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稹思念妻子的千古名篇,开篇就是惊艳佳句,感动了无数世间儿女

元稹思念妻子的千古名篇,开篇就是惊艳佳句,感动了无数世间儿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2307 更新时间:2023/12/19 17:54:29

曾经在一本书里看过这样让人魂牵梦萦的美句:你,注定是我今生倾心驻足的风景,一世不舍的眷念。为了你,我愿划破手指,滴血成圈,圈住你的款款深情,纵然玫瑰零落成泥碾作尘,我也甘愿守侯着这世的心疼。

原来爱一个人,守侯一份情,可以如此的浓烈。一如《以笙箫默》里何以琛说过的"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任流年似水而逝,任相思静水流深,唯一不变还是那份至深的爱恋。

人间自是有情痴。这一生,曲水流觞,便再也无法沉醉,入不了心;这一世,繁花似锦,便再也入不得眼,进不得心。这既是对爱情的坚贞守候,更是对往事的深深怀念。

《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为悼念亡妻韦丛所作的一首诗。诗里说,曾经去过沧海,体验过沧海的波澜壮阔,别处的水便无法再吸引到"我",曾经看过巫山,体会过巫山的云蒸霞蔚,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无法令"我"陶醉了。即使"我"从百花丛中穿行而过,也不会留恋任何一朵花,更别说回头望了。这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你"。

诗的开篇前两句即是千古传诵、耳熟能详的佳句,可谓破空而出,神来之笔,让人称赞。这两句表面是写水云的自然之景致,实际却是以"水"和"云"比喻"亡妻韦丛",暗喻手法绝高,让人一时难以琢磨诗人的用意,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再怎么波澜壮阔的"水"也无法吸引到我,再怎么云蒸霞蔚的"云"也打动不了我。这是多么坚贞的情感,如此淋漓尽致的表达,也是无比痴情了。这两句写景寓情,只写"景"而只字未写"情",曲折委婉,含而不露,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古人说,"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山山水水的幽美壮阔之景总能让人抒怀解忧吧。但是,在元稹看来,这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他看过最美的巫山云雨,体味过动人心魄的沧海波澜,世间如此的美景都不能打动他了。因为,大千世界里没有了妻子韦丛,就再也没有爱情可言了。

诗的第三句,诗人情感再次递进。诗人再次使用比喻,以"花"喻人。如果说“水”和“云”还不能表达"我"对妻子感情的坚贞,那么用"花"也能代表我的执着吧。即使走到盛开的万花丛中,"我"也会毫不留心的走过,且懒得回头观看。"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大抵就是元稹这样的吧。

"各花入各眼",元稹的心里估计早已有了心仪的那朵“花”吧,而那朵“花”也只能是妻子韦丛了。相信韦丛的在天之灵读到此诗也会颇感欣慰的。人的一生也许会爱很多次,但总有一次是刻骨铭心的,正如元稹与韦从至纯至情的爱情。

诗的第四句是诗之眼,画龙点睛,直点主题。诗人以水、云、花暗喻表明心志后,笔锋一收,点出诗的主题。"我"之所有以上的感受,皆因修道和亡妻的原因,而更因妻子的离世,让"我"看破世事、消极遁辞,难以再发现世间美好的事物。其实凡此种种,终其原因还是他的亡妻韦丛。我们感叹,诺大世界里,这番告白也是没谁了。

也难怪,千百年来,这首诗成了无数青年男女对方表白心志和深情的最美诗句,也才能如此的千古流传。

也许在他人眼里,韦丛算不上最完美的女人,然而,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元稹眼里,韦丛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美得无可挑剔,而何况,韦丛又是那么一个温柔贤淑、才貌兼具的女子。世界那么大,与那么一个合适的人在对的时间里相遇、相知、相恋,其他的便再也难以入眼了。

任经年累月,时光匆匆,也带不走心底的那份执着与眷恋,即便无法拥有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天长地久,即使无法拥有淡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闲情逸致,能有如此真挚的爱情,也算不枉此生。世上痴男怨女的爱情,也正因为有了这份不舍、不忍和不放下,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而如今,人生际遇,百转千回,我们且行且珍惜,珍惜生命里的遇见,珍惜生命里的回眸。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缘来时,我们珍惜;缘走时,我们释然。于流年的光影里,盛世浮光,一场梦来一场醉。

标签: 元稹韦丛诗人亡妻沧海名篇

更多文章

  • 元稹有多在乎白居易?一首28字小诗道尽友情,让元稹妻惊女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白居易,元稹,薛涛,诗词,刘采春

    说起唐代诗人元稹,真的是一个争议颇多之人,读他的诗总会让人感觉他是一个痴情之人,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真切感人。但实际上了解过元稹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他的感情实在是太过繁杂,和薛涛、刘采春等人都曾有过感情,但最后这些人都被他抛弃了。似乎在元稹的世界里对于一个人的“痴情”都是有时限的,

  • 元稹:大唐第一渣男,一边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一边大肆摧花折柳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白居易,富贵,沧海,悼亡诗,艺术家,唐朝

    沧海难为水,花丛蝶狂飞 对元稹素无好感,虽诗坛一直“元白”并论,其实在大家心中,这元稹同白居易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除了“曾经沧海难为水”想必没几人能记住他有什么作品。 近日听了王步高教授的讲座,对元稹却也有也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前无好感的理由无非是因他的人品,官场上,靠宦官爬到了宰相。情场上,仗着帅气

  • 毁三观的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男人,居然是个渣男!

    历史解密编辑:六七八的史会标签:元稹,张生,渣男,唐朝,诗人,白居易,莺莺传,西厢记,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伟大而永恒的文学作品,都是在讴歌人类永恒的爱情,而爱情主题,也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容易打动人心的一个类型。而这些文学作品,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从关关雎鸠到再别康桥,从《红与黑》到《红楼梦》,最能打动的我们的,永远都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其中有一句诗非常能够打动人心,曾经沧

  • 元稹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五言绝句,仅20字,却写尽王朝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诗作,五言,绝句,元稹,唐诗三百首,唐玄宗

    说起唐代诗人元稹,大家一定首先想到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他为亡妻韦氏所写的悼亡诗,绝美深情,千百年来征服了无数有情人。元稹最著名的便是他的悼亡诗及与白居易的酬唱诗,悼亡诗如《遣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等等都是名篇佳作。与白居易的酬唱诗作中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

  • 元稹:谁敢说我对她们的爱不够深沉?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元稹,薛涛,刘采春,白居易,才子

    作者:许云辉“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草长莺飞的江南,碧荷田田的西蜀,瑞雪飞舞的北地,长亭外,古道边,处处镌刻下痴情女子与情郎“执手相看对泪眼、欲语还休断柔肠”的黯然别离画面。画面中的女子或珠圆玉润、或亭亭玉立,情郎却始终如一是玉树临风的与白居易齐名的才子元稹。831

  • 诗人元稹始乱终弃,求前任复合,却被一诗骂回,真是大渣男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元稹,渣男,诗人,薛涛,唐朝,莺莺传,鱼玄机,刘采春,始乱终弃,千古名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题材是是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题材,从古至今的诗人们也为我们留下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情诗篇。如果现在要我们给历史上那些热门的爱情诗句弄个排行榜,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句肯定会名列前茅。你是如此美好,这世间除了你再也没有让我为之动情的女子了。弱水

  • 元稹“狂恋”杜甫,为其写下2篇诗文,竟成最懂他的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杜甫,元稹,李白,李杜,唐朝,诗人,白居易,千古名句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提起元稹,你们会想到什么?是《莺莺传》的作者?还是写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转头就和其他女子好上的渣男?又或是被白居易赠诗“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好基友?你可能没想到,他还有另一重身份——“杜甫挖掘者”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杀伤力为什么这么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元稹,薛涛,白居易,刘禹锡,杜甫,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刘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他一边深情地写着诗,一边薄情的对待着爱他的女人,让不少有才华有颜值的女子为他飞蛾扑火。(一)十里送别的初恋情人崔莺莺那一年,21岁的元稹在山西,17岁的表妹莺莺跟随家人路过山西永济时遇到

  • 元稹最深情的6首诗,全是写给白居易的,最后一句成为网红金句!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元稹,白居易,诗词,唐宪宗,诗人

    元稹和白居易是诗词界里一对感情最深厚的好友,曾有人这么形容元稹和白居易:他们不是穿一条裤子的关系,而是穿一条内裤的关系。这话乍听有点粗俗,但用来形容他们的关系却十分的恰当。今天,给大家分享六首元稹写给白居易的深情诗词,不是爱情,胜似爱情。《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

  • 元稹的《菊花》被后世公认为咏菊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元稹,咏菊,菊花,诗作,秋菊,诗人,唐朝,白居易,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人们普遍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花”,古代士大夫更是以“四君子花”的高尚品质来自勉自喻。自从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名传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演变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的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在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