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让安禄山臭名昭著,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到史思明?

“安史之乱”让安禄山臭名昭著,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到史思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楼讲故事 访问量:4969 更新时间:2024/2/11 22:03:49

在史书中,安禄山史思明在“安史之乱”事件中的地位是相差无几的,没什么区别。如若不然,史家是不会用他们各自的姓,然后合二为一来命名此次动乱的。“安史之乱”的后半段,也就是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害之后,史思明就已然成为叛军的主脑人物。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这人虽够狠,可却没有一点乃父之风,完全就是一无能之辈。在唐军的轮番进攻下,无能的安庆绪是被打得节节败退,直至被围困于邺城。此后,自身难保的安庆绪,为了活命,只得赶紧向史思明求援,以帝位相诱。史思明也是一个有野心之人,见安庆绪居然愿意以帝位相让,他自然是满心欢喜地接受。不久,他就发十三万范阳兵前往援救,但是到了邺城附近后,惧于唐军,史思明一直不敢贸然前往,只是派部将李归仁率一万兵马驻于,与邺城遥为声援,静待时机。

就这样,到了十一月,史思明才等到了一个机会。因魏州代刺史崔光远错杀骁将李处崟,自毁军心,史思明乘机大举进攻魏州,次月即占据魏州。在占据魏州的第二天,等不及的史思明就在魏州城北设坛祭天,自称大圣周王,自立为王。四月,史思明诛杀安庆绪,自称大燕应天皇帝,改元顺天。随着安庆绪的被杀,史思明的自立为帝,“安史之乱”在此时就变成了史思明与唐军的双雄之战,此时谁胜就是这天下唯一的王。可以这么说,“安史之乱”前期是安禄山与唐军的战争,而后期却是史思明与唐军的战争。因此只要谈论起安史之乱,就必然是绕不开这他们,毕竟安史之乱他们就是叛军的主脑,整个安史之乱就是他们一手造就的。但是,现在很多人提起安史之乱,首先想到的却是安禄山,而不是史思明。在当代,安禄山的知名度显然是远远高于史思明的,而正是因史思明知名度较低,致使现在很多人在谈到安史之乱时,是只提安禄山,不提史思明,或者是只重点介绍安禄山,对史思明却一笔带过。

到这里,很多人就不明白,为何史书中明明存在感相差无几的安禄山和史思明,会出现当代人们一谈到安史之乱,史思明就几乎已等同于透明这般悬殊的差距呢?很简单,安禄山的知名度之所以要高于史思明,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关于安禄山的影视剧要多于史思明。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有“安史之乱”事件描述的影视剧,如《杨贵妃》、《唐明皇》、《杨贵妃秘史》、《神鬼八阵图》、《大唐芙蓉园》等,他们在描述安史之乱时,多数都将镜头着重放在安禄山的身上,去讲述他在安史之乱中的所作所为,而对于史思明却是刻意地忽略他的存在,对他的描述是少之又少。正是因为现在多数影视剧在讲述安史之乱时,都只是去刻意讲述安禄山,却将史思明忽略,这才致使在现代,人们一谈到安史之乱,就只知安禄山,却不知史思明。那为什么现在的影视剧都着重去讲述安禄山,却忽略史思明的存在呢?我们都知道,影视剧拍出来就是为了赚钱,而出品方若想让这部影视剧卖出一个好价钱,那就必须得把它拍得好看,拍的吸引人,只有这样才会有人愿意花大价钱去买这部影视剧的版权。简单地说,影视剧要的就是一个噱头,只要有吸引人的噱头,就绝对会有人喜欢去看。

那在安禄山与史思明谁更有噱头呢?显然是安禄山。凭借着与杨贵妃那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安禄山在噱头上就已经全面压制史思明啦!熟读史书的,都知道安禄山未叛乱前,他曾经为巴结玄宗,认杨贵妃为母,因这段关系,野史对安禄山和杨贵妃的关系是猜测不断,甚至还传有安禄山掷伤过杨贵妃乳的谣言!想想看,虽然这些传说多半是假的,但是对于向来会在片头打上“本故事纯属虚构”的影视剧来说,这些野史之言却恰好给了他们足够的素材。试想,你是喜欢看风月的野史之言,还是喜欢看刻板的正史之说呢!由此,正是因为安禄山自带着太多太多的野史之言,而这些野史之言恰好全都是能够吸引人去关注的噱头,这才让现在多数的影视剧在描述安史之乱之时,都愿意将镜头着重放在安禄山的脸上,而不愿去描述史思明,毕竟安禄山的事情,要远比史思明来得更有吸引力。

总得说,在当代,人们之所以一提到安史之乱,就只会想起安禄山,却忽略到史思明,这完全就是因为影视剧刻意忽略到史思明造成的。因为人们接触最频繁的影视剧,他们在描述安史之乱时,都只关注安禄山,而忽略史思明,这才造成了当今大多数人只对安禄山有印象,却对史思明没有多少印象。当然,如果熟读史书的,或是稍微熟悉安史之乱的,对安禄山与史思明肯定是有同等的印象的,因为在安史之乱中,这两位都是无法绕开的叛军主脑人物。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为啥只重点提安禄山,史思明呢?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安禄山,史思明,李光弼,安史之乱,郭子仪,唐玄宗

    既然是安史之乱,那安、史自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安禄山在历史上得到的“流量”却远远大于史思明。史思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既能与安禄山并为“逆首”,又比安禄山“低调”呢?歧途同归的发小史思明比安禄山刚好大一天,两人既是同乡,又志气相投,因此从小就玩到了一起。与

  • 安史之乱为什么只重点提了安禄山,史思明呢?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李光弼,安史之乱,郭子仪

    安史之乱,顾名思义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叛乱,但历史上安禄山的名气却比史思明大得多,这对史思明当然是“不公平”的了。既然能跟安禄山一起成为一场叛乱的首领,那史思明当然也不是简单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史思明、安禄山的成长之路。史思明与安禄山是同乡,都出自于营州都督府羁縻州,史思明是突厥人,而

  • 平叛安史之乱最惨一战:郭子仪等20万大军不敌史思明5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郭子仪,史思明,安庆绪,唐军,李光弼,安禄山

    此战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邺城之战(也叫相州之战,因为历史上很多时候邺城和相州指的是同一地方)。邺城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的著名古都,地跨现在的河北、河南两省,即位于河北的临漳县和河南安阳县境内,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在邺城发生过数次著名的大战,比如在北周、北齐和三国时期都曾在这儿鏖战过。唐朝在平定

  • 安史之乱的二把手:史思明!他一生都在专心致志祸祸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白日萌硕标签:唐朝,史思明,安禄山,李光弼,唐玄宗,郭子仪,安史之乱

    公元703年的1月21日与22日,这两天分别诞生了两个人——史思明和安禄山。他们在唐玄宗末年时期发动了著名的“安史之乱”,从此让大唐一蹶不振。然而每每说起“安史之乱”时,人们第一时间总会想到安禄山,那么史思明其人究竟如何?史思明原名崒干,出身于营州都督府羁縻州——宁夷州(今辽宁省朝阳市)的突厥部落,

  • 安禄山、史思明作为粟特人,河北藩镇的粟特人,是怎样存在状态?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安禄山,史思明,粟特,安史之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粟特人,在中国史籍中又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杂种胡、粟特胡等。1、粟特人在河北的存在状态在魏晋时期,有大量粟特人进入中国北方地区,晋人所称的“羯胡”就是“杂胡”,而其中就有大量的粟特人。粟特人入华后

  • 国学经典《旧唐书》导读第一百四十八讲:列传·卷一百零三·史思明

    历史解密编辑:数码大暴龙标签:幽州,国学,唐朝,史思明,旧唐书,李光弼,节度使,安禄山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史思明,本名窣干。营州宁夷州突厥杂种胡人也。姿瘦,少须发,鸢肩伛背, 钦目侧鼻。性急躁。与安禄山同乡里,先禄山一日生,思明除

  • 太原保卫战:李光弼1万人,完胜史思明10万大军,只因地道挖得好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大军,唐朝,李光弼,史思明,安禄山,安庆绪,郭子仪,五代十国,太原保卫战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在肃宗将大举反攻之时安禄山叛军却抢先一步。叛将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上党(治今山西长治)、高秀岩自大同、牛廷玠自范阳率大军10万,会攻太原,企图夺占河东,进而“长驱取朔方

  •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命名的史思明为何很少人提起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安庆绪,唐军,中国军事制度,唐朝,军事制度

    小编给大家带来安史之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安史之乱”让安禄山臭名昭著,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到史思明?在史书中,安禄山与史思明在“安史之乱”事件中的地位是相差无几的,没什么区别。如若不然,史家是不会用他们各自的姓,然后合二为一来命名此次动乱的。“安史之乱”的后半段,也就

  • 古代战争:“安史之乱”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李光弼,史思明,安庆绪,唐军,郭子仪,史朝义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军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统率呢,论地位和威望,应该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但是猜忌心很重的唐肃宗,怕郭、李两人权力太大,故意不设主帅,却派了一个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作观军

  • 安禄山的洗儿钱和史思明的顺天钱——从古代货币文化看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安庆绪,唐玄宗,杨国忠

    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位历史人物,不仅留下“安史之乱”这件改变历史的叛乱事件,还留下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茶余话题。其中最出名的应该属安禄山的“洗儿钱”之事和史思明的“顺天易得、得壹难求”的故事。通过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唐朝安史之乱的爆发,在当时的环境下也许是唐朝的自作孽!安禄山的洗儿钱1,何谓洗儿钱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