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公元878年,华夏大地战火纷飞,战马咆哮,刀光剑影。一场重量级的唐朝黄巢起义就此开始。这支起义军中有四位勇将,被称为“黄军四杰”。这四人驰骋沙场,四面八方厮杀,几乎没有对手。于是他们帮助起义军险些推翻了大唐。但谁也没想到,这4人居然是
谁被杀并投降
.如果当年徐茂公没有暗中收留他们的祖宗,恐怕这个家族早就湮没在历史的车轮里了。
如果你失败了,你就会投降。是时事意识,还是弱点?
时间回到250多年前的瓦岗起义。当时,瓦岗为李密所控制。瓦岗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却有两个强将。一位是徐茂公,一位是单雄信。
看过《隋唐演义》的朋友对这两位都比较熟悉。山二哥武功不高。他曾在史书《资治通鉴》中被誉为“飞天将军”,这从他的武功上也可见一斑。再加上大家都很喜欢山二哥的重情重义,对待朋友两面派。
山二哥虽然优点多多,但也有优柔寡断、关键时刻软弱的缺点。当李密与曲让争夺瓦岗之主时,李密先下手为强,当着徐茂公的面派人杀了曲让。
单雄信一直是曲让以前的手下。如今曲让被杀,他居然心软了,主动找李密表示投降。作为隋唐时期最好的军事将领之一,再加上他在江湖上的名声,只要他一振臂膀,必然会有英雄前来拥护,何必懦弱主动投降。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让步,这让李密有些看不起他。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强将,他的投降,也能带动其他曲让老部,一起投降。这对李密来说只是好事,并不是坏事。于是李密欣然接受了单雄信。
如果你觉得这没什么,正所谓“良鸟择木而栖”,生不如死,二哥也无可厚非。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有些让人无法接受。
不久,李密投靠了王世充。但是王世充似乎并不信任李密,觉得自己的野心太大了,于是开始对李密下手。李密的瓦岗军敌不过王世充的军队,几个回合就被打败了。
这时,山二哥再次“择树而居”,跑去投靠王世忠。
又一次,错误的选票造成了致命的灾难。
与此同时,以李渊为首的唐军异军突起,逐渐沦为附庸。尤其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
拥有“非凡的财富、智慧和实力”的人才。因此,在打败瓦岗军之后,徐茂公选择了英雄李世民。
事实证明,徐茂公的选择是正确的。武德三年后,也就是公元620年,李世民率领唐军攻打王世充的地盘洛阳。身为将军,单雄信出城作战。
顿时刀光剑影,风沙四起,山二哥骑马
骑得很快
横冲直撞
,他独自一人骑马,冲到李世民的英俊座前,欲“擒贼先擒王”。徐茂公见单二哥被杀,急忙骑马上前与二哥厮杀。
两人毕竟曾经是亲兄弟,打起来都是留着实力,生怕伤到对方。可此时已经失去了交手的机会,山二哥也懒得理会,扭头一回,强行向万军退去。
单二哥虽然发挥出色,但王世充的其他部队不堪一击,很快就被李世民击溃投降。
投降后,如何处置山二哥成了棘手的问题。尤其是李世民刚刚才知道山二哥的厉害。他也是一个惜才之人,也想留下单雄信为他而战。
不过想着他这种“墙头草”的性格,再将他收归麾下,以后难保不对他开枪。经过深思熟虑,李世民还是觉得不能留下经常背叛的单雄信,下令处死他。
忆起兄弟之情,徐茂公暗暗下定决心
单二哥被处决时,徐茂公虽然控制不住李世民的想法,但他自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暗中照顾二哥的老婆和独子单道真。
据说李世民
“不努力,就会用尽自己的才华”
之后,单道真的父亲因为性格叛逆而被杀。但像李世民这样的智者,却明白祸不单行的道理。所以当他得知单道真还活着的时候,便委以重任。
但让李世民和徐茂公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们的善行,却为唐朝埋下了祸根。
250多年后,单二弟十一世孙孙丹兴、单王、单茂、单生四兄弟起义反抗黄巢。俗话说“兄弟同心,利割金”。在四人联手之下,大唐几乎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不是遇到了以李克用为首的十三太保,说不定大唐早就被这四个人推翻了。
此事虽已过去一千多年,但仍为世人津津乐道。很多人认为这件事就是最好的诠释
“行善于人,恶于己”。如果不是当初对仇人的善意,怎么会有日后得到的恶果。
然而,许多学者并不这么认为。毕竟,唐朝末年黑暗、腐败、残酷。山氏兄弟之所以造反,也是因为看不惯这种暴政。否则,他们早就造反了,何必等了250多年。
但是,他们之间的是非曲直,已经不是今天的人所能知道的了。但是徐茂公和李世民的决定到底是对是错,你心里有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