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是家喻户晓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诗是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在七岁的时候写的,他也因《咏鹅》而有“神通”之誉,骆宾王因为跟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之后下落不明。
古人重读书,特别是儒学和科举制度的发展,诗词歌赋更是被推向了巅峰,所以古人作诗就跟平常吃饭一样,进入民国之后,诗曾一度中断,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定人,自从海子卧轨之后,现代诗难以再创高峰,诗很难在这个时代存活下来,作诗的只有那些默默无闻之人。《咏鸡》是2016年湖南一个叫危勇的老人写的,他套用了骆宾王的《咏鹅》,全文如下: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他凭借着这首《咏鸡》斩获了第二农民文学奖,获得了万元奖金,平均一个字价值500元。
鸡源于野生的原鸡,驯化历史至少有4000年,鸡是古代的报时器,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春节时,古人在门窗上画鸡,汉人东方朔在《占书》中说道: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在神话传说当中,鸡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它是第一个被创造出来的,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一个动物,在神话思维当中,既是唤醒太阳的象征,同时也是表达创世神话从混沌到有序。
《国语》中记有:皇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策,十二姓氏反应皇帝十二个部族,在这十二姓当中,就有鸡,同时鸡还是十二地支的成员。古代还有“杀鸡”的岁时风俗,还有“踢鸡”、“抱鸡、“鸡米礼””一类的习俗,古代在结拜时,为了表示结拜兄弟亲如手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人们都是宰杀一只鸡,并在酒碗当中滴鸡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怪志小说发展,鸡就成了辟邪镇妖之物,《荆楚岁时记》载有: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到了唐代盛行斗鸡:临淄之中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李贺、王安石、陶渊明、李白等历代诗人也是为鸡作诗,这首《咏鹅》也是让网友们脑洞大开,有人写了一首《咏秃》:秃、秃、秃,发落使人哭,头顶只见雪,地上墨满屋。这首诗完全打趣诗。
还有网友写了《咏狗》:“狗,狗,狗,出门跟我走。我在外面飘,它在家里守。”甚至有人把主意打到了闰土与U的身上写出了《咏猹》:U,猹,猹,田里偷西瓜。半夜遇闰土,被打一钢叉。
自从闰土与塘在网络上“走红”以来,几乎都躲不开被调侃的命运,这也只是说明鲁迅先生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看完这些诗词,实在让人哭笑不得,不得不说,最强大的莫过于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