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的侠客行豪气万丈,元稹不服挑战了一首,同是名作谁更胜一筹

李白的侠客行豪气万丈,元稹不服挑战了一首,同是名作谁更胜一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表社会观 访问量:100 更新时间:2024/1/1 1:48:48

李白的侠客行豪气万丈,元稹不服挑战了一首,同是名作谁更胜一筹

无论哪个朝代,诗人们都是善于斗。在古代,诗人们经常聚集在一起,饮酒作乐。更多的人则会饮酒作诗,拿前辈的诗出来品鉴,兴致来了,还能模仿一二,更有甚者还能打破原诗的意境,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李白心中藏着一个侠客梦,便写下来一首豪气冲天的《侠客行》,这首诗在唐朝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赏。因此文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人想要挑战李白的这首诗。无数人拼尽全力想要突破,但是最终的结果都不算太好。

但是,中唐时期出现了一位诗,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很高的天赋,也挑战了一首《侠客行》,这位诗人便是元稹。两首作品同样是千古名作,那么谁的《侠客行》更甚一筹呢?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两首《侠客行》,李白作为前辈,作出来的诗,是很多诗人都无法达到的水准。就单看李白的这首《侠客行》,借用了乐府古题创作出来的。诗中写的是侠客,在李白的刻画下,侠客形象栩栩如生,同时还写出来侠客的品质,以及李白所要表达的豪情壮志。

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客的发带,腰间佩戴的是吴越尖利的弯刀。侠客骑着白色的马,在大街上驰骋,如同天上的流星。他们的武艺无人能及,每走十步便可以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侠肝义胆,在事成之后连姓名都不曾留下。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一边饮酒,一边比较着武艺,相交甚欢。三杯热酒饮下,便慷慨的许诺,愿意为了知己两肋插刀,诺言重于泰山。饮了一会酒,面红耳热之后,侠客胸中的意气,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朱亥为了信陵君救赵国,他挥起了金椎,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两位壮士之举,即便是时间过去很久,他们仍然是大梁城被人们口口相传的英雄。他们虽然死了,但是他们的侠义之举仍然被人们记着,他们不愧是盖世英雄。

李白继而在诗中感慨,做人也要像他们一般,做个侠客,传名百代,被人们称赞着。谁又愿意像杨雄一样呢,白着头仍然要著书,老死在自己的窗户下面呢?从这首诗中,直接可以看出李白对于侠客生活的向往,比起做一个文官,写一辈子的书,最后也不能被人们记住。

不如活得潇洒自在,成为盖世英雄,被人们记挂在心中。李白借用前人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向往。李白向往侠客的生活,不图名利,重义气,重承诺,为了知己可以两肋插刀的友谊,诗中毫不吝啬地夸赞了侠客的品行,表达了诗人想要成为侠客的向往之情。

元稹的《侠客行》比起李白的《侠客行》,后辈元稹的这首诗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两首诗名字相同,但是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截然不同。元稹写的这首诗有一部分算是模仿了李白的诗,元稹擅长于写情诗,这首诗算是他为数不多的别的题材中的一首。

相比较之下,这首诗算是对于李白的《侠客行》注解。诗的开篇,直接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侠客最在意的事情不是生死,而是为人谋事却没能完成,这一点和李白所表达的观点完全一致。但是到了下一句,元稹认为,侠客之士没必要深藏功与名。

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百姓,所以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名字,世人也应该知道他们。元稹还认为侠客无论是谋事成功与否,都应该被人称赞。这一点和李白的“隐士”侠客完全不同,李白表达的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沾染。

元稹表达的是,无论成功与否,侠客都应该被人们称赞,堂堂正正,受后世敬仰。随后元稹还利用典故佐证自己的这一观点,借用袁盎被刺杀的典故,表达侠客应该如同海里的鲸鱼,侠客做事就如同鲸鱼破浪,不是偷偷摸摸的,而是无所畏惧的气势。

元稹的这首诗,气势磅礴,虽然不及李白诗,但是总体上所要表达同李白一样,做一位侠客。两人的侠客不过是思想感悟不同罢了,其最后的本质还是告诉人们,侠客行的是侠义之事,应该被人们记住。仔细品鉴之后,李白的诗总体上更胜一筹,李白的思想觉悟或许会更高一些。

李白的侠客行更加接近李白的性格,李白想为君主谋事,不是为了钱财、名利,李白想的一直是“平天下”。对比之下,元稹或许是在为侠客谋不平,他觉得侠客不应该是世人所说的,做了好事不留名,他认为人都是血肉之躯,侠客也是如此,因此侠客也应该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赞赏,这两首《侠客行》不过是实现境界不一样罢了。

侠客的含义从这两首《侠客行》中,都能看出来,无论是元稹还是李白,侠客在他们心中,都是高尚的。李白的不求名利的侠客,都是正面的侠客形象,符合了很多人心中对于侠客的幻想。以至于后人眼中的侠客,都如同李白诗中所说的,侠客都是不求名利,喜欢隐藏在安静的地方,有人需要的时候便出来帮助人们,做好事不留名。

但是,在侠客的形象上,元稹的侠客形象则更加贴合生活。侠客,在很多解释上都是将其归为肝胆相照的侠义之士,为人正直,武功高强的人。在仔细品鉴两人的诗诗之后,发现所谓侠客,其实就是两位诗人笔下侠客的结合。

侠客或许不必武力高强,但是都是侠肝义胆的人。侠客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心中也有所挂念,有的是为了生活,有的是为了信念,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在李白的诗中,李白自己就是侠客,心系天下,为了安百姓,因此希望君主赏识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李白淡泊名利,所以在刻画侠客的时候,他将自己代入到诗中,他自己就是诗中的侠客。元稹的侠客,带有磅礴的气势,敢在人群中刺杀的刺客,或许这就是他心中侠客的形象,无所畏惧,但是也是为了百姓,换言之,他所写的侠客,更多的是在侧面的表达自己的侠客之心。

结语:李白写的侠客,是有计谋的勇士,他们敢于牺牲自己,并且都是有名有姓的历史英雄人物,所以李白在写他们的时候,写出了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这是李白心中的侠客。

元稹笔下的侠客,因为站的立场不同,因此没有什么名气,虽然这位侠客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无奈最终也没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因此元稹认为,侠客也要有自己名字,要被人们知道。

无论是哪种侠客,在诗人笔下,反映的都是心中的抱负。李白希望为了百姓有一番作为,但是求得不是名利;元稹希望为了百姓谋事,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他认为所谓的侠客应该有自己的名,堂堂正正做事的人,值得被人们记住。

更多文章

  • 不一样的悼亡诗,元稹和李商隐,谁的爱情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不痒不趣标签:元稹,李商隐,白居易,悼亡诗,诗人,悼亡

    元稹与白居易作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参与者,主张诗歌反映现实,揭露并讽刺当时腐败的社会现象,反映广大民众的生活疾苦和愿望。但历代都存在“重白轻元”的现象,固然在思想深度及艺术造诣上,元稹稍逊风骚,但在艳体诗及悼亡诗的创作方面,元稹可以说是远远超过了白居易,他的这类作品,融入了自己的实际生活体

  • 红颜知己到底是什么,唐朝诗人元稹告诉了我们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宿哲萌宠标签:元稹,爱情,唐朝,薛涛,如花,诗人,红颜知己

    爱情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千百年来最神秘的话题。并不是寂寞无聊单调时的消遣行为,也不单单是生理需求时的渴望。而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思念,一种不因时间和现实而放弃的情愫。爱情走向婚姻是人们的向往,然而爱情一旦变成婚姻,剩下的只有过活。婚姻是最真实的生活,不是精神上的浪漫。爱情是精神,婚姻

  • 大唐才女刘采春的悲情人生:25岁出轨渣男元稹 32岁绝望投河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采春,元稹,薛涛,鱼玄机,白居易,李冶

    (说历史的女人——第1303期)上期(说历史的女人第1301期)笔者专文介绍了唐朝大才女薛涛,这次接着介绍大唐第三才女。她就是同薛涛、李冶、鱼玄机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的刘采春。其实所谓第三才女,只是方便的说法,在四大才女中,很难说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里是按出生的先后排序。四人中,李冶出生于公元730

  • 元稹|虽仕途坎坷,好在有挚友互赠诗词相伴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元稹,尚书,诗词,诗友,唐朝,诗人,白居易,相伴一生,千古名句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元稹少有才名。贞元九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

  • 才女薛涛:写下名句“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却被元稹辜负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薛涛,元稹,韦皋,才女

    京城长安,时值盛夏,热气逼人。薛郧(yún)把自己锁进宅院,微眯着双眼,坐在一棵梧桐树下歇凉,阳光透过枝桠(zhī yā)的稀释,在他脸上打出斑斓的色彩,不远处,他的女儿薛涛正趴在地上玩耍,时不时传来悦耳的笑声。这位父亲面容祥和,仿佛忧愁从未在他的脸上刻下痕迹。他舒服地呻唤一声,从竹椅上下来,背着手

  • 白居易外放做官,好兄弟元稹却当宰相,元稹的干部履历表值得思考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白居易,元稹,宰相,唐穆宗

    说起中晚唐的大才子,有一对好兄弟不能不提,一个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另一个则是较白居易在官场上混得更风生水起的大才子元稹。虽然这把酒言欢的好兄弟对大唐王朝的历史走向并不起决定作用,但研究中晚唐社会风貌和政局走势,这两个人又却是绝对绕不开的核心人物。相较于仕途中规中矩的白居易,当上宰相的元稹,他的干部履

  • 元稹三首《遣悲怀》, 表达了夫妻间情感的最高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读说娱乐标签:元稹,薛涛,韦丛,诗人,唐朝,遣悲怀,悼亡诗,千古名句

    中唐诗人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二人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这三首诗表达

  • 白居易:关于肉麻这种事,我有经验,元稹:俺也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木槿读书标签:白居易,元稹,杨万里,唐才子传,刘禹锡,柳宗元

    自古道“文人相轻”,可天下事若是能被一句话就概括了,我们每个人也就不用活得那么复杂了,对吧,单拿这句话来说,至少就有“志同道合”,“知交情重”等一大串的话在后面等着。唐朝中期,刘禹锡,柳宗元并称“刘柳”,两人之间一段感天动地的生死兄弟之情,每教人唏嘘感叹。如果说“刘柳”兄弟情更多的是志趣相投,以“义

  • 元稹读李白的《侠客行》,不服气写了首诗反驳,水平高下立见分晓

    历史解密编辑:吃货美食深解说标签:李白,元稹,杜甫,韩愈,唐朝,诗人,白居易,太玄经,千古名句,侠客行(1989年电视剧)

    元稹读了李白的《侠客行》,不服气,作诗反驳,立马能辨别。银鞍照白马,沙沙如流星。十步杀人,千里之外不止。事情发生后,我拂去衣裳,把自己的身体和名字藏得很深。信陵闲饮,脱剑交膝。会吃掉朱亥,说服侯嬴。三杯乱,五山轻。在眼花缭乱、耳朵发烫之后,精神焕发了生机。救下赵挥金垂,邯郸先惊。千秋二侠,宣和大凉城

  • 元稹很感人的一首诗, 短短4句, 读后让无数人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爱追剧的小娱标签:元稹,诗人,唐朝,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温庭筠,千古名句

    都说“诗言志”,而“词言情”,但其实诗也善于言情,作为文学艺术的一颗明珠,它也充满情感美,具有很强的扣人心弦的力量。比如温庭筠的“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写的就是男女之间绵绵不断的相思情。比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自己的拳拳爱国之情。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