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幽州台。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是战国燕昭王为招纳贤才所建。幽州台的位置:比较可靠分析说法,认为幽州台靠近北京海淀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的“蓟门烟树”。蓟北楼是战国燕都蓟城北部的门楼,也就是幽州台。在战国七国争雄的时代,燕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燕昭王在建黄金台之前还曾建碣石宫,把梁人邹衍延请入内,师礼事之,广筹振兴国家大计,并树立了自己贤明哲睿、招贤纳士的良好声誉。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叛逆攻陷营州(今天的辽宁朝阳)。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他带领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拒绝不许。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一首传诵至今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堪称千古绝唱。
通过描写登楼远眺,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时间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人,面对辽阔的山河,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在权贵把政下,陈子昂一腔热血无地挥洒,报国无门。长叹报国无门,这是他一生的写照。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河北军中返回洛阳后,陈子昂虽然仍任右拾遗之职,但他在政治上已经心灰意冷,“贤遇明君”的理想终究成空。他决意放弃官职回家隐居。唐则天后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以父老归侍为由,辞官返乡。“及军罢,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陈氏别传》)可见武则天对陈子昂仍然十分优待,允许他带官职返乡。陈子昂辞官回乡后,遭遇了父亲去世。在此期间,由于县令段简觊觎其家族财产,所以诬陷陈子昂,公元702年将其害死。从古到今,关于陈子昂的死因有不同说法,比较流行的说话认为陈子昂就是死于段简贪暴。又有人认为陈子昂提倡的新文风触怒了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借武三思害死陈子昂。甚至有日本学者研究认为陈子昂是被李唐宗室害死的等等。大家众说纷纭,至今关于陈子昂的死因仍是扑朔迷离。陈子昂之冤死乃是唐代诗人中最大的悬案。那为什么陈子昂被后人称为是诗骨和文宗的呢?请各位粉丝和读者朋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