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生性残暴的黄巢,却为中国拔除了一个危害600年的“毒瘤”

生性残暴的黄巢,却为中国拔除了一个危害600年的“毒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2165 更新时间:2024/1/16 15:47:30

乾符五年,黄巢起义,中和四年,黄巢率兵攻陷长安,这场持续了七年之久的农民起义也逐渐接近尾声。

到最后,黄巢起义失败了,唐朝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空中,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是这场起义留下来的历史意义却一直影响着后人。

有人说黄巢肆意杀戮,毫无人性可言,与陈胜吴广相去甚远,是历史的一大败笔。

但是还有人说黄巢虽然不仁不义,却为政治制度的革新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拔除了千年毒瘤。

黄巢

众说纷纭间,黄巢究竟是何为人需要我们仔细斟酌,黄巢起义的前因后果也需要抽丝剥茧,而黄巢摧毁的一项制度又是怎样演变的仍需结合史实具体分析。

与风华绝代的大唐为敌

提起黄巢,人们对他的评价基本都是负面的,比如食人恶魔,杀人狂魔等等。

但是黄巢并非十恶不赦,他也曾为历史的发展做出过贡献,比如解救几十万百姓,并在此过程中铲除了一颗政治毒瘤。

那时正值唐朝末年,天下陷入了从未有过的混乱,唐朝国力衰微,曾经的风华绝代早已成了一道光影,大唐已经危在旦夕。

唐朝百姓图

此时,如果能出现一个盖世英雄救唐朝于水火,或许文明还能继续留存,但是事实证明,树倒猢狲散,唐朝确实无力回天了。

曾经盛极一时如今却不得不黯然离开历史舞台,唐朝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黄巢与唐朝之间又有哪些纠葛呢?故事还要从那场自然灾害说起。

乾符元年,关东发生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自然灾害,天降大旱使得无数百姓播种的庄稼颗粒无收,日常生活根本得不到任何保障。

屋漏偏逢连夜雨,每年一度的收缴赋税时间到了,官吏们纷纷使出了看家本事强迫百姓交租,百姓们连饭都吃不上哪来的余钱余粮承担高额的赋税呢?

那段时间,百姓之间怨声载道,但是最后期限马上就要到了,如果他们还拿不出官府想要的东西就要被抓去坐牢,情急之下有人提出造反。

造反?他们不过是平民百姓,没有组织和头领,造反也只是胳膊拧大腿,几乎没有胜算,这时,有人提起了黄巢。

黄巢本是盐户出生,因朝廷想要垄断盐市,所以黄巢的生意受到了极大的打压,于是为了讨个说法,他便和商人王仙芝联合反抗朝廷。

如果百姓们投靠黄巢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就这样,走投无路的百姓们聚集在黄巢的地盘,壮大了黄巢的势力。

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黄巢还率领百姓与唐朝官兵发生了多次武装冲突,双方都没占到便宜,这就导致民愤越来越激烈。

但是,即使民间的怨愤已经到达了制高点,唐僖宗仍然没有悔过的意思,更是没有萌生一点安抚民生之意,反而是继续加大火力与黄巢激战。

在双方看来,妥协等同于让利,朝廷不能放着盐市的暴利不管,让其流入他人口袋,百姓也不能任由朝廷搜刮,导致民不聊生,甚至易子而食。

乾符二年,一场民众与官兵的游击战彻底拉开序幕,黄巢与手下的起义军在愤怒中先后进攻了山东、河南等地,而且还在众志成城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紧接着,黄巢乘胜追击,率领起义军向湖北、安徽等地发起进攻,起义军所到之处免不了一场恶战。

起初朝廷还自以为是的认为黄巢不过是秋后的蚂蚱,他的激进打法不能收服民心,但是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年时间,黄巢的军队就已经壮大到十几万人的规模。

只要到了一个城市,就会有人投军,朝廷也意识到黄巢已经是一个极大的隐患了。

于是,唐僖宗就迫不及待的命人前去攻打黄巢,但是黄巢根本不迎战,拐了一个弯儿就去了南方,转战广东。

黄巢知道他的起义军部队缺乏后方的坚实基础,比起长期拉锯,他们更擅长游击,所以即使打起来他也从不恋战,速战速决。

黄巢的猴子挑衅式的打法激怒了朝廷,再加上几次三番的没讨到好处,黄巢与朝廷之间也埋下了水火不容的祸根。

攻下长安,称王称霸

话说黄巢率领起义军来到广东后,也没有整兵休顿,放松警惕,而是加大火力迅速占领了广州,而且还将李迢等节度使活捉了回来,霎时,起义军军心大振。

但是众人还来不及高兴,部队中就出了大问题,由于起义军多是北方人,并不能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很多士兵都患上了瘟疫。

为了降低损失,有一部分将领提出拥军北上,这样一来也能接近皇城,掌握朝廷动向,迅速达成攻陷长安的目标。

黄巢也觉得他应该把重心放在北方战地,于是,第二年黄巢便率领着大部队自桂州一路向北来到了湖北襄阳。

黄巢声势浩荡的行动早早就吸引了朝廷眼线的注意,为了防止黄巢连续北上,攻进长安城,危机唐朝的统治,唐僖宗便火速派兵阻塞了黄巢北上的路。

这样一来,唐朝朝廷军队与黄巢为首的起义军又开始了一次激战,黄巢坐拥五六十万大军,而朝廷只派了十万人马,人数的差距决定了战争的结果,皇家军队连连败退。

唐僖宗根本没有料到黄巢的能力竟已经达到这般田地,只好命军队寻一处安全的驻地等候调遣。

但是那时的黄巢已经杀红了眼,朝廷越是败退,他越是追赶,短短数日,黄巢就又占领了江西多地,朝廷彻底被黄巢的气势震惊,不再敢轻举妄动,只好休战。

而黄巢所属的军队也损失惨重,开始在江西休养生息,不久后,朝廷又派来了一只实力很强的队伍与黄巢对战,这一次,黄巢可是吃尽了苦头。

这只战场经验丰富的队伍巧妙地避开了黄巢的优势,在排兵布阵上下了苦功夫,黄巢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初次交锋就被他们打得连连败退。

这时本来已经消退的疫情再次复发,内忧外患下,起义军的状况不容乐观,重重危机下,黄巢爆发出了惊人的能力。

他先是带着剩余的起义军诈降唐僖宗,同时又给对方军队首领献上黄金百两,请求他们手下留情。

果不其然,对方被黄巢的招数迷惑,劝退了前来支援的唐朝部队。

但是援军前脚刚走,后脚黄巢就反悔了,一举攻进了浙江、安徽等地,不久就跨过了长江。

唐僖宗惊慌失措,眼看着徐州、洛阳等地被黄巢收复,长安恐怕不安全了,于是唐僖宗就带着亲信们逃到了四川成都,企图避战。

而绝大多数兵马也随着唐僖宗前往了四川,原本阻碍黄巢的列阵根本不是黄巢的对手,短短数月黄巢就攻进了长安。

到了长安之后,黄巢才知道他早就成了百姓拥护的大英雄,人人夹道欢迎,喜不自胜。

而黄巢也没辜负老百姓的期望,散大量钱财给穷苦百姓,百姓的生计有了保障,也就更拥护黄巢自立为王了。

广明元年,黄巢于长安城含元殿登基称帝,建立了大齐,大封旧部,同时下了一道圣旨,这道圣旨也成为了后世称颂黄巢的重要依据。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黄巢登基后,长安城的百姓确实很高兴。

但是那些唐朝的官员们却人人自危,甚至有一些人整晚都不敢合眼安睡,就是因为黄巢下令废除门阀士族。

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门阀士族,简单来说门阀士族就是宗亲士族,比如皇后一族或者各位王爷,除此之外还包括开国功臣或者朝廷重臣等形成的家族集体。

这些人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在朝廷上有很大的话语权,他们推崇任人唯亲的任免方式,实际就是他们用自己的关系网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就导致寒门难出贵子,而且他们自家的子侄还不一定具备为官的资质,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属于社会的毒瘤。

黄巢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下旨不允许四品以上的官员有活口,四品以下的官职继续留用,所以一时间长安城内哭声喊声连成了一片。

黄巢之所以对四品以下的官职网开一面,不过是因为他明白那些门阀士族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亲眷推举到高位,四品以下的小官职他们根本不屑一顾。

另外,这样做也能让那些真正有才能但是却被埋没的人发光发热,逃过一死后,他们便会更加卖力的为大齐尽心尽力。

当然,除了杀人以儆效尤之外,黄巢还下令将士族大夫们的钱财全部没收,金银珠宝等物件也要大肆的销毁,掠夺,防止他们东山再起。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持续了多日后,终于回归了平静,而黄巢也彻底将门阀士族的根铲得干干净净。

自魏晋时起,门阀士族一直影响着历朝历代的政治,黄巢将其割除后,那些滥竽充数的人再也没有机会污浊官场了,而一心报效祖国的人也得到了施展平台。

那么,为什么黄巢会如此痛恨门阀士族呢?这与黄巢的人生经历有关。

黄巢虽出生于盐户世家,但是家族一直鼓励黄巢去读书,走政治这条路,黄巢成年后也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都没有中榜。

黄巢非常气愤,可能有人觉得是黄巢的才学不足才导致了不理想的结果,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黄巢自幼时起便能吟诗作对,五岁时就对出了父亲都对不出的名句:“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所以,根本不存在他能力不足,于是,他将自己的功不成名不就都归结到了门阀士族的身上,虽然是个人恩怨,但是却无心插柳,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但是不幸的是,黄巢刚刚占领长安不久,唐僖宗就率领军队发动反扑,打了黄巢一个措手不及,期间,黄巢的两员大将接连牺牲,更让军队人心惶惶。

不久后,黄巢派出的一个将领又因无法招架唐僖宗的猛攻无奈投降,黄巢的大齐开始走向了下坡路,不但火速撤出了长安城,还将华州、兰田拱手让人。

为了保存实力,黄巢不得已将金银珠宝全部丢弃在逃亡的路上,导致唐军哄抢,虽然这为黄巢争取了撤退时间,可是这也致使黄巢弹尽粮绝,没有资金开支。

在黄巢被围困时,为了供应全军上下的口粮,黄巢不得不让士兵在漫山遍野找粮食。

而这些找不到粮食的士兵就要面临杀身之祸。

有些士兵会抓野兔和采野果交差,但是数万大军岂是几只野物就能填饱胃口的?他们要面对的将是坐吃山空。

在山里等死也是死,奋起反抗或许还能活,被逼无奈之下,黄巢硬生生的扛了三百多天才与唐朝军队决战。

可是体力不支的逃亡军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嚣张的与唐朝军队为敌,在狼虎谷一战中,黄巢彻底被唐僖宗打败。

他死后,他的部下走的走,降的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齐也彻底消失不见了,政权重新回到了唐朝手里。

在那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活着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为了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黄巢也算是一个英雄。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提及黄巢,长安城人人色变,因为黄巢暴虐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人们根本不敢对黄巢做出任何不敬的行为。

但是黄巢固然狠辣,他却消除了隐藏在政权中的一颗毒瘤,千年来,这颗毒瘤对政治的影响是空前绝后的,黄巢将其摧毁,也是一种成就。

虽然最后黄巢起义失败了,可是回想黄巢能与朝廷抗衡多年,足以见得黄巢的本领。

与唐朝为敌是黄巢最正确的选择,错的是黄巢为了达到目的残害无辜百姓,涂炭生灵。

更多文章

  • 黄巢帐下五虎将:白玉将、南刀王、铁枪将、赛瘟神、银枪将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黄巢,朱温,李存孝,大齐,五虎将,大军,李克用,白玉将,南刀王,铁枪将,赛瘟神,银枪将

    浩气腾腾贯斗牛,班超投笔去封侯,马前但得三千卒,敢夺唐朝四百州。唐僖宗之时,长安开科取士。山东曹州的黄巢前去参加武科,凭着一身绝艺,力夺天下武状元。只是黄巢天生的相貌怪异,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常人都不敢直视。唐僖宗一见之下吓得魂不附体,当场革除了他的武状元,命人将他轰出去,永不录用。十数年

  • 此人是黄巢40代后人,如今改名换姓,喜欢舞枪弄棒

    历史解密编辑:好女孩也疯狂标签:黄巢,张全义,唐僖宗,曹操,商鞅,新唐书

    黄巢,山东菏泽人,《新唐书》说他“善剑骑射,喜养亡命”。黄巢是农村贩盐的游商,虽然家富,却不是巨贾,最多是个中小商人,科举失败后,因无钱买官,无法挤进唐朝统治集团,使其心生怨恨,于是率领的军队一度踏破潼关,攻入长安,八天之后,黄巢称帝,建立齐,年号——金统。由于立足不稳,不得不往东边败走。据《旧唐书

  • 历史上的黄巢有多残暴?斩杀皇帝,勒死九名皇子,大臣被投尸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武品文史标签:黄巢,皇帝,宦官,士族,门阀,科举

    黄巢好歹也算是一个读书人,可他的凶残程度着实让人瞠目结舌。为了斩草除根,他不仅斩杀皇帝,连皇帝的九个儿子都没有放过,全部勒死。这也就罢了,那些被杀死的大臣也被投入黄河种种迹象表面,黄巢是一个性格残暴,且报复性极强的人。不过对于他的残暴,历史上对此却没有过多的批评。相反,大部分人觉得黄巢若没有狠辣的手

  • 谛听兽降世为黄巢,因貌丑被革武状元反大唐,剑杀八百万劫数难逃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黄巢,武状元,朱温,李存孝,王彦章,阎王

    在演义评书中,多有一些神话色彩。《说岳》的开始讲述的是玉帝命赤须龙转世为金兀术,搅乱宋室江山,西天如来佛祖也派下了金翅大鹏托胎为岳飞,延续大宋的天下;《说唐》之中有名气之人大多都是天上各路星宿降世,像李元霸是金翅大鹏转世,宇文成都是雷声普化天尊临凡,裴元庆是哪吒临凡等等。相比于隋唐和说岳,残唐故事知

  • 菊花残满地伤——黄巢

    历史解密编辑:闪闪明标签:黄巢,长安,李白,皇帝,岑参,菊花,食盐,唐朝,王昌龄,千古名句

    公元850年,晚唐。在首都长安的一家旅馆里,一个年轻人失眠了。他刚刚得知,自己又落榜了,这已经是第四次落榜。身上的钱也已经花完,想想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他感到人生很丧。这两年来的头悬梁、锥刺股、挑灯夜战、寒窗苦读都白搭了,但是这年轻人心中不服。于是他从床上跳下,拿起旁边的优秀诗文,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

  • 黄巢兵败身亡,数十名姬妾被俘,唐僖宗是如何处理她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黄巢,唐僖宗,唐懿宗,王仙芝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初听此诗,一股油然而生的大气磅礴与骨子里的顽强不去跃然纸上,这首古诗出自唐朝末年农民军领袖黄巢之手。千年以来黄巢被视为多少英雄豪杰的心中偶像,当年宋江在浔阳楼唱反诗,一句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道尽了对黄巢的崇敬与膜拜。不过黄巢

  • 投降了还是没有好下场,黄巢军的二号人物尚让的结局为何如此黯淡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黄巢,尚让,朱温,节度使,李克用

    中和四年五月,中牟北面的王满渡口附近,数万黄巢军正沿此地的浅水区渡河东进。数万大军围困了陈州将近一年,却始终没有啃下河南道里的这块硬骨头,最终还不得不仓惶撤军离开,这样的结果,让黄巢很上火。此番暂撤,他日必会再回此地,届时非将陈州屠个鸡犬不留!黄巢恨恨地想着。天边的雷电一道紧似一道,如同无数的虬龙在

  • 黄巢虽残暴,但做了件好事:为我国消灭了毒害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黄巢,农民起义,唐朝,起义军,统治者,门阀

    自陈胜、吴广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便正式拉开了中国古代封建时期,农民起义的篇章。而在诸多领导农民起义的队伍当中,黄巢的功绩有很值得赞扬的地方。不少历史学家认为黄巢在唐朝中后期之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此人行事极为残暴,为达目的强迫诸多百姓加入起义的队伍当中,对社会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

  • 黄巢虽残暴,可他却为宋朝,拔掉了毒害唐朝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黄巢,王仙芝,唐朝,唐僖宗,节度使,皇帝,宋朝,食盐,军事制度

    盛唐时期的中国如同历史潮流中的弄潮儿,鼎盛至极却也是最后衰败的最令人惋惜的年代,但也正是在这个朝代,却有着一些敢于反抗的人,他们创造历史,历史也创造了这些人。黄巢一开始如同无数个起义之人一样,想平天下不平之事,想创造一个乌托邦王朝,虽然过程并不是非常顺利,但其结果却从侧面帮助国家拔掉了六百年的毒瘤。

  • 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一个,危害社会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黄巢,黄巢起义,安史之乱,士族,唐朝,起义军

    宋江被逼上梁山的契机就是喝醉酒之后浔阳楼写下了反诗,有一句话“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的这首诗也算是《水浒传》中流传比较广的一首诗。唐朝末年,黄巢曾经凭借一首诗而流传千古。许多人认为黄巢是有凌云壮志的人,尤其是那一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气势十足。然而历史上真实的黄巢性格很残暴,而黄