放军中大规模普及,并在当年的军区演习中,被首次运用于实战。
在演习中,李贤玉的研究成果大展神威,当时的二炮首长彭小峰将军对李贤玉女士大加称赞道,这个女娃娃了不得啊!一个人能够抵得上7个炮弹旅!!
能够得到如此崇高的称赞,李贤玉女士的贡献可见一斑了。2006年完成了国家交予自己的任务后,李贤玉并没有沉浸在荣誉之中。
而是向中央提交了一份申请,请求中央组织人手研究属于中国自己的指挥信息系统软件,以便加速中国军队的信息化作战。
虽然李贤玉并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争,然而时刻关注世界局势的李贤玉,却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中国与美国之间,日后很可能会发生冲突。
而在不使用最终杀招核武器的情况下,常规作战中指挥信息系统软件就是要命的所在了。
在2011年之前,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拥有属于自己的指挥信息系统软件,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就是苏联。
中国虽然也在着手研究,但尚未成功。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李贤玉毅然决然地主动请求承担。
由于之前的优异表现,再加上彭小枫将军的力挺,李贤玉领头组建了一支科研团队。
他们花费了三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属于中国的指挥信息系统软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军事信息化的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李贤玉还成功研制出了一系列中国的国防软件系统,打造了中国电网系统,让中国的导弹精准程度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在2019年的一次试验中,中国的导弹在2500公里以内的射击误差不到五米。而美国同级别的导弹误差则在十米左右。
不客气地说,以现在中国导弹的精准程度,完全都可以对海外的敌人进行精准刺杀了。
如果说曾经中国的核导弹走的是粗暴的全面覆盖路线,那么现在中国的导弹不仅可以打得远,打得猛,更可以打得准,百发百中,弹无虚发。
因为这一贡献,李贤玉教授获得了少将军衔,成了中国二炮部队中唯一一位巾帼将军。
结语
中国近代因为科技落后,国防衰落而被世界列强欺辱,随意分割。那段惨痛而黑暗漫长的历史,是所有中国人民的锥心之痛。
也正是为此,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那一代领导人才会义无反顾地要为中国人民,打造出一把可以保护神州大地的利器。
有剑可以不用,但一定要有。这是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人的告诫。
在老一辈人去世后,以李贤玉教授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科学家们再接再厉,不仅接住了先人留下来的利剑,而且还将这把利剑打造得更加璀璨夺目,令敌人闻风丧胆。
正是因为有这些杰出爱国的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祖国才会有今天的繁荣昌盛,中国才不会任人欺凌。
向每一位爱国的科学家敬礼。
阅读文章后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