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有成不忘根 悠悠乡情浓似酒
李贤清(右一)在非洲考察项目 (受访者供图)
今年55岁的李贤清是岳溪镇胡家村人,以前在卫生院当医生,后来辞职到福建打工,从鞋厂普工做到管理层,后来辞职创办鞋厂。
李贤清鞋厂生产的鞋远销海外,每年出口退税额3000万元以上。事业有成的他,十分关注家乡发展,在家乡投资办厂、捐资修路、捐资助学等。
辞职外出去打工
“初中毕业后考上开县卫校,完成学业后被分配到原岳溪镇胡家乡卫生院工作。”李贤清说,基层工作辛苦且收入不高,那时他十分向往外面的世界。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打工潮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到广东、福建等地打工。1995年,李贤清辞去卫生院工作,跟随同乡的年轻人到福建晋江鞋厂工作。
“我从普工做起,在厂里干了10年。”李贤清说,虽然打工生活十分辛苦,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但他从没想过放弃,吃苦耐劳、勤于钻研,最后成为开发部经理。
创业艰难不认输
掌握了鞋的生产技术、手中有一定积蓄后,不甘平庸的李贤清决定辞职创业。
2005年,李贤清筹集300万元购回设备,租下厂房,开始创业之路。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由于电线短路引起火灾,整个厂房被烧,一名员工受伤,李贤清赔了个精光。
不甘失败的李贤清决定重建工厂,2009年,他在客人和供应商的支持和帮助下,很快在原址重建工厂。这一次,他狠抓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生产的鞋子远销海外,销售额年年增长。
正当李贤清以为事业一帆风顺时,不幸又一次降临。2012年,厂里的生产经理、业务经理出了车祸,李贤清不但要赔付相关费用,还损失了两名管理人才。
“制造业利润不高,抵御风险能力更弱。”李贤清说,虽然创业艰难,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全身心投入到制鞋事业中,严把产品质量关,抓好安全生产,如今企业每年出口退税就在3000万元以上。
期盼家乡未来好
虽然远在他乡,但李贤清时刻关注家乡发展,厂里180名员工多数是开州籍老乡。2009年,他在长沙镇办分厂,常年解决50人就近就业。
2009年,李贤清牵头成立开州驻福建晋江乡情联络组,他担任副组长。2016年,他与川渝籍企业家成立“巴蜀儿女慈善商会”。他利用这些平台,与家乡紧密联系,捐钱捐物为家乡修桥修路、助力抗击疫情等。
“我作为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李贤清说,他期盼家乡未来更美好,希望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记者 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