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绅:悯农诗人的黑化与双标,节俭是别人的事

李绅:悯农诗人的黑化与双标,节俭是别人的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1764 更新时间:2024/3/13 11:30:26

有一首古诗,你打小一定听过,而且多是在饭桌上,你教育不好好吃饭的孩子时,也一定会背过。没错,就是这首《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写下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歌的唐朝诗人叫李绅,看他在诗中感念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你是不是觉得他象大诗人杜甫一样心忧百姓疾苦,顾念苍生大地。

其实,如果用现在时髦一点的话来说,李绅是一个逐渐走向黑化、双标的人。写岀悯农诗的诗人,至少在他后半生里并不悯农,多少是具有讽刺意味的。

李绅还与唐朝大多数诗人仕途不顺,屡屡遭贬不同,他官至宰相,是不多见的官至高位的唐朝诗人。

李绅,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李敬玄曾在唐高宗时任中书令,官拜宰相。祖父、父亲也是当时的小官吏,尤其是李绅的父亲李晤曾经担任过金坛、乌程、晋陵等地县令。

只不过,在李坤六岁那年,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家境开始衰落。母亲卢氏一人抚养并教育他,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李绅十分好学。

据说,为了读书,李绅跑到寺庙里蹭书看,还因为将佛经拿来当书稿涂画,遭到过庙里和尚的仗责。

饱读诗书的李绅还与当时很多文人交好,如

韩愈元稹白居易等。

后来,李绅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国子监助教。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逢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也路经亳州。二人因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一起同游,登上城东观稼台。

目眺远方,李绅看到烈日下辛勤耕作的农夫,不仅心生感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啊!一颗颗粮食不正是农民辛勤汗水换来的吗?

他转念又一想,农民如此辛辛苦苦的劳作,可是即使大丰收,不还是有农民因为没有粮食吃而饿死的吗?

顿时,心中仿佛喷涌起一种大义和不平,于是他随口吟出《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两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存状态。

不过,当时同行的李逢吉听了,嘴上虽然连连称赞:“好诗!好诗!”心里却在嘀咕: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李绅太大胆了。并打起了小算盘。

二人回去后,李逢吉让李绅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给他。

李绅却道,适才的小诗简短,不必抄录?他另写一首相赠。

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这也就是《悯农其三》: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李逢吉看了,心下便乐开了花。他觉得李绅这首诗更加具体地在指责朝廷。

进京后,李逢吉立即向皇上告发,诬告李绅写反诗。

不料武宗皇帝在得知这些诗是李绅回乡体念民生疾苦所作,并没有责怪李绅,反倒认为是自己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是自己的过错。为了感念李绅的提醒,皇上遂封李绅为尚书右仆射。

而李逢吉偷鸡不成蚀把米,后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

在文学造诣方面,李绅和元稹、张籍等人积极响应白居易提岀的新乐府运动,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和倡导者之一,与元稹、白居易齐名。

他的叙事诗歌《莺莺歌》成为后世《西厢记》的创作依据。《悯农二首》更是历经千年,传诵不衰,是新乐府运动中的杰作。

可是步入仕途后的李绅,在宦海沉浮中,却早已一步步丧失了自己在诗歌悯农中的初心,日益骄奢淫逸,全然没有了对平民百姓的悲悯之心。

李绅在官场步步高升,也一步步卷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成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先后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还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

不过,官场凶险起伏,随着李党失势,李绅也跟着被放逐为端州司马。之后,又改任江州、滁州、寿州刺史等职。

随着李党再度得势,李绅又重新被委以重用,并在69岁那年,入阁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并封赵国公,走上其政治生涯的巅峰。

风光无限的李绅,渐渐迷失了自我,过上了极度奢侈、铺张浪费的生活,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悲天悯人的青年诗人。

据传,有一个成语司空见惯,出自刘禹锡所写的一首诗《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怪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大意是: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轻歌曼舞,李司空早已习以为常,养尊处优,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可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

相传这首诗正是刘禹锡担任苏州刺史的时候,某次应邀参加李绅安排的宴会,看到李绅家奢縻的生活,心生感慨而作。也反应了李绅当官后的奢侈生活。

更让后人诟病不齿的,还有李绅的人品,可以说是无情无义,甚至在身后还留下骂名,连累子孙。

据《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未发达前,经常到一位同宗的名为李元将的人家中蹭饭。那时,为了讨好人家,李绅称呼李元将为叔叔。

谁知一朝李绅飞黄腾达了,对这位曾经在落泊时帮助过他的叔叔辈人物却不知恩图报。

李元将主动降低辈分,对李绅自称小弟甚至小侄都没有让李绅满意,直到后来自称孙子,李绅才稍稍满意起来。

这也太忘恩负义了,简直就是白眼狼的行径。

李绅为官酷暴,不体恤民情,相传当地百姓担惊受怕,很多人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便有下属向李绅报告,李绅却不以为然,不反思自己,反而把百姓比作秕糠。

他说:“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不必报来。”

全然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

利令智昏,让他无恶不作,晚年更经办了名为“吴湘案”的冤假错案。

当时李绅担任淮南节度使,有人举报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贪污公款、强娶民女。

李绅接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

后来朝廷谏官怀疑其中有冤情,派人复查后发现,吴湘强娶民女之事不实,贪赃属实,但罪不至死。

但是因为吴湘跟李党头子李德裕是世仇,

李绅为了讨好李德裕,竟然罗织罪名,将吴湘处以死刑。

可见李绅为一己私利,居然草菅人命。

多行不义必自毙,后来李党失势。吴湘的哥哥为弟鸣冤,朝廷彻查此案,吴湘得以平反。

当时,李绅已经去世,但按照唐朝的律令,依然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不仅自己被剥夺爵位,还连累子孙不得做官。

在死后,依然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

这恐怕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吧。

荣华富贵终究是过眼云烟,如果当年那个悯农青年,能秉持初心,断然不会成为腐官酷吏,在身后背负骂名吧。

更多文章

  • 敦煌发现一册《唐人诗卷》,经过研究,发现李绅第三首《悯农》诗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绅,悯农,唐诗,崔颢,唐朝,金圣叹,敦煌市,艺术家,唐人诗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悯农》,揭露了广大劳苦群众的困苦,表达了其本人对农民的真挚同情,作为五言绝句,小诗只有二十个字,虽然分有一二两首,但读来朗朗上口,早已成为了传世佳作,近日,在敦煌的“藏书窟”中,又发现了第三首《悯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 悯农李绅心怀天下,入仕后却穷奢极侈,为何前后那么"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李绅,悯农,刘禹锡,韩愈,悯农二首,白居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的这首《悯农》,可谓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很多人都会通过这个作品,先入为主的认为李绅是一个心系天下的善人。其实,不然他做的很多事情都与“善”无关,而且吃穿用度极为奢靡,根本不会去体谅农民疾苦。也不会悲悯百姓的辛苦劳作,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双面人”。所以说,评判一个人,

  • 为何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凿壁借光的匡衡长大后成为巨贪?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李绅,匡衡,宰相,刘恒,孝成皇帝

    李绅是唐朝著名诗人,他写的《悯农》家喻户晓,流传千古,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诗,是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亲眼目睹了农民艰苦的劳作,艰难的生存状态。所以他有感而发,写出了这样两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在当时的社

  • 写下《悯农》提倡节约,晚年却铺张奢靡,是什么让李绅性情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清风文史标签:李绅,悯农,韩愈,元稹,节约,唐朝,诗人,刘禹锡,李德裕,唐穆宗

    今天我们在形容对一种现象或者一类事件十分熟悉的时候,往往会用司空见惯这个成语,该成语来源于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赴宴时作的一首诗。当时刘禹锡在京城接受了李绅的款待,宴会的奢华场面令刘禹锡震惊不已,便写下“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一句诗来恭维李绅,这令其十分受用,还将自己的歌姬赠送给了刘禹锡。而这个

  • 悯农的李绅,嘴里念叨“粒粒皆辛苦”,其实是个十足的大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长安随谈标签:李绅,刘禹锡,元稹,韩愈,白居易,节度使,悯农,艺术家,唐朝

    李绅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唐朝宰相、中书令李敬玄饿曾孙。1250 年之前,他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祖籍在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李绅的家族势力非常大,他的祖上都是高官。29 岁那年,他到长安应试,高考落第,却得到了韩愈的赏识,因与元稹、白居易因同年考试而相识。34 岁那年,他高中进士,入朝为官,封为中书

  • 离谱!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吃一顿饭要杀300只鸡?

    历史解密编辑:斜杠历史标签:李绅,宰相,皇帝,唐朝,李德裕,刘禹锡,吕蒙正,艺术家

    前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人特别喜欢往某些历史人物身上泼脏水,言之凿凿,以此显得自己有多高深,有多独到。许多好事者并不清楚事情真相就跟着瞎起哄,时间久了,以讹传讹,被泼脏水的历史人物还就真的脏了,他们终于成功地把历史人物给污名化了。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就是这么一个被今人泼脏水污名化

  • 李绅最冷门的一首诗,很人都没听过,却写出了人生至理!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李绅,诗作,长安,元稹,悯农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说起唐代诗人李绅,大家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寥寥四句不仅描绘出农夫辛苦劳动的景象,也高度概括出了粮食得来不易的哲理,深怀对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之心。这首诗几乎人人会背,从小背到大并且还会教会我们的下一代。李绅的《悯农》还

  • 写出《悯农》诗的李绅,为何当官后却成了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史论纵横标签:李绅,悯农,刘禹锡,白居易,诗作,诗人

    老师都不知道怎么跟学生解释,写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样千古名句的李绅,当官后却成了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两首《悯农》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关于三农诗作的巅峰,深刻反映了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在中

  • 韩愈与李绅:本是伯乐与千里马,为何最终却发展成“杠精”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人物故事会标签:韩愈,李绅,元稹,皇帝,李德裕,千里马,御史中丞

    韩愈与李绅在两人成为杠精关系之前,其实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李绅走上仕途的道路这个过程,韩愈还曾为其添火助力了一把,可以说是韩愈仕途道路上的“贵人”了。韩愈曾在《马说》当中感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处于官场当中的韩愈深知“伯乐”的可贵,因此在其并不十分顺畅和显达

  • 初唐陈子昂的千古名篇,短短22字,慷慨激昂,酣畅淋漓,余音缭绕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陈子昂,李白,柳宗元,登幽州台歌,武则天,诗人

    唐诗之美,世人难敌,如陈年美酒,似旷古佳酿,纵隔着千载光阴,依然鲜明如生。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和着青春与岁月,理想与抱负,孤独与呐喊。诗人的无奈,抑或不愿攀权附贵、趋炎附势,抑或不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抑或怀才不遇、壮酬难酬。而能把壮酬难酬与孤独苍茫写得震古烁今、惊天动地的,非初唐陈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