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神策军间接的杀死了史思明, 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结束

神策军间接的杀死了史思明, 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结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泡椒小白兔 访问量:3195 更新时间:2023/12/21 11:36:03

大家好,今天“仍帅说”讲一讲中晚唐系列的第十集:唐朝禁军-神策军的崛起

唐朝神策军

我们先说说神策军的起源

吐蕃崛起以后,唐朝和吐蕃在边境展开一系列的战争,到754年,名将哥舒翰拿下河湟一带后,就设立浇河、挑阳两郡并建立宁边、威胜、金天、武宁、耀武、天成、振威、神策八军,形成了网点式的防御体系。神策军正式出场了,但是并不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毕竟只是一支小边军---只是为了防遏吐蕃而设置的众多戍边军队之一,数量并不多,大概一千多人。

不过,历史给了神策军登上舞台的机会。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唐朝将众多的边军调集到内地平叛。但是初期,神策军还是没有得到征召,并没有参加初期的平叛活动,可能是神策军刚成立,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直到759年,各路唐军在邺城围住了安庆绪,这只一千多人的部队才由卫伯玉率领,参加围城战。

安史之乱

伯玉也是常年边关打仗的人物,以前驻守安西,凭多次战功升为员外诸卫将军。这次任职神策军使,响应朝廷号召,加入了平叛队伍。但是,邺城之战的结果我们也知道,二十万唐军大溃败,各自回到自己的驻地,但是呢?神策军就太惨了,自己的老家河湟地区已经被吐蕃占领了,无家可归了。没办法,这只部队只好退到陕州暂时歇脚,还是处在对抗安史之乱的二线,依然不被重视。

唐朝军队

不过邺城之战以后,史思明杀死安庆绪,不久又拿下洛阳。这个时候,神策军就成了抗击叛乱的第一线。史思明意图攻打潼关,所以派兵西进。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此时驻扎在陕州的神策军成了自己的障碍。

759年十月,史思明派将领李归仁率三千名铁骑进犯陕州,卫伯玉派几百名骑兵在疆子坂将其打败。此战,叛军尸横遍野,神策军获得战马六百匹,李归仁和其残部向东逃走。

761年二月,史思明再次派兵西进,这次出战的是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史朝义率领军队夜袭陕州,卫伯玉领兵抗击,在永宁大破史朝义。应该说,这次卫伯玉大败史朝义,极大的影响了安史之乱。史朝义这次战败以后,史思明将原因归咎于史朝义怕死,没有拼尽全力,所以发狠话说:“等他拿下陕州,就要把史朝义杀了”。史思明是以治军严苛著称的,动辄屠城灭族。史朝义哪经得起这般恐吓,他手下也怕被一起杀掉,干脆就先下手,杀了史思明。

以不到两千人的部队,能两次抵挡住史思明部队的进攻,这说明卫伯玉领导的神策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当然,也可能是史思明此时的兵力也不足,拿下了洛阳后,抽不出更多的机动兵力了。如果史思明还在,安史之乱也许不会这么快被平定。所以神策军可以说是间接杀死史思明的凶手,也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终结。

我们接着说这只军队怎么到宦官手里的?

一开始卫伯玉是神策军兵马使,鱼朝恩是观军容使。后面卫伯玉被调走,神策军就归陕州节度使郭英乂统辖,但是不久,郭英乂也入朝当官,这个时候神策军就归宦官鱼朝恩统领了。

神策军控制权

这只军队怎么成为禁军的?

如果一直待在地方,神策军很难有机会成为禁军,但是不久以后,机会就来了。763年,吐蕃攻占长安,唐代宗不得不出逃。目的地就是陕州。到了陕州就是神策军的地盘,与天子近距离相处,就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等到长安收复,鱼朝恩就率领神策军护送唐代宗回到长安。送回代宗就没有回到陕州了。虽然驻扎在长安了,但是此时神策军还是没有成为禁军。到了765年,吐蕃又入侵关中。神策军于是屯驻在宫苑中,分为左右厢,这才正式成为了天子禁军。从部队设立到成为禁军,神策军只用了11年,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也可以说时势造就了神策军。

唐代宗出逃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下一集我们再说说神策军怎样大展神威的。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让安禄山臭名昭著,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到史思明?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安庆绪,唐军,杨玉环

    在史书中,安禄山与史思明在“安史之乱”事件中的地位是相差无几的,没什么区别。如若不然,史家是不会用他们各自的姓,然后合二为一来命名此次动乱的。“安史之乱”的后半段,也就是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害之后,史思明就已然成为叛军的主脑人物。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这人虽够狠,

  • 安史之乱为啥只重点提安禄山,史思明呢?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安禄山,史思明,李光弼,安史之乱,郭子仪,唐玄宗

    既然是安史之乱,那安、史自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安禄山在历史上得到的“流量”却远远大于史思明。史思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既能与安禄山并为“逆首”,又比安禄山“低调”呢?歧途同归的发小史思明比安禄山刚好大一天,两人既是同乡,又志气相投,因此从小就玩到了一起。与

  • 安史之乱为什么只重点提了安禄山,史思明呢?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李光弼,安史之乱,郭子仪

    安史之乱,顾名思义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叛乱,但历史上安禄山的名气却比史思明大得多,这对史思明当然是“不公平”的了。既然能跟安禄山一起成为一场叛乱的首领,那史思明当然也不是简单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史思明、安禄山的成长之路。史思明与安禄山是同乡,都出自于营州都督府羁縻州,史思明是突厥人,而

  • 平叛安史之乱最惨一战:郭子仪等20万大军不敌史思明5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郭子仪,史思明,安庆绪,唐军,李光弼,安禄山

    此战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邺城之战(也叫相州之战,因为历史上很多时候邺城和相州指的是同一地方)。邺城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的著名古都,地跨现在的河北、河南两省,即位于河北的临漳县和河南安阳县境内,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在邺城发生过数次著名的大战,比如在北周、北齐和三国时期都曾在这儿鏖战过。唐朝在平定

  • 安史之乱的二把手:史思明!他一生都在专心致志祸祸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白日萌硕标签:唐朝,史思明,安禄山,李光弼,唐玄宗,郭子仪,安史之乱

    公元703年的1月21日与22日,这两天分别诞生了两个人——史思明和安禄山。他们在唐玄宗末年时期发动了著名的“安史之乱”,从此让大唐一蹶不振。然而每每说起“安史之乱”时,人们第一时间总会想到安禄山,那么史思明其人究竟如何?史思明原名崒干,出身于营州都督府羁縻州——宁夷州(今辽宁省朝阳市)的突厥部落,

  • 安禄山、史思明作为粟特人,河北藩镇的粟特人,是怎样存在状态?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安禄山,史思明,粟特,安史之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粟特人,在中国史籍中又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杂种胡、粟特胡等。1、粟特人在河北的存在状态在魏晋时期,有大量粟特人进入中国北方地区,晋人所称的“羯胡”就是“杂胡”,而其中就有大量的粟特人。粟特人入华后

  • 国学经典《旧唐书》导读第一百四十八讲:列传·卷一百零三·史思明

    历史解密编辑:数码大暴龙标签:幽州,国学,唐朝,史思明,旧唐书,李光弼,节度使,安禄山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史思明,本名窣干。营州宁夷州突厥杂种胡人也。姿瘦,少须发,鸢肩伛背, 钦目侧鼻。性急躁。与安禄山同乡里,先禄山一日生,思明除

  • 太原保卫战:李光弼1万人,完胜史思明10万大军,只因地道挖得好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大军,唐朝,李光弼,史思明,安禄山,安庆绪,郭子仪,五代十国,太原保卫战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在肃宗将大举反攻之时安禄山叛军却抢先一步。叛将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上党(治今山西长治)、高秀岩自大同、牛廷玠自范阳率大军10万,会攻太原,企图夺占河东,进而“长驱取朔方

  •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命名的史思明为何很少人提起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安庆绪,唐军,中国军事制度,唐朝,军事制度

    小编给大家带来安史之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安史之乱”让安禄山臭名昭著,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到史思明?在史书中,安禄山与史思明在“安史之乱”事件中的地位是相差无几的,没什么区别。如若不然,史家是不会用他们各自的姓,然后合二为一来命名此次动乱的。“安史之乱”的后半段,也就

  • 古代战争:“安史之乱”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李光弼,史思明,安庆绪,唐军,郭子仪,史朝义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军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统率呢,论地位和威望,应该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但是猜忌心很重的唐肃宗,怕郭、李两人权力太大,故意不设主帅,却派了一个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作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