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居易外放做官,好兄弟元稹却当宰相,元稹的干部履历表值得思考

白居易外放做官,好兄弟元稹却当宰相,元稹的干部履历表值得思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日路十七号 访问量:743 更新时间:2024/1/22 10:06:37

说起中晚唐的大才子,有一对好兄弟不能不提,一个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另一个则是较白居易在官场上混得更风生水起的大才子元稹。虽然这把酒言欢的好兄弟对大唐王朝的历史走向并不起决定作用,但研究中晚唐社会风貌和政局走势,这两个人又却是绝对绕不开的核心人物。

相较于仕途中规中矩的白居易,当上宰相的元稹,他的干部履历表则非常出奇。

为官逃不过写材料,为大官者善于写材料。从一个角度来说,能写材料不仅仅说明文笔出众,更多的则说明处于核心。

白居易中年时由主客郎中迁任中书舍人

(负责起草诏书,主要对接宰相)

,在官阶上固然是一次颇快的升迁奖励,但从“接近皇权”的观点看,他在舍人院任中书舍人,恐怕远远不如他的朋友元稹那样,在学士院

(皇帝的办公厅)

,成了翰林学士

(皇帝私人顾问)

,更接近皇权。这以后,他做过苏州刺史、秘书监、刑部侍郎(国家司法副职)、河南尹等官(河南地区一把手),品阶虽高,但不外乎闲散或牧守一类的高官。他从来没有做过节度使或宰相,在唐史上不算是一个接近皇权的高官。

然而,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同样以郎官充任过知制诰

(负责起草诏书,主要对接皇帝)

,但后来他的权势,就比白居易大多了,官至宰相和节度使,

主因是元稹显然比白居易善于“营钻”。

历史学家陈寅格即形容他为“极热中巧宦之人”。

例如,他从荆州江陵贬官回京后,却平步青云,在宪宗元和十五年五月,以祠部郎中(礼部中层官僚)的职级去当知制诰,也就是挂个闲职来皇帝身边起草诏书,约两年后就官至宰相,升迁可谓神速,这靠的就是他跟几个皇帝身边极为信任的宦官关系。

同样是起草诏书,元稹先以祠部郎中知制诰,这点跟白居易以主客郎中迁中书舍人相似,但接下来,两人的官历便大不相同了。白居易只不过升迁为舍人院的中书舍人,属于宰相的权力班子,接着便出守杭州,从此远离皇权中心,元稹则一步一步向皇权靠近。关键就在于他诰文写得好,又善于结交权力权贵,被皇帝召入自己的办公厅。

元稹在学士院时,写过一篇《承旨学士院记》,里面记录了他自己的官历:

长庆元年(821)二月十六日自祠部郎中知制诰、翰林学士,赐紫金鱼袋。二年十月十九日,拜工部侍郎出学士院。二年三月,拜本官、平章事(宰相别称)。

换言之,元稹当国家礼仪部门的中层官僚历时不到一年,就在821年二月被召入皇帝办公厅,可谓神速,甚得恩宠。更让人讶异的是,他一入翰林那天,竞同日升为翰林学士,赐紫金鱼袋。

紫金鱼袋是三品高官才能有的章服。元稹的官品未到,原不能衣紫,现在由皇帝赐给他紫服金鱼袋,自然是一种特殊的“皇恩”。这一年,他才不过43岁,非常非常年轻,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是未来进入“政治局”干常委的节奏。

实际上,元稹被召入学士院,不但是任翰林学士,而且还是

翰林学士承旨。

所谓“承旨”,即众翰林学士的“头目”,就是

皇帝的办公厅主任(类比中办主任),

权力远大于一般的翰林学士。据元稹自己的描述,任承旨者,“凡大诰令、大废置、丞相之密画、内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专对,他人无得而参”,可谓大权在握。

元稹一入翰林,便如此神速被任命为承旨,从他的官历看,确实如他自己所说,“不顾班资,近日宠荣,无臣此例”。他如此得宠,以致其他宦官

“争与稹交”,

当时皇帝最信任的大宦官魏弘简尤其与元稹关系好,两人在皇帝身边基本垄断了信息的传导,时任皇帝唐穆宗也是非常倚重这两个左膀右臂。

但这种高调作风,自然引起其他人的忌妒。

河东节度使裴度便“三上疏,言稹与弘简为刎颈之交,谋乱朝政,言甚激讦。穆宗顾中外人情,乃罢稹内职”(翰林学士又别称为“内职”),改授他工部侍郎出学士院。

所谓“高处不胜寒”,当权力达到极点,那便是万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对于视皇权为生命的皇帝来说,元稹只不过维护皇权的一个工具,当维护皇权的工具变成威胁皇权的工具时,兔死狗烹便不远了。好在唐穆宗是个爱才之人,看在元稹的才能份上没有杀他。

综上,元稹的干部履历表之所以出奇,可以总结几点原因:

一是老生常谈的文笔才能。

文字与语言相通,但凡接近权力中枢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起草能力,语言落在纸上便是文字,文字跃于纸上便是语言。在今天,写材料是升官的手段;是在唐代,书写诗赋是通往权力中心的入场券和通行证。元稹但凡是个文笔平庸者,史书也就不会记载他什么事了;

二是道路选择好。

人生往往就那么几个凤毛麟角的机会,一个选择往往产生影响一生的蝴蝶效应。都是靠文笔进入仕途,其实论文笔,白居易能比元稹差?关键在于道路的选择、部门的选择。一个是宰相班子,一个是皇帝班子,从开始就决定了仕途的高低走势。当然,人生在世有些东西不是自己能完全作主的,这就要靠自己的钻营本事了;

三是善于钻营结交。

古往今来官场的规则不曾变过,长者门荫后进之人,后进之人维护长者的利益,利益会促使同一类人共进退。相比白居易的“清心寡欲”,元稹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吸引官场权贵的注意力,从而与他们结成利益关系,进身既得利益阶层。是金子会发光,是个有用的人,不会缺少结交者。

最后想带一点,既然是一块喝酒的好哥们,元稹在朝中当宰相,就不知道提拔一下自己的好兄弟白居易?

元稹怎么想的今天我们是不得而知了,但想想做到那个高位的人估计考虑的事情就多了,毕竟人生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感情。

标签: 白居易元稹宰相唐穆宗

更多文章

  • 元稹三首《遣悲怀》, 表达了夫妻间情感的最高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读说娱乐标签:元稹,薛涛,韦丛,诗人,唐朝,遣悲怀,悼亡诗,千古名句

    中唐诗人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二人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这三首诗表达

  • 白居易:关于肉麻这种事,我有经验,元稹:俺也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木槿读书标签:白居易,元稹,杨万里,唐才子传,刘禹锡,柳宗元

    自古道“文人相轻”,可天下事若是能被一句话就概括了,我们每个人也就不用活得那么复杂了,对吧,单拿这句话来说,至少就有“志同道合”,“知交情重”等一大串的话在后面等着。唐朝中期,刘禹锡,柳宗元并称“刘柳”,两人之间一段感天动地的生死兄弟之情,每教人唏嘘感叹。如果说“刘柳”兄弟情更多的是志趣相投,以“义

  • 元稹读李白的《侠客行》,不服气写了首诗反驳,水平高下立见分晓

    历史解密编辑:吃货美食深解说标签:李白,元稹,杜甫,韩愈,唐朝,诗人,白居易,太玄经,千古名句,侠客行(1989年电视剧)

    元稹读了李白的《侠客行》,不服气,作诗反驳,立马能辨别。银鞍照白马,沙沙如流星。十步杀人,千里之外不止。事情发生后,我拂去衣裳,把自己的身体和名字藏得很深。信陵闲饮,脱剑交膝。会吃掉朱亥,说服侯嬴。三杯乱,五山轻。在眼花缭乱、耳朵发烫之后,精神焕发了生机。救下赵挥金垂,邯郸先惊。千秋二侠,宣和大凉城

  • 元稹很感人的一首诗, 短短4句, 读后让无数人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爱追剧的小娱标签:元稹,诗人,唐朝,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温庭筠,千古名句

    都说“诗言志”,而“词言情”,但其实诗也善于言情,作为文学艺术的一颗明珠,它也充满情感美,具有很强的扣人心弦的力量。比如温庭筠的“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写的就是男女之间绵绵不断的相思情。比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自己的拳拳爱国之情。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 大唐第一名媛,一生阅人无数,40岁爱上才子元稹,却孤独终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元稹,薛涛,蜀中,白居易,刘禹锡

    她是大唐第一名媛,16岁就被迫成为乐妓。她是幸运的,因为富有才情,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等大唐有名号的风流才子,无不倾心于她。她又是不幸的,因为她只是名流权门的玩物,虽然阅人无数,但却没有一个男人真心待她,阅尽千帆以后,她依然是那个孤独的少女。一、望江楼的前世今生在成都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

  • 撩妹高手还是渣男~一个颇有争议的男人元稹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元稹,白居易,薛涛,刘采春,崔莺莺,诗人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职,与母系远房表亲崔双文(《西厢记》崔莺莺的原型)恋爱。崔双文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毕竟没有权势,这与元稹心目中的婚姻相去甚远。他深知唯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光宗耀祖。所以元稹于贞元十六年(800年)再次进京赴考。元稹自从进京应考以后

  • 最会“撩妹”的诗人,元稹一生追女无数,留下一句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一点桥标签:元稹,薛涛,诗人,张生,莺莺传,李德裕,艺术家,唐朝

    流氓不可怕,黑带四段打飞你,但怕流氓会文化;渣男不可怕,一脚踢开活自我,但怕渣男学历高。渣男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兴词汇,他的出镜率可谓是噌噌上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感情生活的丰富,渣男也越来越多了,他们总是打着“我爱你,但不能耽误你的”圣斗士口号教你成长。不过,就渣男的段位来说谁也比不过大唐第一渣男元

  • 唐代才女刘采春:与风流大才子元稹婚外恋7年遭弃,32岁不知所踪

    历史解密编辑:钰姐来了标签:元稹,薛涛,才子,乐器,唐朝,刘采春,鱼玄机,唐代才女,中国音乐家

    网络上曾有这样一段火爆的话:“如果美貌是一种罪,你已经罪恶滔天;如果气质是一种错,你已经一错再错;如果智慧要受惩罚,你岂不是要千刀万剐?”钰姐认为,这段话很有意思,难道男人们犯了错,都要怪女人太过美貌与智慧了?女人的美貌与智慧居然成了男人渣的理由了。唐代才女刘采春因美貌与才华成了风流大才子元稹猎艳的

  • 百载红尘都一瞬,青春只合说疏狂。流光如梦七律5首,步韵元稹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原创火云标签:元稹,七律,流光,明月,月夜,步韵,唐朝,诗人

    因为元稹原作七律这五首也为押仄韵,所以这五首习作也为仄韵,与平常七律稍有区别,并不好写。姑且一读,姑且一笑。读元稹之《南家桃》后步韵经春十载无颜色,有雨千山看不得。树易老来花易吹,梦爱醒时小窗北。离人早不哭离别,孤客凭风相叹息。莫为青葱怕折枝,青葱过后成空忆。这首多为感慨落花无情,时光荏苒而已。并无

  • 元稹的《莺莺传》为何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雍正标签:莺莺传,元稹,张生,西厢记,会真记,白居易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元稹的创作,以诗歌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人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贞元二十年(804),元稹撰成了传奇爱情小说《莺莺传》,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影响。《莺莺传》原名《传奇》,《太平广记》在收录时改名为《莺莺传》,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因为书中有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