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长安,时值盛夏,热气逼人。薛郧(yún)把自己锁进宅院,微眯着双眼,坐在一棵梧桐树下歇凉,阳光透过枝桠(zhī yā)的稀释,在他脸上打出斑斓的色彩,不远处,他的女儿薛涛正趴在地上玩耍,时不时传来悦耳的笑声。
这位父亲面容祥和,仿佛忧愁从未在他的脸上刻下痕迹。他舒服地呻唤一声,从竹椅上下来,背着手,仰望这棵枝叶繁茂的梧桐树,缓缓轻吟道: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话音刚落,一阵清音响起:“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
薛郧赶忙四下张望,院子里除了他,只剩下八岁的女儿,小女孩头也不抬,继续玩她的游戏,丝毫未注意到父亲复杂的目光。
宁静祥和的日子没过多久,薛郧因直言触怒权贵,被贬四川,一家人历经险阻,从繁华的长安城来到千里之外的成都。
薛家立足未稳,薛郧出使南诏,不慎沾上瘴疠(zhàng lì)去世,一家人一下子失去了依靠。
由于生活所迫,正值芳年的薛涛不得已加入乐籍。唐代的乐籍类似于官方青楼,是供朝廷官员们娱乐的场所。由于往来客人皆是文化素养较高的士人群体,光凭姿色还入不了这些人的法眼。
而薛涛不同,她既有美丽的姿容,又极富才情,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很快她就成为了这些风尘女子中最耀眼的一个,好像卑微尘土里开出的茉莉花。
当时有许多文人才子慕名前来,只为能与她一叙,薛姑娘的朋友圈繁星璀璨,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等文坛大家都与她有过往来。薛涛终日与这些文人雅士应酬唱和,虽然身份低微,日子却过得潇洒风流。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中书令韦皋入蜀,出任剑南节度使。当地大小官员们为了欢迎韦大人到任,赶忙安排了一场酒宴。
宴上美酒珍馐(xiū)自不必说,川中美女进歌献舞,尽显妖娆。
韦大人参加过许多酒宴,听着下属的阿谀奉承,吃着看着所谓高级宴会千篇一律的“排场”,他感到有些乏味。
在应付完一阵虚假的夸赞之后,他忽然眼睛一亮,对众人说:“听闻城中有一才女,能否请来一见?”
属下赶忙去唤薛涛,薛涛低眉顺目,朝韦大人深施一礼。韦皋说:“听闻你久负才名,不知能否赠诗一首,以睹姑娘之才。”薛涛欣然应允,提笔写诗一首:
《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大为惊奇,想不到如此好诗竟出自眼前这位弱女子之手。
从此,韦大人每次宴请,必请薛涛作陪,薛涛也用她惊人的才气令来宾倾倒,让韦皋脸上倍生光彩。
后来,韦皋索性让她参与帅府一些案牍工作,薛涛不负所托,她写的公文极富文采,而且周密认真,很少出错。
韦大人对薛涛爱护有加,有一次竟兴致勃勃地向朝廷奏请,请求授薛涛秘书省校(jiào)书郎一职,然而这事太荒唐——女子怎能为此官呢?终究不允。但这件事倒是传开了,薛涛由此得了一个“女校书”的称号。
薛涛成了韦大人身边的红人,自然有人巴结讨好,前来送礼的人不计其数。薛涛性格狂放不羁,你敢送多少她敢收多少,但她收下的财物一分不动,全部封好上交韦皋。然而,落下个收受贿赂的名声,终究不妥。韦皋对此十分不满,一气之下将她逐出成都,发配到松州去了。
失去荣宠的薛涛独自走在荒凉的小路上,她已明白,自己的张狂与轻率是建立在韦皋的宠信之上的,一旦这座靠山离她而去,她就只不过是一名风尘女子,任谁都可以踩上一脚。于是,她写下《十离诗》寄与韦皋,里面用十件被人遗弃的东西来比喻自己目前的悲惨状况,诗中委婉曲折地展露出自己诚恳的认错态度,谄媚的状态与之前判若两人。
然而这也是没办法,在那个年岁,一个入了乐籍的女子,只能攀附权贵才能得以生存,才女也不例外。好在韦皋看完信后立马把她接了回来,二人和好如初,并在不久之后帮她解除乐籍,恢复自由身。
韦皋是薛涛生命中遇到的第一个贵人,但她还没来得及多享受一点儿这个男人带给她的荣宠。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韦皋去世,四年之后,第二个影响她生命轨迹的男人出现了。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意气风发的元稹(zhěn)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四川,他早已闻得蜀中有一才女,名唤薛涛,于是约她梓州见面,薛涛亦知晓元稹的大名,可她也仅仅把这位元稹当作以文会友的对象,就像自己名在乐籍时那般。
她喜欢才情卓越的男子,她享受与文人雅士高谈阔论的时光,享受才华碰撞所带来的快意,然而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接下来这次会面会让她心里燃起一股火——那是一种异样的感觉。
那日元稹褪下官服,穿寻常白衣,英气逼人的面庞领着一袭高大的身影朝她翩翩而来,薛涛有些不知所措,她从未见过如此俊朗的男人。再听他的谈吐,声音有如清泉落地,薛涛的耳朵里串玉声声,人仿佛置于仙境,她平日里的高论低了下去,眼里满是倾慕的神色。
薛涛此时已经41岁,人到中年的她心里却仍然藏有对爱情的渴望。与元稹见面的第二天,她满怀期待地寄出自己写的《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年过四旬的老阿姨写出来的小清新。
元稹也立马给以回应,不久人们惊奇地发现,日暮时分,总有一对男女执手在锦江边上流连,对着蜀中山水吟诗作赋、嬉游调笑,任何人见了都不由得赞叹一句神仙眷侣。这段时光,应当是薛涛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了。
然而,佳期如水,欢愉易丧。
同年七月,元稹调离四川,前往洛阳任职,他们的好日子算起来,也只有三个月而已。
人言“才子多情”,这句话放在元稹这里再合适不过了。这是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诗人,但在这样深情的诗句之下,却潜藏着一颗风流浪荡的心。
二人分别之际,元稹“泣之沾襟”,不忍之状令人泪下,但他在返程途中最思念的却仍是妻子儿女:“去时楼上明月夜,月照楼前撩乱花,今日成阴复成子,可怜春尽未还家。”
薛涛,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他情感泛滥,有大把的感情和精力可以奉献给其他女人。
但薛涛的心里只能住下一个人。元稹走后,她发了疯似地给他写信,挖空心思,只想带给他自己的思念。为了载下那些思念成疾的诗句,她裁剪过大的纸张,用颜料把纸染成桃色,这种改进过的信笺小巧精致,生来适合写情书,一下子就成为了蜀地的爆款。然而,元稹还是没有回来,辜负了她。
多年的等待让她心灰意冷,她褪下红裙,披上一袭青灰道袍,她已不会再爱上任何人。
晚年的薛涛越来越喜欢清净,她搬离了人马喧闹的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今成都金丝街附近),建起一座吟诗楼,从此,她闭门谢客,独自在楼上吟咏着时光,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