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稹“狂恋”杜甫,为其写下2篇诗文,竟成最懂他的男人

元稹“狂恋”杜甫,为其写下2篇诗文,竟成最懂他的男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诗词世界 访问量:711 更新时间:2024/1/6 17:43:16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

提起元稹,你们会想到什么?

是《莺莺传》的作者?

还是写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转头就和其他女子好上的渣男?

又或是被白居易赠诗“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好基友?

你可能没想到,他还有另一重身份——“杜甫挖掘者”。

当年,要不是元稹把杜甫挖出来,杜甫可能都没有机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杜甫得知他的小儿子饿死,他想到了底层百姓,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民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于是他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安史之乱爆发,国家飘摇,无数人经历着妻离子散之痛。

他写下旷世名作《春望》。

但万万没想到,杜甫写的所有诗没有惊起一点水花。

俗话说“好酒也怕巷子深”。

在当时,诗作传播非常困难,机智的白居易选择了花钱宣传。

而杜甫他呢,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愁着脸说:

罢了罢了,只要我活得够久,就不信没有红的那天。

结果还真没红,直到杜甫去世,他都是怀才不遇的状态。

按道理,他的作品很难流传下来,但好在他有个知音,是他让杜甫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个人就是元稹。

杜甫去世后,又过了半个世纪,元稹偶然间看到了杜甫的诗。

“好啊,写得太好了。”元稹惊喜地说。

元稹以为这是哪个名家的作品,结果一看名字:杜甫?!

他惊掉了下巴,心里嘀咕着:这是谁?诗写得也太好了吧,我居然不知道有这号人。

元稹翻遍杜甫的诗集,他越看杜甫的诗作越上头。

这一看,元稹看着看着就成为了杜甫的铁粉。

在杜甫的影响下,元稹创作了很多写实的乐府诗,杜甫的孙子看到这些诗后,便明白了元稹很欣赏杜甫,于是他拜访元稹,希望元稹为杜甫写墓志铭。

元稹爽快地答应了,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并序》。

叙曰: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馀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逮至汉武帝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子美之柩,襄祔事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为文,拜余为志。辞不可绝,余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

系曰:昔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生甫;闲为奉天令。甫字子美,天宝中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命宰相试文,文善,授右卫率府胄曹。属京师乱,步谒行在,拜左拾遗。岁馀,以直言失,出为华州司功,寻迁京兆事。旋又弃去。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九。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殁,命其子嗣业。嗣业贫,无以给丧,收拾乞丐,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馀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为难矣。

铭曰:维元和之癸巳,粤某月某日之佳辰,合窆我杜子美于首阳之前山。呜呼!千载而下,曰此文先生之古坟。

在元稹心里,杜甫简直就是他理想中诗人的模样,他说:“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元稹恨不得将所有赞美的词都放在杜甫身上,他说:如果认为有可以写出别人写不出来的题材,也不存在什么可不可以表达出来的人,那就没有能超过杜甫的诗人。

元稹夸夸杜甫也就罢了,为了赞扬杜甫,他还去“拉踩”其他文人,其中就有李白同志。

元稹吐槽说:“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李白啊,他也就写景诗和乐府诗可以与杜诗媲美,杜甫的长诗在铺陈声韵、措辞格调上面都近乎完美,李白想要达到这种境界,还差得远呢。

作为元稹好基友的白居易,自然也不能落下,元稹在前“拉踩”李白,白居易也紧跟其后。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他说:你老李想象力还行,但你的风雅比兴都是些啥啊。

好家伙,不愧是好到同穿一条裤子的人,在元稹和白居易共同“贬李扬杜”下,杜甫名气更大了。

不得不说元稹的眼光非常毒辣,在此之前,没人注意杜甫,是元稹第一个站出来肯定了杜甫的诗的价值,推崇他的现实主义诗风,杜甫由此开始成名。

当时,元稹是“大佬”级别的人物,墓志铭一出,无数人去翻阅杜甫的诗。

元稹还在《酬孝甫见赠》中夸杜甫:

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杜甫在写诗方面天赋极高,诗里感情真挚,每次读他的诗,我都感觉非常亲切。

他用他那个时代的通俗语言写诗,不会去刻意模仿古人,深得我心啊。

元稹和杜甫没有生活在同一时期,但却又心心相印,他们的灵魂牵手,在诗海里尽情遨游。

元稹是慧眼识珠的“星探”,他惊喜于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藏着珍宝,并尽自己所能让它流传于世。

世人爱称“李杜”,视他们为CP,但与其他CP“元白”“刘柳”互为知己,互相懂得相比,其实李白算不上杜甫的知己,反而元稹才是杜甫的知己。

司马迁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知己固然难得,但比这更难得的是杜甫和元稹相隔时空,没有见面,仅仅只是通过诗集,就能感受到灵魂的碰撞。

在当时,无人欣赏杜诗,无人理解杜甫的写法,只有元稹将杜甫的诗看了一遍又一遍。

倘若杜甫尚在人间,相信他不会在意自己是否因元稹成名。

他一定会激动得老泪纵横,感激上天让自己得到了一个知己,元稹的发现、欣赏已经治愈好所有苦难。

你知道吗?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胡仕林 。诗词世界出品、魏无忌主创图书《满堂花醉三千客》《笑死了!刷了1400年的大唐诗人朋友圈》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转载本文详见本号菜单联系方式。文中图片来自版权网站,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杀伤力为什么这么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元稹,薛涛,白居易,刘禹锡,杜甫,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刘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他一边深情地写着诗,一边薄情的对待着爱他的女人,让不少有才华有颜值的女子为他飞蛾扑火。(一)十里送别的初恋情人崔莺莺那一年,21岁的元稹在山西,17岁的表妹莺莺跟随家人路过山西永济时遇到

  • 元稹最深情的6首诗,全是写给白居易的,最后一句成为网红金句!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元稹,白居易,诗词,唐宪宗,诗人

    元稹和白居易是诗词界里一对感情最深厚的好友,曾有人这么形容元稹和白居易:他们不是穿一条裤子的关系,而是穿一条内裤的关系。这话乍听有点粗俗,但用来形容他们的关系却十分的恰当。今天,给大家分享六首元稹写给白居易的深情诗词,不是爱情,胜似爱情。《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

  • 元稹的《菊花》被后世公认为咏菊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元稹,咏菊,菊花,诗作,秋菊,诗人,唐朝,白居易,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人们普遍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花”,古代士大夫更是以“四君子花”的高尚品质来自勉自喻。自从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名传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演变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的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在众多

  •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李白,薛涛,崔颢,唐朝,艺术家

    元稹确实是唐朝诗人中的渣男,而且是极品的渣男。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伟大的诗人,这就像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崔颢一样,崔颢也是个渣男,但是他竟然能够写出连李白都羡慕嫉妒恨的《黄鹤楼》。所以说,有的时候人品好的,不一定写得出好诗,人品不好的,他的作品也不一定不伟大。文学很复杂,人性也是如此。元稹爱过很多人。从少

  • 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二)》被称为著名的悼亡诗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元稹,书生,韦丛,诗人,唐朝,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其二)

    我以前曾经写过一篇有关元稹的古代言情小说,小说题目为《几多爱恋可回首》,其中,元稹和韦丛的爱情故事独立成篇,单独作了演绎。韦丛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千金大小姐,其父韦夏卿一生官运亨通,最高做到过工部尚书。当韦丛嫁给元稹时,韦夏卿已经升任太子少保。所以,元稹和韦丛的婚姻是唐代版的“青蛙王子”,有着童话

  • 薛涛与元稹:爱得太迟,错失太易

    历史解密编辑:黄河新流域标签:薛涛,元稹,诗作,诗人,唐朝,白居易,刘采春,千古名句

    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人。薛涛出生于768年,她的人生大部分都在四川度过,居住在浣花溪,喜欢自制粉色小笺写诗。薛涛被称为唐朝四大才女之一,自然与其才华分不开,但也不可否认,与当时她作为官妓,交往达官贵人、诗人才子有很大的关系。在其有生之年,做过剑南节度使的官员有十一人,每任官员都与薛涛有交往

  • 元稹写给白居易的一首诗,短短28字,悲惨之至,成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元稹,诗歌,诗人,唐朝,白居易,琵琶行,悼亡诗,千古名句

    白居易和元稹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们之间的友谊被称为“白元之交”。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互为参照,相互支持、鼓励,共同追求文学艺术的高峰。元稹对白居易诗歌的评价和鼓励,使得白居易在文学上有了更大的进步。白居易也曾欣赏和赞扬元稹的诗歌,并在元稹去世八年后写下了《梦微之》一诗,表达了对元稹的思念和深情,

  • 大唐第一渣男元稹追到大他11岁薛涛满足后,又一次始乱终弃

    历史解密编辑:跟着地图看世界标签:薛涛,元稹,渣男,诗人,唐朝,刘采春,莺莺传,小说家,始乱终弃,千古名句

    公元809年,"大唐第一渣男"元稹在使尽浑身解数追到大他11岁的薛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后,又一次始乱终弃。然后,他马不停蹄地恋爱、纳妾,一个个女人从他的生命里淡入淡出。元稹行走了一生也爱了一生,不能说他没有爱,毕竟没有爱的人写不出"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般颤颤巍巍的思念,但他却也深知算不

  • 武媚娘冠宠李治后宫,武顺横插一脚

    历史解密编辑:听阿白讲故事标签:李治,武顺,徐惠,唐朝,武媚娘,李世民,武则天,唐高宗,后宫佳丽

    一天,武媚娘刚走到殿门口,便听见娇笑声:“陛下,媚娘有什么好的?不如,你看看我呀...”武媚娘怔住,她强忍怒气,悄悄撩开门帘往里瞧,见一女子正坐在李治身上扭动。武媚娘再定眼细看,发现那女子竟是自己的亲姐姐武顺!而就这一会功夫,李治经受不住蛊惑,双手已搂上武顺的腰,正逡巡着往下移。武媚娘再也忍不住了,

  • 成都武顺街小学:走进模拟法庭,感受法治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四川传播标签:武顺,法庭,法官,法治,教育

    中国网6月14日讯(王宋玲)模拟法庭,是成都市武顺街小学近年来坚持开展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形式。通过模拟法庭,将枯燥的、静态的法律条文,通过动态的、形象的方式展现给未成年人。近日,在武侯区法院和武侯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武顺街小学师生通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和录制,完成了模拟法庭《非己物,戒贪心,知廉耻,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