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治为什么非要杀掉长孙无忌?娶武则天只是诱因,徐茂公才是关键

李治为什么非要杀掉长孙无忌?娶武则天只是诱因,徐茂公才是关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外求生说一说 访问量:103 更新时间:2024/4/10 15:11:17

贞观23年前,一代传奇人物唐太宗逝世。同年6月,李治王子即位称帝。

据史料记载,唐高宗靠长孙无忌上台,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执政初期,唐高宗事事倚重长孙无忌,甚至史书流传长孙无忌称赞唐高宗治国无道,与太宗不相上下。

然而,蜜月期刚过没多久,唐高宗突然翻脸,谁都不认识。他不仅不再尊重长孙无忌,甚至杀了他,将他赶入尘埃。从昔日的蜜月期,到后来的刀光剑影,这对君臣经历了什么?真的只是因为武媚娘吗?

早在唐太宗还在世的时候,李治就是个乖孩子。他对母亲很孝顺,对父亲很恭敬,甚至对待大臣亲戚也很好。

因此,长孙无忌对唐高宗李治的印象非常好,两人的关系肯定非常密切。所以当唐太宗精神崩溃,执念于两个儿子的无能时,长孙无忌才想方设法选择这个温顺的孩子上台。

而且,唐高宗根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面前是两座大山。但想方设法让他当皇帝的,是长孙无忌。说白了,长孙无忌有重建唐高宗的恩情,这种恩情可以说重于泰山。

不仅如此,在帮助唐高宗继位后,长孙无忌还帮助他清除异己,包括对太宗其他儿子的诽谤和伤害。可以说,长孙无忌帮助唐高宗稳住了政权,对唐高宗后来的天下安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有上述渊源,唐高宗和长孙无忌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在武则天登场之前,唐高宗和长孙无忌在史书上的记载似乎很和谐,而李治也一直听从这位叔叔的建议。看来双方都进入了蜜月期。

但是当武则天登场之后,双方的蜜月期就彻底被打破了。先是武则天想当皇后,李治带着武则天去拜访了这位舅舅,但是长孙无忌对皇上一点好脸色也没有,导致皇上对他彻底失望了。

为此,历史上大多认为武则天的出现改变了长孙无忌与唐高宗的关系,甚至武则天是导致唐高宗杀死长孙无忌的罪魁祸首。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女人真的能破坏唐高宗和长孙无忌的钢铁情缘吗?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长孙无忌终究只是一个大臣,一个外人,而武则天则是唐高宗的妻子,是自己人中的一员。为自己人应付外人,倒是比较好理解。

但是唐高宗不是普通人,他是皇帝,皇帝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儿女的私人关系,还有朝廷的利益和权利的分配。要知道,很多学者都评价过,唐高宗是一个才华横溢又有些阴险的人。此人对江山社稷极为重视,一心想要超越父亲。试想一下,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为了让武媚娘成为王后而杀死自己的大臣。

因此,我们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更应该看的更深。

值得注意的是,抛开武则天的先入之见,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书上记载了一件非常有趣的小事。

唐高宗上台没多久,朝堂上就爆发弹劾案。具体内容是,御史魏思迁弹劾托孤大臣褚遂良,指责他低价收买别人的土地,涉嫌贪污。

唐高宗对此事非常重视,可惜此案一直查办,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每个人都在练习太极拳。

虽然褚遂良受到处分,甚至调离中央,但没过一年,褚遂良又重新称王,册封为吏部尚书,隶属通中书门三品。这是什么概念?身为托孤大臣,公然知法犯法,结果不明而受罚,归来仍位居高位。显然,本案的判决是不科学的。

当时有个大臣上书说朝廷已经不是皇帝的朝廷了,因为朝廷里有些人结党了。唐高宗当时就有疑惑,谁留住了褚遂良?朝廷里的党和领导是谁?答案无疑是长孙无忌。

相信唐高宗此时已经意识到问题了。是的,唐高宗刚称帝的时候,地位确实很不稳,靠的是长孙无忌的帮助。但是长孙无忌虽然立下了汗马功劳,却逐渐成为权臣,有点架空的皇帝。

要知道,三大托孤大臣中,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已经齐心协力了,还有一个徐茂公,猥琐到不行。结合这种情况,任何一个皇帝都会感到脊背发凉。自己的朝廷被捆绑在一起,连自己都敢轻视。

所以,我个人认为褚遂良事件深深地刺激了唐高宗李治,让他开始对舅舅有所防备。这不是李治有多阴险,而是一个皇帝对自身安全的基本意识。

其实也确实是这样的。在后来的历史中,唐高宗曾想指手画脚,可惜属于皇帝的权威没有确立。长孙无忌的威望比皇帝还大。

最明显的记载就是唐高宗李治想废国王和王后,唐高宗却低声恳求长孙无忌,并给他的子孙封官封爵。然而,长孙无忌坐享其成却根本不理会皇帝,让唐高宗颜面尽失。

后来,唐高宗找到三位托孤大臣商议废皇后一事时,褚遂良公然反对皇帝,甚至还当场出手暴躁,一副泼妇的模样。

因此,唐高宗与长孙无忌的关系彻底破裂,究其原因,是象权与皇权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皇上是用人来和大臣闹矛盾的,但是矛盾要爆发,就得考虑皇上的实力够不够。结果把旁边发展的可怜的徐茂公也拉了进来。

在表态要废掉皇后的时候,徐茂公表示沉默。沉默其实是一种态度,意味着他可以笼络。于是黄帝开始对他使眼色,希望他能支持废皇后,帮助他重新掌权。

徐茂公的说法终于敲定了。史书记载,废皇后是陛下的家事。别人有什么资格干涉?

果然,徐茂公的表态让朝廷有了新的支持者。唐高宗在许敬宗等人的怂恿下,立即屠杀了长孙无忌,并迅速填补了丞相倒台后的空缺。

所以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肯定,武则天的出现只是一个诱因,关键还是徐茂公的表态和皇权丞相的矛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瓦岗猛将头脑发热,害苦了李渊唯一的亲妹妹,也害苦了徐茂公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渊,窦建德,李神通,王世充,李世民,李密

    据《新唐书.宗室列传》记载,大唐高祖神尧皇帝李渊有三个哥哥,但是都早夭了。李渊身边同辈的亲人,只有一个亲妹妹李氏。李氏长大之后,嫁给了太原王氏王裕为妻。王裕安家在黎阳,李氏就随夫家寓居黎阳。李渊起兵反隋的时候,李氏与大哥远隔千里,未能与李渊会合。李渊称帝之后,李氏虽然被封为同安长公主,但是无法前往长

  • 徐茂公与李靖谁更强 被《说唐》误导的大唐战神 与李靖齐名!

    历史解密编辑:小伟成长记标签:李靖,说唐,李勣,突厥,南唐,兵部,隋朝,唐朝,李世民,徐茂公

    《说唐》里面有个大名鼎鼎的徐茂公,身穿道袍,手拿拂尘,而且运筹帷幄、足智多谋,典型的一个军师形象,就像《水浒传》中吴用的角色,是一个文弱书生。《说唐》中徐茂公而李靖在《说唐》中的形象,则很像《水浒传》中的入云龙公孙胜,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也难怪后来李靖居然成了托塔天王。实际上,《说唐》里面的徐茂公

  • 李世民执意要处死单雄信,徐茂公:你会后悔的!250年后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密,秦琼,隋朝,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程咬金,王伯当,徐茂公

    在小说《隋唐演义》中,瓦岗军五哥单雄信的命运无疑最让人唏嘘。在瓦岗寨,单雄信无疑是最讲义气的一位好汉。但世事无常,瓦岗寨因李密的缘故而分崩离析,单雄信被迫与曾经的好兄弟——秦琼、程咬金、徐茂公等人反目成仇。而最终,单雄信死在了李世民的手上。对于单雄信的悲惨命运,民众们一直都非常同情。因此他们将篡唐建

  • 李世民临终前,为何把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世民,李勣,李密,单雄信,李治,玄武门之变,李渊,徐茂公

    题干有两个错误,其一,这件事不是李世民临终前,而是贞观十七年立太子前后;其二,披在徐茂公身上的不是龙袍,龙袍是朝服,而是李世民随身的便服。“太宗又尝闲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旧唐书

  • 妄言隋唐(十八)徐茂公如何在四明山反王会盟时暗中借刀杀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明山,李元霸,裴元庆,伍云召,隋炀帝,徐茂公,宇文成都,妄言隋唐

    四明山大战是《说唐演义全传》的重头戏,也是小说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起于杨广通过大运河去扬州看琼花路过四明山,而十八路反王和六十四路烟尘在四明山会盟,联合了二百三十万兵将意图一举消灭杨广,夺取隋朝天下。这段故事的第一主角肯定是杨广方面和瓦岗寨的众英雄,伍云召和他的结义兄弟算是配角成分,而其他

  • 单雄信为什么想要杀了徐茂公?看看徐茂公都做了什么,确实不地道

    历史解密编辑:德斯手工标签:单雄信,程咬金,秦叔宝,李世民,李密,魏征

    《说唐》中,瓦岗寨从内部瓦解的时候,单雄信独自一个人到了洛阳,然后在洛阳的街头遇到了抛绣球的王世充的妹妹,于是有了一段不错的姻缘。实际上,单雄信在做驸马之前是有妻子的,只是他的一家老小都被窦建德给杀了,说到这件事,和徐茂公还有不小的关系。单雄信原本是潞州二贤庄的庄主,天南海北都有他认识的朋友,更是家

  • 唐初四大名将都有谁?徐茂公排第二,秦琼、程咬金没资格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秦琼,程咬金,李靖,王世充,苏定方,李世民

    《隋唐演义》、《说唐传》等小说,为隋唐时期的英雄排了一个名次,即隋唐十八好汉。排名靠前的是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等名将,但实际上,这些名将都是《隋唐演义》等小说虚构的,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而初唐真正有实力的一些名将,甚至没有进入这个榜单。唐初时期也是名将如云,有秦琼、程咬金、尉迟恭、侯君集、

  • 徐茂公的坟墓为何三座山的模样?纪念他灭三国,擒三王的绝世奇功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突厥,李勣,李靖,薛延陀,东突厥,高句丽

    在小说《隋唐演义》中,徐茂公是神机妙算的军师。但在历史上,他平定三大蛮夷的悍将,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唐朝在他的陵墓前树起了三座大山,用以表彰他的不世战功!徐茂公,本是唐朝名将徐懋功的误写。在小说中,他是智谋百出、算无遗策的大军师,形象与诸葛亮多有重合之处。但是在历史上,他是个精于谋略和战争的悍将,可谓

  • 徐茂公临终遗言:若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李密,王世充,徐敬业,李渊,瓦岗军

    徐茂公作为初唐时期,号称半仙之体的唐朝三朝元老,为李世江山的大唐盛世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徐茂公之所以被认为是半仙之体的主要原因,在于他是隋末唐初,不可多得的全能复合型的人才。之所以说他是复合型人才,主要是说徐茂公不仅是有名的谋士,还有精湛的医术,最为难得的是他不仅谋略过人,妙手回春,还有一身的好功夫

  • 徐茂公临终遗言:如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密,李渊,翟让,瓦岗,武则天,李敬业,徐茂公

    在《三国演义》中,文章开篇首句便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这句名言也在经过几千年的考证之后,被认定是一句极其富含哲理的壮阔名言。像是在我国古代600至900年间,这为期300年的漫长岁月,便也见证了天下局势分合的规律。在这三百年里,一共有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前后更迭,而这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