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风月万千,最缠绵二字,莫过于相思。
相思,是醉里挑灯看剑,刀光剑影,却已是故梦缱绻。
相思,是烟火间,伊人回望,且望天涯,却不知此途何安。
相思,是琵琶下,笙歌夜舞,舞尽阑珊,却怎抵人渐憔悴不堪。
相思这个词,从来都是欲寄无从寄。但每个人,都会为心中的相思,寻找一个寄托。
有人把相思寄托在花鸟山水间,有人把相思寄托在清风明月里,有人把相思寄托于书墨琴弦上,不过,最容易让人产生共情的,还是一枚小小的红豆。
王维有一首《红豆》名诗,脍炙人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为何惹人相思?这与红豆的形与质有关。
真正的红豆,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所结果实鲜红浑圆,质地坚硬,几如宝石,久存不坏,珍藏百年不减其鲜艳。
它又名为“相思子”,其形与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象征爱情的坚贞不移,因而红豆格外惹人相思。
红豆是文人寄寓相思的一个写不尽的题材,除了王维的《红豆》,最出名的当属温庭筠的这首《新添声杨柳枝词》: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年少即有才名,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他相貌丑陋,人称“温钟馗”,但却是一个痴情种子。
那么,在这首寥寥20字的小诗中,温庭筠是如何表现表现相思入骨的呢?
第一句,“井底点灯深烛伊”。这是说,井底地方很小,两人相靠很近。井底走很深,这个“烛”又和“瞩”谐音,“深烛”即深情地凝望着对方。
是不是很有意境?
再来看第二句:“共郎长行莫围棋”。
这里的“长行”是唐代的一种棋盘游戏,用两粒骰子掷红黑。同时也是谐音,暗示着男主人公即将远行。
“莫围棋”三个字也有类似的深意,谐音“莫违期”,她叮嘱情郎“远行一定别忘了归期”,可见对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当然,这句的字面意思是说,和男朋友不要玩围棋,而要玩“长行”。
这是为什么呢?
如上所说,玩“长行”要用骰子掷色,最早的骰子只有“幺”是红点,如同一粒“红豆”,十分好看。
由此,便引出了下面两句表达相思的千古名句: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意为,姑娘我对你刻骨铭心的相思,你这傻小子知不知道啊?
吟起这句诗,炽热的相思之情油然而生,这“入骨”不仅是指红豆嵌入兽骨做的骰子内,更是女主人公对情郎深入骨髓的相思啊!
如此绝妙的双关谐音,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说来,我也是第一次认真地读这首词,第一次体会其中的深意。
含蓄蕴藉是中国古代情诗的重要特征,诗人们拒绝直接奔放地展露内心,善于间接地吟咏爱情,因此爱情概念的隐喻在古代十分常见,并常常以植物隐喻,如“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在温庭筠的这首诗里,将暗喻相思之情的“红豆”和“骰子”联系起来,使“相思”更加“入骨”,构成逻辑,也让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如此,便能理解这首只有20个字的小诗,为何能相思入骨,令人销魂了。
你不得不佩服,温庭筠确实一个写情,写相思的高手,他还有很多令人神往的诗句,如:
“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等等。
故事中的女子如尘世间最平凡的沙粒,生命的曲折和坠落都兴不起一丝风波。
但温庭筠听得懂她们心底的寂寞和哀伤,她们有着同样被人群放逐的情绪。
她们坚强地守护着爱与思念,让她们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失去原有的执着,所以,回忆才会滋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