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人安禄山建立的“大燕”政权,历时八年,两姓四任皇帝。有意思的是,四人都死后,居然被河朔地区的将士立祠称“四圣”。直到五十年后,唐廷强行拆毁祠堂,并对安禄山掘坟毁棺,才终止了这个畸形的习俗。
更有意思的是,“四圣”之间的皇位传承,都是以暴力方式完成。安庆绪弑父,夺了安禄山的皇位;史思明又以除暴为名,干掉安庆绪夺了皇位;史朝义又在部将的支持下,弑杀史思明抢了龙椅。拢共八年时间,三起连环杀,“大燕”政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安庆绪弑父夺位
安禄山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起兵,次年(至德元年)正月初一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至德二载的正月初一,本来是安禄山登基周年庆,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天居然是自称“火神”的他,灭火的日子。
安禄山之死,可以用“四头猪的故事”讲述。
第一头猪就是男一号大“肥猪”安禄山。安禄山的肥胖世间罕见,肉嘟嘟的大肚皮下垂到膝盖。所以,他每次穿衣服很困难,需要一个力气大的助手,用头顶着他的肚皮,再用双手使劲勒腰带。
这种力气活,宫女没法完成,就落在了“劁猪”李猪儿的头上。李猪儿从小跟着安禄山,很得信任,某一天安禄山突然笑眯眯地对李猪儿说:阿猪啊,想不想永远伺候在我身边啊?想吧,那你就必须做“劁猪”!
安禄山一脸坏笑,手起刀落,把李猪儿割了个干干净净。李猪儿昏死数日,从死亡线上逃生,从此成了安禄山的御用“宫男”。不过,他对安禄山的那份恩情,随着“劁”下的东西一起烂掉了。
大概被“劁猪”暗中诅咒的原因,“肥猪”起兵不久,浑身长满毒疮,搞得双目几近失明,连登基仪式都虎头蛇尾,匆匆结束。
金灿灿的皇冠摸得着看不见,“肥猪”的脾气越来越暴戾,动不动对身边的人一顿棍棒皮鞭。“劁猪”能忍,有的人不能忍,比如“野猪”严庄。
“野猪”跟“劁猪”不一样,人家有尊严。这位严庄是读书人,靠一肚子坏水,帮“肥猪”步步高升,是体面而又狡猾的谋士。如今,他居然沦落为跟“劁猪”一样的待遇,不由“坏水涌动”。
于是“野猪”找到第四头猪,“蠢猪”安庆绪。安庆绪是安禄山的次子,由于大哥安庆宗被杀,事实上他已经是安禄山的嫡长子,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可是这家伙居然被“野猪”说服,决定提前上位。
于是,蠢猪、野猪和劁猪,联合上演了一场杀“肥猪”大戏。“肥猪”正晾着大肚皮睡觉,“劁猪”挥起大刀,砍开了让他流了几吨汗的皮囊。“肥猪”到死都不知道谁杀了他,断气前他被“福尔摩斯”附体:“一定是家贼所为!”
史思明夺了安家的龙椅
说安庆绪是蠢猪,猪都要集体抗议。他坐上龙椅后,把大权交给了严庄,又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把大本营范阳,交给了史思明,还给他起了个相当帅气的名字“安荣国”。
既然都“安”了,一家人,安庆绪放心了,“安荣国”笑了,一家人嘛,皇位是不是也可以轮流坐坐?
当安庆绪被唐军围在相州,拿树皮当点心,与老鼠对视,四目泪汪汪时,史思明驻兵魏州,就是不伸援手。
乾元二年正月初一,史思明已经自称“燕王”:那个字能不能改一下?如果你不想继续吃老鼠的话!安庆绪一咬牙,派人送信,皇位是您的啦,只要您肯出手相救。
相州解围后,安庆绪信守承诺当“君子”,奉上玉玺。史思明却当了“伪君子”,他以安庆绪弑父为由,把他及几个弟弟,全部打发去拜见安禄山。
史朝义依葫芦画瓢
史思明跟安禄山一个德行,性情暴躁。尤其是在连吃败仗后,那张臭嘴见谁骂谁,动辄杀人。
史朝义奉命进攻陕城失败,点燃了史思明的怒火,他把史朝义、骆悦等人叫过来,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差点动刀。想想大敌当前,转而恨恨地令他们修建三角城屯粮,必须一天内完成。
史朝义等人退出来,火急火燎,赶紧组织人马筑城,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终于完工了。没想到史朝义一看:什么?这叫完成任务了?外墙为何不抹泥?
史朝义慌忙解释:大伙儿累了一夜,一会儿就抹泥。史思明却像点着了的鞭炮,止不住口地喷粪,什么污言秽语都骂,连亲儿子一起挨个问候祖宗八代。
等史思明骂累了,墙上的泥灰也抹完了,他还觉得不过瘾,临走前又指着史朝义的鼻子,留下一句恶狠狠的话:等我拿下陕州,就宰了你这个家贼!
说实话,单纯从自然人角度,史朝义真的还算是个好孩子,他性格很温顺,不好杀戮,对待将士们也很宽厚。可是史思明怎么也看不上这个儿子,多次公开声称,要杀了史朝义,立次子史朝清为太子。
当晚,骆悦等人找到史朝义:这架势我们都不会有好下场,给您两个选择,一干掉老史你上位,二我们投唐不伺候您了。史朝义思来想去,被迫点头应允了骆悦的计划。
史思明正在看小品演出,被骆悦等人从厕所里提溜出来。临死前他亲自演出:儿啊,我死不足惜,你岂不要挂上弑父恶名(催泪型)?诸位兄弟们,早上是我错了,到长安你们再处置我行不(动情型)?你们这些胡贼,大逆不道,我哪儿对不起你们(大义凛然型)?
结果,骆悦不光看戏不给钱,还亲自动手勒死了史思明。
“大燕”为何上演连环杀
1.安禄山、史思明个人性格缺陷放大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行伍出身,性情暴戾,尤其当受到外界压力时,通常拿身边的人泄火。这种人往往还有一种过度的自信,认为自己对部下有牢不可破的掌控权,忽视了人性的微妙之处。
他们忘了,他们自己就不是受道德约束的人,身边的人怎么可能是谦谦君子?玩火者必自焚,杀人者必被人杀,以暴制暴通常就是他们的归宿。
2.胡人崇尚武力,不受汉人礼仪教化约束
从秦帝国以来,中原汉人王朝,从未发生过弑父事件,而“大燕”政权,却接连上演丑剧,这跟胡人的文化习俗有关。
安禄山是粟特人,史思明是突厥人,游牧民族崇尚武力,暴力为王的文化特性,在他们身上体现得非常突出。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也总发生弑父夺位事件,随着儒家文化的深入人心,这种现象才在中原绝迹。
所以,安庆绪和史朝义弑父,其实是民族文化特性,催生了他们的行为。
3.“大燕”内部政治分裂,部曲性质严重
“大燕”政权说白了就是一个军阀政府,根本没有建立完善的文官体系。史思明虽然曾经设立了三省六部,可就是个空架子,没有相应官员。
安禄山起家,靠的是部曲势力膨胀,虽然这帮他摆脱了中央控制,可是它带来的制度性缺陷,也为自己埋下祸根。那些大大小小的将领们,都具备拥兵自重的资本。
安禄山的幕僚体系,包括严庄、张通儒等人,都是一群不受传统道德约束的读书人,他们的智谋,往往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当出现政治分裂的情况下,他们就是助纣为虐的加速器。
安禄山的死,让“大燕”内部的分裂加剧,倘若不是唐廷一再出错,根本轮不到史思明有机会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