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骆宾王:7岁能写五绝诗,骂武则天却得她赞叹,晚年下落不明

骆宾王:7岁能写五绝诗,骂武则天却得她赞叹,晚年下落不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2071 更新时间:2024/3/17 14:07:42

读唐诗的人,可能都会记得这样一首简洁明快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五言绝句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还对仗工整,富有动静交替、色彩对比强烈的自然美感,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好诗居然出自一个7岁的孩子之手。幼时咏鹅骆宾王的家乡是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在那里他度过了欢快的童年时光。他居住的地方有个叫骆家塘的池塘,春夏之时波光潋滟,风景优美,经常有成群的白鹅在池塘里自由游弋。

骆宾王小时候相貌清秀,又聪明伶俐,很招人喜欢。有一天他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见骆宾王活泼可爱,有心考考他,于是就指着正在池塘里游来游去的白鹅,让他即兴赋诗一首。当时骆宾王只有7岁,写不出诗来很正常,大家说笑一番也就过去了。可是没想到骆宾王只是略加思考,就轻松地吟诵出了这首《咏鹅》,当时在场的人们听了都不由啧啧称奇。自此,骆宾王就获得了“江南神童”的美誉。清高的兖州才子骆宾王的父亲曾经做过唐朝的青州博昌县令,他曾经跟随父亲在青州居住,在当时的博昌县学馆接受教育。这段时间的经历,使他结识了不少齐鲁一带的名士,这对于丰富见识、拓宽视野很有好处。可惜后来他的父亲死于青州任所,骆宾王就搬到博山(今山东淄博)居住,后来又到了兖州,在很长时间里他过着漂泊又贫困的生活。

骆宾王22岁的时候,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曾经历尽贫困,可是年轻的骆宾王并没有跟随当时文人求官的潮流:向高官贵族献诗文以求得官职。相反,他更相信自己在考场上的实力,认为凭着自己的才能是一定能够金榜得中的。可惜,他低估了当时王公贵族对科举考试结果的影响力,考试结果一出来,一向有兖州才子之名的骆宾王居然名落孙山!骆宾王和他之后一旦落第就游山玩水的杜甫不同,和考场失意后就意志消沉、寄情勾栏瓦舍的柳永更不同,比较起来骆宾王的确是有着才子的本事,却没有才子的“玻璃心”,反倒有一股积极进取、极具韧性的劲头。离开长安后,他认真吸取此次考试失败的教训,以更扎实的学习态度闭门苦读,为下一次科举考试做准备。第二次参加科举,骆宾王成功得中,在京城长安顺利进入仕途。仕途坎坷骆宾王第一次在长安出仕的时间大概有10年,刚开始担任的官职并不高,后来他得到了一个机会,是在道王李元庆府里做下属。

李元庆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他性格豪爽,又一向喜好文人雅士,十分欣赏骆宾王的文学才能。在道王府的几年时间,骆宾王的官做得还是很舒心的。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定,王爷府里的下属任期不能超过四年。骆宾王在道王府里任职满三年之后,李元庆很想给自己府里到期的下属找一个好去处,于是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让大家“自叙所能”,说说自己都有什么优点、长处,好能够把他们推荐到更合适的位置上去。大多数人在这样的场合,哪怕是没什么本事,肯定也会不遗余力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显示一下自己到底有多能干。可是骆宾王却偏偏没有,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他认为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于是就拒绝了。他本人是这样的态度,李元庆也只能认为他不想在官场上好好混,所以就没再坚持。好在骆宾王的实力在那儿,不久之后他官拜奉礼郎,主要负责朝会、祭祀时君臣的跪拜礼仪,后来的诗人李贺、北宋宰相晏殊都曾经做过奉礼郎,可见这个官职需要很好的才学,一般人做不来,另外,虽然奉礼郎的官职和俸禄不高,但是经常在皇帝和高级官员面前露脸,还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但是骆宾王在这个职位上做得并不顺利,做了没多长时间他就被贬谪出了京城,在西域度过了很长时间的从军生涯。在这段时间里,骆宾王写下了大量军旅题材的诗歌,开唐朝边塞诗之先河。

经过十余年的边疆生活后,骆宾王几经辗转才又回到长安,担任侍御史职位,这是负责纠察朝廷官员的低级职位。此时正是唐高宗李治时期,唐高宗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理政,皇后武则天当政。骆宾王本来就生性耿直,不愿向任何势力低头,此时看到朝堂之上是这种情景,又怎么能够忍得?他于是多次上书,对权势倾天的武后极尽讽刺之能,希望她能幡然悔悟,还政于李家子弟。这时候的武则天远远还没有达到她所期待的权力高峰,挡在她前进路上的重量级人物,包括皇亲国戚长孙无忌、托孤大臣禇遂良等人都已经被她成功铲除,她又怎么会在乎骆宾王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低级官员的命运呢?最终骆宾王被人找了个罪名,锒铛入狱。讨武檄文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皇帝,她临朝称制,不久又将李旦软禁,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同时改易旗帜、官员服色等。虽然没有改国号,但是这些都意味着武则天统治时代的开始。

随着武则天的掌权,很多朝廷官员被贬,其中就包括唐朝开国功臣之一徐世勣(又名李勣)的孙子徐敬业、给事中唐之奇等人,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则是直接被免职。徐敬业等人聚集在扬州,都因为失去官职而不满,经过一番合谋之后,决定以恢复庐陵王帝位为名,起兵讨伐武则天。这时骆宾王已经出狱,虽然又被任命了临海县丞的官职,但是在有了贬官和入狱的经历之后,他难免对当朝心存不满,于是弃官不做,而是南下扬州游览,以纾解心中郁闷之情。恰好,骆宾王赶上了徐敬业讨武。骆宾王一向名声在外,徐敬业早就知道他的大名,此时一见,立即招至自己麾下,任命他为艺文令,专门掌管军中文书机要,军中的檄文自然都出自他手。于是,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由骆宾王创作而成。文人轻易不骂人,不过文人骂起人来却能够不带一个脏字就让人无地自容。什么叫骂人骂得有理有据,什么叫骂人骂得慷慨激昂,催友人奋起,令对手胆寒?读一读骆宾王的这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就都知道了。

三国时陈琳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同样把曹操骂了个痛快淋漓,据说曹操读了之后,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笑道:“陈琳之檄,可以愈头风!”可见文字的力量,自古就可以显现。不过虽然檄文有力,但是并不能真的就强过千军万马,因为进攻策略失误等原因,徐敬业的讨伐很快就宣告失败。至于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有多种说法:有的资料说兵败后他和徐敬业一起被人杀害了。有的说他出家为僧,一直活到80多岁,还曾经指点过后来唐朝官员宋之问的诗歌创作。有的则说他在道观避难,还在道观的石壁上留诗一首。而无论怎样的说法,都无法掩盖骆宾王文章留下的千古光辉。在文字中,他的昂扬向上、积极进取、耿介正直,都像一束照进那个时代的光,振奋同时代的人,也激励着后人。

更多文章

  • 骆宾王的故事:因为孝顺,他错过了一生中最好的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杨炯,王勃,骆宾王,裴行俭,帝京篇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301回到长安后,骆宾王升任武功县主簿。武功县隶属于京畿重地雍州,是唐初的八十二个畿县之一。他的品阶也升了两级,从原来的从九品上升到正九品上。隋唐以前,主簿相当于是各个机构长官的机要秘书,权势还是挺大的。隋唐的三省六部不设主簿,只有御史台、诸寺等几个部门设置,主簿成为这些

  • 好好的京城文职不干,44岁高龄远赴边关,骆宾王为什么这么拼?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唐军,长安,龟兹,文职,边关,诗人,唐朝,骆宾王,吐谷浑,薛仁贵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201将近不惑之年终于端上了国家公务员的饭碗,骆宾王从此就要青云直上了吗?非也,非也!骆宾王在奉礼郎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6年,奉礼郎原名治礼郎,高宗时期为了避讳改成奉礼郎。这个职位古来有之,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朝会、祭祀时君臣仪容仪表的监察官。因为古人等级制度森严,尤其是皇家

  • 1300年前,骆宾王写的《咏鹅》,硬是被眼尖的网友挑出了低级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骆宾王,咏鹅,杜甫,唐诗,诗词,徐敬业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接触过,诗歌并不复杂,读起来也通顺,可能有人想要问,“初唐四杰”的骆宾王,为何会写出这么“普通”的诗呢?其实这就跟年龄有关了,骆宾王写下这首词时,才7岁,小小年纪就这么有才华,难能可贵啊!然而

  • 1300多年前骆宾王写的《咏鹅》,硬是被网友挑出“低级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骆宾王,咏鹅,李世民,杜甫,王勃

    “杠精”这个词在网络上非常火,能被称之为杠精的人都是故意曲解原述逻辑,为了唱反调而唱反调的人,比如你说“xx今天看起来好美”,杠精会故意说:“那你就是说她昨天看起来不美啰!”大家在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无理取闹的杠精,一般都会拿起书本自动屏蔽杠精的声音,可是现在的杠精无孔不入,连神圣的书本他们都要染指,

  • 骆宾王讨伐武则天失败后,竟然凭空消失了?家谱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骆宾王,武则天,徐敬业,李显,李治,宋之问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咏鹅》家喻户晓,刚入学的儿童几乎都会传诵这首诗,而这首诗也让作者骆宾王成为了妇孺皆知的诗人。骆宾王的名字和表字则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然而,关于骆宾王,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那就是他曾经造反过,但却失败了。骆宾王是“初唐

  • 骆宾王:那个七岁写出《鹅鹅鹅》的神童,用一生诠释何谓尊严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杨炯,王勃,唐朝,骆宾王,鹅鹅鹅,武则天,艺术家,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有一首小诗,流传了1300余年,至今依然是小学课本里的必备古诗词。这首诗就是《咏鹅》,是一名唐朝的7岁小童所作,读起来童趣十足: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写出这首诗的人,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7岁的某一天,他看到大白鹅在池塘里戏水,于是略加思索,就脱口而出作了这首小诗。

  • 正解中庸之道,骆宾王写下千古名句,大道青楼十二重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骆宾王,青楼,杜牧,孔子,曹植,李唐

    中庸之道,是一种传统的处世态度。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现代人对中庸多有误解,往往望文生义,认为中庸的人,圆滑世故,没有原则。其实,这是一种对历史无知的表现。《中庸》的目标非常高远,实事求是,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恪守中庸之道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保持谨慎的态度,不盲从,做事适可而

  • 一组名人罕见合影:图3是川岛芳子和养父,图10三毛依偎着骆宾王

    历史解密编辑:露露的小段子标签:骆宾王,三毛,川岛芳子,溥仪,张学良,川岛浪速

    照片中邓丽君与好友林青霞正在沙滩上。在上世纪的歌坛和影坛,邓丽君与林青霞可谓是红透了半边天。邓丽君比林青霞大一岁,她们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都是军人家庭,邓丽君的母亲是山东人,林青霞的父母也是山东人,她们都曾是金陵女中的学生。她们是最好的朋友,1990年的夏天,林青霞与邓丽君一起去法国度假,她们在康城

  • 大唐正能量骆宾王:专门帮妇女写诗骂渣男,每次都能骂出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骆宾王,卢照邻,武则天,纳兰容若,徐敬业,画堂春,大唐正能量,唐朝,艺术家

    文/蓝梦岛主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一生一世一双人”,这个诗词史上的经典名句,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么,你知道这句话是谁写的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猜大多数读者给出的答案会是纳兰性德,因为他的名作《画堂春》,开篇就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容若《画堂春》)但实际上,“一生一世

  • 关于骆宾王造反的原因,或许可以从这几首诗里找到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杜甫,文才,沧海,唐朝,诗人,骆宾王,在狱咏蝉,千古名句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10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01杀死一个人的,往往不是困境,而是绝望。对于骆宾王这样的底层官吏来说,建功立业便如那海市蜃楼一般。仿似清晰在眼前,实则伸手不可触及,稍不留神更会烟消云散。大唐的公务员职位僧多粥少,老干部们稳坐钓鱼台,年轻人在边上虎视眈眈。他们可不会傻傻地呆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